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定位
《金融学基础》课程是我院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基本原理和现代银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认识并解释货币金融现象、分析货币金融、具备初步判断货币金融发展趋势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学基础》是在学习《经济基础》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理论应用于实践、强化学生金融意识与实务操作、熟悉金融基本理论而编排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保险理财规划》、《财政与税收》等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今后从事与金融营销相关的工作做好铺垫。建议课时为48课时。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根据财经类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针对金融学基础分析和应用的职业技能特点,确定了与之相对应的学习项目,见分析表: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领域 | 工作任务 | 职业能力 | 学习项目 |
金融学基础 | 货币与信用理论 | 能够运用有关的货币基础知识解释货币的相关现象; | 认识货币 |
能够运用信用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解释现代信用相关现象 | 分析信用相关现象 | ||
金融市场 |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金融市场与经济的的关系 | 认识金融市场 | |
通过学习股票及债券交易的基本程序,能进行简单的模拟操作 | 利用金融市场处理金融业务 | ||
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 | 能掌握金融机构的构成情况,明确不同性质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的特点及其主要业务构成。 | 熟悉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基本知识 | |
熟悉我国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业务处理 | 金融机构业务处理 | ||
金融现象 | 会对货币需求的形成过程以及决定因素进行分析 | 认识金融现象 | |
会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 | 分析金融现象 | ||
金融 | 能够分析货币构成要素的运行机制 | 熟悉金融 | |
能够熟练掌握金融的目标 | 金融目标分析 | ||
会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三大货币工具的运行机制 | 金融工具运用 | ||
国际金融 | 能分析析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及进行外汇汇率看的兑换计算 | 熟悉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 | |
会分析和判断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 分析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业务 | ||
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 | 能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 认识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 | |
能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金融风险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 | 感受金融风险 呼唤金融监管 |
根据《金融学基础》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掌握货币的各种职能,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及信用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各类信用工具;
(2)掌握金融市场的种类、功能及构成;
(3)掌握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概念及分类及主要业务处理;
(4)掌握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及解释金融现象;
(5)掌握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三大货币工具的运行机制;
(6)掌握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外汇汇率看的兑换计算;
(7) 掌握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体系的含义与一般构成。
2.技能目标
(1)能用货币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解释货币的相关现象;
(2)能用信用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解释现代信用相关现象、能初步判断信用工具的价格(利率)趋势;
(3)能用商业银行的基础理论解释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判断我国商业银行基本类型和组织架构、能初步判断各类商业银行业务的范畴;
(4)能用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和基本业务知识解释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构成情况及其业务情况;
(5)能用金融市场的发展及运作规律理论分析、解释我国金融市场相关现象;
(6)能用货币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我国货币运用情况;能初步判断我国银行的货币趋势;
(7)能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金融风险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
3.态度目标
(1)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素质:遵守金融法规法纪;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岗敬业,积极协作;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专业品格等;
(2)良好学习态度:提前做好课程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敢于提问题;课外查找资料,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3)严谨工作态度:不迟到,不早退;课堂学习准备充分;金融计算、案例分析思路清晰、透彻;课后作业符合各项要求;实训有计划;作业、实训能完成;解决金融学基础学习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4)与人交往、合作态度:积极乐观;能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乐于帮助别人;相互之间善于沟通、协作等。
