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 田文新
第I卷 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答案卷的表格中。
读图回答1—3题。
1、甲在丁的什么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西北 B.东南
C.西南 D.东北
2、丙丁两地的图上距离为1cm,那么该图的比例尺为
A.1:50000000 B.1:200000000
C.1:500000000 D.1:20000000
3、如果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由a扩大到3a,则新图的图幅将扩大
A.6倍 B.8倍 C.9倍 D.27倍
读右图回答第4—5题。
4. 若图中的球是个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
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 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
A | B | C | D |
6.这时t日占全球的范围
A.大于5/6 B.小于1/2 C.大于2/3 D.小于2/3
7.这时,下列哪个城市可能正夕阳西下
A.伦敦 B.悉尼 C.纽约 D.开罗
右图中的圆表示某一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8~9题。
8.若A地的经度为200w,则B地的经度为
A.1700E B.1700W C.1300E D.1300W
9.若此时ACB弧为昼弧,则C地的昼长为
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读下表回答10~11题。
极地地区各纬度的极昼期和极夜期
纬度 | 北半球 | 南半球 | ||
极昼期 | 极夜期 | 极昼期 | 极夜期 | |
70° | 72天 | 53天 | 69天 | 56天 |
80° | 138天 | 123天 | 132天 | 128天 |
90° | 191天 | 174天 | 184天 | 181天 |
A.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更长 B.地球大小适中
C.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D.黄赤交角的影响
11.同纬度极昼期长于另一半球同纬度极夜期,影响因素是
A.地球大气的光学效应 B.地球的大小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下图所示为黄赤交角,设定太阳光线此时与赤道平面平行(或重合),且此时西半球全部为黑夜,据此条件及图内信息回答12~14题。
1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º26’S.20ºW B.0º, 70ºE C.0º, 10ºw D.23º26’N,160ºE
13.此时,昼半球内东经度数和西经度数所占区域面积之比为
A.61:5 B.29:7 C.8:1 D.无法确定
14.图中A点此时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
A.0º,0º B.23º26¹,23º26¹ C.0º,66º34¹ D.Oº,23º26¹N
读图,图中L为晨昏线。完成15~16题
15.当θ角增大时,下列现象会发生的有
①.孟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或缩小,悉尼的昼逐渐增长或缩短
②.黄赤交角逐渐增大或减小
③.南极地区极昼或极夜范围渐大
④.我国雨带向北方移动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6。若此时雅加达正午物体影子朝北,则
①.南北半球上的等温线都向南弯曲 ②.北印度洋的洋流自东向西流动
③.叶尼塞河开始通航 ④.长江河口盐度值为一年中较低时期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某同学在北半球P地利用日影测当地的经纬度,当P地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4时40分,P地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交角为70°,该日全球的昼夜状况如图4(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17--19题。
17.P地的地理坐标为
A.43°26ˊN,120°E B.50°N ,160°E
C.40°N,80°E D.23°26ˊN ,80°E
18.下列叙述中,为P地所在地形单元地理特征的是
A.地形区内的河流有明显的春汛现象
B.夏季降水中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
C.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
D.农业发展中的缺水现象严重
19.此日,正午物体影子朝正南的地区是
A.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B.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
C.20°N以南的地区 D.20°N—70°S之间的地区
读图1,图中的圆心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且该点的东侧为东半球,同时该点也是此时的太阳直射点,外围的圆圈为晨昏线。根据图中的信息,完成20-22题。
20.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A.21:20 B.3:40 C.22:40 D.10:20
2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日南半球白昼的范围达最小值
B.该日P点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C.此时东半球刚好是昼半球
D.P点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较近,因此此时P点的太阳高度大于X点
22.该季节,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海南岛上正午时人影朝南 B.东北平原上小麦长势喜人
C.开普敦和上海都处在少雨季节 D.巴西高原上草木枯黄
读2006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据此回答23~25题。
地 点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① | 7:18 | 16:48 |
② | 6:54 | 15:30 |
③ | 6:36 | 16:50 |
④ | 8:24 | 18:56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①
24.此时,地球可能位于图1的
A.1位置 B.2位置 C.3位置 D.4位置
25.③位于②的( )方向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第II卷 非选择题(50分)
