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宏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咖啡产业化开发纪实
一、公司发展沿革
德宏州宏天实业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集团,主要从事咖啡、橡胶稻米、茶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集团母公司德宏州宏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于1994年,注册资本6000万元,2006年资产总额1.36亿元。现企业已发展成为下辖云南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含产品包装厂)、盈江县咖啡有限责任公司、潞西市戛中咖啡有限公司、潞西市生物产业公司、临沧市宏臣生物产业公司五个子公司和瑞丽、芒市、盈江平原、盈江新城、盈江弄璋、临沧孟定、临沧军赛、临沧镇康等分公司以及国内大中城市多个办事处、直销点的企业集团。
集团现有员工700多人,其中咖啡专业技术员200多人。2002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经营的咖啡原料基地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南亚热带作物名特优基地”;企业被国家农业部等九部委评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我国咖啡行业唯一一家);2006年被云南省评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优秀龙头企业;2005年公司咖啡产品“后谷”商标被评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被确定为德宏州重点扶持商标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公司“后谷”咖啡和“毫木西”傣米系列产品质量稳定合格,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确认为质量、信誉双保障示范单位。
二、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德宏州属南亚热带地区,具有良好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如何把这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是宏天集团决策者们一直深思的问题。最后集团总裁决定把经营转移到咖啡产业化经营上来。德宏是云南小粒咖啡最适宜区,这里出产的咖啡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具有香而不苦、浓而不烈的特点。已是97—99年公司便在潞西市遮放镇贺焕村租赁土地,建成1500亩咖啡示范基地。通过科学管理,使初步投产面积亩产达到了363.6公斤咖啡干豆,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名优基地”。
2000年,公司把建设示范基地所积累的经验向农村推广,农户以自有的土地和劳力,在公司的带动和指导下从事咖啡种植。这样企业和农户形成共同投入,合作经营,共同发展的紧密型联结机制,降低了企业发展咖啡产业的投入加快了产业的发展进程,奏响了咖啡产业化开发的序曲。
为了让种植户掌握咖啡科技栽培管理技术,公司把300多名专业咖啡技术员派驻到全州产业区各村社,确保技术员把生产技术技术送到生产第一线的同时,公司要求农村种植户如约参加公司举办的科技栽培管理现场会,不定期举办技术专题讲座。公司技术员面对面、手把手的给农户讲授科学管理技术,通过公司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农户真正掌握了技术,咖啡产量逐年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积累,农民真切的感受到了产业给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对产业的开发有了积极的热情和更深的认识。
为免除农民后顾之忧,公司与农民签订了产品保护价回收合同并向农户无偿提供优质咖啡种苗,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公司推出了“三保三统”措施,即:保护价、保投入、保产量;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
保护价: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保证以不低于1.5元/公斤的价格回收咖啡鲜果,市场价上升,按市场价格收购。
保投入:公司向农户承诺,农户每种植一亩咖啡所投入的化肥、农药、资金不超过300元,超过部份由公司承担;
保产量:公司向农户承诺,正常情况下,只要按公司技术员的指导操作,公司保证每亩咖啡鲜果产量不低于1吨。
统一收购: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成立收购组上门收购服务到家,运费、人工费全部由公司承担。并制定了严格的收购工作制度,收购不打白条,严禁出现坑农、害农行为;设立举报电话,在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方面被农户三次举报的收购人员,公司将其调离岗位并给予处罚。
统一加工:咖啡鲜果由公司统一加工,公司以数字化管理程序严格监控,并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客户对产品质量的零投诉,产品供不应求。
统一销售:宏天集团各公司的产品,统一由母公司销售。实行统一销售收到了整合资源,稳定区域市场,消除市场无序竞争的良好效果。
三、咖啡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州的咖啡产业化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截至2006年全州开发种植咖啡10万余亩、橡胶5万亩,带动农户3万多户,使我州咖啡产业初具规模。咖啡产业化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企业壮大,农民增收,当地税收增长“三赢”局面。在各级、和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德宏咖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至2006年,投产面积约3.8万亩,产咖啡鲜果35420吨,加工生产咖啡商品豆40吨,企业销售收入为9660万元,创税1221.6万元,农户销售鲜果的总收入为5667.2万元。发展咖啡种植为农村和农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收入,潞西市风平镇介桃村民小组种植170余亩咖啡,2006年底产咖啡鲜果197吨,农户销售鲜果收入31.5万元。盈江县太平镇黄龙村新合村民小组农户尹体凡仅种半亩多咖啡(300株),2005年产咖啡2138.5公斤,销售收入3421.6元。亩产值在6000元以上,而在山地种植其它农作物亩产值难以达到600元,农业比较效益十分明显。咖啡产业经营水平高的村社和农户,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村社的交通设施、农户的住房建设得到明显的改善,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四、加大科技投入树立品牌意识
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加强农业产品竞争能力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公司以工业化的理念来开发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形成以农业为中心的产业体系,重点是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发展高效高产优质农业,提高农业产业经营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更重要的是,延长产业链还将在农业内部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反过来促使土地集中,农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的专业化就没有农业发展的产业化。在咖啡产业化经营进程中,公司不断总结国内外生产经验,加大科技投入,咖啡病虫害造成的植株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示范基地带壳咖啡豆平均亩产达363.6kg,创国内咖啡大面积单产高产记录,特别是长久以来一直阻碍咖啡产业发展的锈病防治也取得了技术性突破。在加工上,公司引进国外先进加工设备并不断加以创新,产品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产品备受国内外商家青睐,远销欧美、韩、日、新、沙特等国家和地区。公司立足资源优势从事咖啡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走共同发展的道路,收到了初步成效。2002年,公司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等九部委评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的激烈竞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绿色安全食品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为让产品走出去,公司咖啡产业化生产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规范操作,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公司“后谷”咖啡产品质量稳定合格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