三、教学组织
《金融学基础》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体现了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技能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根据金融学基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能做好该项工作,本课程设计了货币与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金融现象、金融、国际金融、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等7个学习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16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具体的教学组织见表2:
表2 教学组织表
学习项目编号 | 学习项目名称 | 学习型工作任务 | 学时 |
1 | 货币与信用 | 认识货币 | 4 |
分析信用相关现象 | 2 | ||
2 | 金融市场 | 认识金融市场 | 2 |
利用金融市场处理金融业务 | 4 | ||
3 | 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 | 熟悉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基本知识 | 4 |
金融机构业务处理 | 4 | ||
4 | 金融现象 | 认识金融现象 | 2 |
分析金融现象 | 4 | ||
5 | 金融 | 熟悉金融 | 4 |
金融目标分析 | 2 | ||
金融工具运用 | 4 | ||
6 | 国际金融 | 熟悉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 | 4 |
分析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业务 | 2 | ||
7 |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 认识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 | 4 |
感受金融风险 呼唤金融监管 | 2 |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全面体现了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和要素的全面性。其具体的学习项目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如下:
表3 学习项目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表
课程名称 | 金融学基础 | 项目名称 | 货币与信用 |
学时 | 6学时 | 学习型工作任务个数 | 2 |
项目的任务 | 1.认识货币 2.分析信用相关现象 |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①能够知道货币的含义、产生和演化过程;;②掌握货币的各种职能,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③掌握信用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各类信用工具;④能够知道利息的内涵、计算方法;⑤熟悉影响利率的因素。 2.技能目标:①能够运用有关的货币基础知识解释货币的相关现象;②能够分析和解决有关货币制度的实际问题;③能够运用信用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解释现代信用相关现象。 3.态度目标:①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素质:遵守保险法规法纪,尊敬老师,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专业品格;②良好学习态度:做好课程预习,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敢于提问题等;③严谨工作态度:课堂学习准备充分,分析思路清晰、透彻,课后作业符合要求,解决学习和实际中的问题;④与人交往、合作态度:能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乐于帮助别人,相互之间善于沟通、协作,积极乐观等。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通过给出的一系列有关货币发展的资料和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出货币的概念,启发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可以作为货币等价物的东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金融学基础的发展阶段,分析货币的职能与信用的形式及工具。 | ||
项目教学内容 | 1.货币的本质、职能与作用; 2.货币制度的演变; 3.信用及信用形式、工具及利率。 | ||
工作对象、工具 | 以相关货币的等价物等资料、案例作为工作对象和实施工具,分析讨论货币的本质、作用、职能及信用工具等。 | ||
工作方法 | 案例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教学法。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学生每6人一组组成一个团队,分析货币及信用的的发展过程,感受货币及信用的职能与作用。 | ||
工作成果 | 各组的工作总结报告和心得体会。 | ||
考核评价 | 整个考核评价采取同学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
课程名称 | 金融学基础 | 项目名称 | 金融市场 |
学时 | 6学时 | 学习型工作任务个数 | 2 |
项目的任务 | 1.认识金融市场; 2.利用金融市场处理金融业务。 |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①掌握金融市场及种类;;②掌握金融市场的功能;③掌握货币市场及资本市场的构成;④掌握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及保险市场的定义及功能。 2.技能目标:①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金融市场与经济的的关系;②通过学习股票及债券交易的基本程序,能进行简单的模拟操作;③对黄金价格的变化能做基本的分析;④能为自己及身边的亲人、朋友进行简单的保险产品的介绍。 3.态度目标:①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素质:遵守金融法规法纪,具有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品格;②良好学习态度:做好课程预习,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敢于提问题等;③严谨工作态度:课堂学习准备充分,计算分析思路清晰,实训有计划,作业、实训能完成,解决学习和实际中的问题;④与人交往、合作态度:能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乐于帮助别人,相互之间善于沟通、协作等。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通过给定金融市场股票、债券等产品的交易的相关案例,引发学生思考,金融市场在金融业务交易中的地位?进而确定具体任务,讲授相关概念、理论及处理方法,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 ||
