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教师 | 彭 鹏 |
方案名称 | 婴儿盆浴法 |
授课课时 | 2学时 |
任教课程 | 儿科护理 |
任教专业 | 高职护理 |
工作单位 | 南京卫生学校 |
南京卫生学校 |
章节名称 | 第七章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 第一节 一般护理技术操作法 四、婴儿盆浴法 | |||||||||||||||
专业 | 高职护理 | 授课班级 | 098班 | 授课时数 | 2 | |||||||||||
设计者 | 彭鹏 | 所属学校 | 南京卫生学校 | |||||||||||||
教学设计理念 | ||||||||||||||||
一、教学理念 (一)将人文护理意识渗透于儿科护理技能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生潜在的母爱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母婴一体”“心身一体”的整体护理思想。 (二)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有效的学习路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团队合作意识。 (三)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在小组自行建立的学习理念基础上,共同合作完成技能学习的过程。 (四)尝试将客观科学的评价工具和方法用于儿科技能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评价中。 二、理论依据:行为导向教学法 本次课设计所依据的理论除众所周知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思想”等相关理论之外,重点尝试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和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引入儿科技能教学中,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行为导向教学法概要如下: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为导向教学指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这种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人的发展为本位(能力本位) 的教学。其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控制质量、评定成绩等环节的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 行为导向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主要模式有:头脑风暴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等。 行为导向教学贵在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 设计出一个个环境及其活动, 一个个项目、技术及其方法, 并使所有学生承担不同角色, 共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从方案设计、前期准备、信息收集、计划修改、方法选择、方案实施, 到学习反馈和结果评价, 都督促学生相互之间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进而在携手合作的基础上各司其责,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最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此外, 行为导向在师生之间容易形成一种融洽的协作关系, 在活动或项目中, 组织与被组织、指导与被指导、咨询与被咨询等方面, 师生以默契配合为准则, 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组织中主要采取自我控制的作业、小组制订计划作业以及小组作业等多种形式, 具体采用哪种形式, 要视教学目的、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特点而变换。它具有以下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 以自主性学习为主,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原则 促进思考和操作,提出问题并尽可能的解决问题, 允许提出多种建议,鼓励合作而地进行工作,在评价者依据一定标准评价学生的同时, 允许学生自己检查学习成果,控制工作过程,鼓励和赞扬, 而不是指责和挑剔。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本次课设计构思的启示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通过课前组成“学习小组”和设计组名、讨论和解读自行设计的组名的含义,使“母婴一体”“心身一体”的整体护理思想人文思想具体化(课前预习内容、学案的制定、选择课前教学资源、课前活动方式等)。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通过选定活动主题,确定本节课的主要技能学习目标“婴儿盆浴”。通过“头脑风暴法”调动学习兴趣和发散性思维,以寻求技能学习中的困难。 (三)有利于尝试建立有效的技能教学思路和方法:按照行为导向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将头脑风暴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有机的整合在教学步骤中。 (四)有利于尝试完善科学的儿科技能教学评价指标: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和内容和教学结果,利用恰当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将课堂技能教学测评结果在课后与对照组进行技能教学质量对比性研究,以确定该教学模式的有效程度。 | ||||||||||||||||
教学内容分析 | ||||||||||||||||
课程标准对所授 内容的要求 | (一)依据护理岗位的要求、儿科护理工作流程来编排授课内容,实践课内容以实用能力为培养主线使学生熟悉常用儿科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常用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依据护士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来设计授课方式,把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现代护理理念、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从良好的护士仪表、举止、语言、态度和职业情感上折射出一名标准护士所具备的高度的责任心、慎独严谨的品行、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依据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依据医院真实的工作需要来统筹组织教学,并注意与其它前后续课程的有机结合、恰当衔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 |||||||||||||||