五、加快终端产品市场开发,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农业不仅是一种基础产业,而且还是一个战略性产业。 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产增收为目标。立足当地资源围绕龙头企业突出特色,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贸工农—体化经营。
通过企业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德宏州咖啡产业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咖啡原料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咖啡初加工产品远销美、韩、新加坡、,但咖啡初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国际市场咖啡原料价格不稳定,使企业和咖啡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突破这一瓶颈,增强企业国内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公司在潞西市风平镇建设的年产3000吨速溶咖啡深加工厂将于2008年4月建成投产,从而实现了企业由咖啡原料供应商向咖啡深加工终端产品生产商的转型。与此同时,公司还引进韩国出产的多功能饮料机,将一元一杯的咖啡饮料推向市场,以价廉物美的产品吸引和培养消费群体,产品投入市场后,深受消费者喜爱,消费群体及销售额迅猛增长,品牌认知度迅速提升。随着咖啡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以及咖啡系列产品的销售量迅速增长,咖啡产品的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利润有了大幅度增长,企业支持农业生产的-投入也相应加大。企业为支持农户发展咖啡种植,农户新种植一亩咖啡,企业无偿提供一袋价值100余元的高效复合肥,并提供价值约50元的无公害农药。企业为发展新种植面积,投入化肥款项500余万元。同时,不断加大对咖啡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而实现以工业反哺农业。
六、德宏州宏天集团未来九年发展三大战略
●扩大咖啡原料基地建设,实现咖农纯收入
——5亿元人民币
●加快咖啡深加工产品开发,实现咖啡速溶粉出口 ——50亿元人民币
●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国内咖啡市场销售
——500亿元人民币
咖啡是上帝赐给咱们中国云南人的外汇,独具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条件和优势,咖啡又是世界饮品的“巨无霸”,年销售额仅次于石油! 有着这么大市场的一个全球性朝阳产业,而云南又作为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种植咖啡产量面积均占全国97%的一个省份,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展!可以说,咖啡的优势发展潜力仅次于烟草、甚至超过烟草…… 鉴于此,德宏州宏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用了20多年时间,在做咖啡贸易和咖啡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确定了改变世界咖啡生产、加工、销售格局且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全球经济发展和“三大战略”:
(一)、实施扩大咖啡种植原料基地建设战略,实现咖农纯收入5亿元的目标。
目前,我省的咖啡种植面积约32万亩,2006年产咖啡干豆2.8万吨,虽然出口6000万美元左右,但规模效益和资源优势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省咖啡宜植地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德宏、思茅、保山、临沧、西双版纳和文山等州市。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十一五”期间完成20万亩咖啡新种植面积,则全省咖啡种植总面积将突破50万亩。通过对老咖啡基地进行改造提升,使总体种植水平达到行业标准,即可实现年产咖啡干豆6万吨,工农业总产值可达12亿元人民币,咖农的纯收入可达5亿元。
(二)、加快实施咖啡深加工产品开发战略,实现咖啡粉出口50亿元的目标。
我省的咖啡种植业居国内主导地位,但咖啡产业的总体经营方式仍处于原料供应型,咖啡深加工产品开发滞后,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降低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为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德宏州宏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咖啡行业中唯一的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5年公司便委托海口力神咖啡厂为公司满负荷加工生产速溶粉,但力神咖啡厂每年生产能力仅为300吨,距公司客户的需求相差太大;且加工成本高、规模小的现状,已成为了严重制约咖啡粉出口的瓶颈,公司虽于2007年上报国家参股项目2000吨速溶粉生产线,但仅能满足韩国第六大咖啡公司一家的需求。实际上,仅韩国一个国家每年至少可进口我公司的产品1万吨。
据联合国FAO统计,2005年全世界速溶咖啡年消费量为60万吨,预测2010年世界速溶咖啡年销量将达到90万吨,随着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公司计划于“十一五”期间,筹建四座速溶咖啡加工厂,年生产规模达2万吨,首先实现10个亿的出口目标。“十二五”期间,公司将继续依托云南的小粒种咖啡高品质、低成本优势、借助海南省的海运优势、越南的咖啡原料充足的优势,实施“它山之石可攻玉”战略,构建两省两国“三南”的新的“金三角”咖啡经济圈,实现年产10万吨咖啡速溶粉生产出口规模,出口额达50亿元人民币,从而改变世界速溶咖啡市场的供货格局,为创建民族品牌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国内咖啡市场销售突破500亿元的目标。
德宏州宏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自2004年从事咖啡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开发出了适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20多个“后谷”牌系列产品。“后谷”商标2005年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后谷”咖啡豆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企业拥有多项自主专利。
咖啡作为世界饮料之王,而中国有全球人口四分之一的潜在市场,云南小粒咖啡以其独特的风味、优良的品质,必将在世界咖啡行业中独树一帜!公司将以奥运为契机,在、省的支持下,再通过9年时间的努力,打造 “后谷”咖啡知名品牌,使在国内的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人民币。
德宏州宏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