项目教学内容 | 1.金融市场; 2.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3.外汇、黄金及保险市场; 4.证券的发行及流通及证券市场的自营业务与经纪业务; 5.外汇、黄金和保险市场的交易。 | ||
工作对象、工具 | 组织学生模拟金融市场的交易,如证券交易等。一人扮演市场中介参与者、一人扮演顾客、一人扮演市场组织者。以金融市场交易的相关资料作为工作对象和实施工具,分析金融市场证券、外汇、黄金及保险市场的交易。 | ||
工作方法 | 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学生每6人一组组成一个团队,确定每位学生的具体角色,模拟金融市场上交易的情境,如证券交易、保险交易等,一人扮演中介人,一人扮演客户。 | ||
工作成果 | 1.提交实训方案; 2.各组的工作总结报告和心得体会。 | ||
考核评价 | 整个考核评价采取同学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
课程名称 | 金融学基础 | 项目名称 | 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 |
学时 | 8学时 | 学习型工作任务个数 | 2 |
项目的任务 | 1.熟悉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基本知识; 2.金融机构业务处理。 |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①掌握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概念及分类;②掌握银行、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经营的主要业务;③理解信托的含义和信托机构的业务种类;④掌握保险的概念、特征与分类,保险公司的主要险种;⑤掌握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等证券机构的主要业务。 2.技能目标:①能够掌握金融机构的构成情况,明确不同性质金融机构的特点及其主要业务构成;②能够分析银行类金融机构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异同;③能够明确银行的地位与作用,掌握银行职能内容和主要业务构成。④熟悉我国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业务。 3.态度目标:①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素质:遵守金融法规法纪,尊敬老师,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专业品格;②良好学习态度:做好课程预习,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敢于提问题等;③严谨工作态度:不迟到,不早退,课堂学习准备充分,计算分析思路清晰、透彻,课后作业符合要求,实训有计划等;④工作态度:作业、实训能完成,解决学习和实际中的问题;⑤与人交往、合作态度:能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乐于帮助别人,相互之间善于沟通、协作,积极乐观等。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理论讲授、模拟实训、小组讨论三位一体,结合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师讲授、师生互动。 | ||
项目教学内容 | 1.熟悉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基本知识; 2.银行金融体系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3.银行、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处理; 4.保险、证券及信托等机构的业务处理。 | ||
工作对象、工具 | 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实训室结合给定资料进行模拟操作,以相关金融机构的业务案例、资料作为工作对象和实施工具,分析金融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的组成,重点是掌握如何操作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 | ||
工作方法 | 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 以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工作内容,教、学、练、做四位一体。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采用分组进行的模式,工作人员为各组学生。 | ||
工作成果 | 1.实训成果; 2.工作小结。 | ||
考核评价 | 整个考核评价采取同学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
课程名称 | 金融学基础 | 项目名称 | 金融现象 |
学时 | 6学时 | 学习型工作任务个数 | 2 |
项目的任务 | 1.认识金融现象; 2.分析金融现象; |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①能熟练掌握识别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②掌握基础货币;③能计算货币乘数;④掌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技能目标:①会对货币需求的形成过程以及决定因素进行分析;②会分析社会货币供给层次并通过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掌握分析社会货币供给过程;③能够掌握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④会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⑤能够根据具体原因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办法。 3.态度目标:①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素质:遵守保险法规法纪,尊敬老师,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专业品格;②良好学习态度:做好课程预习,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敢于提问题等;③严谨工作态度:不迟到,不早退,课堂学习准备充分,计算分析思路清晰、透彻,课后作业符合要求,实训有计划等;④工作态度:作业、实训能完成,解决学习和实际中的问题;⑤与人交往、合作态度:能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乐于帮助别人,相互之间善于沟通、协作,积极乐观等。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理论讲授、模拟实训,结合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师讲授、师生互动。 | ||
项目教学内容 | 1.货币供求和货币均衡; 2.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分析。 | ||
工作对象、工具 | 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实训室结合给定通货膨胀资料进行分析,以相关通货膨胀的案例作为工作对象和实施工具,分析通货膨胀及相关金融现象的背后的原因。 | ||