所授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单元(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 婴儿盆浴法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和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能之一,体现了当代护理工作中贯彻整体护理的理念。临床上所有新生儿在院内时都要每天进行沐浴,所以该项操作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这项技能够为刚出生的孩子解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可以替住院的产妇很好的照料小儿,所以符合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的最底层需要。婴儿盆浴操作是对之前的儿科护理的理论知识的延伸,同时也为后面的新生儿与疾病护理等章节做铺垫。通过对操作的掌握与训练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付诸实践,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 |||||||||||||||
所授内容中重点 和难点的分析 | 重点:①掌握婴儿盆浴法的目的; ②能够正确对操作环境、新生儿的状态进行评估; ③准确的完成用物准备; ④熟练掌握婴儿盆浴法的操作规程。 | 分析:①从盆浴的目的入手,理解和掌握婴儿盆浴意义、临床用途,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该项技能的必要性; ②通过对环境、操作对象的正确评估能够促进学生对技能掌握的整体性思维,技能的掌握不仅仅是机械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合适、恰当、灵活的运用,通过评估能够对小儿是否需要沐浴做出正确的判断; ③完成用物准备是护理技能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只有学会了用物的准备才能顺利的完成操作,同时也只有对操作有了系统的认识,才能正确的完成用物的准备; ④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本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这其中包括技能本身,同时也包括操作中遇到的会影响操作效果的一系列问题。 | ||||||||||||||
难点:①依据婴儿的特点确定小儿是否需要沐浴; ②培养学生的整体护理意识,为新生儿安全舒适的进行沐浴。 | 分析:①婴儿沐浴是必须的操作,但不是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须的,这要求学生要对小儿进行合理的、正确的评估。 ②操作安全性、舒适性是医院服务质量的体现,也是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体现,当然,对于护理学教育来说,这是教学者需要注重的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难以量化和评价的部分。 | |||||||||||||||
教学目标 | ||||||||||||||||
知识目标: 1、掌握婴儿盆浴法的目的和评估; 2、通过对婴儿盆浴法的学习,熟悉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 1、掌握婴儿盆浴法操作; 2、运用儿科学知识给小儿提供安全、舒适、合理的生活照顾。 3、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验学习护理操作的乐趣; 2、体会高质量护理服务的理念,养成认真、负责、谨慎的工作态度; 3、形成主动学习和探讨问题的习惯,激发自身的热情和潜能; 4、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成员间相互激励、带动的氛围。 | ||||||||||||||||
学情分析 | ||||||||||||||||
1、生源状况 我们的学生是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从历年的入学成绩来看,在我市的职校里名列前茅,可以初步认定为我们的学生在职校学生里的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强。但是不排除入有个别学生入学后专业思想不稳定,导致成绩不理想,所以两极分化现象是存在的。 2、认知结构 学生是高职护理专业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通过两年半的医学专业学习,知识构架对掌握本次课的内容已经足够,特别是学习了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涉及操作比较多的科目之后,对技能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规律。 3、心理倾向 绝大部分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愿,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知,儿科护理学是学生在专业课里比较喜欢的一门课程,尤其是对儿科的操作,学生都很感兴趣,主要是儿护的操作和女性以后对子女的照顾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生活性,这点符合即将成年的青春期女性的心理特征。 4、横向对比 教师在自己所授的两个五年制高职护理平行班中选择098班,并将097班与098班的以往部分技能课成绩进行比对: 平 课程 均 分 班级 |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护理学基础Ⅱ |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健康评估 |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健康评估技能 |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护理学基础Ⅲ | ||||||||||||
097班 | 77.622 | 61.427 | 87.159 | 70.137 | ||||||||||||
098班 | 73.255 | 52.361 | 87.468 | 66.563 |
从上表来看,098班在技能课的学习上不如097班,相对理论和技能基础稍差于097班。教师选择098班进行尝试性教学,以便在课后评价教学效果。 | ||||||||||||||||
教学资源分析 | ||||||||||||||||
资源名称 | 资源来源 | 资源类型 | 资源内容要点 | 教学作用 | 使用方式 | 所 得 结 论 | ||||||||||
