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县城关逸夫学校 马雅茹 753400
内容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肩负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劳动着重任的教师,应自觉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加强包括信息素养在内的综合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从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以及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素质教育 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全国校校通工程的顺利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教育观念上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做新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养成与提高,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
一、 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要内涵
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意识情感。信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受教育者具备能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2)信息道德修养。教师必须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应懂得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掌握防范计算机犯罪活动的简单技能。(3)信息技术常识。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4)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所得到的信息能做出评价与分析,并能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基本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文字处理能力 ;信息采集、加工处理、组织与表达的能力等。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1、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大地加快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明显地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处理能力将是21世纪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听、说、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生存能力。终生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处理能力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2、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形成能力。而学会求知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信息教育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实现主动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媒体主动地获取相关信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学会求知的方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完成这一使命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打破了国别和地区的,为所有受教育者服务,教育平等逐渐得以实现。教育形式也一改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和广泛。面对丰富多采的内容和形式,为尽快地汲取营养,使自己更快进步,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将成为探索新型教学结构和模式的有力技术支撑,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是很难成为"名师"的。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提高教师的素质显得尤其重要。
三、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既然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必需,那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呢?本人认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一是自觉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二是下决心熟练掌握和应用信息技能并自觉运用于教育教学中。
1、通过学校行为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计划,是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的良好开端。当前,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使计算机技术能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结合各自学校、教师的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课程的系列培训。培训对象以中青年教师为突破口,重点培训,以点带面。 培训结果以电教课的形式展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最合适。确立教师培训的课程应该是"教师素质本位",通过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培养信息素养所包含的数据的处理和使用过程,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培养教师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等理念。运用计算机技术整合相关课程资源时,根据我校实际,我们确立的整合原则是突出主体、模块结合、关联指导、反思升华。整合过程突出五个重点,一是突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课程模块; 二是突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课程模块;三是突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模块;四是突出专业知识拓展更新的课程模块;五是教育教学科研的课程模块。.如今国家已将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并做出统一安排,这是一件大好事。
2、鼓励教师自学
教和学都是长期的行为,一种素质和技能的养成需要经历长期的、细致的劳动和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也不例外。必须经历长期的学习与实践,这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把提高、学习做为工作的一部分。学校不仅在教师培训方面要下一定的功夫,还应创造便利,鼓励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上有突破性的发展。
3、创造条件让教师自己培养信息素养。
(1)、多上网阅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阅读方式发生变革,突出表现在: 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 基于网络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网络阅读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重视并坚持网络阅读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2)、多用电脑写作。在电脑上写作,除了便于编辑、修改和保存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实现网络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经常在电脑上写作(如教案、试卷、教学总结、电子幻灯片、论文等),有利于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
(3)、多上电教课。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在多媒体室上课,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过程中的分水岭。教师应充分创造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不要等自己的技术水平很高后再用,但应明白现代信息技术只能是辅助教学,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还是要保留的。
4、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
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次是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训练学生的信息技能,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在学科教学中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实现学科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应成为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应安排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定课时的电教汇报课或研究课。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制作课件,再用这些课件更好地体现其教学理念,是末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因此,让一线教师成为课件制作专家、课件应用能手,应成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目标。
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教师本人的共同努力,所以师资培训部门应为这项长期的培训工程制定目标和规划,开发能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系列课程。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的侧重点应放在信息技术如何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这一层面上,这样教师才能把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当作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工具。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教师,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