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二物理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38:23
文档

初二物理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  分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个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了一个金属块,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能静止。如果把金属块及气球的位置轻轻向上移一些,则金属块及气球()A.仍能静止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     
推荐度:
导读初二物理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  分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个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了一个金属块,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能静止。如果把金属块及气球的位置轻轻向上移一些,则金属块及气球()A.仍能静止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     
初二物理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  分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个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了一个金属块,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能静止。如果把金属块及气球的位置轻轻向上移一些,则金属块及气球()

A.仍能静止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     D.上下晃动

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C.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3.有人认为使用弹簧测力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A.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处

B.不能测量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的力

C.使用时避免弹簧、指针与外壳摩擦

D.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4.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实验次数123
木块运动情况越来越快匀速运动越来越慢
弹簧秤读数(牛)4.53.02.1
 

A.4.5牛        B.3.2 牛          C.3.0牛       D.2.1牛

5.甲、乙两只密度计,放在水中静止时,正好甲密度计与水面相平刻度处以上的其它刻线被磨损,而乙密度计与水面相平刻度处以下的其它刻线被磨损,如图所示.现在要测定浓盐水的密度,应选用(  )

A.甲密度计

B.乙密度计

C.甲、乙均可

D.甲、乙均不可

6.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萤火虫     D.蜡烛的火焰

7.腌萝卜需要较长的时间萝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萝卜很快就会变咸,这是因为炒菜时( )

A.盐分子变大     B.盐分字变小     C.萝卜膨胀     D.分子热运动加快

8.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

A.     B.     C.     D.

9.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B.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弹力

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D.弹簧的弹力总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10.在标准大气压下,把一块-3℃的冰拿到0℃的环境中来,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不会马上熔化成水,要温度升到0℃才熔化

B.有一部分冰熔化成水

C.冰不会熔化

D.冰立即熔化

评卷人得  分
  
二、填空题
11.小华用垂直于墙面50N的力把一个重10N的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当木块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时,木块与墙壁之间的摩擦为____摩擦,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若小华用垂直于墙面30N的力把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木块受到的摩擦力___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12.轮船从鸭绿江驶入黄海所受到的浮力将     ,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将     (“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此轮船的排水量为3000t,那么该轮船受到的浮力为     N.

13.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2km的隧洞,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__________s,火车上乘客看见洞中的路灯在后退,乘客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14.如图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__cm; 秒表的读数为_____s。

15.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________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_______________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16.野战携带的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相比,好处在于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它的体积       ,密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17.2012年11月下旬全国平均气温为近28年同期最低,我市许多地方出现了冻雨、冰挂.如图所示是屋檐上结起的冰挂.冰挂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冰挂的形成过程中要     热量.冻雨是过冷水滴(温度低于0℃)落到温度     0℃(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

18.要使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应为        ;若使入射角增大,此时反射角为         。

19.俗话说“鸡蛋碰石头”,鸡蛋碰石头的结局通常是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鸡蛋壳的      (硬度/延展性/密度)不及石头,假如用鸡蛋和石头相碰撞,鸡蛋对石头的力     (大于/等于/小于)石头对鸡蛋的力

20.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并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___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_____电的原子核和带____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______(甲/乙/丙/丁).

评卷人得  分
  
三、作图题
21.如图,S是发光点,MN是平面镜,请作出由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光线.

22.在下图中○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图。

         

23.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图中所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4.重力忽略不计的小球作匀速直线运动.用照相机拍下其运动轨迹(每隔0.02s拍摄一次).如图依次记录了小球在第1、2次拍摄时的位置.

(1)请在如图中画出紧接着的第3次拍摄时小球的位置__________.

(2)若小球(用“”表示)只受两个力.如图中已画出其中的一个力F1,请画出另一个力F2的受力示意图,并标出它的大小___________.

25.如图所示,某同学在A点观察到水中的点光源S所成的像处于B点位置,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A点的光路图.(2分)

评卷人得  分
  
四、实验题
26.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手表、________。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

27.(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雾状的“白汽”实际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分析、归纳上述(1)(2)两步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8.下表是小明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所得的部分数据。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_。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又通过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

29.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 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

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

时针旋转的;

(4)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a.                               ;  b.                               

