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复习资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36:42
文档

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复习资料

补充章节●根据戴尔的面向订单的商业模式,论述信息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关系:Dell(B2C:businesstocustomer;B2B:businesstobusiness)Buy-hold-sellversussell-source-ship·Traditional:alotofinventoryindistributionchain.·Dell:sellscomputerdirectlyfromwebsite.it’sawin-winsituation.●战略信息系统的定义:利用信息技术获
推荐度:
导读补充章节●根据戴尔的面向订单的商业模式,论述信息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关系:Dell(B2C:businesstocustomer;B2B:businesstobusiness)Buy-hold-sellversussell-source-ship·Traditional:alotofinventoryindistributionchain.·Dell:sellscomputerdirectlyfromwebsite.it’sawin-winsituation.●战略信息系统的定义:利用信息技术获
补充章节

●根据戴尔的面向订单的商业模式,论述信息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关系: 

Dell (B2C:business to customer;B2B:business to business)

Buy-hold-sell versus sell-source-ship

·Traditional:a lot of inventory in distribution chain.

·Dell:sells computer directly from web site.it’s a win-win situation.

● 战略信息系统的定义: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竞争优势或削弱竞争对手竞争优势的系统。

● 波特认为企业创造价值可分为两项:

   (1)support values processes(支持性活动)

·Management accounting finance,legal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人力资源)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研发)

·Purchasing(采购)

   (2)primary values processes(基本性活动)

·Receive and store raw materials(接受和存储原材料)(内部物流)

·Make the product or service(生产产品、服务)

·Deliver the product or service(传递产品、服务)(外部物流)

·Market and sell the product or service(营销)

·Service after the sale(售后服务)

●获得竞争力的方法:

1.barriers to entry keep out potential competitors and substitutes

2.ties to supplies can cut costs. improve quality and lock out competitors.

3.control over distribution provides stronger markets and keeps out competitors.

4.building ties to customers builds loyalty, improves products and inereases margins.

creating switching costs keeps customers loyal.

● IT的作用(竞争优势):

(1)IT should serve as a platform for building an effective organization IT为建立一个有效组织提供了一个平台

   (2)IT can serve as a powerful tool for creating valueabled strategic application IT作为一个力量性的工具,能够为企业创造有价值的、战略性的应用。

● 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与与经营模型的关系:(论述)

● 如何看待波特与戴尔之间IT doesn’t matter?(论述)

● 三种巨变(三股力量)改变商务运作环境:市场、管理、科技

● 全球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企业的全球化运作与竞争)(论述题)

 特点:1.全球市场的管理和控制(空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不断弱化)

       2.国际市场的竞争 (全球资源配置、全球客户)

       3.全球性工作群体 (全球任务分解、虚拟团队)

       4.全球性供销系统(全球配送)

  要求:全球经济极大地增加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价值,企业需要更强、更广、更及时的通信、分析与控制能力

● 数字公司的特点:

(1)以电子化的方式实现与顾客、主要供应商以及其员工的关系

(2)核心的商务流程通过电子网络完成(EC)

(3)关键资源和要素以数字化、电子化方式管理(INTRANET&ERP)

(4)具备对环境快速感知并反映的能力

●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

    (1) 基于知识和信息的经济——网络化与电子商务(商务运作)——信息产业、信息产品、信息化运作

(2) 竞争加剧:时间与服务的竞争(客户关系、完美交付)

(3) 生产要素变化:知识成为生产力(信息处理、知识创新)

(4) 产品周期:更快的变化节奏(技术浓缩)

关于信息技术的决策对企业繁荣与生存至关重要信息系统决策将是企业更为通常的投资决策。

● ·企业的转变—时间、质量、成本、服务

1.扁平、分权、团队(灵活性问题)

2.信息是关键资源(欲望驱动)

3.知识工作者进入(信息、技术、知识)

4.“学习型”的组织(修正、完善)(圣吉)

5.低交易与协调成本(市场参与)

6.企业间突破地域界限(借用网络交易和管理)

信息技术和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生存竞争的必要条件,它改变了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

·企业的转变—创造价值的方式

信息技术:              组织变化

全球性网络  ―――   国际分工、协作不受地域,交易成本降低

企业内跨部门的协作、面向客户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网络    ―――   灵活的工作群体,业务流程的优化,管理成本

降低

分布式计算  ―――   权力下放、业务过程重组、成本降低

便携式计算机―――    虚拟组织

图形化的用户界面 ―――易访问 

顾客利用Web查询信息,提出要求或确定定单。

第一章

●1993年9月,美国提出NII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993年12月,中国提出建设CNII计划(金桥、金关、金卡、金税等“金”系列工程。

● 信息技术利用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信息是可以通讯的。

·信息形成知识。

● 数据的概念:·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数据的反映形式多样。

·数据本身没有意义,经过加工、解释才变成有意义的信息。

● 信息的分类:

