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钓台的春昼(教师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37:31
文档

钓台的春昼(教师版)

钓台的春昼郁达夫第一课时一、导入高山大河,隔壁海洋,春阳秋月,碧草繁花,都是大自然怀抱中的珍宝,也是历代文人们描摹歌咏的对象。但是不同的年代,作家们的心境、性格、志趣、怀抱的不同,往往会使他们笔下的自然景物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这节课让我们一同《钓台的春昼》,看看郁达夫笔下的自然景物是怎么样的。二、学习目标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及创作风格。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及相关知识1、作者简介:郁达夫(
推荐度:
导读钓台的春昼郁达夫第一课时一、导入高山大河,隔壁海洋,春阳秋月,碧草繁花,都是大自然怀抱中的珍宝,也是历代文人们描摹歌咏的对象。但是不同的年代,作家们的心境、性格、志趣、怀抱的不同,往往会使他们笔下的自然景物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这节课让我们一同《钓台的春昼》,看看郁达夫笔下的自然景物是怎么样的。二、学习目标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及创作风格。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及相关知识1、作者简介: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高山大河,隔壁海洋,春阳秋月,碧草繁花,都是大自然怀抱中的珍宝,也是历代文人们描摹歌咏的对象。但是不同的年代,作家们的心境、性格、志趣、怀抱的不同,往往会使他们笔下的自然景物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这节课让我们一同《钓台的春昼》,看看郁达夫笔下的自然景物是怎么样的。

二、学习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及创作风格。

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

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及相关知识

1、作者简介: 

郁达夫(16—1945),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9月,随长兄郁华赴日留学。这期间,他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发了爱国热忱。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了创造社。后来,郁达夫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经新加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郁达夫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的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诸多领域都具有深湛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自然畅达和热情坦荡的风格。郁达夫的散文,带有比小说更直接、更鲜明的自叙的性质,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社会里苦闷心意,展现出同一幅幅感伤、忧郁而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散文集《闲书》、《屐痕处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2、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作者1932年8月在上海作的。1930年3月下令通爱缉鲁迅、郁达夫等人,郁达夫被迫避难,辗转回到家乡富阳。因为家居的索寞,便产生了探访钓台的愿望,欲藉以排解胸中的郁积和愤懑。

3、相关知识

①严子陵钓台位于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是富春江主要风景点。

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之地,故亦称严陵山。史载,严子陵,浙江会稽余姚人。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刘即帝位,征召其为谏议大臣,拒之,归隐富春江衅,耕钓以终。相传刘秀称帝后,曾3 次遣使才访得严子陵入京,与之畅叙友情并同榻而卧。睡间,严以足压在刘秀腹上,刘亦不以为然。次日太史上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笑道: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自汉以来,严甘愿贫苦,淡泊名利的品质一直为后世所景仰,全国称其钓台处有10余处,以此最为著名。

②桐君山位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的富春江与天目溪合流处,与狭长的桐庐县城隔江而峙。两水交带,一峰突兀,如翠玉浮水,故有“小金山”、“浮玉山”之称。古木参天的桐君山是桐庐的门户,形如青螺髻,高仅60米。倘若从县城濒天目溪的水上远窥,桐君山宛若窈窕淑女,傅影绰约;倘若荡扁舟一叶,从山脚桐君潭翘着仰望,怪石嶙峋,古木森森,桐君山又如同一位飘飘欲仙的老翁,不乏几许神秘色彩。

相传,远古时代有位隐姓埋名的老人,为济世救民在此采撷草药,探究药性,他结庐桐树下,有问其姓者,则指桐以示之。从此,百姓里就有了一个“桐”姓,其人为桐君,此山名为桐君山,县名桐庐县。感恩的先民就是这样来寄托自己对桐君老人的誊誊思念。

四、阅读全文,完成以下作业

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概括每段意思,分开层次,写出结构提纲。

五、检查字词;小组交流结构图,课堂展示,讨论明确。

1、字词

字音: 

①易读错的字音 

咫尺(zhǐ)         溯江(sù)       拜谒(yè)       恻隐(cè) 

盛筵(yán)                   酩酊大醉(mǐng  dǐng) 

②易混多音字 

溯 sù   溯源   谒 yè  拜谒   恻 cè  恻隐    柝 tuò  击柝 

朔 shuò 朔风   羯 jié  羯鼓   测 cè  测量    坼 chè  坼裂 

芜wú  芜杂    痒 yǎng  骚痒       瞰 kàn 鸟瞰 

抚 fú  抚摸     烊 yàng  打烊      龛 kān  神龛 

词语积累: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游息:游玩、休息。

拜谒:拜见、瞻仰。

静息:没有声响。

恻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侵晨:天快亮的时候。

盛筵:盛大的宴会。

恻隐之心:对受苦受难的人表示同情心。

浮名虚誉:虚的名誉。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的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断垣残壁: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酩酊大醉:形容大醉的样子。

春服未成:本句由“莫春者,春有既成,冠者五六人……”化用而来,语出《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2、文章结构

㈠、交代了钓台游览的原因。

㈡、写作者夜访桐君山。

①、写了桐君山的四周

②、描述了夜渡的遭遇,用简练的文字勾画了善良的少妇和辛劳的船家的形象。

③、写作者登山的具体情况:到了桐君山下——到半山——过半山——走上山顶

㈢、文章着力写了七里滩的清静和严陵钓台的荒凉凌乱。

六、作业

1、整理学案,完成剩余部分。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并赏析。

3、赏析文中一首七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

二、鉴赏重点段落

先小组互相交流,后在班内展示,每小组鉴赏一段。以下为实例。

1、文章第六节的写作用意是什么?

