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
B.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 |
C.正常人1min的脉搏数约为70次 |
D.人洗澡时水的温度约为60℃ |
A.地球 | B.天和核心舱 | C.太阳 | D.神舟十四号 |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 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
C.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A.甲、乙的音调相同 | B.丁的响度最小 |
C.甲、丁的音调相同 | D.丙的音调最高 |
A.声速与声带振动的频率有关 |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
C.高声唱低声和,高、低都是指声音的响度 |
D.合唱队不同声部的成员唱歌的音调相同 |
A.“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
B.“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
C.“白露,露珠遍路”——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
D.“雨水有雨,一年多雨”——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A. 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 | B. 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
C. 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 | D. 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
A. 杯弓蛇影 | B. 日食 |
C. 树荫下的光斑 | D. 皮影戏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
D.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工作的 |
A.图像中的 DE 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
B. AB 、 CD 段物质在吸热, BC 、 DE 段物质没有吸热 |
C.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
D. BC 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不吸收热量 |
14. 如图是我校学生餐厅餐盘收集处安装的一款监测仪器,该监测仪是测量餐后放置餐盘时声音的 _____仪器(选填声音的特性);学校一直以来提倡品学兼优的一中双语学子轻拿、轻放餐盘,目的是为了 _____处减弱噪声。
15. 如图所示是热播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一幅图画,趴在雪地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岿然不动,从他们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眉毛、头发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其“霜”的形成过程是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6. 如图所示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的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透镜,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cm。
17.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_m;
(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了_____m。
18. 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
(2)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
(3)小车在段平均速度_________。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段的平均速度会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 小华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如下探究性实验。
(1)如图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消失,说明了______。
(2)如图b,小华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小华加大力度敲击音叉,乒乓球弹得越远,这个现象说明了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选填“频率”或“振幅”)有关。
20.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序号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30° | 30° |
2 | 45° | 45° |
3 | 60° | 60° |
(2)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翻折,观察到纸板B______(选填“上”或“下”)半部分的光线消失,此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21. 如图是淞淞和格格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1)此实验除了实验装置图(Ⅰ)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Ⅱ)中a、b所示,则图_____是沸腾时的情形;
(3)根据记录在图(Ⅲ)中的数据画出水的沸腾图像;_____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22. 在图中画出的光线OP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砖,并经过玻璃砖两次折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
23. 国庆期间,物理男神开车去旅游,他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2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汽车的速度?
24. 为了设计合理的交通机制,交巡警平台模拟十字路口交通情况。具体如下: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汽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10m。假设行车绿灯亮起瞬间,每辆车都同时加速启动,5s后速度都达到10 m/s,该过程中小车通过了25m,之后以10 m/s的速度匀速通过路口。该路口绿灯亮的时间20s,而且按倒计时显示。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绿灯通行的汽车,绿灯结束时,车头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求:
(1)小车启动加速到10 m/s的过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一次行绿灯时间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3)与汽车同时等待的还有与车道平行的人行横道的人(人与第一辆车头齐平),车行与人行绿灯同时亮起,人行横道上的小胡与汽车同时启动。已知v人=1.5 m/s,人行横道长22.5m。当绿灯亮起时,在小胡通过人行横道的时间里,有多少辆汽车从小胡身边通过(车头超过人就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