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 准
审 核
编 制
一、并网准备
1逆变器检查
1)检查,确保直流配电柜及交流配电柜断路器均处于OFF位置;
2)检查逆变器是否已按照用户手册、设计图纸、安装要求等安装完毕;
3)检查确认机器内所有螺钉、线缆、接插件连接牢固,器件(如吸收电容、软启动电阻等),无松动、损坏;
4)检查防雷器、熔断器完好、无损坏;
5)检查确认逆变器直流断路器、交流断路器动作是否灵活,正确;
6)检查确认DC连接线缆极性正确,端子连接牢固;
7)检查AC电缆连接,电压等级、相序正确,端子连接牢固;(电网接入系统,对于多台500KTL连接,要禁止多台逆变器直接并联,可通过各自的输出变压器隔离或双及多变压器隔离;另其输出变压器N点不可接地)
8)检查所有连接线端有无绝缘损坏、断线等现象,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检查线缆对地绝缘阻值,确保绝缘良好;
9)检查机器内设备设置是否正确;
10)以上检查确认没有问题后,对逆变器临时外接控制电源,检查确认逆变器液晶参数是否正确,检验安全门开关、紧急停机开关状态是否有效;模拟设置温度参数,检查冷却风机是否有效(检查完成后,参数设置要改回到出厂设置状态);
11)确认检查后,除去逆变器检查时临时连接的控制电源,置逆变器断路器于OFF状态;
2、周边设备的检查
电池组件、汇流箱、直流配电柜、交流配电柜、电网接入系统,请按照其调试规范进行检查确认。
二、并网试运行步骤
在并网准备工作完毕,并确认无误后,可开始进行并网调试;
1)合上逆变器电网侧前端空开,用示波器或电能质量分析仪测量网侧电压和频率是否满足逆变器并网要求.并观察液晶显示与测量值是否一致(如不一致,且误差较大,则需核对参数设置是否与所要求的参数一致,如两者不一致,则修改参数设置,比较测量值与显示值的一致性;如两者一致,而显示值与实测值误差较大,则需重新定标处理)。
2)在电网电压、频率均满足并网要求的情况下,任意合上一至两路太阳能汇流箱直接空开,并合上相应的直流配电柜空开及逆变器空开,观察逆变器状态;测量直流电压值与液晶显示值是否一致(如不一致,且误差较大,则需核对参数设置是否与所要求的参数一致,如两者不一致,则修改参数设置,比较测量值与显示值的一致性;如两者一致,而显示值与实测值误差较大,则需重新定标处理)。
3)交流、直流均满足并网运行条件,且逆变器无任何异常,可以点击触摸屏上“运行"图标并确定,启动逆变器并网运行,并检测直流电流、交流输出电流,比较测量值与液晶显示值是否一致;测量三相输出电流波形是否正常,机器运行是否正常。
注意:如果在试运行过程中,听到异响或发现逆变器有异常,可通过液晶上停机按钮或前门上紧急停机按扭停止机器运行。
4)机器正常运行后,可在此功率状态下,验证功率、启停机、紧急停机、安全门开关等功能;
5)以上功能均验证完成并无问题后,逐步增加直流输入功率(可考虑分别增加到10%、25%、50%、75%、100%功率点)(通过合汇流箱与直流配电柜的断路器并改变逆变器输出功率限幅值来调整逆变器运行功率),试运行逆变器,并检验各功率点运行时的电能质量(PF值,THD值、三相平衡等)。
6)以上各功率点运行均符合要求后,初步试运行调试完毕.
备注:以上试运行,需由我公司人员在场指导、配合调试,同时需有相关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等多单位紧密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三、并网检测
(说明:以下检测,为对光伏并网电站系统并网许可要求,最终结果需由电力部门认可的机构确认)
1电能质量测试
1) 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测试前,应进行电网侧电能质量测试.
2) 电能质量测试装置应满足 GB 19862、DL/T 1028 的技术要求,并符合 IEC 61000—4—30-2003 Class A 测量精度要求.
3) 电能质量测试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图1 电能质量测试示意图
测试步骤如下:
a) 电能质量测试点应设在光伏电站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处;
b) 校核被测光伏电站实际投入电网的容量;
c) 测试各项电能质量指标参数,在系统正常运行的方式下,连续测量至少满24小时(具备一个完整的辐照周期);
d) 读取测试数据并进行分析,输出统计报表和测量曲线,并判别是否满足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594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的国家标准要求,报表详见附录 A 表 A.2。
2 电压异常(扰动)响应特性测试
1) 电压异常(扰动)响应特性测试通过电网扰动发生装置和数字示波器或其它记录装置实现。
2) 电网扰动发生装置具备输出电压调节能力并对电网的安全性不应造成影响。
图3 电压异常(扰动)测试示意图
测试步骤如下:
a) 电压异常(扰动)测试点应设置在光伏电站或单元发电模块并网点处;
b) 通过电网扰动发生装置设置光伏电站并网点处电压幅值为额定电压的 50%、85%、110%和135%,并任意设置两个光伏电站并网点处电压(),电网扰动发生装置测试时间持续 30s 后将并网点处电压恢复为额定值;
c) 通过数字示波器记录被测光伏电站分闸时间和恢复并网时间;
d) 读取数字示波器数据进行分析,输出报表和测量曲线,并判别是否满足 Q/GDW 617-2011 要求,报表详见附录 A 表 A。3.