学案 | 教师结合病例自行设计 | 文本 | 根据学案(具体内容见课前学案设计)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 确定项目主题、建立品管圈、把握现状。 | 课前预习 共同探讨 | 在课前使用学案是很合理的一种预习形式,可以让学生组成品管圈,确定主题、把握现状。 | ||||||||||
录像 | 信息中心或互联网下载 | 多媒体 | 盆浴的流程及操作中的难点问题 | 通过课前督促学生观看起到预习的作用。 | 课前观看 | 课前观看操作录像视频可以让学生能够对客商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再结合学案的问题,使学生对本次课做好充分准备。 | ||||||||||
视频 (沐浴烫伤新闻) | 网络 | 多媒体 | 护士粗心导致小儿沐浴烫伤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护士职业道德 | 学生观看 | 通过抛砖引玉引出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
理论 (操作目的) | 《儿科护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 教科书 | 1、促进患儿清洁舒适 2、促进排泄、散热 3、活动肌肉、肢体 4、观察全身状况 |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 探讨 思辨 | 理论的讲解需要运用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一味的讲解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虽然内容在教科书上可以找到,但是教师应尽量脱离教科书,灵活教授。 |
(操作评估) | 参考人卫 版《儿科 护理学》 | 教科书 | 1、新生儿的胎龄、日龄、体温及病情等。 2、全身皮肤完整性(尤其是脐部、臀部、颈下、腋下、腹股沟等处)及四肢活动情况,有无感染。 3、新生儿最近一次哺乳时间,睡眠情况等。 | 确定盆浴是否可以实施 | 讨论 探索 讲授 | 通过激发学生的女性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母爱,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需要评估哪些内容,效果很好,讨论很热烈。 | ||||||||||||
理论 (盆浴难点解析) | 教师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自行设计 | 问题 | 热水烫伤 呛水 耳朵进水 摔伤 脐带被污染 吐奶 着凉 穿衣、脱衣 兜尿不湿 宝贝包裹 | 运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解析 | 学生 讨论 ↓ 教师 总结 | 1、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偶有创新方法出现。 2、难点问题,由老师的总结给予最终解决办法。 | ||||||||||||
盆浴用物 | 护理实训中心 | 实验用品 | 规范的操作流程 操作的注意事项 | 通过教师规范的操作拟定对策 | 教师展示并讲解 | 1、教师的展示让学生掌握操作的规程和正确的手法 2、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对操作过程的监控。 | ||||||||||||
母婴室 | 护理实训中心 | 教学地点 | 创设病房环境 | 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观看操作,进行对策实施 | 授课使用 | 通过创设情境实施盆浴操作,实现了护士或者母亲的角色体验。 | ||||||||||||
水疗室 | 护理实训中心 | 教学地点 | 创设病房环境 | 同学学生身临其境的练习创设情境 | 授课使用 | 通过环境的创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练习盆浴操作,实现了护士或者母亲的角色体验。 | ||||||||||||
PPT | 教师设计 | 多媒体 | 根据设计展现授课内容 | 引导学生学习 | 多媒体演示 | PPT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需要通过精心设计和准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
小结与 作业 | 教师设计 | 理论 | 对操作中难点的的总结、操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探讨、布置作业 | 总结、回顾 复习、反馈 | 教师讲解与展示 | 教师通过对操作的回顾来确认品管圈主题实施的效果。 | ||||||||||||
课前学案设计 | ||||||||||||||||||
班级 学号 姓名 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病例、观看录像并完成问题 新生儿徐宝宝,第一胎第一产顺产,于2011年4月2日下午16时35分出生,出生体重3.7KG,APGAR一分钟、五分钟、10分钟评分均为10分,四肢活动度较好,于当天晚上17时50分开始进食母乳。产后第二天清晨,一般情况良好,已于一个小时前进食母乳。现体温37.00C,脐带尚未脱落,但无感染,观察该新生儿皮肤胎脂厚且干燥,毛发已经结痂。(附小儿沐浴录像) 1、该小儿有哪些问题存在?同学们觉得我们要为这个孩子提供哪些生活上的照顾? 2、请根据学号将全班平均分为4组,每组同学给自己起一个组名,要求与观看的录像相关联,上课时派一名代表为大家解释自己的组名。 3、通过观看录像,你认为录像中的小儿在沐浴过程中存在哪些潜在的危险?请分组讨论 4、请在本次课后填写以上表格,在相应的括号内打“√”,班长课后将本学案收齐交予任课老师。 评价内容 | 课 堂 表 现 | 选 项 | ||||||||||||||||
参与状态 | 1、认真倾听老师讲课 | 1、认真( ) 2、一般( )3、不认真( ) | ||||||||||||||||
2、认真观看同学演示 | 1、认真( ) 2、一般( )3、不认真( ) | |||||||||||||||||
3、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 1、大胆( ) 2、一般( )3、不大胆( ) | |||||||||||||||||
交往状态 | 1、喜欢与同学交流、讨论 | 1、喜欢( ) 2、一般( )3、不喜欢( ) | ||||||||||||||||
2、愿意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 1、愿意( ) 2、一般( ) 3、不愿意( ) | |||||||||||||||||
思维状态 | 1、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思考,有创造性 | 1、能 ( ) 2、一般( ) 3、不能 ( ) | ||||||||||||||||
2、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 | 1、清楚( ) 2、一般( ) 3、不清楚( ) | |||||||||||||||||
情感状态 | 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满足 | 1、快乐( ) 2、一般( ) 3、不快乐( ) | ||||||||||||||||
