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实验室指标(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6:02:20
文档

实验室指标(1)

所有生化项目、血沉必须用空腹血;肝炎四对最好用空腹血体液室检验项目检验项目缩写参考值标本类型临床意义尿常规UrineRT1.量成人:1-1.6L/24h新生儿:30-60ml/24h婴儿:100-150ml/24h儿童:500-1000ml/24h留尿10ml于尿杯内增多:尿崩症,糖尿病。减少:严重脱水,血液浓缩,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尿色透明度淡黄色,清晰留尿10ml于尿杯内浑浊见于菌尿、脓尿、无机盐或结晶等。深黄色由胆红素所致,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浅红色或红色由红细胞所致,见于急性
推荐度:
导读所有生化项目、血沉必须用空腹血;肝炎四对最好用空腹血体液室检验项目检验项目缩写参考值标本类型临床意义尿常规UrineRT1.量成人:1-1.6L/24h新生儿:30-60ml/24h婴儿:100-150ml/24h儿童:500-1000ml/24h留尿10ml于尿杯内增多:尿崩症,糖尿病。减少:严重脱水,血液浓缩,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尿色透明度淡黄色,清晰留尿10ml于尿杯内浑浊见于菌尿、脓尿、无机盐或结晶等。深黄色由胆红素所致,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浅红色或红色由红细胞所致,见于急性
所有生化项目、血沉必须用空腹血;肝炎四对最好用空腹血

体液室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缩写参考值标本类型临床意义
尿常规UrineRT
1.量

成人:1-1.6L/24h

新生儿:30-60ml/24h

婴儿:100-150ml/24h

儿童:500-1000ml/24h

留尿10ml于尿杯内

增多:尿崩症,糖尿病。减少:严重脱水,血液浓缩,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
尿色透明度淡黄色,清晰留尿10ml于尿杯内

浑浊见于菌尿、脓尿、无机盐或结晶等。深黄色由胆红素所致,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浅红色或红色由红细胞所致,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道结石,某些出血性疾病。棕褐色或浓茶色由血红蛋白所致。蓝绿色由铜绿假单胞杆菌所致,见于泌尿系统感染。乳白色由脂肪微粒所致见于丝虫病或其他原因的肾周淋巴管阻塞。近于无色见于糖尿病、尿崩症、问质性肾炎
葡萄糖Glu阴性同上糖尿病、甲亢等为阳性
胆红素BIL阴性同上肝实质性或阻塞黄疸及溶贫时阳性
酮体KET阴性同上严重糖尿病、妊娠呕吐、剧烈运动等阳性
比重SG任意尿:1.003-1.035

晨尿:1.015-1.025

新生儿:1.002-1.004

同上增高: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糖尿病。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等
潜血BLD阴性同上阳性见于经期、尿路感染、结石
酸碱度PH5.4-8.0同上与饮食、尿路感染有关
蛋白质PRO阴性同上功能性蛋白质;病理性蛋白质见于肾炎,肾病综合征
24h尿蛋白定量

24h-PRO<0.15g/24h甲苯或二甲苯24h防腐尿

同上
尿胆原URO(±)

同上同Bil

亚盐NIT阴性同上增高:菌尿或结石
白细胞WBC阴性同上阳性见于尿路感染、肾病综合症
本-周氏蛋白定性

B--J阴性新鲜尿阳性见于浆细胞恶性增值、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尿乳糜实验阴性新鲜尿阳性见于丝虫病患者、泌尿系淋巴管高压破裂如肾脂肪栓塞、长骨骨折及脂肪过多症
尿三杯实验同尿常规阴性一次尿分三杯,分前、中、末段尿,每杯约10ml

第一杯有弥漫脓丝,第二杯清晰,第三杯清晰,诊断急性尿道炎,多为前尿道。第一杯有脓丝存在,第二杯清晰,第三杯清晰,诊断亚急性或慢性尿道炎。第一杯有弥漫脓丝,第二杯有弥漫脓丝,第三杯有弥漫脓丝,诊断前列腺炎、精囊炎。第一杯有脓丝存在,第二杯清晰,第三杯有弥漫脓丝,诊断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
尿含铁血黄素定性实验ROUS阴性不含铁剂的清洁容器,留取新鲜尿液阳性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其他血管内溶血
尿沉淀检查RBC 0-3/HP