 管理层次: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应用领域: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

加工顺序: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等。

反映形式:数字信息、图象信息和声音信息。

● 信息的性质:

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共享性。

●三种信息的区别:(战略、战术、作业)(从频率、内容、来源、寿命、表现形式) P4

(1)战略信息是关系到上层管理部门对本部门要达到的目标,关系到位达到这一目标所必须的资源水平和种类以及确定获得资源、使用资源和处理资源的指导方针等方面进行决策的信息。

(2)战术信息是管理控制信息,是使管理人员能掌握资源利用情况,并将实际结果与计划相比较,从而了解是否达到预定目的,并指导其采取必要措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信息。

(3)作业信息用来解决经常性问题,它与组织日常活动有关,并用以保证切实地完成具体任务。

●信息的度量:(填空)

1、信息之间存在差别:信息量的多少是差别之一。

2、人们为什么收集和获取信息?消除不确定性。

3、信息量的衡量: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程度。

4、一般利用概率来度量信息。

5、信息量的单位:比特(bit)

6、一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均等状态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抛硬币)

● 系统概念:

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数据经过加工、解释才变成有意义的信息。

● 系统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

● 信息系统概念:

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 信息系统的类型:

·按照处理对象分类: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按照服务层次分类(补充内容):战略层系统、战术层系统和作业层系统。

·按照服务对象分类(补充内容):

业务处理系统(TPS)   经理

决策支持系统(DSS)   管理人员

管理信息系统(MIS)

知识工作系统(KWS)  管理人员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数据工作者

业务处理系统(TPS)   业务人员

● “3C”环境:客户,竞争与变化;

● 信息系统对计划职能的支持:

1、支持计划编制中的反复试算;

2、支持对计划数据的快速、准确存取;

3、支持预测;

4、支持计划的优化;

● 决策: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 决策的三种类型:

·结构化决策:决策的目标简单,没有冲突,可选行动方案数量较少或界定明确,决策所带来的影响是确定的。

·半结构化决策:界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

·非结构化决策:决策目标之间往往相互冲突,行动方案很难区分,某个行动方案可能带来的影响高度不确定。

·决策支持系统辅助中高层管理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

● 决策过程模型:情报、设计、抉择和(实施)。

     情报: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决策环境、分析和确定影响决策的因素等。

设计:是发现、制订和分析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

抉择:从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特定的方案,进行方案评价与审核,并付诸实施。

实施:将选定的方案

● 决策科学化的4个发展方向:

·用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决策。(专用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群决策支持系统)

·定性决策向定量决策相结合的决策发展。

·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决策发展。

·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决策发展 。

第二章

● 如何理解管理技术是社会系统?P21

●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营管理协会及其事业部第一次提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能实测企业的运行状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

● 社会技术系统: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这些技术的组织和人,从系统本身转向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

●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面向管理决策:MIS是管理学的思想方法、管理与决策的行为理论之后的一个重要发展。管理决策是其出发点和归宿。

·综合性:对一个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各个子系统的集成)

·人机系统:人既是系统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关键是确定人机的边界。

·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方法是系统内核;技术是实现手段和表现形式。

● 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环境是指有关组织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综合。

·这些因素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成败。

·识别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环境因素并不容易,需要认真分析。

·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环境因素包括:生产过程的特点、组织(企业)规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组织的系统性以及组织当中的人等。

●两种生产类型:流程式生产和离散式生产。

●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环境因素包括:生产过程的特点、组织(企业)规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组织的系统性以及组织当中的人等。

第三章

● 计算机系统:指用于数据库管理的计算机硬软件及网络系统。

● 自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经历了四个时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系统软件概念:是指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及外设,以及提供计算机与用户界面等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各种语言编译系统等。

● 操作系统的功能简述:

·系统资源的管理者:通过CPU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及作业管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调度与分配,改善资源共享和利用状况,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处理能力。

·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界面。提高计算机设备的可用性和易使用性。

● 数据通信系统:

·定义: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结合分散在远程的终端装置或其他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彼此连接起来,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设备总称。

·数据通信系统由处理装置、终端设备、通信线路及相关设备(如调制解调器、集线器)等三大部分组成。

● 通信数据线路的指标:传输速率和出错率。

● 通信线路连接方式:点-点连接、分支连接和集线式连接。

● 通信线路的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 数据处理的概念:

  ·定义:指把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等领域中的原始数据,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按照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外一种形式的数据。

·目的: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

       2.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

       3.科学地保存和管理已经经过的大量数据,便于人们利用。

·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

(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数据。

(2) 数据转换:数据代码化。

(3) 数据的筛选、分组和排序。

(4) 数据的组织:将具有某种逻辑关系的一批数据组织起来,按一定的存储表示方式配置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5) 数据的运算: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6) 数据存储。

