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伯牙鼓琴》公开课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46:36
文档

《伯牙鼓琴》公开课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一、音频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音频《高山流水》,介绍音乐背景。2.揭示主题——《伯牙鼓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
推荐度:
导读《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一、音频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音频《高山流水》,介绍音乐背景。2.揭示主题——《伯牙鼓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音频《高山流水》,介绍音乐背景。

2.揭示主题——《伯牙鼓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大声读课文,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评价并正音。

指导字音:

①“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

②“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

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④以百数(shǔ)

⑤曝(pù)书画

2.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注意朗读时读好语气词 “乎、也、矣”,要根据情感用读或慢读等方法读出重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再读课文,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根据注释,解释词语

重点点拨:方:刚刚   足:值得  巍巍乎:指巍峨高耸  汤汤乎:指水流大而急  

(2)根据注释,翻译句意

重点点拨: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句意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学生尝试自己复述故事。

四、悟“知音”

 (1)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找出相关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和体会。

(2)点拨: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A.出示含有“善”的句子:“善哉”在文中的意思表示赞叹,好啊。表现了钟子期对博雅高超琴艺的赞叹

指导朗读:假如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赞叹的?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潇潇竹叶等。这时,子期分别是怎样赞叹的?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皎皎乎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徐徐乎若清风;

伯牙鼓琴,志在竹叶。钟子期曰:潇潇乎若竹叶。 

(3)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也不管他有怎样的志向和情怀,子期总能知道,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方鼓琴……流水)这不是一般的朋友,这就叫——!(知音) 

表现了他真正听懂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知其音,知其志)

(4)指导读出伯牙得遇知音的喜悦心情,并试着背诵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伯牙当时的心境,那就是——( “喜”)。

3.痛失知音,深悟“绝弦”。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原因是?你感受到了什么?

(2)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出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无足”;他的心情是?

(3)阅读资料袋,读诗句,交流感受

(4)全班齐读最后一句,指导读出伯牙悲痛的心情。

五、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分角色朗读。

2.播放音乐《高山流水》,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结合板书试背全文。

   方鼓琴——少选之间——锺子期死

六.延伸拓展,作业设计。

(1)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记载的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

(2)熟读课文,并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 鼓琴而志在太山         (      )

(2) 巍巍乎若太山           (      )

(3) 汤汤乎若流水           (      )

(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                                      ,“无足”一词,充分表现了                                     。

《书戴嵩画牛》

教学目标:

1.会写“轴、曝”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用自己的话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背诵《伯牙鼓琴》。

2.板书课题,结合相关知识指导朗读课题。

“书”在这里表示“书写、记录”。“画牛”不是一个动词加名词的结构,而是指画作《斗牛图》。介绍作者

二、多样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划分停顿。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多音字:杜处(chǔ)士   好(hào)书画   所宝以百数(shǔ) (计算)        

 曝(pù)书画       斗(dòu)牛

3.教师范读全文。

4.师生合作读课文。

三、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内合作,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重点指导:搐:     入:      掉尾:

四、精读课文,领悟主题。

1.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句子品读

默读第2自然段,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

①牧童是怎样评价戴嵩的《斗牛图》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②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反应?由此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牧童的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

杜处士的反应:处士笑而然之。

点评: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学生齐读牧童的话,抓住牧童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2.再读课文,思索故事所呈现的道理。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2)结合这句话的意思,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解释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3)结合注释,解释牛角斗时的真实情况。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也可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

(1)“我”是杜处士: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书画……

(2)“我”是牧童:我是牧童,今天放牛回来,发现村里的杜处士正在晒他的书画宝贝……(3)“我”是苏轼:我是苏轼,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四川有个----

文档

《伯牙鼓琴》公开课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一、音频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音频《高山流水》,介绍音乐背景。2.揭示主题——《伯牙鼓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