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址选择的要求
禁止在以下区域建设规模养禽场:生活饮用水源地,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规模养禽场要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便于防疫的地方。必须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1000米;距离家禽屠宰加工厂、禽类及其产品销售市场大于3000米。
二、 建设的要求
规模养禽场生活区和生产区要严格分开。生产区内孵化区、饲料加工区与防疫室和养殖区之间要间隔20米以上。生产区要建在生活区的侧风向处,兽医室、无害化处理场建在下风或侧风向处。养禽场要建立围墙或防疫隔离沟。
养殖区内育雏、育成和生产禽舍要分开,各自成为相对的生产单元。
养禽场大门、生产区入口、禽舍入口都要设置消毒池。生产区入口处要设立消毒室和更衣室。
养禽舍的建设要符合养殖要求,有利于通风、保暖、清粪、防鼠、防鸟、消毒等。
生产区内道路要硬化,污道和净道要严格分开,避免交叉。要建立无害化处理场,专门处理粪便、污水、污物和病死禽。处理场距离生活区和生产区500米以上。
三、防疫、消毒设施
1、设立专门的清洗消毒室,清洗消毒场区生产车辆、用具等。
2、场内要配备喷雾消毒器、火焰消毒器等装置。
3、有冰箱、疫苗冷藏箱、连续注射器、专用气雾装置等必要的疫苗储藏注射设施。
4、有废弃物、病料无害化处理设施。
四、 疫病防治
养禽场要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蛋禽育雏、育成、生产要分开,肉禽育雏、育成要分开。转群前,禽舍除严格清扫消毒外,要空舍1月以上。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类的抵抗力。
根据禽的营养需要确定饲养标准和饲喂方式,经常注意检查饲料原料和饲料的品质,以保证禽只的健康发育,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环境卫生:应保持养禽场内清洁、安静;定期清除粪尿,搞好卫生;垫草及时更换,保持禽舍干燥,定时通风换气。
定期灭鼠杀虫,防止鼠类、蚊虫、苍蝇等传播疫病;建立防鸟类的纱网,防止野鸟进入禽舍散播疫病。
本场工作人员和饲养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工作服和鞋、帽,并消毒后方可入内;养禽场内的工具必须专舍专用,禁止串排串舍使用;饲养员的工作服、鞋等要严格分开,固定使用;饲养员未经同意,不得随意互相串舍;
五、消毒程序
(一)养禽场的大门、生产区入口、禽舍入口的消毒池要常年有消毒药,对进出车辆、人员进行消毒。冬季加10%的食盐以防冻结,消毒液应定期更换和补充。
(二)禽舍的地面、床(栏)、墙壁、运动场等先行清扫和冲洗后,用消毒药消毒。
(三 )选用低毒、高效的消毒药进行带禽消毒。
(四) 禽转出的空舍,先彻底冲洗清扫干净后,消毒药喷雾消毒,对禽舍密闭后可再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1次,空置1月后可转入禽群。
(五 )禽舍每批禽出栏或转群后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消毒,平时每天消毒一次。
六、 做好各种记录,以备查阅。
(一)饲料来源、兽药等生产投入品登记,内容包括生产厂家、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二)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日粮消耗,生长记录、产蛋数及产蛋率,孵化记录等。
(三)发病死亡禽只记录,内容包括发病数、死亡数、发病死亡时间、临床症状、初步推断病因、如何处理(包装送检、无害化处理)等。
(四)消毒、免疫及用药记录。消毒记录包括消毒药品、消毒方法、消毒目的,消毒时间等。免疫记录包括免疫程序、免疫疫苗(名称、批号、生产厂家、有效期等)、注苗时间和途径。用药记录包括药物名称、治疗目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停药时间、休药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