达成状态 | 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 1、理解并掌握( ) 2、初步理解( )3、不明白( ) |
板书设计 | ||||||||||||||||
黑板左侧 婴儿盆浴法的流程 床边评估 ↓ 解开襁褓和尿布 ↓ 清洗头面部 ↓ 清洗全身 ↓ 脐部、会阴、臀部护理 ↓ 更换尿布、穿衣、包裹 ↓ 整理记录 | 投影仪幕布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 黑板右侧 难点问题 热水烫伤( √ ) 呛水( √ ) 耳朵进水( √ ) 摔伤( √ ) 脐带被粪便污染( √ ) 吐奶( √ ) 着凉( √ ) 穿衣、脱衣( √ ) 兜尿不湿( √ ) 包被包裹( √ ) | ||||||||||||||
教学策略分析 | ||||||||||||||||
(1)案例教学:通过设计的学案让学生能够真正的预习,并建立小组,强化团队的概念。 (2)项目教学:通过课前学案明确主题,锁定教学项目,使明确学习内容。 (3)创设情境教学:通过视频设置悬念,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从小儿角度出发,替小儿考虑,解决小儿的实际问题,促进情感目标的实现,同时激发女性的母爱和对孩子的关爱。 (4)分小组教学:课前同学们共同探讨给自己的这个组起一个和母婴相关的组名,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学生们形成一个团队,建立团队的意识和观念,同时激励大家的学习兴趣,渗透人文教育。 (5)头脑风暴教学: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去解决,利用头脑风暴法,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辨和讨论中来,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培养团队精神。 (6)PBL教学:基于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探求知识难点。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寻求和思索答案,克服教学难点。 (7)PWW(Practice While Watching)教学:学生边观看教师规范的操作边练习,同时教师对操作中的注意点进行讲解和分析。 (8)模拟教学:学生进入水疗室进行操作练习,通过自己动手熟练操作流程,并对问题的解决进行体验,同时是对护士、母亲角色的扮演。 (9)任务驱动教学:布置回示的任务给学生,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练习,并展示练习成果,任务是否完成。其余同学观看回示的同时去寻找操作中的问题,既是对教学效果确认,也有助于大家发现新的问题。 | ||||||||||||||||
教学过程设计 | ||||||||||||||||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 教师的活动 | 学生的活动 | 教学媒体(资源) | 设计意图、依据 | ||||||||||||
课前准备 学案 视频 (课前) | 教师根据098班人数打印学案并将学案发给学生,完成学案,同时要求学生课前观看视频: | 学生通过对病例的判断、观看录像及利用以往的知识结构,完成学案的问题。学生分成四组后热烈讨论组名。 | 学案 视频 |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死记硬背住知识,而是要灵活运用知识,病例是情境假设的最简单、最好的方法之一,通过病例设疑,也增加了悬念,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通过病例导入引出主题,建立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 ||||||||||||
导入教学 内容 短片 (沐浴烫伤) (2min) | 教师提出疑问并播放视频: 视频里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杯具”? ↓ 学案第1个问题导入教学内容 | 学生仔细观看,针对短片,学生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 短片 | 通过这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激发学生对护士角色的尝试与体验,同时抛砖引玉,引出本次课的教学主题—婴儿盆浴法 | ||||||||||||
展示课堂 目标 (2min) | 由学案的第一个问题引出并展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三维的,既有知识性、也有技能性和情感性目标。 | 学生观看PPT,同时领会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 | PPT | 通过展示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本次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哪些,同时也是本次课教师的教学宗旨。 | ||||||||||||
宣布组名 (4min) | 根据学案第2个问题给每组代表1分钟时间宣布自己的组名,并解释其中的内涵。 | 学生宣布组名并解释内涵: 1、海绵宝宝组(婴儿皮肤柔软娇嫩似海绵) 2、洗刷刷组(本次课学习的主题是给小儿洗澡) 3、爱婴小组(体现了对小儿的关爱) 4、小豆丁组(录像中的孩子像小豆丁一样可爱) | 学案 | 通过组名的设置划分小组;在医学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通过组名加强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团队意识。 | ||||||||||||
理论学习 讨论 婴儿 洗澡 目的 (4min) | 教师通过病例引出本次课的主题——婴儿盆浴,提出疑问:给小儿沐浴除了能够起到清洁的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目的? | 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到的结果为:通过沐浴可以帮助小儿进行肢体活动、促进母婴间的情感交流,促进适应能力、帮助散热、有助于各个系统的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和皮肤等。 | PPT | 通过PBL教学法和讨论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得到了比教材上更为全面的答案。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给小儿沐浴的好处,为后面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讨论盆浴的适用对象
↓
操作的评估
(4min) | 教师提出疑问:不是所有的孩子出生后都可以进行沐浴,什么样的孩子不能沐浴?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估? | 学生经过再次热烈的讨论,发表的观点为:刚吃过奶的、一般情况不佳、呼吸功能不好的、患有比较严重的疾病、皮肤完整性受损等孩子不适合沐浴。 评估从以下几点出发:1、小儿的胎龄、日龄、病情等;2、小儿的皮肤状况;3、小儿的哺乳时间。 | PPT | 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考虑操作前的评估内容,既需要联系以往所学的儿科、产科知识,同时也是对操作技能整体性的一种强化,学生可以认识到任何操作哪怕只是生活上的基础护理也是要在合理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 | ||||||||||||
