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语文出版社
(内容: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时间:2010.03完稿)
一.黔之驴*
1.本文选自—( ),作者: ,----( )家( )家,题目中黔的意思是( ).这是一篇( )[体裁].
2.本文的寓意: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的重要性,启示是: .
4.寓言的四个特点是什么?
5.写出本文中驴与虎的特点.
6.解释下列句子.
⑴有好事者船载以陆.
⑵稍出近之.
7.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并说明他们对刻画老虎形象有什么作用.
8.作者从( ),( ),( )三个方面写驴.
9.由这则寓言延伸出来的成语是( ),比喻( ),造句: .
二﹑陋室铭(重点课)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 )代( )家,( )家,著有《 》.
2.解释下列字词句.
⑴陋室:
⑵铭:
⑶名:
⑷灵:
⑸斯:
⑹惟吾:
⑺德馨:
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⑼鸿儒:
⑽白丁:
⑾调素琴:
⑿金经:
⒀丝竹:
⒁案牍:
⒂何陋之有:
3.本文的写作特点是: ,文体是: ,本文主要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 .
4.文中统领全文且为中心句的句子是: ;
文中表现室主淡泊名利的句子: ;
文中是虚写且表现不受世俗干扰的句子是 ;文中的散句是 ;文中虚实结合表现诗人高雅脱俗的句子是: .
5.(中心)本文通过对( )的描写,极力形容( ),表达了室主人( )节操和( )的情怀.
6.本文押( )韵.
三、爱莲说
1.本文选自《 》,作者﹏﹏﹏,﹏﹏时期著名﹏﹏﹏.字﹏﹏,﹏﹏人.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表达了作者﹏﹏﹏﹏﹏﹏﹏﹏﹏﹏﹏﹏﹏﹏﹏﹏﹏﹏﹏﹏﹏﹏﹏﹏﹏的态度.
3.本文的文体是﹏﹏,这种文体是既可以记叙说明事物,又可以发表﹏﹏的文体.
4.本文用莲花的生长环境比喻﹏﹏﹏﹏﹏﹏﹏﹏﹏﹏﹏﹏﹏﹏﹏﹏﹏﹏﹏﹏﹏﹏﹏﹏﹏﹏﹏.
5.解释下列字词句.
①蕃:
②独:
③淤泥:
④濯清涟而不妖:
⑤不蔓不枝:
⑥亭亭净植
⑦亵玩:
⑧焉:
⑨隐逸:
⑩鲜:
6.(中心)本文通过对﹏﹏的描绘,寄寓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许,表达自己对﹏﹏﹏﹏、﹏﹏﹏﹏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7.文中写莲可爱之处的句子是﹏﹏﹏﹏﹏﹏﹏﹏﹏﹏﹏﹏﹏﹏﹏﹏﹏﹏﹏﹏﹏﹏﹏﹏﹏﹏﹏﹏﹏﹏﹏﹏﹏﹏﹏﹏﹏﹏﹏﹏﹏﹏﹏﹏﹏﹏﹏﹏;写莲生长环境的句子﹏﹏﹏﹏﹏﹏﹏﹏﹏﹏﹏﹏﹏﹏﹏﹏﹏﹏﹏﹏﹏﹏﹏﹏﹏﹏﹏;写莲体态和香气的句子是﹏﹏﹏﹏﹏﹏﹏﹏﹏﹏﹏﹏﹏﹏﹏.
8.本文用莲的体态香气比喻君子﹏﹏﹏﹏﹏﹏﹏﹏﹏﹏﹏﹏﹏﹏﹏﹏﹏﹏﹏﹏;用莲的风度品质比喻君子﹏﹏﹏﹏﹏﹏﹏﹏﹏﹏﹏﹏﹏﹏﹏﹏﹏﹏.
9.写出你对文中“出淤泥而不染”一句的理解.
10.人们对“水陆草木之花”的爱好,隐含了他们的人生追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你认为陶渊明想做什么样的人?作者想做什么样的人?你如何看待作者的人生追求?
四、口技*
1.本文选自《 》,作者﹏﹏﹏﹏.口技,是﹏﹏﹏的一种.
2.文中的声音是如何变化的?
3.“善口技者”描摹了哪三个声响情景?听众分别有什么反应?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分别写什么?整个文章是用什么顺序来写的?开头第一句话“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它的?
5.课文的开头、结尾两次交待了口技人屏障之内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对表现善口技者的“善”有什么作用?结尾为什么还要增加一人呢?
6.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这段文字可分为几层?每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本段写了哪几种声音,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③这段文字用了五个“百千”组成的长短句来渲染火场的声音,采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④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
⑤读完本段,你有何感受?请试着用文字表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