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盖章): xxx市第二中学 | ||||
通讯地址: | 邮编:538001 | |||
负责人: xxx | 电话:xxxxxxxx | 电子邮件: | 传真: | |
联系人: xxx | 电话:xxxxxxxx | 电子邮件: | 传真: | |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信息化的教研环境、信息化的管理环境、信息化的生活环境,使全校师生在信息化中受益,我校拟申报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学校简介 xxx市第二中学是市直辖的一所集小学、初中于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学校共有45个教学班,2000余学生,学校先后被授予防城港市“示范学校”、“文明学校”,自治区“绿色学校”、“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先进集体”和“全区教育工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学校信息化现状 学校已建成四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20兆网络系统、班班通系统(学校45个教室及两间多媒体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现有学生计算机机房2间,教师均配有办公用电脑。 学校更注重教学改革和人才的培养,把深化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作为创新工作的突破口,随着“xx教学法”的稳步推进,先后涌现出一批省市级教学名师,学科骨干,教坛新秀。另,学校电子图书馆、阅览室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二、试点选题 1.在信息化环境下,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随着网络资源的利用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教育的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必然趋势,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整合、学校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我校自2012年9月份开始探究有效课堂,形成了学校特有的“xx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2013年学校率先在初中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如何将一体机与“xx教学法”有效融合,借助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我们当前需要探究实践的课题。 2.紧抓信息技术应用,扎实推进xx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转变,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在四步教学中的全面应用,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进而巩固现阶段xx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成果。 3.利用信息技术,实现xx教学与微课等课堂教学模式的无缝对接 数字化信息技术将催生全新的学习模式,未来的学习模式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信息单向传递的模式,也不仅仅是习题和试卷的题海练习模式,凡是高效传授和接受知识信息的方法,都将成为教与学的新模式,比如:互动游戏学习、数形结合、微课、翻转课堂、跨时空协作等等,而我校特有的“xx教学法”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完全可以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与微课、翻转课堂等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效结合。例如将微课与一些优秀的在线应用平台、试题库结合使用,可以使学生在准确发现自己问题的时候,利用最少的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4.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技能与素养,为师生搭建展示信息技术成果的平台 研究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力争每位教师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上好每节课,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把握机遇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新局面。 三、目标 1.网络环境建设目标: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不断更新信息设备,办出特色校园网,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师生优质资源共享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2.资源建设目标:以引进、购买、自制等渠道,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微课素材库的建设,收集整理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库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开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实现校校互通、班班互通。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的整合水平。组织教师通过网络研修、名师工作室、教师博客等网络学习平台开展自主、互动学习,改变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打造一支有教科研能力、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素养、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师队伍。 4.课题研究目标: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进一步完善我校“xx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相整合的“xx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模式探索和实验,切实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 四、内容 1.建设办公管理自动化系统(OA)系统 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系统的建立,使学校办公、会议、管理实现更高程序的信息化,提升教学、办公的工作效率。 2.建设网络资源与自主学习系统 构建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系统,通过远程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网上师生交流、共享的学习平台,灵活在线练习与考核手段,使教学与学习有机的地相互融合,从而促进四步教学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3.研究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建设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进行教学设计、教育叙事、课后反思、微课制作的积累,沉淀自己的课堂教学轨迹,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引导教师运用微课、微博开展集体电子备课。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立和应用,造就一批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要求的专业人才,并为教科研工作搭建高效便捷的研究平台。 4.健全校本研修档案资料(含教学设计及反思、研究课例、听评课等);收集汇编优秀论文、优秀课例成果集。 五、预期效果 1.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进一步完善我校“xx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相整合的“xx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2.改变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打造一支有教科研能力、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素养、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师队伍。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了由被动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等能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六、保障措施 1.基础保障: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在设备、软件建设、应用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 2.组织保障:结合我校实际,认真研究制订相关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方案,完善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督查落实,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全面推进。 3.人员保障:有计划地开展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的整合水平。 4.经费保障:学校高度重视此次试点工作,在优先安排资金,提升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还将争取市教育局和财政局的大力支持。 七、进度安排 试点拟2至3年内完成,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进行。 | ||||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负责人 (公章)
年 月 日 |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负责人 (公章)
年 月 日 | |||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负责人 (公章)
年 月 日 | 教育部审批结果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