1.物理学家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索自然规律,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陈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A。XXX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XXX通过斜面实验直接得出落体运动的规律;C。XXX总结归纳了行星运动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D。XXX测出了引力常量。
2.正确的运动学概念描述是: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加速度增大速度不一定增大;C。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D。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不一定越大。
3.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4s时a、b速度相等,且相距20m;C。2s时a、b相距10m;D。6s时与2s时a、b两车之间的距离都相同。
4.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D。木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5.一物块放置在粗糙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斜面与水平地面不粘连,但始终静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对斜面的压力竖直向下;B。物块受到两个力作用;C。地面与斜面之间有摩擦力;D。地面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
6.如图所示,竖直挡板底端与倾角为θ=60o的平直斜面以铰链连接且夹住一个球,现使挡板顺时针缓慢转至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不计一切摩擦,则以下正确的是:A。挡板对球的作用力一直变大;B。斜面对球的支持力一直增大;C。球对挡板的压力先减后增;D。球对斜面的压力不变。
7.正确的说法是:A。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速度恒定的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C。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D。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一定垂直于速度方向。
8.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在水平力F1、F2作用下运动,已知F1小于F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若撤去F1,则甲的加速度一定增大;B。若撤去F2,则乙的加速度一定增大;C。若撤去F1,则甲对乙的作用力一定减小;D。若撤去F2,则乙对甲的作用力一定减小。
二.多选题
9.下列关于功和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C)
A.在有阻力的情况下,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不等于重力做的功
C.重力势能属于物体与地球所组成的系统,其大小与势能零点选取有关
10.如图所示,小球在光滑竖直圆管轨道内做圆周运动,水平线ab过轨道圆心O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小球通过轨道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 $\\sqrt{2gr}$
C.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管道中运动时,外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
11.质量相等的两颗地球人造卫星A和B分别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卫星A的轨道半径较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卫星A的运行周期较大
B.卫星A受到的地球引力较大
D.两卫星轨道圆心相同
12.物体A、B与地面动摩擦因数相同,质量也相同,在F力作用下,一起沿水平地面运动了距离s,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
B.合外力对A、B所做的功相同
13.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子较短,将球拉起使绳子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处正确的是(BD)
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
14.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且主要用途之一是满足通讯的需要,某同学设想当地球自转周期变短为4h时,为了让地球赤道上任意两个位置间的通讯保持畅通,则发射几颗地球同步卫星可以达到技术要求(B)
B.2颗
三.填空题
15.某同学利用左图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f有20Hz、30Hz、40Hz。打出的纸带如图右所示。
答案:(1) 0.01J (2) 0.02J (3) 0.03J (4) 0.04J (5) 0.05J (6) 0.06J
1.从纸带上可以观察到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和图A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得出重物在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下落的速度,以及在打C点时下落的速度。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可以计算出来。
2.已测得S1=8.cm,S2=9.50cm,S3=10.10cm。当地加速度为9.8m/s^2.如果使用40Hz作为计时器电源,则实验中重物所受的平均阻力约为其重力的x%(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请参考图A。
16.左图是“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
1) 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
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
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可以用折线连接描绘的点。
2) 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通过绘制y-x^2图象,可以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17.如图所示,小球被轻质细绳系住斜吊着放在静止的光滑斜面上。小球质量为1kg,斜面倾角为α=30o,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o,斜面质量为5kg,置于粗糙水平面上。g=10m/s^2.求:(1)悬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
18.摩托车先以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以25m/s做匀速直线运动,追赶前方以15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已知摩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相距1000m。求:(1)摩托车追上卡车前,二者相距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摩托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卡车?
19.如图所示,一光滑曲面与长L=2m的水平传送带左端平滑连接。一滑块从曲面上的某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传送带离地高度ho=0.8m,g=10m/s^2.
1) 如果传送带固定不动,滑块从曲面上离传送带高度h1=1.8m的A处开始下滑,滑块从传送带右端离开时的速度为多少?
2) 若传送带以vo=5m/s的速率顺时针匀速传动,求滑块在传送带上运行的时间。
一坡面与四分之一圆弧连接,倾角为30度,长为2.7米。一个1千克的滑块从坡面的最高点A开始静止滑下,经过底部B点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C,然后折回到斜面上的D点,最后在B点停止。已知滑块与坡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10米/秒²。求:
1)滑块第一次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滑块从A到D的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量。
解:
1)设圆弧半径为R,质点在B点的速度为V,则在质点从C到B的过程中,有
mgcos30°-N=mv²/R
其中,N为质点在圆弧轨道上的压力,v为质点在B点的速度。
又因为质点在B点的速度为零,所以N=mgcos30°。
2)滑块从A到D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初值减去重力势能的末值。滑块在A点的重力势能为mgh,其中h为滑块在A点的高度。
滑块在D点的重力势能为mgLsin30°,其中L为斜面的长度。
所以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为mgh-mgLsin30°=mg(h-Lsin30°)。
注意:在文章中需要加入一些过程说明,如质点在圆弧轨道上的运动方程,以及在D点滑动的过程中,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等。同时,需要注意符号的使用和排版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