WBC 0-8/HP

透明管道0-1/HP

新鲜尿WBC增高:泌尿系有化脓性炎症。RBC增高: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恶性肿瘤。RBC管型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颗粒管型提示肾单位肾炎。蜡样管型提示肾有长期的严重病变。脂肪管型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

尿液渗透量测定(600-1000)mOsm(Gg.H2O)

主要应用于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的评价
尿蛋白定量检测(46.5±18.1)mg/L

免疫室检验项目

  抗ds-DNA定性检测

ds-DNA阴性同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抗体(60%-90%)活动性标志

(血清/CSF)免疫球蛋白G测定

IgG血:7-16g/L

CSF:0-40mg/L

同上增高:Ig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SLE、慢性肝炎活动期、某些感染性疾病。降低:肾病综合症、自身免疫病、低丙种球蛋白血病症

补体C3测定

C30.9-1.8g/L静脉血3ml

增高: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肝癌、组织损伤。降低:肾小球肾炎、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菌血症、慢性肝炎、组织损伤、冷球蛋白血症
补体C4测定

C40.1-0.4g/L静脉血3ml

增高: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周围动脉炎、皮肌炎、心梗、多关节炎等。降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急性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IgA肾炎、SLE

类风湿因子测定RF0-15IU/ml静脉血3 ml

增高见于溶血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风湿热、肾小球肾炎
C反应蛋白测定

CRP0-3.17mg/L静脉血3 ml

增高:组织损伤、感染、肿瘤、心梗及一系列急慢性炎症性疾病
葡萄糖GLU3.9-6.1mmol/L

(70-110mg/dl)

同上增高:糖尿病、垂体前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亢、脑外伤、脑瘤、脱水、缺氧窒息。降低:胰岛素过多、垂体前叶及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重症肝炎、长期营养不良
尿素氮BUN2.5-8.5mmol/L同上增高:肾前性见于剧烈呕吐、肠梗塞、长期腹泻:肾性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衰、慢性肾炎;肾后性见于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膀胱肿瘤。降低:见于严重肝病

血尿酸UA0.09-0.42mmol/L同上增高:痛风、严重肾衰竭、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重症肝炎、某些药物中毒、紫癫、妊娠
血肌酐CREA男:44-133umol/L

女:70-106umol/L

同上增高:肾功严重损伤、尿毒症、中度充血性心衰、巨人症。降低: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
尿尿酸U-UA1.4-4.5 mmol/24h早8:00-第二日8:00(24h)尿液

增高:痛风、白血病、剧烈运动多食含嘌呤的食物。降低:肾病
尿肌酐U-CREA7-8 mmol/24h同上用于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
总胆固醇TCH2.8-5.7 mmol/L空腹静脉血3-5ml

增高: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胆管梗阻。降低:恶性贫血、甲亢、急性感染、长期营养不良

血钙Ca2.1-2.6 mmol/L同上增高:见于维生素D过多症、结节病、急性骨萎缩、甲状旁腺肌能亢进、多发性骨肿瘤、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等

血磷P成人:0.96-1.62 mmol/L

儿童:1.45-2.10 mmol/L

同上增高:甲状腺机能减退、VitD过多症、骨折愈合期、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肢端肥大症。降低:甲亢、儿童垂体功能减退及生长激素缺乏、胰岛素过多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VitD缺乏症

血钾K3.5-5.5mmol/L同上增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性碱中毒。降低:肾上腺功能减退、严重急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
血钠Na135-145mmol/L同上增高:阿狄森氏病、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低、糖尿病。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充血性心衰、腹水、灼伤、长期禁盐及出汗过多。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WBC)

(4~10)×109/L

同上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剧烈运动、疼痛、急剧的情绪变化、应激、妊娠、分娩。 

病理性增高:见于①急性感染:如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局部炎症及一些细胞感染。②组织损伤:如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③恶性肿瘤及白血病:如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④其它:如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烧伤等。 

减少:见于①某些感染: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②某些血液病:如再障、粒细胞缺乏症、非白血性白血病等。③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班替氏综合症。④理化因素:接触放射性物质或应用某些化学药物(长期、慢性损伤,如广岛原子弹后许多人白细胞减少;应用氯霉素及一些药物3日内即可出现WBC减少,服苯妥因钠1片,个别人发生粒缺,此类情况还有过敏因素)。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