析:作者有意避开描绘阳光朗照下的碧水清溪,选择了在黑黝黝的夜色中登览桐君山。此段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即“山下——半山——山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夜色下的山景。给人的感觉不仅是“静”了,更显得凄清,肃杀。这也许是作者有意而为的,因为作者当时的心情使然。

2、“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这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这时候江面上似乎起了风,云脚的迁移,更来得迅速了,而低头向江心一看,几多散乱着的船里的灯光,也忽明忽灭变换了一变换位置。”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景?

析:桐君山顶的夜色中,在一点两点星光和半规月影的陪伴下,观赏对岸明灭的灯。这是一种凄清之美,透过这般景物、氛围,自然会隐隐感触到作者情绪的起伏和情感的波澜。

3、“倘使我能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那还要什么的厚禄,还要什么的浮名虚誉哩?一个人在这桐君观前的石凳上,看看山,看看水,看看城中灯火和天上的星云,更做做浩无边际的无聊的幻梦,我竟忘记了时刻,忘记了自身。”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

析:道观外的傍晚,虽然给人“清静”的感觉,却是作者所喜欢的,不难看出这是作者心灵的写照。这些美好的景物中体现出作者的哀愁,表达了郁达夫不愿追求厚禄和浮名虚誉的情怀。

4、“好梦虽被打破,但因这同吹筚篥似的商音哀咽,却很含着些荒凉的古意,并且晓风残月,杨柳岸边,也正好侯船待发,上严陵去;所以心里纵怀着了些儿怨恨,但脸上却只现出了一痕微笑,起来梳洗更衣,叫茶房去雇船去。”句中划线词语应怎样理解?

析:通过文中画线词语的分析比较看,作者选择的几个“意象”却显得苍凉,恰如作者的“怀着了些儿怨恨”相吻合,但作者的微笑表明这时正是上严陵的好时候。

5、“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有时候过一个沙洲,洲上的桃花菜花,还有许多不晓得名字的白色的花,正在喧闹着春暮,吸引着蜂蝶。”试体会文句的语言美。

析:把秀丽、隽永的情景画面展现给读者,着实令人陶醉。同时也衬出了作者当时的那种十分愉悦的心情。

6、“擦擦眼睛,整了一整衣服,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一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钓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文中说“四周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怎样理解呢? 

析: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水窄山峻,四山幽静,江水青蓝,荒芜静默。这是一种静极的意境,我们感受到了钓台特有的风神和韵致,体味到作家要隐遁到极静的山水深处情绪。从此段来看,作者极力渲染钓台前山光水色及环境的荒芜凄凉,作用是借山水衬托自身处于动荡年代的一缕忧思,渲泄满腔郁积的愤慨。 

7、“这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在这儿的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而已,但这却是好处,这正是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如何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 

析:作者借祠堂的荒凉和钓台及其周围环境芜杂来议论“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这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又表明作者当时因心境影响而形成的审美观。 

8、“夏灵峰先生虽则只知崇古,不善处今,但是五十年来像他那样的顽固自尊的亡清遗老,也 确是没有第二个人。比较起现在的那些官迷财迷的南满尚书和东洋宦婢来,他的经术言行,姑且不必去论它,就是以骨头来称称,我想也要比什么罗三郎郑太郎辈,重到好几百倍。慕贤的心一动,醺人的臭技自然是难熬了,堆起了几张桌椅,借得一枝破笔,我也向高墙上在夏灵峰先生的脚后放了一个陈屁,就是在船舱的梦里,也曾微吟过的那一首歪诗。”这几句话写在文章最后有何作用? 

析:作者郁闷愤激之情在此时达到了高潮,竟然面对着清朝遗老,只知崇古,不善处今的乡贤夏灵峰先生的遗墨,称赞起他的风骨来了。这种激愤的心情,对“九一八”事变后投敌附逆的无耻文人罗三郎(罗振玉)郑太郎(郑孝胥)等人的抨击,简直到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地步了。至此他还意犹未尽,为了进一步发泄他的不满,他“堆起了几张桌椅,借得了一枝破笔”,于是“向高墙上在夏灵峰先生的脚后放上了一个陈屁,就是在船舱的梦里,也曾微吟过的那一首歪诗”文到此达到了高潮。

三、简析下面这首诗歌的含义。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注解:(一)此诗为郁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一九三一年一月廿三日写于上海。原题为“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今安在耶,因而有作”。

