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浙江省宁波市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历史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38:02
文档

浙江省宁波市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历史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历史试题(本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2.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D.实现了选贤任能3.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捐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
推荐度:
导读浙江省宁波市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历史试题(本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2.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D.实现了选贤任能3.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捐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
浙江省宁波市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

历史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2.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               D.实现了选贤任能

3.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是

  A.受田农民可以纳捐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一直延续到北宋

4.记载中国古代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

  A.《墨子 墨经》    B.《梦溪笔谈》   C.《营造法式》    D.《天工开物》

5.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侵扰

C.国家、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6.下列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情况相符合的是

7.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

 A.吃葡萄、喝肉羹                    B.盖棉被、穿绸衣

 C.放鞭炮、听说书                      D.抽卷烟、烤甘薯

8.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       B.宋朝对外贸易发达

    C.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边境贸易频繁       D.商业税收入成为宋代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

9.下列历史事件中,不是按皇帝纪年命名的是

  A.永嘉之乱        B.安史之乱       C.靖康之变         D.安史之乱和靖康之变

10.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思想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清前期实行的“摊丁入亩”赋役改革有利于

  A.人口自由流动      B.土地兼并       C.稳因自然经济       D.减轻地租

12.右图是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20070209

的合影,它最有可能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辛亥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13.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电报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自商举,……不闻岁举查帐员,股息多少任所予。……不恰舆情无是非,事事输入糜费巨”,诗中所言反映出

A.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办

 C.官督商办的资本主义企业举步艰难  D.洋务运动成效甚微

1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15.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某英国商人准备从广州运载一船华工到美国。正当出航时,当地向其宣布不准将华工运往美国。英商傲慢地说:“我有这个权利……”。英商此言的依据出自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美《望厦条约》    

C.中英《天津条约》          D.中英《北京条约》

16.下列是初年印刷的四幅"火花"(火柴盒上的贴花)图案。图案中准确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民主要愿望有

 ①发展民族工业   ②收回领土主权   ③实现国家强盛   ④征服世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17.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都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中华创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创立、五四运动

18.中华元年相当于公元1912年,据此推算,九一八事变发生于

  A.二十年     B.二十一年    C.二十二年    D.二十三年

19.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运动        B. 都是提倡民权和西学

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 都是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20.阅读“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及关内比较表”(1943年)表中的数据对比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品种生产量(单位:千吨)

百分比
关内东北关内东北
259352593850.549.5
生铁239170212.387.7
钢材39519793
水泥77415033466
                                               —— 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纲》

A.东北煤铁等资源丰富    

B.东北日益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C.在国民的大力支持下,东北工业生产呈现良好的态势

D.因日本掠夺性开发,东北殖民地经济的特点日渐显露

21.1940年5月,爱国将领张自忠在一次会战中与日寇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周恩来称其为“全人的楷模”。这场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2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23.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长期的外交势力

24.“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 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对这首新民歌反映的思想评价错误的是

  A.反映了人民要求国家富强的愿望          B.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          D.过分夸大了个人主观能动性

25.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浦东的崛起充分体现了我国的(    )

A. 民族区域自治                B. 不结盟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改革开放

第Ⅱ卷(共50分)

二、本卷4小题,共50分。

26.(共10分)“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以唐前期社会繁荣为例,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

27.(共10分)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孙中山回到上海,着手写《会议通则》一书,后改名为《民权初步》,其中论及会议程序的有关内容如下:

    材料一  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集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

材料二  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材料三  以动议及表决而处事,重要之步调有六,其秩序如下:一、会员起立而称呼主座。二、主座起立而承认会员。三、会员发动议而坐。四、主座接述其动议。五、主座畀机会以讨论。六、呈动议以表决,并宣布表决之结果。

材料四  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材料五  非待所有会员轮流讲毕之后,一人不能讲二回。一人所讲,不能过五分钟之久。……如有言过其时者,主座当起立敲案或摇铃,且曰:“言者之时间已过”,以止之。

材料六  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从,忽而登彼于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到材料五,孙中山认为开会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不能摘抄原文)(4分)

(2)根据上述规则,孙中山是怎样理解民主的?(4分)

(3)依据材料六,为什么孙中山认为国民学会开会是实施民权的第一步?(2分)