工作方法 | 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每5个人一组,利用给定的案例资料进行金融现象的实训,并撰写实训报告。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采用分组进行的模式,工作人员为各组学生。 | ||
工作成果 | 各组的工作总结报告和实训成果。 | ||
考核评价 | 整个考核评价采取同学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
课程名称 | 金融学基础 | 项目名称 | 金融 |
学时 | 10学时 | 学习型工作任务个数 | 3 |
项目的任务 | 1. 熟悉金融; 2. 金融目标分析; 3. 金融工具运用。 |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①能够掌握货币;②掌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③掌握再贴现率;④掌握公开市场业务。 2.技能目标:①能够分析货币构成要素的运行机制;②能够熟练掌握金融的目标;③会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三大货币工具的运行机制。 3.态度目标:①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素质:遵守金融法规法纪,尊敬老师,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专业品格;②良好学习态度:做好课程预习,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敢于提问题等;③严谨工作态度:不迟到,不早退,课堂学习准备充分,计算分析思路清晰、透彻,课后作业符合要求,实训有计划等;④工作态度:作业、实训能完成,解决学习和实际中的问题;⑤与人交往、合作态度:能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乐于帮助别人,相互之间善于沟通、协作,积极乐观等。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理论讲授、模拟实训、课堂练习三位一体,结合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师讲授、师生互动。 | ||
项目教学内容 | 1.金融的内涵及金融工具; 2.金融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 3.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及公开市场业务; 4.金融工具在中国的运用。 | ||
工作对象、工具 | 学生讨论我国货币目标的合理性、各类货币工具的使用条件、我国货币运用情况、我国银行的货币趋势问题,以相关特定资料、金融工具为工作对象和实施工具,分析金融。 | ||
工作方法 | 以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工作内容,教、学、练、做四位一体。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采用分组进行的模式,工作人员为各组学生。 | ||
工作成果 | 1.实训成果; 2.工作小结。 | ||
考核评价 | 整个考核评价采取同学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
课程名称 | 金融学基础 | 项目名称 | 国际金融 |
学时 | 6学时 | 学习型工作任务个数 | 2 |
项目的任务 | 1.熟悉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 2.分析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业务。 |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①能掌握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法;②掌握外汇与汇率;③掌握外汇交易;④欧洲货币市场。 2.技能目标:①能熟练分析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②会进行外汇汇率看的兑换计算;③能用外汇的概念判断外汇的标准;④会分析和判断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3.态度目标:①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素质:遵守金融法规法纪,尊敬老师,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专业品格;②良好学习态度:做好课程预习,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敢于提问题等;③严谨工作态度:不迟到,不早退,课堂学习准备充分,外汇汇率计算分析思路清晰、透彻,课后作业符合要求,实训有计划,作业、实训能完成,解决学习和实际中的问题;④与人交往、合作态度:能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乐于帮助别人,相互之间善于沟通、协作,积极乐观等。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理论讲授、模拟实训、课堂练习三位一体,结合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师讲授、师生互动。 | ||
项目教学内容 | 1.国际收支; 2.外汇与外汇汇率; 3.国际收支账户分析; 4.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活动及外汇交易。 | ||
工作对象、工具 | 1.情景模拟:按实训指导书的案例,组织学生模拟外汇交易。2.学生讨论:案例讨论,外汇的标准、国际收支的调节基本方法。 | ||
工作方法 |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任务驱动式工作; 以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工作内容,教、学、练、做四位一体。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采用分组进行的模式,工作人员为各组学生。 | ||
工作成果 | 1.实训成果; 2.各组的工作总结报告。 | ||
考核评价 | 整个考核评价采取同学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
课程名称 | 金融学基础 | 项目名称 |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
学时 | 6学时 | 学习型工作任务个数 | 2 |
项目的任务 | 1.认识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 2.感受金融风险 呼唤金融监管. |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①掌握金融风险及种类;②掌握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③掌握金融监管的含义与特征;④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般构成。 2.技能目标:①会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的关系;②能用金融监管的基础知识分析我国不同金融机构的监管机构;③能用金融监管的基础知识分析我国各个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④能用金融监管的基础知识分析我国目前金融监管机构设置的合理性;⑤能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金融风险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 3.态度目标:①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素质:遵守金融法规法纪,尊敬老师,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专业品格;②良好学习态度:做好课程预习,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敢于提问题等;③严谨工作态度:不迟到,不早退,课堂学习准备充分,计算分析思路清晰、透彻,课后作业符合要求,实训有计划等;④工作态度:作业、实训能完成,解决学习和实际中的问题;⑤与人交往、合作态度:能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乐于帮助别人,相互之间善于沟通、协作,积极乐观等。 | ||
