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38:11
文档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全册复习提纲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1、植物的主要类群分类代表植物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与人类关系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衣藻、水绵大多在水中单细胞或者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无疏导组织释放氧,鱼饵,食用,工业原料苔藓植物葫芦藓、地钱潮湿近水的陆地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无疏导组织保持水土,空气污染指使植物蕨类植物卷柏、铁线蕨潮湿近水的陆地具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有疏导组织,可以长得很高大成煤,药用,饲料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松、银杏陆地有较发达的疏导组织、结构更复杂,具有根茎叶和种子四
推荐度:
导读八年级全册复习提纲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1、植物的主要类群分类代表植物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与人类关系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衣藻、水绵大多在水中单细胞或者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无疏导组织释放氧,鱼饵,食用,工业原料苔藓植物葫芦藓、地钱潮湿近水的陆地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无疏导组织保持水土,空气污染指使植物蕨类植物卷柏、铁线蕨潮湿近水的陆地具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有疏导组织,可以长得很高大成煤,药用,饲料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松、银杏陆地有较发达的疏导组织、结构更复杂,具有根茎叶和种子四
 八年级全册复习提纲

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1、植物的主要类群

分类代表植物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与人类关系
孢 

藻类植物衣藻、

水绵

大多在水中单细胞或者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无疏导组织

释放氧,鱼饵,食用,

工业原料

苔藓植物葫芦藓、

地钱

潮湿近水的

陆地

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

但没有真正的根,

无疏导组织

保持水土,空气污染指使植物
蕨类植物卷柏、

铁线蕨

潮湿近水的

陆地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

有疏导组织,可以长得很高大

成煤,药用,饲料等

子植

裸子植物松、

银杏

陆地有较发达的疏导组织、结构更复杂,具有根茎叶和种子四种器官木材、防风、保水

食用等

被子植物玉米、水稻、梨树陆地等广泛环境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2、我国的珍稀植物:

3、动物的主要类群

动物主要类群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与人类关系

腔肠动物身体开始出现组织分化,

有简单的器官,有口无肛门

水螅、珊瑚虫可食用,或形成珊瑚礁成为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组织、器官、系统

的进一步分化,有口无肛门

涡虫、吸虫引起人体寄生虫疾病
线形动物身体大多细长、呈线性,身体不分节,有口有肛门蛔虫、丝虫、轮虫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危害其健康
环节动物身体由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蚯蚓、金线蛭,蚕分解有机物,净化环境,动物的饲料
软体动物体外大多被覆坚硬的贝壳,用以保护柔软的身体河蚌、蜗牛、乌贼可食用,观赏,或引发疾病
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昆虫纲:蜜蜂

多足纲:蜈蚣

甲壳纲:虾

蛛型纲:蜘蛛

药用、危害农作物、治病、仿生、食用、传粉

鱼类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腮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侧线感知水流海洋鱼类、淡水鱼类食用、观赏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体外受精,变态发育青蛙、蟾蜍、蝾螈、大鲵捕食害虫、药用
爬行类体表一般覆盖坚硬的鳞片或者甲,陆地产卵,卵的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蟒蛇、扬子鳄、乌龟观赏
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卵生,双重呼吸,骨骼中空,直肠短苍鹰、鸽子、鸡、鸭、鹅食用、观赏
哺乳类体表有毛、胎生、哺乳、大脑发达牛、老虎、人观赏、食用
4、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种类形态特点体积大小结构特征生殖方式营养方式与人类关系
、病毒球形、杆形、蝌蚪形电子显微镜观察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构成在寄主细胞内通过复制进行增殖寄生可使人畜治病,也可用于制作疫苗
细菌球形、杆形、螺旋形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单细胞个体,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鞭毛辅助运动,荚膜进行保护生殖(无性生殖)多数异养,为腐生或者寄生;少数自养分解动植物遗体,大地清洁工,用乳酸菌做酸奶,甲烷菌造沼气
真菌丝状或者多细胞的有机体普通光学显微镜或者肉眼观察,大小差异很大,有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个体如酵母菌,也有大型的多细胞个体如蘑菇少数是单细胞个体,多数是菌丝构成的多细胞个体,多数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孢子生殖(有性生殖),少数出芽生殖(无性生殖)异养,寄生或者腐生可食用,做药材,引发疾病,或者有毒
鲫    鱼

细 菌 结 构 示 意 图

酵 母 菌 结 构 示 意 图

4、生物的分类:

分类的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进化上亲缘关系

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不同种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他们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第十五章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①、物种多样性;②、遗传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①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