30.牛顿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后,揭开了物体运动的规律,从而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1)为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____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2)分别选用毛巾、棉布和木板进行实验,目的是通过改变____从而改变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实验过程中,应将毛巾、棉布平整地铺在____段(选填“AB”或“BC”或“AC”).

(3)由于受阻力作用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减速运动,小车运动到D点时速度为v1,若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小车到达E点速度为v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v1____v2.

(4)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体现了牛顿谦逊的品质.但前人的研究确实对牛顿产生了启迪,其中的一位巨人就是伽利略,他400多年前的研究思想一直闪耀着理性的光辉.伽利略之前观测到,钟摆来回摆动的高度是相同的,如图甲.他设想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左边一个固定的斜坡上滚下一个球,球又滚上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如果球没有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他认为这个球在右边任何坡度的斜坡上滚到的高度都与起始高度一样,好像这个球“记住”了起始高度.经过进一步思考,伽利略推断,如果右边的斜坡变成平坦,球将会一直匀速滚动下去,如图乙.请回答:

(5)像科学家那样“进一步思考”:图丙是伽利略想象的每隔相同时间在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上球的位置,他认为当斜坡倾角变小时,小球速度____.(选填“减小快”、“减小慢”或“不变”)于是他大胆推测:当斜坡变成光滑而平坦时,球将做____运动.

(6)伽利略认为,球匀速滚动是球的“自然运动”状态,“自然运动”是球所具有的属性.在我们今天看来,球的这种属性称为____.

评卷人得  分
  
五、计算题
31.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32.(8分)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声速取340m/s)求:

(1)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

(2)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的时间.

评卷人得  分
  
六、综合题
33.老李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独轮车,所对应的侧视示意图如图(b)所示.

(1)用此独轮车运货物时,若所装货物重为300牛,老李最少需要多大的力?

(2)若老李将手往前移动一段距离,他所用的力将如何变化?请简要说明理由.

34.小华同学用图所示的水桶提了质量为15Kg的水,已知桶自身质量为1Kg,桶中水深为0.3m,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为1×10-3m2。(g取10N/kg)(P水="1.0×10" 3 kg/ m3)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人提水时的拉力

(3)人手受到的压强。

1 .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了一个金属块,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能静止,由二力平衡可知,此时F浮=G物,如果把金属块及气球的位置轻轻向上移一些,此时气球受到的压力减小,体积变大,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此时F浮>G物,则金属块及气球向上运动。故选C

考点: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

2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后成像,要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必须使光线会聚,而能使光线会聚的是凸透镜,而配戴凸透镜的应该是远视眼,答案选D。

考点:近视眼、远视眼的判断及配戴透镜类型

3 .D

【解析】A、使用前调零是弹簧测力计使用的必需环节,一旦指针不能指零,必然影响测量的最终结果,故A正确;

B、弹簧测力计的主要部件是由弹簧跟外壳构成,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尽量避免弹簧、指针、挂钩与外壳间的摩擦,故B正确;

C、弹簧都有一定的弹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就不再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会损坏,故C正确;

D、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可以是竖直放置,也可以水平或倾斜使用,只要拉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外壳保持平行即可,故D错误.

故选D.

4 .C

【解析】要知道滑动摩擦力示数,得观察此时木块的状态,

只有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时,摩擦力与拉力相等(二力平衡的条件)

当物体匀速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此时摩擦力为3.0牛.

故选C.

5 .A

【解析】

试题分析:浓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需要选择已知刻度值大于水的密度值的密度计,因此需要选择甲密度计.

故选A.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利用好密度计漂浮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注意密度计最上面的刻度值最小,最下面的刻度值最大.

6 .B

【解析】

试题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解:太阳、萤火虫、蜡烛的火焰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光源的了解,把握“自身发光”四个字是解题的关键.