同上增高:见于①急性感染或炎症:常见疾病如败血症、肺炎、阑尾炎、脓肿等,白细胞升高的程度视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机体反应性不同而有所差异。轻度感染时,白细胞数可正常,但分类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大于10×109/L并可伴有轻度核左移;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大于20×109/L,并可出现明显核左移。②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心肌梗塞、肺梗塞等,白细胞明显升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③急性大出血时,白细胞总数可在1~2 h内迅速升高,可达(10~20)×109/L,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见于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宫外孕等,白细胞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重要参考指标。④急性溶血:各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大量溶解使之相对缺氧及红细胞破坏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存池中的粒细胞释放入血,使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高。⑤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⑥各种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减少:见于①某些传染病:如流感、伤寒、副伤寒、麻疹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等。③慢性理化损伤: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某些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④其它:如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恶病质等。

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5%~5%

同上增多:见于①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紫癜等。②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等。③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等。④血液病:如慢粒、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等。

减少:见于①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②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0%~1%

同上增多:见于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②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等。

白细胞:淋巴细胞20%~40%

同上增多:见于①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恢复期、结核病、百日咳等。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

减少:见于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②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

白细胞:单核细胞 

3%~8%

同上单核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除吞噬细胞和异物外,又能吞噬原虫及具有类脂质包膜的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增多:见于①某些感染:如伤寒、结核、疟疾、黑热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恶性组织细胞病。

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同上红细胞增多:见于①血液浓缩:由于大量失水,如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②组织缺氧: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也可见于高原居民(高原居民组织缺氧;红细胞增多基本人人都有)、新生儿。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①急性或慢性失血。②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③缺乏造血原料、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等。④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血红蛋白(Hb)

男:120~160 g/L;女:110~150 g/L;新生儿:170~200 g/L。

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等减少。缺铁性贫血时尤为明显。慢性肺部疾病、                               先天性青紫性心脏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长期居住高原者生理性增高)。

红细胞压积(Hct)

0.37~0.49

红细胞压积增加:见于大量脱水、血液丢失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均由于血液浓缩而使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压积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低于0.14者必须给予输血治疗(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不宜);低于0.33者应进一步检查,寻找贫血原因。男性高于0.56、女性高于0.53同时结合血红蛋白增高应考虑血浆容量问题。达到或高于0.70者为紧急静脉放血的指征。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80~100 fl

正常红细胞性贫血时正常,大细胞性贫血时增大,小细胞性贫血时减小。体积减小常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型细胞增多症;体积增大常见于急性溶血性贫血及巨红细胞性贫血。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27~33 pg

增加见于大细胞性贫血,减少见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 g/L

大细胞性贫血时MCHC正常或减小,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时MCHC正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MCHC减小。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10.1%~14.8%

RDW与MCV结合可将贫血分为小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正常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及大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在治疗过程中大细胞性或小细胞性贫血的这一指标会有动态变化。

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109/L

增多:见于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淋巴瘤。②手术后、急性失血后、创伤、骨折。③某些恶性肿瘤、感染、缺氧。④脾脏切除术后。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6~14fl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后期伴浮肿和蛋白尿者,以及急性失血(外伤)或大手术后的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mard Soulier综合征)时MPV增大;非免疫性血小板破坏、再障、湿疹和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综合征(Wiskolt-Aldrich综合征)、骨髓移植恢复期、先兆子痫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MPV减少。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9%~20%

巨幼红细胞贫血、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时都可引起PDW增大。

文档

实验室指标(1)

所有生化项目、血沉必须用空腹血;肝炎四对最好用空腹血体液室检验项目检验项目缩写参考值标本类型临床意义尿常规UrineRT1.量成人:1-1.6L/24h新生儿:30-60ml/24h婴儿:100-150ml/24h儿童:500-1000ml/24h留尿10ml于尿杯内增多:尿崩症,糖尿病。减少:严重脱水,血液浓缩,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尿色透明度淡黄色,清晰留尿10ml于尿杯内浑浊见于菌尿、脓尿、无机盐或结晶等。深黄色由胆红素所致,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浅红色或红色由红细胞所致,见于急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