②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形式就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①直接价值:提供食物,提供工业原料;

②间接价值: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环境,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气候;

③潜在价值:有待开发的新药特药,改良生物品种。

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6、 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的入侵。

7、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9、①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对其实施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如自然保护区;

②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将斌微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的特殊保护和管理,也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

③对公民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第十六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1、生命起源的过程: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米勒实验原始      2.| 地球大气:氢气、氮气、氨、甲烷、水蒸气

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米勒实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成有机小分子。

2、生物进化的依据:化石、胚胎学、解剖学,其中化石是最主要的依据

3、化石: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遗体:如恐龙骨骼化石;遗物:如恐龙蛋;遗迹:如恐龙足迹化石

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4、马的进化:始祖马→现代马(历时5000万年)

马的进化历程

特征:体型由小变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变成中趾发达且唯一着地的趾

说明:生物在同种生物内部的进化

5、鸟的进化:始祖鸟→现代鸟

特征:始祖鸟:个头跟现代乌鸦差不多大,两翼前端生有三趾,嘴里长有牙齿,尾长并有尾椎骨。

说明:现代鸟由古代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

6、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生物不断进化。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7、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学说

8、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②生存斗争: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以及配偶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度,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③适者生存:生存斗争的结果是胜者能更好地生存下来,不适者最终被淘汰;④遗传变异:生存下来的个体通过生殖将自身优异的性状遗传给后代,同时后代也在遗传的过程中变异产生更适合生存的优良性状。

9、自然选择==优胜劣汰    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

11、人猿同祖

埃及古猿头骨化石也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于人

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于猿

12、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13、人类进化的最显著变化:脑容量的增加

第十七章 动物的运动

1、动物运动的目的:能够主动、有目的、迅速地改变其空间位置,这也是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

2、运动的意义:可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3、动物运动的方式:飞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跳跃。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    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注:爬行:动物的胸腹部紧贴地面,行走:动物的胸腹部远离地面。

4、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

食物(消化吸收)→细胞(呼吸作用)→能量(ATP)(能量释放)→动物运动

5、单细胞动物的运动结构

草履虫—纤毛  变形虫—伪足  细菌—鞭毛

6、多细胞动物的运动器官

①节肢动物:附足  如:蚂蚁:胸区有长有六对步足,在运动时以一侧的中足和另一侧的前、后两足为一组交替运动的。 翅膀   如:昆虫,蜜蜂,蝴蝶

②鱼:鳍  如:鲫鱼,鲨鱼 

③两栖类、爬行类:跳跃或者爬行时用四肢,游泳时用趾间的蹼  如:青蛙,鳄鱼   

④鸟类:翼   如:大雁,鸡 

⑤哺乳类:四肢  如:牛、羊             

7、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骨骼肌与骨的关系: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关节结构示意图

※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

8、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任何脊椎动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在神经系统的调解和控制下完成的。

第十八章 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外部所有可以识别的变化。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2、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的调节。

3、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攻击行为是同种生物内部为争夺食物、配偶所发生的的行为。 防御行为是不同种生物之间发生的行为。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社群行为:动物群落中除生殖以外个体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第十九章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和环境通过不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生产者→消费者。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藻类→虾米→小鱼→大鱼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之间相互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络。

※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

3、生物富集: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不断积累某种元素(如铅、汞)或者难以分解的化合物(如化学药剂DDT),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富集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

对于进入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生物体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但当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超过一定浓度时,生物就会出现受害症状。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10、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不循环;②逐级递减,效率为10%~20%;

原因:①单向流动:捕食关系不可逆,热能的散失不可逆。

②逐级递减:自身的消耗,部分流向了分解者。

8、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生态系统所指:生物圈

物质所指:碳、氢、氧、氮、磷、硫等化学元素

物质循环:

9、碳循环

第二十章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2、生物圈: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平衡: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的稳定。

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得生物多样性有关。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能较长时间的维持相对的稳定。

4、生态农业:通过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 

5、地球现在很不健康的原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自然资源消耗的速度越来越快,这给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第五单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生物的无性生殖:P3~5

1.生物的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常用的无性生殖方式:①出芽生殖   例:酵母菌、水螅

②营养生殖:植物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无性生殖   例:红薯、土豆

3. 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①嫁接  例:苹果树②扦插  例:柳树③压条 例:茶树

4.营养生殖方法的意义: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5.嫁接:嫁接就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有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6.接穗: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

7.砧木: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8.芽接是用芽作接穗,枝接是用带芽的枝条做接穗

9.无论是芽接还是枝接,都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两部分形成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