7 .D

【解析】

试题分析:A、盐分子变大,盐分子的大小是不会改变的,故不符合题意;

B、盐分子变小,盐分子的大小是不会改变的,故不符合题意;

C、萝卜膨胀,与分子的运动速度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D、分子热运动加快,炒菜时,温度升高,盐分子的动能增大,分子热运动就加快了,符合题意.

所以选D.

考点:分子动理论

点评:考查了扩散现象和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的知识点.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8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进行分析解答.

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大熊猫通过平面镜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关于镜面对称,通过观察,只有选项D符合这一特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9 .C

【解析】

试题分析:A、只有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故A错误;

B、只要受到弹性形变作用的物体都会受弹力的作用,并不是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故B错误;

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C正确;

D、弹簧的弹力只有在弹性形变范围内,弹力才跟弹簧的伸的长度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弹力.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0 .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冰的熔点为0℃,-3℃的冰的温度低于0℃,所以要先吸热升温,当温度升高到与室温相同的0℃时,就不能再从环境中吸热了,所以冰是不会熔化的,故应选C。

考点:晶体的熔化

11 .滑动   沿墙面向上 或竖直向上 减小

【解析】当木块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时,木块与墙壁之间的摩擦为滑动摩擦,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与其滑动的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由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所以,垂直于墙面的压力改为30N后,压力减小了,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减小,小于10N;此时重力大于摩擦力,木块将加速下滑。

12 .不变;变小;3×107

【解析】

试题分析:轮船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得出了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知道江水和海水的密度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排开江水和海水体积的大小关系;

知道轮船的排水量,即轮船排开水的质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轮船受到的浮力.

解:因为轮船漂浮,

所以F浮=G,

所以轮船受到江水和海水的浮力都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G,即:ρ液gV排=G,

设江水和海水的密度ρ1和ρ2,轮船排开江水和海水的体积为v1、v2,

因为ρ1<ρ2.

所以轮船排开水的体积:v1>v2,

所以排开水的体积将变小;

轮船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3000×103kg×10N/kg=3.0×107N.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3×107.

13 .90;火车

【解析】

试题分析:火车长度与隧洞长度之差是火车完全在洞中的路程,s=2000m-200m=1800m,火车速度v=72km/h=20m/s,火车的运动时间:;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路灯相对于火车位置不断变化,故以火车为参照物路灯在不停地往后退.故答案为:90;火车.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14 .1.26 282

【解析】(1)用“辅助工具法”测量纽扣的直径,将两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紧靠刻度尺,另两直角边竖直卡住纽扣,纽扣的直径等于两直角三角板竖直直角边的距离。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为3.26cm,所以纽扣的直径是d=3.26cm-2.00cm=1.26cm;

(2)秒表小盘的量程为0~15min,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过中线;秒表大盘的分度值是1s,指针在42s。因此秒表读数为4min42s,即4×60s+42s=282s。

15 .(1)   振动                     空气                      音色            

(2)  声源处                   

【解析】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减弱噪声的措施有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1)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减弱噪声的措施.

16 .较小;较大.

【解析】

试题分析:质量相同时,体积较小,根据公式可知密度较大.

故答案为:较小;较大.

17 .凝固;放出;低于

【解析】

试题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晶体凝固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不断放热.

解:(1)水滴从屋檐留下来的过程中遇冷变成了冰挂,这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2)冻雨是过冷水滴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就会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层,也是凝固现象.

故答案为:凝固;放出;低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凝固现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8 .30°;70°

【解析】

试题分析:由“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可得入射角为120°/2=60°,反射也为60°,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60°=30°,反射角和入射角始终相等,当入射角增大10°,因此反射角也增大10°,为70°。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19 .硬度、等于

【解析】

试题分析:鸡蛋碰石头,结果是鸡蛋壳被碰碎了,显然不是延展性,且与密度没有关系,而是因为鸡蛋壳的硬度小于石头的硬度,才被石头撞破的;鸡蛋和石头相撞,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可得,这两个力是相等的。

考点:物质的物理特征;力作用的相互性

20 .分子 正 负 丙

【解析】(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并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2)氢原子核内一个原子核,核外一个电子,图丙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

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带电情况。

21 .如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有像点和A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A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A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上图所示。

【考点定位】平面镜成像

22 .

