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一句典故,说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儿子的教化和成长,把家从墓地附近搬到集市旁边,又从集市旁边搬到学堂周围。孟母“三迁”其所,终使孟子“学成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如此看来,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懂得环境能够影响人、改变人的道理。
环境有自然、社会之分。自然环境是指空气、土地、温度、水、动植物及矿产资源等;社会环境是指人的观念、制度、市场秩序、社会治安、人际关系、导向等。本文所说的好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一个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是固有的,也难以改变,而社会环境则可以改变。市场经济下的当今社会,最大特点就是竞争。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洼地效应”,能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汇流聚集;能使环境的受益者同时成为宣传者,以商招商,收到“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市场经济越来越成为环境经济。环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和吸引投资的核心竞争力。区域间的竞争,已经从拼资源转向拼环境。改善和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环境改善得如何,也成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
改善和优化环境,同样需要思想,转变观念:一是走出“招商就是亲商”的思想误区。招商与亲商是两回事。把商招进来,等于把客人请到家;请,仅仅是第一步,关键还得服务好,让客人满意。光招商不亲商,既会让客人“心凉”,还会让客人“心动”。费了很大劲把人家招来了,然后就不亲不近、不温不火,甚至不管不问,人家哪有不走之理?岂不白忙一场?二是纠正“罚款就是严管”的错误认识。罚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社会管理的目的,是纠正错误,形成秩序。以罚代管及只罚不管,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再借管理之权,把罚款当成敛财方式,中饱私囊,那就大错而特错。管理的真正意义在于服务。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在服务的过程中体现管理,那才是现代理念。三是破除“入乡就得随俗”的狭隘观念。来到我这“一亩三分地”,就得听我的,按我的规则来;不听我的,不“随俗”,那就没有“好果子”吃,这种狭隘的“本土”观念,是影响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重大思想障碍,必须予以破除。企业是给一个地方制造财富的。尤其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如同“候鸟”,什么地方环境适宜,它就飞到什么地方去。尽管你那地方水草丰美,人家“鸟”来了,不是撇石头砸,就是用打,“鸟”肯定会飞走的。“鸟”一飞走,财路就断。还是东山区人说的好:“我的地盘你作主”,这才是大气。
好环境就是生产力。我们要发展经济,就得有这样的新思想、新观念。
环境,是一个城市或区域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良好的环境对吸引客商投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增强发展后劲。如何让环境真正好起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转变作风、提质增效的最终目的。
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与该地区的投资发展环境是否优越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质量向好,城乡面貌变化大,群众得到实惠多,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与我们持之以恒抓发展、抓环境建设密不可分。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在创建优良发展环境上还有众多问题迫在眉睫、亟待解决。一是服务意识淡薄。有的部门说功好、做功差,喊得多、干得少,上热下冷;有的部门不是围绕项目转,服务基层干,而是坐在机关挑三拣四,说三道四,上不上项目与他无关;有的部门以罚代管、只罚不帮,勒拿卡要等不正之风还一定程度上存在;有的部门不敢担责任,对工作人员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致使个别人不懂,不熟业务,甚至违纪违法。二是贯彻力执行力不强,“三乱”行为屡禁不止,企业负担减而不轻。三是执法监督不够,有的执法责任追究制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彻底,一些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得不到有效查处。这些问题是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的,究其原因,有观念滞后的原因,不敢突破条框,不愿意承担风险;有部门利益至上的原因,为了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也有行政审批改革没有完全到位的因素,该下放的没有下放,该精简的没有精简,审批环节依然过多,审批程序依然繁杂。如果这些问题我们不能认真加以解决,武威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资金、技术、项目、产品,都可以引进;唯有环境,只能靠我们自己创造。当前,在国家法律法规越来越规范,各地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作为各种非经济要素集合的软环境,备受投资者的关注,经济发展规律也日益呈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的趋势。我们要谋发展、促跨越,就必须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充分认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抢抓发展先机,在硬环境持续优化的同时,加大力度突出软环境建设,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重商亲商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全面转变作风,改善服务,实现发展环境的根本转变。
实践证明,良好的软环境,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基础作用。哪里的软环境好,那里就会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其经济活动就会显活力、见效益。软环境不过硬,软环境搞不好,经济建设就难以快速发展。全市广大干部和各级机关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人人关心企业,人人为企业服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切实转变作风,全面提质量、强效能,切实做到不让、市的决策部署在自己单位延误,不让正常的工作在自己手中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不让办事者在自己单位受到冷落,不让全市的形象因自己受到影响,全力把武威打造成“环境洼地”、“服务高地”,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入驻武威、扎根武威、创业发展,助推“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