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100431028
课程英文名称:Decoration painting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9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装饰绘画是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培养学生具有装饰性语言驾驭、创作能力的专业课程,主要讲授装饰绘画的构成元素、创作元素,装饰绘画的基本表现形式,装饰绘画在视觉传达、工业设计、空间艺术等各领域的应用形式等内容,在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装饰绘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设计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通过对装饰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明确学习装饰绘画的意义,了解装饰绘画产生、发展概况、文化渊源,了解中外装饰绘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及艺术风格、种类、规律和设计制作的意义。
2.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装饰绘画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掌握装饰造型中的艺术性原则。
3.加深理解装饰艺术与时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和审美价值,培养提高学生的形象创造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使其具备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健康的审美品味。
4.通过强化训练加深学生对装饰绘画的技法表现力,熟练掌握装饰绘画的知识理论和实操技能。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装饰绘画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装饰绘画的审美功能合和实用功能,了解装饰绘画的主要流派,装饰绘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表现方法。
2.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学习装饰绘画的的表现技法,装饰绘画的构成元素和创作元素,使学生掌握装饰绘画艺术创作中的多种表现方法,把握装饰绘画语言的艺术性、多样性、趣味性、丰富性。装饰绘画在视觉传达、工业造型、空间艺术中的应用范例,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绘画本身,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理解、运用装饰性语言进行设计培养能力。
3.基本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装饰性语言的分析、创作能力,装饰性语言的表现方法的操作能力、装饰手法在视觉传达、工业造型、空间艺术等不同设计中的应用能力为此后的设计奠定基础。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装饰绘画的构成元素、创作元素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装饰性语言的驾驭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装饰基础等,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艺术根底,才能更好的理解装饰绘画的知识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本课程将为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等专业课、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提供独到的设计语言支持。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装饰语言的运用,装饰绘画的创作等)应安排大量课时,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等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创作装饰绘画作品,创作的作品评定成绩作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装饰性语言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对装饰艺术语言的掌握能力,和学生通过学习在自己的设计中驾驭艺术手法的操作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50%,最终作业整体效果占成绩50%。
平时成绩及设计作业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无故三次或三次以上缺勤者,总成绩直接以不及格计。
(七)参考书目
《艺术设计新视点--装饰绘画设计》,方健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装饰绘画》,荆鹏举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装饰绘画》,谢恒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装饰色彩》,杨悦主著,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通过对通用装饰绘画构成元素、创作元素、表现形式、应用形式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装饰绘画的基本知识、基本设计方法,并具有设计装饰性作品的能力。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装饰绘画元素、装饰绘画的基本表现形式、装饰绘画的实际应用形式等。本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1 | 装饰绘画概述 | 4 | 4 | ||
2 | 装饰绘画的设计、构成、创作元素 | 2 | 2 | ||
3 | 装饰绘画的构图 | 2 | 2 | ||
4 | 装饰绘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 8 | 8 | ||
5 | 装饰绘画的创作技巧与制作 | 8 | 8 | ||
合计 | 24 | 24 |
第1部分 装饰绘画概述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 装饰绘画的基本概念 (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 装饰绘画的概述;
2) 装饰绘画的起源与发展。
重 点:
装饰绘画的起源与发展。
第1.2部分 装饰绘画的特性和分类(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1) 装饰绘画的特性;
2) 装饰绘画的分类。
重 点:
装饰绘画的特性。
难 点:
装饰绘画的特性。
第1.3部分 装饰绘画的色彩(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 色彩在装饰绘画中的作用;
2) 在装饰绘画中如何合理运用色彩;
3) 装饰绘画的色彩魅力。
重 点:
装饰绘画的色彩魅力。
难 点:
在装饰绘画中如何合理运用色彩。
第2部分 装饰绘画的设计构成创作元素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第3部分 装饰绘画的构图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第3.1部分 构图的基本要求和构成形式(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装饰绘画的构图的基本要求和构成形式。
第4部分 装饰绘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第4.1部分 装饰绘画的平面表现形式(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装饰绘画的平面表现形式。
第4.1.1部分 胶雕法、渐变法、透叠法、干画法(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装饰绘画中的胶雕法、渐变法、透叠法、干画法的平面表现方法。
第4.2部分 装饰绘画的综合材料表现形式(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装饰绘画的综合材料表现形式。
重 点:
装饰绘画综合材料的运用和技法。
第4.2.1部分 编织法、蜡染法、沥粉贴金法(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装饰绘画中的编织法、蜡染法、沥粉贴金法的综合材料表现形式和方法。
第5部分 装饰绘画的创作技巧与制作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第5.1部分 装饰绘画的综合材料(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针对不同表现对象运用不同的综合材料进行装饰绘画创作。
第5.2部分 装饰绘画的制作步骤和创作(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从收集素材,到起稿,变形处理,上色,整理等装饰绘画的绘制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对象选择,写生,装饰化变形,组织画面,装饰性语言加工等步骤,最终完成装饰绘画的制作。
重 点:
绘制事物写生后的变形艺术处理,装饰性语言的加工。
第5.3部分 收集资料,确定创作方向(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收集资料,确定创作方向。
第5.4部分 起稿、装饰化语言整理、整体调整(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写生准备,起稿,分析结构关系,推敲构图、装饰化语言整理。调整作品整体关系,协调、统一、突出所要表现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