10.常用的嫁接方法:①芽接  例:桃、山楂、苹果

                    ②枝接  例:柑、橘

植物组织培养:P5

1.定义: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这种技术叫做植物组织培养

2.理论依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优点:①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植物②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③还培养出小麦、水稻、烟草等植物的优良高产的新品种

第二节 植物的传粉与受精:P8~9

1.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传粉: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3.传粉方式:①自花传粉: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雌蕊称为自花传粉

②异花传粉: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称为异花传粉

4.当花粉落到成熟的雌蕊柱头上,受到柱头分泌的粘液的刺激,花粉就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内有精子。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到达子房里的胚珠中。胚珠的外层是珠被,顶端有珠孔,胚珠里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卵细胞

5.受精: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P9~10

1.

变化:花萼、花冠、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会逐渐凋零,只有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2.桃、李等植物,每个子房中只有一个胚珠,因此每个果实只有一粒种子。西瓜、番茄、蚕豆等植物,每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因此每个果实就有多粒种子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P10~12

1.传播方式:①自身力量  例:豌豆的果实开裂时,果皮向内蜷缩,将种子弹射出去

②风力  例:蒲公英的果实具有伞状的毛,成熟后,被风吹散,漂浮在空中,慢慢降落到各处

 ③动物活动  例:苍耳的果实表面有钩刺,当人或动物经过时,就会附着在人或动物的身体上,被带到远处,散布开来

 ④水力      例:莲、椰子

第三节家蚕的生殖与发育:P14~15

1.家蚕的受精卵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家蚕的幼虫通常叫做蚕。蚕食吃桑叶长大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在蜕皮期间,蚕不食不动,叫做眠。蚕一般要经过四眠之后,才吐丝结茧,然后就在茧里化蛹,十余天后羽化成蚕蛾。雌蚕蛾腹部肥大。

2.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3.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蚊、蝇、蜜蜂、蝴蝶)

蝗虫的生殖与发育:P15~16

1.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

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蟋蟀、蟑螂、蝼蛄)

3.蝗虫的幼虫经过五次蜕皮,虫体逐渐增大,最后变为成虫

4.消灭害虫的最佳时期为幼虫。 

第四节  蛙的生殖与发育:P19~20

1.两栖类动物:是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

2.体外受精: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外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

3.蝌蚪用鳃呼吸,成蛙用肺呼吸,且皮肤辅助呼吸。

蛙的变态发育:P20

1.蛙的发育一般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时期

2.变态发育: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蟾蜍、蝾螈、大鲵)

第五节  鸟类的生殖与发育:P23

1.体内受精: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内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内受精

2.鸟卵产出以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雌鸟的体温,胚胎就暂停发育

早成鸟和晚成鸟:P24~25

1.早成鸟:刚从卵壳中孵化出来的雏鸡,眼已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羽,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随亲鸡自行觅食,像雏鸡这样的鸟叫做早成鸟(鹅、大雁)

2.晚成鸟:另外一些鸟的雏鸟从卵壳里出来时,发育还不充分,眼还没有睁开,身上的绒羽很少,甚至全身裸露,腿、足无力,没有生活的能力,要留在巢内由亲鸟喂养,像这样的鸟叫做晚成鸟(家鸽、燕子、麻雀)

3.晚成鸟在育雏阶段能消灭大量的农林害虫

第十五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P28~29

1.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2.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P30~31

1.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从结构上看,DNA分子就像旋转的楼梯。它由两条条长长的,互相盘绕的链组成,构成双螺旋结构。它上面有许多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可以控制不同的性状

4.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基因决定性状

5.细胞中的DNA大多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6.大小关系: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第二节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P33

1.遗传性状: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遗传性状

2.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做相对性状  例: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P34

1.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

2.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控制性状的基因叫做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第三节   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P36

1.染色体(23对):①常染色人体22对(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②性染色体1对

(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2.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性性染色体用XY表示,女性性染色体用XX表示

3.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Y;

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X

4.男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2条常染色体+X或Y

女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2条常染色体+X

性别决定的方式:P37

1.许多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基本一样,如鱼类,两栖类和所有的哺乳动物

第四节遗传病与近亲结婚:P40~41

1.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

2.近亲之间,许多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就远远高于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

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七条明确规定,禁止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等近亲关系的人结婚。堂兄弟姐妹,姑表兄弟姐妹,舅和姨表兄弟姐妹,叔和侄女,舅和外甥女属近亲,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结婚的

优生优育:P41~42

1.优生优育的措施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2.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第五节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P44

