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范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四章
【导学目标】
1.学生会用简洁的语言叙述精彩的情节。
2.学生能在认真阅读名著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生能在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导学重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理解人物特征、作品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导入】
保尔曾经金戈铁马,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党叫他修铁路,他去了;党调他当团干部,他去了,而且都是豁出命来干。正像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斗争。”
【阅读名著的方法】
本章节适合用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来读。
略读整章情节,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解读课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中考语文命题已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名著类试题走进了中考。
【资料链接】
上回故事回顾:(第二部第三章)
保尔在家养好伤,去看望阿尔焦姆,又去监狱前的广场悼念牺牲的红军。然后保尔去另一个城市找自己的战友。但很多人都走了,最后他只找到潘克拉托夫。他和家人们看到保尔都恨惊奇。他还给保尔讲四个月来发生的各种事情。
第二天,保尔到团恢复了团籍,并在大会上发言。之后保尔又回到电厂上班。他还和茨韦塔耶夫因为菲金弄坏电钻的事争吵起来。但最后两人达成了一致。上班时,保尔遇见了以前的邻居。晚上,保尔还打死了一个强盗。
【预习导学】
自由阅读该章节,采用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解决字音、字意,可向同学朋友复述该章节中精彩的内容。
【合作探究】
1.和同学交流预习内容。小组合作进行质疑交流、解决疑难,老师点拨。
2.用课文原句填空。
( )在走廊上交给他一封公函,上面写着“急件”。保尔立刻拆开了。
别列兹多夫共青团区委会。抄送区会。常委会决定从你区调回( )同志,拟另派他担任重要的共青团工作。
保尔同他工作了一年的别列兹多夫区告别了。最后一次区会议上讨论了两个问题:第一,批准保尔·柯察金同志转为( );第二,解除他区团委的职务,并通过他的鉴定。 (莉达 柯察金 党正式党员)
3.思考下列问题。
①在这个章节中,保尔除了向大家宣布不骂人之外,他还说了什么?他后来做到了吗?
②在这一章节中,保尔主要都做了哪些事情,请选择其中一个详细说说。
4.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概述。
保尔随营长视察边境,又一起去别列兹多夫,他宣布自己以后不抽烟,不骂人。后来他病倒了,离开工厂,回到了家,病好后担任地方武装的政治工作,并平息了一场争斗。共青团的支部一个接一个地在边境各村建立起来。保尔,丽达和团区委的干部鼓励很多年轻人入了团。后来保尔被选为边境各村庆祝十月节委员会主任。他还在腿受伤的情况下参加演习。
保尔从莉达交给他的公函上知道自己成为了党正式党员,并可担任重要的共青团工作。
5.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事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
6.学生谈读后感悟。(略)
【课堂总结】略
【阅读能力训练】
入冬以前流放下来的大量木排壅塞在河里。秋水泛滥,有些木排被冲散了,顺着河水往下漂去,眼看这些木头就要损失掉。于是索洛缅卡区又派出自己的共青团员去抢救这批珍贵的木材。
保尔当时正患重感冒,他不愿意落在大家后面,竭力瞒着同志们去参加劳动。一个星期以后,当码头两岸的木头已经堆积如山的时候,冰冷的河水和秋天的潮湿诱发了潜伏在他血液里的敌人——他发高烧了。一连两个星期,急性风湿病折磨着他的身体,他从医院回到工厂以后,只能“趴”在工作台上干活了。工长见了直摇头。过了几天,一个毫无偏见的委员会认定他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于是让他退职,并给了他领取抚恤金的权利,但是他生气地拒绝领抚恤金。
保尔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心爱的工厂。他拄着手杖,忍着剧烈的疼痛,慢慢地挪动着脚步。母亲曾经多次来信叫他回家去看看,现在他想起了老太太,想起了她在送别时说的话:“总要等你们生病了,受伤了,我才能见到你们。”
思考:从以上的情节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