项目的教学实施 | 通过引入金融风险及金融监管的相关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熟悉金融风险及金融监管的概念、特点与分类,通过金融风险及金融监管的理论讲解,使学生熟悉风险及金融监管的相关知识。 | ||
项目教学内容 | 1.认识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2.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新趋势。 | ||
工作对象、工具 | 学生扮演金融监管过程中不同角色,在实训室进行金融金融风险及金融监管分析的模拟操作,以金融风险案例资料为工作对象和实施工具,熟练掌握风险与金融监管。 | ||
工作方法 | 在讲解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利用金融风险案例及金融监管进行实训,并撰写实训报告。 | ||
劳动组织和工作人员 | 采用分组进行的模式,工作人员为各组学生。 | ||
工作成果 | 各组的工作总结报告和实训报告。 | ||
考核评价 | 整个考核评价采取同学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
《金融学基础》课程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获取信息、计划、实施、评价等工作过程完成每个工作任务的教学,并采用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教学与实践的相统一,实现学校与银行或企业的相融合,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一)项目教学法。本课程根据金融学基础内容金融学基础分成货币与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金融现象、金融、国际金融、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等7个学习项目,采取分项目组织教学,做到工作技能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实现“工作式学习,学习式工作”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与学生的互动性。本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生互动的优势,建设多媒体教学,在网站上除去提供一般教学的辅助资料、答疑、作练习以及增加最新知识以外,还提供有助于学生增强能力的训练。包括最新的热点问题讨论情况介绍,基本科研方法和分析工具的介绍,必备的统计数据等。
(三)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例教学,增强了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能够密切联系当前经济发展的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将大量的现实经济现象和事件引入课堂,采用启发式与模拟教学,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五)本课程将逐步采用网络交互式教学方式,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六)案例教学法。通过对8个项目多个金融学基础案例的讲解、分析和实训,可将深奥的专业知识通俗化,将抽象的专业理论具体化,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七)情境模拟教学法。通过情境模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可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堂传授、教学课件、边讲边练、分组练习、情境模拟、上机实训及企业实践的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职业技能的培养。
六、课程考核
《金融学基础》是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其考核与评价主要从课程考核单方面进行即可得出课程整体成绩。
《金融学基础》课程考核是按照7个项目分别进行考核,每个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主要是依据学生提交的成果、作业、平常表现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采用卷面考试的形式。课程考核成绩则是7个项目考核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累计。其具体内容见下表:
表14 课程考核成绩表
项目名称 | 成绩 | 权重 | 项目成绩 | 项目成绩权重 | 课程考核成绩 | |
货币与信用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2 | 100 |
技能 | 100 | 0.4 | ||||
态度 | 100 | 0.2 | ||||
金融市场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1 | |
技能 | 100 | 0.4 | ||||
态度 | 100 | 0.2 | ||||
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1 | |
技能 | 100 | 0.4 | ||||
态度 | 100 | 0.2 | ||||
金融现象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2 | |
技能 | 100 | 0.4 | ||||
态度 | 100 | 0.2 | ||||
金融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2 | |
技能 | 100 | 0.4 | ||||
态度 | 100 | 0.2 | ||||
国际金融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1 | |
技能 | 100 | 0.4 | ||||
态度 | 100 | 0.2 | ||||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 知识 | 100 | 0.4 | 100 | 0.1 | |
技能 | 100 | 0.4 | ||||
态度 | 100 | 0.2 |
(一)本课程是在学生在掌握必要金融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和难点应当侧重于金融现象与金融分析,尤其是能用金融学基础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及我们身边的很多金融现象,分析我国当前的金融。
(二)本课程建议使用2011年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的《金融学基础》及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金融学基础》教材。
(三)本课程标准适用于高职高专财经类专业,其课时分配是建议性的,任课教师在执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