问题解析 分组讨论 提出问题 (4min) | 根据学案第3个问题将学生分组讨论出的潜在危险书写于黑板。 |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潜在危险包括 热水烫伤 呛水 耳朵进水 摔伤 脐带被粪便污染 吐奶 着凉 | PPT | 头脑激荡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解决问题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既可以实现全员参与,增加沟通,也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很大程度上激发学习热情。 | ||||||||||||
问题解析 难点问题 重点分析 (10min) | 教师展示6副图片:呛水、吐奶、耳朵进水、摔伤、脐炎、红臀,并要求学生按小组讨论解决方法,教师给予补充、纠正、演示。 | 学生分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 PPT 小儿模型 盆浴用物 | 再次利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深刻思考难点问题,发挥想象力教师的补充和演示将给予正确的答案。 | ||||||||||||
技能学习 分组讨论 用物准备 (5min) | 提出问题: 需要准备哪些用物? ↓ 寻找一名同学上台演示 ↓ 教师讲解每项物品的用途 | 学生讨论需准备哪些用物 ↓ 其中一名上台演示 ↓ 聆听的教师的讲解 ↓ 学会用物的准备 | 小儿模型 盆浴用物 | 教师在这个环节为学生设置陷阱:1、大小不合适的尿布;2、沐浴露与肥皂耳朵选择。通过陷阱来提醒学生应该仔细阅读病例,在工作中要更加细致,要对孩子充满关爱。 通过用物的讲解介绍,是学生以后能够、完整的完成操作,这个过程是技能学习必经的和重要的过程。 | ||||||||||||
技能学习 演示规范 操作流程 (5min) | 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采取PWW教学法,边重点示范“木乃伊”约束法(目的:约束和保暖)和抱孩子的手法(目的:防摔伤),边要求学生模仿操作。 | 学生观看老师的动作和手法,并模仿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和手法,形成对操作的直观认识。 | 小儿模型 盆浴用物 | 在这一步骤中既可以教授学生操作手法,同时解决了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热水烫伤、摔伤、着凉脱衣、包被包裹,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理念。 | ||||||||||||
技能学习 演示规范 操作流程 (5min) | 利用PWW教学法教师演示沐浴过程,重点示范:温度测试(防烫伤)、抱孩子手法(避免呛水、耳朵进水)、沐浴顺序等内容。 | 学生观看并模仿老师的动作和手法,并用心去记忆和模仿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和手法,建立流程意识。 | 小儿模型 盆浴用物 | 在这一步骤中既可以教授学生操作手法,同时解决了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热水烫伤、呛水、耳朵进水等。 | ||||||||||||
技能学习 演示规范 操作流程 (5min) | 利用PWW教学法教师演示沐浴后过程,重点示范:防脐带污染、防止着凉、兜尿不湿、穿衣、包裹等步骤,边示范边讲解。 | 学生观看老师的动作和手法,并模仿记忆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和手法。 | 小儿模型 盆浴用物 | 在这一步骤中既可以教授学生操作手法,同时解决了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脐带污染、兜尿不湿、包被包裹等问题。 | ||||||||||||
技能训练 对策实施 情境模拟 (15min) | 教师利用任务驱动和情境模拟教学法要求学生着工作服到水疗室练习,并提出要求:看哪组技能掌握的最好,将在操作结束后选取一组成员回示,同时在操作中对学生不规范的一些手法进行纠正。 | 学生体验角色,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自己情境体验熟练操作流程。 | 水疗室 盆浴用物 | 通过情境模拟学生能够在操作中表现出关爱,对操作掌握感兴趣。学生的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必要阶段,操作只是通过观看是无法掌握的,还是要通过亲自动手才可以,经过练习,学生对操作有了第二次认识,这种认识通过亲身体验比第一次更加深刻。 | ||||||||||||
技能巩固 回示 (15min) | 教师从其中一个小组选择其中一名同学进行回示,并布置任务:这名同学的操作中尚存在哪些问题? | 被选定的学生将练习的效果进行展示,其余三组同学观看并提出操作中的错误。 | 水疗室 盆浴用物 | 经过上一环节的练习,学生对操作的流程已经很熟悉,但是还有一些细节问题仍然需要改进。学生去发现细节问题,从微观上对操作进行分析,是对这项操作第三次更为具体和深刻的认识。 | ||||||||||||
技能回顾 检讨改进 (5min) | 教师提出2个问题: 1、上一环节的错误应该如何改进? 2、根据今天所学内容,四个小组对自己的组名是否认可,是否有需要更改的? | 1、学生再次讨论错误改进方法,并由另三组的同学回答改进措施。 2、学生热烈讨论组名是否恰当。 | 水疗室 盆浴用物 | 对新的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让学生认识到临床护理工作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是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要求。 对组名的再思索,又一次渗透人文教育,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 ||||||||||||
小结与作业 复习回顾 布置作业 (5min) | 总结 理论:操作的目的、评估、注意事项; 技能:盆浴操作规程。 下一主题:小儿抚触 作业 简答题 1、婴儿盆浴法的目的有哪些? 2、婴儿盆浴的注意事项有什么? 课后练习婴儿盆浴法 完成学案内容并上交学案 | 学生根据教师的总结对婴儿盆浴法进行总体性回顾。 | PPT、教材 | 通过总结是学生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一个总体性认识,从宏观上把握这项技能操作,此为本次课对盆浴又一次认识。 课后练习是对课上内容的强化。 通过评价表学生对自己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也是对自己学习状态的反省和自我检讨。 | ||||||||||||
学案分析 教学流程:遵循PDCA质量控制流程
| ||||||||||||||||
评价量表 | ||||||||||||||||
课堂效果评价表 | ||||||||||||||||