26、右图中高点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我国科考队于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成功登上了冰穹A点,这是人类首次征服“不可接近之极”。2008年1月12日14时45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再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并经过长达10多天的安装和调试,在冰穹A附近地区成功建立了一座自动天文观测站。(10分)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当我国科考队首次成功登上冰穹A点时,长城站的区时是 。中山站和长城站两处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冰穹A点与极点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千米。
(2)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季节里,某日晨昏线正好与A点相切,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状况是 。
(3)当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穹A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墨西哥湾沿岸飓风活动频繁 B、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河流正值汛期
C、巴西高原南部草木枯黄 D、北印度洋沿岸洋流自西向东流
(4)请在图中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标志出相应的经度,并注明东、西球。
27.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是晨线,CD是日界线。分析该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⑴极点C是 极点。此刻北京时间是 月22日 时。
⑵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近、远日点中的 。
在未来的两周内,公转速度先继续 ,然后变 。
(3)七大洲四大洋中,近期内几乎全部是白天的是 ,几乎全部是黑夜的是 。再过三小时,几乎全部进入夜半球的大洲是 。
28 下图为“某节气日照图”,APB为晨昏线,它与极圈相切于P点,此时伦敦为星期六,北京为星期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画出星期日的范围。
(2)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3)此刻A点的太阳高度是 。B为星期 的 时。
(4)A、P、B的PA是晨线还是昏线? 。
(5)正常年份,此日前后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C.夏季风南撤至长江以南
D.华南地区雨季结束
29.(12分)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Q,如甲图。乙图为该小组绘制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据此回答:
(1)乙图中的数码代号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竿影长度。其中反
映夏至日(6月22日)正午竿影长度的数码代号是
(2)由乙图可知,该地从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3)如果在北京时间13点测得该地的竿影为一天中最短,那么该学校可能位于
A.黑龙江B. C.宁夏 D.山东
(4)请写出“立杆测影法”测量某日正午太阳高度所需器材。 。
(5)④所示季节,下列地理现象可能的是(多选)
A.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B.东北平原的农民忙着收割小麦
C.北半球副极地低压被上的冷高压切断 D.松花江航运繁忙
30.(10分)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就是以地球自转的相反方向,随着天球旋转,以一太阳日为周期的自东向西的“巡天”运动。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等因素的制约,使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状况无时无地的发生变化,并导致太阳出没地点的相应变化。由于地球除了自转以外还存在着绕日公转,致使太阳沿着天球黄道作周年运动。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运动,必定会影响到太阳在黄道上年内位置的改变,使太阳在不同季节处在黄道上不同的位置进行着周日运动;同时,由于地球在公转中地轴相对其轨道面发生倾斜,黄道面相对于赤道面存在着23°26′的黄赤交角。于是,在某一纬度地点的地平面来观察太阳周日运动时,便产生着因时而异的太阳周日运动的季节变化,进而,太阳出没于地平线的方位也相应地发生这种季节变化。图20为夏至日和冬至日地球日照图。
(1)图21为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图,该地的纬度为: 。(2分)
(2)画出与该地同纬度且在另一半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图。(2分)
(3)画出赤道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图。(2分)
(4)由以上图示,可总结得出全球太阳日出、日落的规律为: 。(4分)
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参
一、选择题(2×25=50分)
1—5 BBBCA 6—10 CDBAC 11—15 ABCDD
16—20 ACDDA 21—25 BCBA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10分)(1)17日18时16分(1分) 长城站(1分) 1000~1110(1分)
(2)、(1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1分)
(3)B (1分) (4)画图略。(4分)
27.(9分)⑴南(1分) 12(1分) 11(1分) ⑵近(1分) 快(1分) 慢(1分) (3)南极洲(1分) 北冰洋(1分) 北美洲(1分)
28.(9分)(1)见右图(2分)
(2)135°W,23°26′N(2分)
(3)0°(1分)日(1分) 6(1分)
(4)昏线(1分) (5)A(1分)
29.(12分)(1)②(2分) (2)先逐日变大,夏至日后逐日变小(2分)(3)C(2分)(4)所需器材:一根直杆、一根直尺、钟(表)、量角器或数学用表书。(4分) 。(5)AC (2分)
30.(10分)(1)40°N(2分)(2)见图(2分)(3)见图(2分)
(4)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太阳从东偏北升起,西偏北落下;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太阳从东偏南升起,西偏南落下;春秋分两天,全球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