(7) 数据检索。

(8) 数据输出。

●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的链路和节点在地理上所形成的几何结构。

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有:(a) 总线型  (b) 星型  (c) 环型   (d) 树型  (e) 混合型

● 客户/服务器优点:(选择填空)

1、通过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功能合理分布,均匀负荷,从而在不增加系统资源的情况下提供系统的整体性能。

2、系统开放性好,在应用需求变化时,系统容易扩展。

3、系统可重用性好,系统维护量减少,资源可利用性提高。

● Intranet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计算模式。用户的请求先送到Web服务器,再由Web服务器通过公用网关接口送到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负责将处理结果格式化为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格式

● INTERNET的特性:

1、媒介技术:联系商家与商家、商家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

2、无处不在:是指其扩大和压缩世界的能力。

3、网络外部性:随着使用者的增多而不断增值。

        麦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随着网络拥有的成员数量的平方增加。(Bob Metcalfe,3COM公司创始人)

4、分销渠道:用于信息产品的分销。扩充和替代原有的渠道。

5、消除时间:全天候24小时运行。

6、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顾客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

7、无限虚拟容量:高容量与高速度。

8、低成本标准:用户可以以较低的代价使用INTERNET 。原因在于INTERNET本身是开放的;其成本比其他较早出现的电子沟通手段要低。

9、创造性破坏:(经济学家熊•彼德语)改变了现有产业的竞争环境,使原由原有的商务模式变得过时,创造全新的产业,可能使旧有的产业消亡。

10、减少交易费用:减少买卖双方的搜寻成本、收集产品信息的成本、协商、沟通成本以及交通运输成本。    

第五章

● 什么是信息系统开发?

·针对组织的特定信息需求,设计和开发满足组织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过程。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填空)

·系统生命周期(系统计划、分析、设计、实施、转换与运行、维护与支持)(填空)

● 简述生命周期法的特点(强调开发过程的控制,文档管理,阶段——活动——任务)

● 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

·复杂性   ·资源密集   ·高风险 

·高技术   ·样品即成品 ·历史短,经验少

● 诺兰阶段模型:NOLAN 1973年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成为诺兰阶段模型(四阶段)。1980年,模型进一步得到完善—六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初装  企业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进行初步应用程序。一般“初装”在财务部门。计算机的作用被初步认识,个别人初步具有了计算机的使用能力。

·第二阶段:蔓延  计算机应用出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应用程序的数量激增。事务效率有了大幅提高。

·第三阶段:控制  计算机预算高比例增长,投资回报却不理想。客观上需要组织协调,于是出现领导小组,对整个企业的系统建设统筹规划,特别是数据共享问题。诺兰认为这个阶段很关键,一般发展较慢。

·第四阶段:集成  就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预算又一次增加。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  

·第六阶段:成熟  满足单位中各个管理层次的要求,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结论:各个阶段不能逾越。但个别阶段可以缩短。(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

● 开发信息系统的策略: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各个具体功能,逐步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 。在初装和蔓延阶段宜采用此策略。缺点是难以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巴贝尔通天塔的例子)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局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来开发信息系统。

·通常, “自下而上”适用于小型系统,缺乏经验的情况。“自上而下”比较适合大型系统,经验较多的情况。实际是两种策略的结合。

● 管理信息系略规划的作用:

·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生产者),节省信息系统投资。

·通过制订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正确地识别为实现企业目标MIS 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

·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规划将作为考核系统开发的标准。

● 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关键成功因素(CSF)

第六章

● 系统分析的任务:

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

●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管理业务流程图概念: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流向。

● 数据流程图:

·定义: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过程建模工具)

·特性:1.抽象性:完全舍弃物质,只剩下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和存储;

        2.概括性:可以把各种不同业务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数据流程图的画法: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直至低层的处理功能只执行简单的动作或任务。

·符号: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和数据存储。  

●“处理”过程命名规则:取决于数据流图的层次,对于一般的处理过程采用“强动词+客体”的方式命名;对于高层的处理一般以一个能够反映整个功能的“名词”来命名。

●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的内容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方面的具体定义。

● 数据流的定义

·数据流有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组成。

·数据流的定义

(1)数据流名称、编号、简述;

(2)数据流来源和去向;

(3)数据流的组成。

● 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

·判断树       ·判断表(决策表)     ·结构化英语

文档

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复习资料

补充章节●根据戴尔的面向订单的商业模式,论述信息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关系:Dell(B2C:businesstocustomer;B2B:businesstobusiness)Buy-hold-sellversussell-source-ship·Traditional:alotofinventoryindistributionchain.·Dell:sellscomputerdirectlyfromwebsite.it’sawin-winsituation.●战略信息系统的定义:利用信息技术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