评价内容 | 课 堂 表 现 | 选 项 | ||||||||||||||
参与状态 | 1、认真倾听老师讲课 | 1、认真( ) 2、一般( )3、不认真( ) | ||||||||||||||
2、认真观看同学演示 | 1、认真( ) 2、一般( )3、不认真( ) | |||||||||||||||
3、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 1、大胆( ) 2、一般( )3、不大胆( ) | |||||||||||||||
交往状态 | 4、喜欢与同学交流、讨论 | 1、喜欢( ) 2、一般( )3、不喜欢( ) | ||||||||||||||
5、愿意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 1、愿意( ) 2、一般( ) 3、不愿意( ) | |||||||||||||||
思维状态 |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思考,有创造性 | 1、能 ( ) 2、一般( ) 3、不能 ( ) | ||||||||||||||
7、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 | 1、清楚( ) 2、一般( ) 3、不清楚( ) | |||||||||||||||
情感状态 | 8、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满足 | 1、快乐( ) 2、一般( ) 3、不快乐( ) | ||||||||||||||
达成状态 | 9、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 1、理解并掌握( )2、初步理解( )3、不明白( ) |
2、认真(2分)一般(1分)不认真(0分)
3、大胆(2分)一般(1分)不大胆(0分)
4、喜欢(2分)一般(1分)不喜欢(0分)
5、愿意(2分)一般(1分)不愿意(0分)
6、能 (2分)一般(1分)不能(0分)
7、清楚(2分)一般(1分)不清楚(0分)
8、快乐(2分)一般(1分)不快乐(0分)
9、理解并掌握(4分)初步理解(2分)不明白(0分)
满分共计20分,得分≥16分为优秀,得分≤12为不及格
婴儿盆浴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目的 | 1.使婴儿皮肤清洁,协助皮肤排泄和散热,预防皮肤感染。 2.促进血液循环,活动婴儿肢体,使之感到舒适。 3.观察全身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 5分 | ||||||||||||||||
评估 | 1.婴儿的月龄、体温及病情;婴儿最近一次哺乳时间,睡眠情况等。 2.全身皮肤完整性(尤其是脐部、臀部、颈下、腋下、腹股沟等处)及四肢活动情况,有无感染。 | 10分 | ||||||||||||||||
准备 | 1.用物:浴盆、面盆、水温计、热水、婴儿皂、大毛巾、小毛巾(2条)、浴巾、毛毯、衣服、尿布,护理盘(爽身粉、指甲剪、梳子、棉签、纱布、弯盘、石腊油、70%乙醇、l5%鞣酸软膏、抗生素眼液) 2.环境:关闭门窗,调节室温温暖 3.护土:着装整洁,洗手,带口罩,取下手表,卷袖过肘。 4.婴儿:喂奶前后1小时,防呕吐及溢奶。 | 5分 | ||||||||||||||||
流程 | 1.沐浴前(12分) 备齐用物至床边,核对、解释 按使用顺序摆放好用物,浴盆垫大毛巾,调试水温 将盖被三折至床尾,铺好浴巾 解开襁褓,脱去小儿衣服(保留尿布),检查小儿全身情况 用浴巾包裹婴儿 2.沐浴(先洗脸,再洗头,然后洗身体,最后洗会阴、臀部)(32分) 洗眼,从内眦向外眦擦拭,更换小毛巾部位以同法擦另一眼 洗耳、鼻、脸(额部→鼻翼→面部→下颏) 左手掌托住头颈部,左拇指与中指分别压耳廓堵住外耳道口 左臂及腋下夹住患儿臀部及下肢 右手搓皂洗头、颈、耳后,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擦干头部 解开浴巾,去掉尿布 左手握住新生儿左肩及腋窝处,使头颈部枕于操作者前臂 右手握住新生儿左大腿,使其臀部位于操作者右手掌上 用肘部再次试水温后,将新生儿轻轻放入水中 取小毛巾湿水淋湿新生儿全身,擦肥皂、清洗、注意擦洗顺序 洗毕用大毛巾迅速包裹并擦干水分 3.沐浴后(16分) 根据情况进行脐、会阴、臀部护理(皮肤皱褶处撒爽身粉) 兜好尿布,穿好衣服,视需要修剪指甲 包裹毛毯 整理床单元 清理用物,记录 | 共60分 2 2 2 4 2 4 2 2 4 2 4 2 2 2 2 4 2 2 4 4 2 4 | ||||||||||||||||
评价 | 1.操作达到预期目的,婴儿安全并得到妥善保暖,皮肤清洁。 2.脐部、臀部及皮肤护理正确;掌握目前婴儿一般情况。 3.婴儿家长理解、配合沐浴并获得沐浴相关知识及技能。 | 15分 | ||||||||||||||||
回答问题 | 5分 | |||||||||||||||||
总分 |
形成性评价(课后记) | ||||||||||||||||
1、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每个环节的数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2、学习效果好全班同学能熟练进行婴儿盆浴操作;能掌握操作的目的、评估、注意事项;知识和技能目标均已达成; 3、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角色体验成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情感目标达成; 4、098班共计学生44人,学生自评中有77.3%同学得分为优秀,不及格为0。 5、在本学期儿护技能考核中098班共计44人进行盆浴技能考核,44人中及格率为100%,90分以上占100%;097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及格率为100%,90分以上者占68.2%。技能考核成绩098班(93.67±3.48分)优于097班(90.46±3.96分),课堂反馈评分098班(92.34±2.09)优于097班(86.66±1.98),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儿科护理技能教学质量,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更高。 | ||||||||||||||||
教学反思、总结 | ||||||||||||||||
一、成功之处 1、在理论上学生通过主动讨论和积极思考、回答是课堂气氛浓烈,学生基本是在笑容中快乐的度过本次课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掌握了操作的目的、评估、注意事项等理论内容; 2、在技能上学生能亲身体验到学习婴儿盆浴法的必要性,在操作中学生体现出了对孩子的爱护,很多学生的语言、眼神都体现出一个未来母亲所具有的天性,在这种关爱的气氛下,学生也掌握了操作的流程; 3、在情感上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努力形成高质量护理服务理念; 二、特色教学 1、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2、合理借用美国AHA的BLS培训课程的PWW教学方法。 三、四点思考 1、合理设计的教学环节均已落实,但时间略显紧张,教学中对课堂纪律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学生的过度投入和热情会使课堂嘈杂无序。 2、、学生虽掌握操作,但是灵活度还有所欠缺,对于不同的病例尚不能做出正确的预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知识掌握的灵活性,可通过多个病例给予强化; 3、课后的评价需要进一步运用统计学原理、结合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有实用价值的数据。 4、教学反思仍需反思,不断提高教师自身职业素养。 |