后收入《钓台的春昼》散文中。按,三一年一月左联五作家被捕,一个月后被杀。此诗戟刺时事,间抒中怀,最能表现郁达夫诗忧伤愤世的特点。尤其次联句,张狂之态毕出,而哀婉之情难掩,实为绝唱。篇末沉痛之中冷然有讥刺之态。

(二)樽或作尊。

(三)鸡鸣风雨:《诗经·郑风·风雨》中“风雨如晦”(昏暗不明),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里意无常社会现状之意。海扬尘:典故出自葛洪《神仙传·麻姑传》。其“东海三为桑田”和“海中复扬尘也”,更成为后世著名的“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典故的来源。

(四)义士纷纷说帝秦,典故出自《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中,鲁仲连帮助完赵国后所说的话是:“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也说秦的霸业,让人不能去屈服。

分析:首联言不豪饮,担心佯狂的狂态会因醉酒而变成真的。

颔联具体申说为何不豪饮,豪饮至醉,会鞭名马,累美人,表现对早年佯狂豪饮生活不满,有自责之意,国事如此,不能这样下去了。

颈联中“劫数”泛指天灾人祸;“鸡鸣风雨”用《诗经·风雨》篇“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句,喻政局黑暗;“海扬尘”,苍海变为陆地,意谓世事变化混乱。颈联意何所指?联系诗作背景和小序,很清楚的是指的叛变北伐实行一党统治和清党大。

尾联末句取战国时鲁仲连义不帝秦典故,反其意而用之。秦围赵国,魏国派谋士辛垣衍持帝秦说去说服赵王尊秦为帝以解围。赵国义士鲁仲连出,坚斥帝秦说,坚决主张抵抗秦国,反对投降。

郁达夫诗意谓,在今天,鲁仲连式义士已不见,那些义士们都说帝秦去了,这是对投靠、依附蒋介石政权的人的讥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忧时愤世的慷慨之音,为文章增添了丰富内涵和无限诗情。

郁达夫后来把这首诗写入了他的名篇《钓台的春昼》。他的古体诗风格和技艺,近代以来无人能及。他周身洋溢着古代风流才子的旷世遗风,放荡不羁之大性情让人赞叹不已。此诗直指纷乱世事。压抑。放纵。张狂。无助。颓废。哀痛。愤怒。追问。实在绝唱。

四、归纳写作特点

1、生动形象传神

2、语言清隽有凝练、精美

3、内容平淡、感情复杂

五、探讨作者情感的表达

《钓台的春昼》是如何突现主观情的?

第一,抒写自然景物时,突出主题的感觉印象。如描写严子陵钓台,处处突出一个“静”字。这固然是客体本身的特点而由主体感受到的,但作者对钓台的描写,几乎是以此为中心,层层渲染强化。先写山水环境的静,再写双桨轻摇,虽有声而更反衬出静,从钓台的建筑、草木到自然气候和人的心理,把作者所感受到的这“太古的静,死灭的静”以及和这种“静”紧密相联的“颓废荒凉的美”的特征,渲染到极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受到文章的情绪的感染。

第二,文中处处有一个“我”。这是郁达夫的“我”,和别人的绝不混同:“我”忧时伤世,愤世嫉俗,有骨气,有才情,却又感伤苦闷,多愁善感,但也能超然洒脱,放达不羁,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我”的感情的表现方式,一般不是寓情于景的隐的方式,而是由景生情、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在鱼梁渡头江边时,“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在桐君山道观前面,就想“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把浮名虚誉一起抛开。篇首的直言“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指斥压迫左翼文化运动,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样,当时杀害了柔石、殷夫等左翼青年作家。篇末赞颂夏灵峰的骨气,对汉奸官僚、无耻文人郑孝胥、罗振玉之流,表示了极大的鄙视。郑孝胥,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时,任国务总理兼文教部总长等伪职;罗振玉也积极参与制造伪满洲国的汉奸活动。这些都表现了“我”的爱自由,憎,爱祖国,憎汉奸的高尚情操和铮铮硬骨。

第三,假托梦境,以诗入文,坦陈胸怀,评讥时政。

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游记,在写景中多寓情思,或怀古伤时,或抒发愤懑。《钓台的春昼》也继承这一传统,在寄情山水中,透露出处身于社会动荡年代的一缕忧思,而贯串全篇的,则是对于黑暗现实的愤慨之音。这种郁达夫式的主观情绪的抒写,是这篇游记散文的重要特色。

六、作业

1、整理好学案交上。

2、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把自己的某种情绪蕴含进去。

文档

钓台的春昼(教师版)

钓台的春昼郁达夫第一课时一、导入高山大河,隔壁海洋,春阳秋月,碧草繁花,都是大自然怀抱中的珍宝,也是历代文人们描摹歌咏的对象。但是不同的年代,作家们的心境、性格、志趣、怀抱的不同,往往会使他们笔下的自然景物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这节课让我们一同《钓台的春昼》,看看郁达夫笔下的自然景物是怎么样的。二、学习目标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及创作风格。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及相关知识1、作者简介:郁达夫(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