1.变异: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P45~46

1.生物的变异:①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体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②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这种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一般只表现在当代而不会遗传下去

2.对于生物自身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有的变异则不利于生物的生存。例:小麦的抗倒伏,抗锈病的变异有利于小麦的生存;而玉米的白化苗则不利于玉米的生存

第六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16章: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 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2、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通过运动适应环境的特征,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3、动物通过运动还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和生殖场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如鸟类的迁徙。

第二节 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1、多细胞动物依靠原有的运动器官进行运动,单细胞动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有自己的运动结构,如草履虫的纤毛,变形虫的伪足。蚂蚁等昆虫的足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生运动。

2、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3、人和脊椎动物全身的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骨骼是动物体开的基础,它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骨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收缩或舒张,牵拉附着的骨,以可动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

4、人和脊椎动物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骨骼肌单独完成的,如人的屈肘和伸肘运动是由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等多块肌肉协同完成的,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5、动物的运动也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的来源是食物。

6、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一种被称为ATP的能源物质中。

第十七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动物个休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需要寻找食物和配偶,并对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包括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等。

3、动物的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4、动物的觅食行为是通过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动物的防御行为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是十分重要的。动物的生殖行为能够使动物的子代数量啬,有利于种群的繁衍,动物一般都有其特殊的生殖行为,如求偶、占区、筑巢、交配、孵卵、育雏或哺乳等

某些鸟类具有随着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迁徙行为。某些鱼类也有周期性,定向性的洄为。

5、动物的社群行为是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的行为。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不是同一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而是群体内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如白蚁、蜜蜂。

第2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1、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2、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3、后天性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4、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5、动物的复杂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共同协调完成,动物越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第七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18章 疾病与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八上 P71)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病症。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能够从一个人直接或间接地传播 给他人,甚至蔓延到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

2、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类型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
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蛲虫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血液传染病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淋病等
3、传染病的传播和      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等

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4、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5、传染病在发病前就有了传染性,发病初期,病原体在病人体内大量繁殖,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病人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例如:对SARS病人应及时隔离。

6、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应采取不同的切断传播途径。例如:预防消化道传染病传播的措施包括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保护水源,消毒餐具,以及加强个人卫生等,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措施包括切断血液传播途径等。

7、传染病流行期间,应特别注意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除了避免接触传染源外,还要加强个人防护,例如: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采用预防接种等方法,可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

第2节 威胁健康的主要病症

1、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

2、在主动脉的基部,有两条动脉贴在心脏的外面,这两条动脉就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逐渐分支,深入到心脏的肌肉中,形成毛细血管网,然后再通过静脉,最终进入右心房,血液通过这条循环途径,就可以给心脏的肌肉运来氧气和养料,同时运走代谢废物。

3、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导致心脏的肌肉缺血,这种病变就叫做冠心病,如果心脏的肌肉暂时性缺血。可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绞痛,如果冠状动脉被凝血堵塞,血液不能流通,就会引起心肌梗死,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4、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有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预防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是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提高防治意识,凡是有心绞痛的病人,应随身携带甘油,麝香保心丸等药品。(含于舌下,可进行自救)

5、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人体除了头发、指(趾)甲外,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可能发生癌变。

6、我国常见的癌症按死亡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分别是胃癌、肝癌、肺癌、食道癌、乳腺癌、大肠癌、宫颈癌、白血病等,在城市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在农村中,拓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胃癌。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白血病。

7、导致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大体上分为:物理致癌因子,如X射线、电离辐射、化学致癌因子,如亚硼酸盐,黄曲霉素;病毒致癌因子,如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人体的正常细胞有可能发生癌变成为癌细胞,癌细胞不受有机体的控制迅速地生长,形成一个肿瘤。

8、预防是降低癌症发病北的主要措施,平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消除或减少环境中的癌因子,避免或尽可能地减少接触致癌因子,积极宣传防癌知识。

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是外科疗法(如手术切除肿瘤)化学疗法(如使用抗癌药物)和放射疗法(如释放放射线)。由于细胞癌变往往与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关,因此,新的治疗方法,如基因疗法等,也有望在征服癌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免疫(八上P79)

1、皮肤和黏膜(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消化道、呼吸道和尿道的表面有完整的黏膜)等人微言轻保护屏障,构成了人体的一道免疫防线。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唾液中的溶菌酶-抑菌,杀菌)和 人体内具有吞噬作用原细胞(如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保护人体的又一道免疫防线。