教师姓名 | 彭鹏 | 课程名称 | 儿科护理学 | 班级 | 098班 | |||||
授课日期 | 2012年3月12日 周次5 | 授课顺序 | 9 | |||||||
章节名称 | 第四章 住院儿童的护理 第五节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目标: 1、掌握导婴儿盆浴法的目的和评估; 2、通过对婴儿盆浴法的学习,熟悉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 1、掌握婴儿盆语法操作; 2、运用儿科学知识给小儿提供安全、舒适、合理的生活料理; 3、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验学习护理操作的乐趣; 2、体会高质量护理服务的理念,养成认真、负责、谨慎的工作态度; 3、形成主动学习和探讨问题的习惯,激发自身的热情和潜能; 4、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成员间相互激励、带动的氛围。 | |||||||||
教学 重点 和 难点 | 重点:1、掌握婴儿盆浴法的目的; 2、能够正确对操作环境、新生儿的状态进行评估; 3、准确的完成用物准备; 4、熟练掌握婴儿盆浴法的操作规程。难点: 难点:1、依据婴儿的特点确定小儿是否需要沐浴; 2、培养学生的整体护理意识,为新生儿安全舒适的进行沐浴。 | |||||||||
教 学 资 源 | 教材、多媒体(Powerpoint)、儿科护理学 小儿模型、水疗室、母婴室 | |||||||||
评 估 反 馈 | 观察、提问、课堂练习、回示、课后练习 | |||||||||
作 业 | 简答题 1、婴儿盆浴法的目的有哪些? 2、婴儿盆浴的注意事项有什么? 课后练习婴儿盆浴法 | |||||||||
课后记 | 1、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每个环节的数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2、学习效果好全班同学能熟练进行婴儿盆浴操作;能掌握操作的目的、评估、注意事项;知识和技能目标均已达成; 3、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角色体验成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情感目标达成; 4、技能考核成绩098班(93.67±3.48分)优于097班(90.46±3.96分),课堂反馈评分098班(92.34±2.09)优于097班(86.66±1.98),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儿科护理技能教学质量,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更高。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 教师的活动 | 学生的活动 | 教学媒体(资源) | 设计意图、依据 | ||||||
课前准备 学案 视频 (课前) | 教师根据098班人数打印学案并将学案发给学生,完成学案,同时要求学生课前观看视频: | 学生通过对病例的判断、观看录像及利用以往的知识结构,完成学案的问题。学生分成四组后热烈讨论组名。 | 学案 视频 |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死记硬背住知识,而是要灵活运用知识,病例是情境假设的最简单、最好的方法之一,通过病例设疑,也增加了悬念,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通过病例导入引出主题,建立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 ||||||
导入教学 内容 短片 (沐浴烫伤) (2min) | 教师提出疑问并播放短片: 视频里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杯具”? ↓ 学案第1个问题导入教学内容 | 学生仔细观看,针对短片,学生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 短片 | 通过这段短片,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激发学生对护士角色的尝试与体验,同时抛砖引玉,引出本次课的教学主题—婴儿盆浴法 | ||||||
展示课堂 目标 (2min) | 由学案的第一个问题引出并展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三维的,既有知识性、也有技能性和情感性目标。 | 学生观看PPT,同时领会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 | PPT | 通过展示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本次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哪些,同时也是本次课教师的教学宗旨。 | ||||||
宣布组名 (4min) | 根据学案第2个问题给每组代表1分钟时间宣布自己的组名,并解释其中的内涵。 | 学生宣布组名并解释内涵: 1、海绵宝宝组(婴儿皮肤柔软娇嫩似海绵) 2、洗刷刷组(本次课学习的主题是给小儿洗澡) 3、爱婴小组(体现了对小儿的关爱) 4、小豆丁组(录像中的孩子像小豆丁一样可爱) | 学案 | 通过组名的设置划分小组;在医学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通过组名加强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团队意识。 | ||||||
理论学习 讨论 婴儿 洗澡 目的 (4min) | 教师通过病例引出本次课的主题——婴儿盆浴,提出疑问:给小儿沐浴除了能够起到清洁的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目的? | 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到的结果为:通过沐浴可以帮助小儿进行肢体活动、促进母婴间的情感交流,促进适应能力、帮助散热、有助于各个系统的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和皮肤等。 | PPT | 通过PBL教学法和讨论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得到了比教材上更为全面的答案。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给小儿沐浴的好处,为后面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
