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8《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50:58
文档

18《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3、联系上下文,结合事件背景理解人物,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将继续带你们走进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事,它是我国历史上光彩不灭的佳话。那就是--18《将相和》,(出示课题)你们还记得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吗?(学生回答,师板书)师: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了三个小故事,(出示
推荐度:
导读《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3、联系上下文,结合事件背景理解人物,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将继续带你们走进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事,它是我国历史上光彩不灭的佳话。那就是--18《将相和》,(出示课题)你们还记得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吗?(学生回答,师板书)师: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了三个小故事,(出示
《将相和》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3、联系上下文,结合事件背景理解人物,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将继续带你们走进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事,它是我国历史上光彩不灭的佳话。那就是--18《将相和》,(出示课题)你们还记得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吗?

(学生回答,师板书)

师: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了三个小故事,(出示课件)谁来说是哪三个小故事?(生自由回答)

师:课题是《将相和》,也就说明他们有不和,为什么不和呢?课文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出示课件,生思考)

生:廉颇很不服气……

(出书课件)同学们,廉颇很不服气呀,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去了。蔺相如真是仅仅靠一张嘴吗?蔺相如的这一张嘴究竟有多少过人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先走进“完璧归赵”的故事,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二、完璧归赵 

1、读“第一次说” 

教师:谁先来做蔺相如,把他第一次说的话读出来?(出示课件)

 生读: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师:这段话涉及到一件宝贝——和氏璧,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件宝贝的特点? 

生:无价之宝、价值连诚…… 

师:所以,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大家想想,当时七国混战,攻城夺地的,十五座城池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也不错啊。现在,我就是赵王了,我觉得那就换吧!在座的诸位大臣认为这个主意好不好? 

生:(自由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评)

师:现在,我们知道此时赵国形势危急啊,左右为难,当务之急,谁敢担此重任?  

生:蔺相如 

师:好,你们现在就是蔺相如,你们对赵国的君臣许诺,生读:“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我看到了你们无畏的勇气、决心和自信,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 

2、第二次说 

   师:蔺相如把和氏璧呈给了秦王,说了一句话。“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出示课件) 不是说和氏璧价值连城吗?蔺相如怎么说有小毛病呢?这不是矛盾吗?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蔺相如说谎,一种是和氏璧名不符实,你们认为是那种原因? (出示课件)

生:(自由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评)

师:秦王绝口不提换成之事,难道秦王不喜欢和氏璧吗?有什么依据?

生:(秦王双手捧着和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

 师:秦王是怎样称赞和氏璧的? 生:真是个宝贝啊!…… 

师:这时,你们猜一猜秦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不能交换城池…… 

师:你现在就是秦王,这是和氏璧,你来表演一下。( 生表演秦王 )

师:(扮成蔺相如)呀,不好,这秦王绝口不提换城的事情,大事不妙啊,我得把和氏璧拿回来。 

(教师进入角色,进行即兴表演) 

师:(出示课件)现在看看,就这么一句话,秦王就乖乖地把璧给了他,可见蔺相如说得是多么富有智慧啊!哈哈,现在和氏璧又回到蔺相如的手里了。蔺相如拿到和氏璧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课件) 

师:第三次说话出现了,只见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说,

生:读(捧壁,后退……)  

师:此时此刻,蔺相如大义凛然,让我们拿着书读出这种气势来,试着做一个不畏秦王强暴的蔺相如。

 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最后蔺相如不负众望,终于完璧归赵了。  

师:现在我们为蔺相如鼓掌,为赵国鼓掌,一个弱小的国家,没有兵戎相见,生灵涂炭。不仅完璧归赵,还很好的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你说蔺相如升官应不应该? 

生:应该, 

师:所以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三、渑池之会 

师:这是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我们该怎样学习啊? 

生:紧抓蔺相如的话。 

请同学们 读11-12自然段。 

师:大家想想,前面完璧归赵秦王吃了亏,这次注定是一场鸿门宴。秦王让赵王鼓瑟,还记录下来了。蔺相如为什么这么生气啊? 

生:(自由回答)

 师:(随机点评)

师:秦王真是奸诈狡猾,所以,赵王一鼓瑟,人格没了,国格也没了。该怎么办呢? 

师:此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谁来? 生:“蔺相如……拼了” 

师:蔺相如手里没有宝剑,但是有缶啊,乐器变成兵器了。他说:“请您为赵王击缶。”赵王不击,他拿着缶上前一步,  又说:“请您为赵王击缶。”再不击,瓦罐就打上去了。秦王只好击缶了。 

师:同学们,蔺相如厉害吧,事情到这一步了,你觉得蔺相如的嘴还是一张简单的嘴吗?(出示课件)你觉得他有哪些品质呢?(生自由回答,师板书人物特点) 

师:渑池之会蔺相如又立了功,所以他又升官了,你们知道他升了什么官吗?

生:上卿

四、负荆请罪 

师:同学们,你们来看一下,这里发生变化了。本来老廉颇位高,现在,蔺相如后来居上了。老廉颇不服气啊,(出示课件)

生:读“我廉颇……下不了台。” 

师:那蔺相如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出示课件)我们还得读书,现在到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2分钟后生回答,师根据生回答出示课件)

 

师:你们谁能把蔺相如的感情表达出来?

(生读蔺相如的话,教师随机点评,) 

师:这就是蔺相如,他的心胸里装着的不是个人,是(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来看看廉颇又做了什么?(出示课件) 

 师:从负荆请罪你看出廉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课件)

生:(敢说敢做,知错就改,顶天立地的汉子,爱国的人) 

师:总结廉颇和蔺相如都爱国的人。 (板书二人特点。) 

五、总结

师:(出示课件)总结:同学们,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辩的文官,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出示课件)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回答)

六、作业布置

文档

18《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3、联系上下文,结合事件背景理解人物,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将继续带你们走进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事,它是我国历史上光彩不灭的佳话。那就是--18《将相和》,(出示课题)你们还记得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吗?(学生回答,师板书)师: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了三个小故事,(出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