3、人体的上述两道免疫防线是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吵具有选择性或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4、当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毒性强时,人体就需要依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来消灭病原体,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脾、扁桃体和淋巴结等,它们能产生免疫细胞,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5、某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各病原体的这各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6、不同的病菌和病毒对应的抗体也不同,特定的抗体也不同,特定的抗体消灭对应的抗原后,部分抗体仍然会留在体内,当同样的病原体再次侵入时,存在于人体内的相应 抗体会迅速发生作用并消灭它们,如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可以终生留存在人体内,因此,患过麻疹的病人,就不会再患麻疹。

7、通过免疫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也是人体的一道免疫防线,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称为特异性免疫。

8、有计划进行的预防接种就是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可以提高人体对相关传染病的抵抗力,是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将每年的4月25日定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第19章珍爱生命 第1节 远离烟酒 (八上P84)

1、酗酒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酗酒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俗称“醉酒”)孕妇酗酒还会引起胎儿发育障碍或智力低下,甚至产生畸形胎儿,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更不应该酗酒。

2、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包括40多种致癌物质,尼古丁就是其中的致癌物质之一。

3、长期大量吸烟能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呼吸道系统疾病,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要比不吸烟者高10-20倍。

4、吸烟对人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5、吸烟对自身和他人的健康都有,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确定为“

世界无烟日“

第2节拒绝毒品

1、毒品主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等,此外,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和精神药品 ,如某些医疗药物(如杜冷丁等)被滥用时,也会成为毒品。

2、鸦片是以罂粟为原料制成的毒品,有镇痛和麻醉作用,吸食鸦片很容易使人成瘾,鸦片中含有吗啡碱,可进一步提纯成吗啡。

3、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进行了“虎门销烟“,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禁毒活动。

4、目前,我国重点监控,查禁的毒品是海洛因,它是用吗啡提炼而成的一种白色粉状物,俗称“白粉“,吸食海洛因极易使人成瘾,并且很难戒断,常见的毒品还有大麻,、可卡因和“”等。

5、吸毒会引起人的免疫力下降,严重损伤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影响 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殖能力,生下畸形儿、怪胎等。由于吸毒者经常共用不洁注射器,注射毒品,因此还可能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疾病。

6、吸毒上瘾的原因: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叫做类吗啡肽的物质,用以维持人体的这正常生理活动,吸毒后,外来的吗啡肽进入人体,减少并抑制了类吗啡肽的分泌,最终使类吗啡肽完全停止分泌,只能靠摄入外界的吗啡肽来维持人体珠生理活动,一旦停止吸毒,人的生理活动就会出现紊乱。产生剧烈的痛苦,只有继续吸毒供给吗啡及,才能解除痛苦,这就是所谓的“上瘾”,吸毒成瘾后,必须通过戒毒治疗才能恢复健康。

第3节关注健康

1、服用药品前,要认真分析药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的各种信息。例如,应认真阅读有关药品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对症下药,切忌跟着药品广告走。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用药更应严格遵照药品标签或说明书进行。

2、家庭药箱内主要存放医用器具,外服药和内服药。配备外用药和内服药时应遵循针对性、实用性、急救性等基本原则,不必面面俱到。

3、在家中自行用药还应分清秀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指需要医生的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购取并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使用的药物;而非处方药是指那些不需要医生的处方,患者可以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长期服用非处方药。

4、人工呼吸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病人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逐步恢复呼吸作用,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进行人工呼吸时,应在病人颈下垫物,解开衣扣,领带等,清除口鼻内的污物;救护人员深吸气,重复口对口吹气。口对口吹气时,吹气强度以吹气后,病人胸廓略有起伏为宜。吹气频率和呼吸频率相似。救护人员应坚持救护,直至病人恢复自主呼吸或被确诊为已经死亡为止。急救处理后,一般还应将患者送往医院,继续诊断和治疗。

5、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这就是健康新概念。躯体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6、根据体重状况可以评价躯体健康情况,从而针对问题呵护自身健康,不良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

7、健康新概念的核心是由消极被动地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地呵护健康,由治疗躯体性疾病发展到治疗心理性疾病、社会性疾病、道德缺损性疾病等。

8、环境因素对人们的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文档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全册复习提纲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1、植物的主要类群分类代表植物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与人类关系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衣藻、水绵大多在水中单细胞或者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无疏导组织释放氧,鱼饵,食用,工业原料苔藓植物葫芦藓、地钱潮湿近水的陆地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无疏导组织保持水土,空气污染指使植物蕨类植物卷柏、铁线蕨潮湿近水的陆地具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有疏导组织,可以长得很高大成煤,药用,饲料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松、银杏陆地有较发达的疏导组织、结构更复杂,具有根茎叶和种子四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