理论学习 讨论盆浴的适用对象 ↓ 操作的评估 (4min) | 教师提出疑问:不是所有的孩子出生后都可以进行沐浴,什么样的孩子不能沐浴?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估? | 学生经过再次热烈的讨论,发表的观点为:刚吃过奶的、一般情况不佳、呼吸功能不好的、患有比较严重的疾病、皮肤完整性受损等孩子不适合沐浴。 评估从以下几点出发:1、小儿的胎龄、日龄、病情等;2、小儿的皮肤状况;3、小儿的哺乳时间。 | PPT | 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考虑操作前的评估内容,既需要联系以往所学的儿科、产科知识,同时也是对操作技能整体性的一种强化,学生可以认识到任何操作哪怕只是生活上的基础护理也是要在合理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 | ||||||
问题解析 分组讨论 提出问题 (4min) | 根据学案第3个问题将学生分组讨论出的潜在危险书写于黑板。 |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潜在危险包括 热水烫伤 呛水 耳朵进水 摔伤 脐带被粪便污染 吐奶 着凉 | PPT | 头脑激荡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解决问题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既可以实现全员参与,增加沟通,也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很大程度上激发学习热情。 | ||||||
问题解析 难点问题 重点分析 (10min) | 教师展示6副图片:呛水、吐奶、红臀、耳朵进水、摔伤、脐部感染,并要求学生按小组讨论解决方法,教师给予补充、纠正、演示。 | 学生分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 PPT 小儿模型 盆浴用物 | 再次利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深刻思考难点问题,发挥想象力教师的补充和演示将给予正确的答案。 | ||||||
技能学习 分组讨论 用物准备 (5min) | 提出问题: 需要准备哪些用物? ↓ 寻找一名同学上台演示 ↓ 教师讲解每项物品的用途 | 学生讨论需准备哪些用物 ↓ 其中一名上台演示 ↓ 聆听的教师的讲解 ↓ 学会用物的准备 | 小儿模型 盆浴用物 | 教师在这个环节为学生设置陷阱:1、大小不合适的尿布;2、沐浴露与肥皂耳朵选择。通过陷阱来提醒学生应该仔细阅读病例,在工作中要更加细致,要对孩子充满关爱。 通过用物的讲解介绍,是学生以后能够、完整的完成操作,这个过程是技能学习必经的和重要的过程。 |
技能学习 演示规范 操作流程 (5min) | 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采取PWW教学法,边重点示范“木乃伊”约束法(目的:约束和保暖)和抱孩子的手法(目的:防摔伤),边要求学生模仿操作。 | 学生观看老师的动作和手法,并模仿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和手法,形成对操作的直观认识。 | 小儿模型 盆浴用物 | 在这一步骤中既可以教授学生操作手法,同时解决了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热水烫伤、摔伤、着凉脱衣、包被包裹,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理念。 | ||||||
技能学习 演示规范 操作流程 (5min) | 利用PWW教学法教师演示沐浴过程,重点示范:温度测试(防烫伤)、抱孩子手法(避免呛水、耳朵进水)、沐浴顺序等内容。 | 学生观看并模仿老师的动作和手法,并用心去记忆和模仿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和手法,建立流程意识。 | 小儿模型 盆浴用物 | 在这一步骤中既可以教授学生操作手法,同时解决了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热水烫伤、呛水、耳朵进水等。 | ||||||
技能学习 演示规范 操作流程 (5min) | 利用PWW教学法教师演示沐浴后过程,重点示范:防脐带污染、防止着凉、兜尿不湿、穿衣、包裹等步骤,边示范边讲解。 | 学生观看老师的动作和手法,并模仿记忆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和手法。 | 小儿模型 盆浴用物 | 在这一步骤中既可以教授学生操作手法,同时解决了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脐带污染、兜尿不湿、包被包裹等问题。 | ||||||
技能训练 对策实施 情境模拟 (15min) | 教师利用任务驱动和情境模拟教学法要求学生着工作服到水疗室练习,并提出要求:看哪组技能掌握的最好,将在操作结束后选取一组成员回示,同时在操作中对学生不规范的一些手法进行纠正。 | 学生体验角色,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自己情境体验熟练操作流程。 | 水疗室 盆浴用物 | 通过情境模拟学生能够在操作中表现出关爱,对操作掌握感兴趣。学生的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必要阶段,操作只是通过观看是无法掌握的,还是要通过亲自动手才可以,经过练习,学生对操作有了第二次认识,这种认识通过亲身体验比第一次更加深刻。 | ||||||
技能巩固 回示 (15min) | 教师从其中一个小组选择其中一名同学进行回示,并布置任务:这名同学的操作中尚存在哪些问题? | 被选定的学生将练习的效果进行展示,其余三组同学观看并提出操作中的错误。 | 水疗室 盆浴用物 | 经过上一环节的练习,学生对操作的流程已经很熟悉,但是还有一些细节问题仍然需要改进。学生去发现细节问题,从微观上对操作进行分析,是对这项操作第三次更为具体和深刻的认识。 | ||||||
技能回顾 检讨改进 (5min) | 教师提出2个问题: 1、上一环节的错误应该如何改进? 2、根据今天所学内容,四个小组对自己的组名是否认可,是否有需要更改的? | 1、学生再次讨论错误改进方法,并由另三组的同学回答改进措施。 2、学生热烈讨论组名是否恰当。 | 水疗室 盆浴用物 | 对新的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让学生认识到临床护理工作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是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要求。 对组名的再思索,又一次渗透人文教育,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 ||||||
小结与作业 复习回顾 布置作业 (5min) | 总结 理论:操作的目的、评估、注意事项; 技能:盆浴操作规程。 下一主题:小儿抚触 作业 简答题 1、婴儿盆浴法的目的有哪些? 2、婴儿盆浴的注意事项有什么? 课后练习婴儿盆浴法 完成学案内容并上交学案 | 学生根据教师的总结对婴儿盆浴法进行总体性回顾。 | PPT、教材 | 通过总结是学生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一个总体性认识,从宏观上把握这项技能操作,此为本次课对盆浴又一次认识。 课后练习是对课上内容的强化。 通过评价表学生对自己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也是对自己学习状态的反省和自我检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