3、 频率异常(扰动)响应特性测试
1) 频率异常(扰动)响应特性测试
通过电网扰动发生装置和数字示波器或其它记录装置实现。
2 )电网扰动发生装置具备频率调节能力,电网扰动发生装置对电网的安全性不应造成影响。
图5 频率异常(扰动)测试示意图
测试步骤如下:
a) 频率异常(扰动)测试点应设置在光伏电站或单元发电模块并网点处;
b) 对于小型光伏电站,通过电网扰动发生装置设置光伏电站并网点处频率为 49。5Hz、50。2Hz,电网扰动发生装置测试时间持续 30s 后将并网点处频率恢复为额定值;通过波形记录仪记录被测光伏电站分闸时间和恢复并网时间;
c) 对于大中型光伏电站:
●通过电网扰动发生装置设置光伏电站并网点处频率为 48Hz,测试时间持续 10min 后将并网点处频率恢复为额定值,通过波形记录仪记录被测光伏电站分闸时间和恢复并网时间;
●通过电网扰动发生装置设置光伏电站并网点处频率为 49.5Hz,测试时间持续 2min 后,将并网点处频率恢复为额定值,通过波形记录仪记录被测光伏电站分闸时间和恢复并网时间;
●通过电网扰动发生装置设置光伏电站并网点处频率为 50.2Hz,电网扰动发生装置测试时间持续 2min 后将并网点处频率恢复为额定值,通过波形记录仪记录被测光伏电站分闸时间和恢复并网时间;
●通过电网扰动发生装置设置光伏电站并网点处频率为 50。5Hz,电网扰动发生装置测试时间持续 30s 后将并网点处频率恢复为额定值,,通过波形记录仪记录被测光伏电站分闸时间和恢复并网时间;
d) 读取波形记录仪数据进行分析,输出报表和测量曲线,并判别是否满足 Q/GDW 617—2011 要求,报表详见附录 A 表 A.4 和表 A.5。
4 通用性能测试
a) 防雷和接地测试
运用防雷和接地测试装置测量光伏电站和并网点设备的防雷接地电阻。光伏电站和并网点设备的防雷和接地测试应符合 GB/T 21431—2008的要求。
b) 电磁兼容测试
光伏电站和并网点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应满足 YD/T 1633-2007 的要求.
c) 耐压测试
运用耐压测试装置测量光伏电站设备的耐压.并网点设备的耐压测试应符合 DL/T 474.4 的要求。
d) 抗干扰能力测试
当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值满足 GB/T 12326、谐波值满足 GB/T 14549、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满足 GB/T 15543、间谐波含有率满足 GB/T 24337 的要求时,光伏电站应能正常运行。
e) 安全标识测试
对于小型光伏电站,连接光伏电站和电网的专用低压开关柜应有醒目标识。标识应标明“警告”、“双电源”等提示性文字和符号。标识的形状、颜色、尺寸和高度参照 GB 24 和 GB 16179的要求执行。
四。 安全措施
1 调试检测人员要求
1)从事现场调试检测的人员,必须身体感官无严重缺陷。经有关部门培训考试鉴定合格,持有国家劳动安全监察部门认可的《电工操作上岗证》才能进行电气操作。
2)必须熟练掌握触电急救方法。
3)现场调试、检测人员应思想集中,电器线路在未经测电笔确定无电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可用手触摸,应认为带电操作。
4)工作前应详细检查自己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穿戴好必须的防护用品,以防工作时发生意外.
2 试验过程注意事项
1)现场试验过程中,在开关手把上或线路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防止他人中途送电;
2)装设接地线:检测平台接地体之间应良好连接,最终从集控车引出地线与现场接地点可靠连接;
3)送电前必须认真检查电器设备,和有关人员联系好后方能送电;
4)装设临时遮栏和悬挂标志牌:试验过程中,将检测平台四周装设临时遮拦并悬挂“高压危险”警告牌;
5)使用验电棒时要注意测试电压范围,禁止超出范围使用,验电:分相逐相进行,在对断开位置的开关或刀闸进行验电的同时,对两侧各相验电;
6)对停电的电线路进行验电时,若线路上未连接可构成放电回路的三相负荷,要予以充分放电;
7)高压试验时必须戴绝缘手套;
8)工作中所有拆除的电线要处理好,带电线头包好,以防发生触电;
9)遇有雷雨天气时,检测人员应立即停电工作,并做好检测平台防雨措施;
10)发生火警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四氯化碳粉质灭火器或黄砂扑救,严禁用水扑救;
11)工作完毕后,必须拆除临时地线,并检查是否有工具等物在带电体上;
12) 工作结束后,必须全部检测人员撤离工作地段,拆除警告牌,所有材料、工具、仪表等随之撤离,原有防护装置随时安装好。
五、调试、检测组织机构
1 现场试运行调试人员介绍
序号 | 姓 名 | 性 别 | 职 称 | 专 业 | 学 历 | 人员分工 | 从事岗位年限 |
1 | |||||||
2 | |||||||
3 |
序号 | 姓 名 | 性 别 | 专 业 | 学 历 | 人员分工 | 从事岗位年限 | 单位 |
负责试运行、检测期间的组织协调工作。
负责试运行检测期间现场的各项操作工作,确保各项操作步骤正确.(包括定值修改、调节方式、调节幅度等)
装设试验现场的临时固定电话,保证通讯通畅。(试验仪表安放处安装临时电话)
当班值运行人员对运行表计按方案要求记录各项数据.