28.(共14分)以来,我国的经济几经变化,其间的经验与教训值得认真总结。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内商品流通恢复和发展。195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70.6亿元,1952年增长到276.8亿元。农副产口采购额,1950年为80亿元,1952年增长到129.7亿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额,1950年为7.3亿元,1952年增长到14.1亿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到1957年,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有: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等12个(指标)。企业利润和折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1953年,统配物资有227种,到1957年增加到532种……1957年规定,(企业)一律停业自行从社会上招工,禁止企业辞退多余职工。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3日深圳市交易所正式成立……1992年底,经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有85家、网点2000多个,中介机构500多家。 

-----《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材料四  1992年起进行了以下改革:……一是发展现货批发市场……建立了全国性或区域性批发市场以及交易所有100多个,主要经营粮食、牲畜、食糖、蔬菜、金属、木材、石油、化工、机电、煤炭等大宗商品……二是探索期货交易……三是大力发展城乡集贸。

 -----《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

材料五  第十五条:“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我国经济有什么特点?材料二为我们了解现代中国经济的演变,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三、四、五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用最简明形式勾勒现代中国经济演变的轨迹。(2分)

29.(共16分)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A.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日知录》卷二十二《郡县》

            B.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

    材料二: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316页

材料三:1921年北洋公布了《市自治制》规定……凡满1万以上人中的城镇区域……均可设市。……1928年,南京国民公布《特别市组织法》和《普通市组织法》。规定……设普通市也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人口在30万以上;(2)人口在20万以上,其所收的营业税、牌照税、土地税,全年合计约占该地区总收入1/2以上。……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局发生了巨变……1941年,7个院辖市除重庆、西安外,均已沦陷,而为数寥寥的省辖市也有相当部分沦陷。因此,1942年,行政院和内政部拟定《市组织法》,规定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城市均可设市:(1)人口在20万以上者。(2)人口在10万以上而地位置要者,(3)省所在地,无论人口多少均可设市。

    材料四: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国形式。

             ——《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的指示》(1946年11月26日)

材料五: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与以往说法有什么不同的重要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填写元朝机构和地方机构简表。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3分)

机构地方机构主要职能
中书省行中书省
枢密院行枢密院主管军事
行御史台主管监察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设市的人口标准有哪些变化?简析其变化的原因。(3分)

(4)简要分析材料四摘引的“指示”的直接影响和深远意义。(3分)

(5)材料五规定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正式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3分)

(6)本题所提供的材料,对我国当代加强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2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2345678910111213
CCBAACACBCABC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CDADACDDDACD
二、主观题(4小题,共50分)

26.贞观之治或唐前期。原因:勤于政事,吸取前朝教训,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重视人才,善于纳谏(4分)

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融洽,国力强盛,边疆巩固,邦交和睦。(6分)

27.(1)会长的职责是维持会场的秩序;会长应该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会员要协助会长维持会议秩序;会员要保持文明的举止;会议要依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会议的结果要过半数人同意才能通过;会员要尊重他人发言权力。(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满分,总分不能超过4分)

(2)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少数服从多数;按照规则办事;尊重合法的权威;尊重他人的言论自由。(每点1分,总分不能超过4分)

(3)中国人长期受制度的压抑,丧失了合群的天性;中国人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开会;中国人不懂得如何在开会中实施自己的权力。(每点1分,总分不能超过2分)

28.(1)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2分)1957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已形成。(2分)

(2)各类市场出现,市场体系正在培育之中;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已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济转变(4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改革日益深入;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4分)

(3)新民主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答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层意思即可满分)

29.(1)春秋时期,已设立郡县;早期的县高于郡。(2分)    

    (2) ①御史台  ②主管政务(1分)影响: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集权;此制度沿用至今。(2分)

(3)变化:20年代末人口标准大幅提高,40年代人口标准又大幅降低。

提高原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城市近代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地位提高等。

降低原因:抗战爆发,院辖市的多数、省辖市的相当部分沦陷。(2分)

(4)直接影响:促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深远意义: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形成,加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统一。

    (5)根本目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分)意义:中国正式对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6)启示:地方行政制度应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和改革,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应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统一的原则(2分)。

文档

浙江省宁波市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历史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历史试题(本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2.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D.实现了选贤任能3.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捐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