【解析】电流表和被测用电器串联,电压表和被测用电器并联,根据此原理,填写电压表和电流表。

23 .

【解析】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考点: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

24 .  

【解析】已知小球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球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保持不变,由1、2两个小球间距离和方位画出第3次拍摄到小球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因为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一定受平衡力,所以物体所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均为20N,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条直线上,故画出的另一个力如图所示:

25 .

【解析】

试题分析: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所以A点与B点的连线在水面外面部分即折射光线,与水面的交点即入射点,入射点与S点的连线即入射光线,如图

考点:光的折射

26 .路程 时间 刻度尺 先变大后不变 0.16

【解析】测量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由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由实验原理可知: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手表测时间。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手表、刻度尺。

由照片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纸锥由O到A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速度变大;由A到B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速度不变。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s=6.40cm,所用时间t=2×0.2s=0.4s,

则此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

27 .(1)液化;小水珠(2)小水珠;升高(3)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解析】

试题分析:(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液化现象;“白气”实际是小水珠;(2)雾状的“白气”实际是小水珠,因为液化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所以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的温度将升高;(3)归纳上面的现象,我们可以得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

考点:液化放热

28 .4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3.5.6 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1.2.3

【解析】(1)分析表中的数据,实验序号4的数据与序号3、5、6的数据相比,深度相同,同种液体,其U形管的高度差应该相同,但表中数据不同,说明序号4的数据出现了错误;

(2)①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①②③的数据可得出,同种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加;

②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③④⑤⑥的数据可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故答案为:(1)4;(2)①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1、2、3;②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4、5、6.

29 .实像光沿直线传播 D 逆 略

【解析】略

30 .相同   粗糙程度 BC = 减小慢 匀速直线 惯性

【解析】(1)为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相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2)分别选用毛巾、棉布和木板进行实验,目的是通过改变平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改变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实验过程中,应将毛巾、棉布平整地铺在BC段

(3)由于受阻力作用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减速运动,小车运动到D点时速度为v1,若所受外力突然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小车将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当小车到达E点速度大小认为v1,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v1=v2;

(5)图丙是伽利略想象的每隔相同时间在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上球的位置,他认为当斜坡倾角变小时,小球速度减小慢,于是他大胆推测:当斜坡变成光滑而平坦时,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6)伽利略认为,球匀速滚动是球的“自然运动”状态,“自然运动”是球所具有的属性,在我们今天看来,球的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31 .3000m

【解析】

试题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4s=2s,

由v=可得

该处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2s=3000m.

答: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30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32 .(1)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为680m/s;(2)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的时间为2500s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声速的大小和超音速飞机飞行速度的马赫数,可求飞机的飞行速度;

(2)知道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根据公式t=可求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的时间.

解:

(1)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

v=2×340m/s=680m/s;

(2)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s=1700km=1.7×106m,

由v=得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的时间:

t===2500s.

答:(1)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为680m/s;

(2)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的时间为2500s.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时间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还要对飞机上的一些基本参数做到了解.

33 .(1)750N (2)变大.F2、l2不变,将手往前移动一段距离,动力臂l1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动力F变大.

【解析】阻力臂l2=60cm+90cm=150cm;由杠杆平衡条件得:N.

34 .(1)3×10 3Pa(2)160N (3)1.6×10 5Pa

【解析】(1)水对桶底的压强:

p1=ρgh=1.0×103kg/m3×10N/kg×0.3m=3000Pa;

(2)水和桶的总重力为:G=m总g=(m水+m桶)g=(15kg+1kg)×10N/kg=160N,

水和桶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手提水的拉力F等于桶和水的总重G,即F=160N;

(3)手提水的拉力与人手受到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人手受到的压力F=160N,人手受到的压强:.

答:(1)水对桶底的压强为3000Pa;(2)人手受到的压力为160N;(3)人手受到的压强为1.6×105Pa.

文档

初二物理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  分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个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了一个金属块,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能静止。如果把金属块及气球的位置轻轻向上移一些,则金属块及气球()A.仍能静止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