4业主职责
现场试运行及检测试验时光伏电站业主单位应派人参加,光伏电站业主单位应派人负责试运行与检测试验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各单位需统一服从指挥小组的调度,有责任为试运行及检测试验提供便利条件,相互配合,确保试验设备的安全,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
附录A
测试记录
1.光伏电站基本情况
表A。1
电站名称 | ||||
电站业主 | ||||
电站建设方 | ||||
电站地理位置信息 | 建设地址: | |||
经度: | ||||
纬度: | ||||
海拔: | ||||
电站基本信息 | 占地面积: | |||
装机容量: | ||||
组件类型: | ||||
组建型号: | ||||
逆变器类型: | ||||
逆变器型号: | ||||
接入电息 | 是否有升压变压器: | □ 是 | 数量: | 单台容量: |
□ 否 | ||||
接受调度情况: | □ 是 □ 否 | |||
气候条件 | 年均日照强度: | |||
年均日照小时数: | ||||
年峰值日照小时数: | ||||
夏季平均气温: | ||||
冬季平均气温: |
表A.2
并网点电能质量 | ||
测试时间 | ||
平均输出电压(V) | ||
平均输出电流(A) | ||
输出功率(W) | ||
功率因数 | ||
A相电压偏差(或单相电压)V | ||
B相电压偏差V | ||
C相电压偏差V | ||
A相频率偏差(或单相频率)Hz | ||
B相频率偏差Hz | ||
C相频率偏差Hz | ||
A相电压/电流谐波含量与畸变率(或单相谐波)% | ||
B相电压/电流谐波含量与畸变率 % | ||
C相电压/电流谐波含量与畸变率 % | ||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 | ||
直流分量 % | ||
闪变 % | ||
是否存在电压事件 | 是 □ | 否 □ |
公共连接点电能质量 |
平均输出电压(V) | ||
平均输出电流(A) | ||
输出功率(W) | ||
功率因数 | ||
A相电压偏差(或单相电压)V | ||
B相电压偏差V | ||
C相电压偏差V | ||
A相频率偏差(或单相频率)Hz | ||
B相频率偏差Hz | ||
C相频率偏差Hz | ||
A相电压/电流谐波含量与畸变率(或单相谐波)% | ||
B相电压/电流谐波含量与畸变率 % | ||
C相电压/电流谐波含量与畸变率 % | ||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 | ||
直流分量 % | ||
闪变 % | ||
是否存在电压事件 | 是 □ | 否 □ |
3.电压异常(扰动)响应特性测试
表A。3
并网点的电网标称电压 V | 扰动持续时间 s | 分闸时间 s | 恢复并网时间 s |
50%Un | |||
85%Un | |||
110%Un | |||
135%Un |
实测曲线图形:
4。 频率异常(扰动)响应特性测试
表A。4
频率 Hz | 扰动持续时间 s | 分闸时间 s | 恢复并网时间 s |
49 | |||
50.2 |
实测曲线图形:
表A。5
频率 Hz | 扰动持续时间 s | 分闸时间 s | 恢复并网时间 s |
48 | |||
49。5 | |||
50。2 | |||
50.5 |
实测曲线图形:
附录B 设备状态确认记录表
(系统室)
作业内容 | |||||||||||||||||||
作业时间 | |||||||||||||||||||
作业地点 | |||||||||||||||||||
设备名称 | |||||||||||||||||||
电压互感器拆、接线记录 | 端子排号/回路编号 | 拆线 | 接线 | 备注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拆线人 | 监护人 | 接线人 | 监护人 | ||||||||||||||||
空气开关投/退 | 空气开关名称 | 原始状态 | 恢复情况 | 备注 | |||||||||||||||
1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投/退人 | 监护人 | 恢复人 | 监护人 | ||||||||||||||||
一次设备状态 | 一次设备名称 | 试验前状态 | 试验后状态 | 备注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检查人 | 监护人 | ||||||||||||||||||
测试导线拆、接线 | 测试线路名称 | 接线 | 拆线 | 备注 | |||||||||||||||
A |
B | ||||||||||||||||
C | ||||||||||||||||
A | ||||||||||||||||
B | ||||||||||||||||
C | ||||||||||||||||
接线人 | 监护人 | 拆线人 | 监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