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总体目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36:40
文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总体目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总体目标一、单元要点: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它们分别是现代诗《黄河颂》、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杂文《龈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古代诗歌《木兰诗》。《黄河颂》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
推荐度:
导读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总体目标一、单元要点: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它们分别是现代诗《黄河颂》、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杂文《龈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古代诗歌《木兰诗》。《黄河颂》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总体目标

一、单元要点: 

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它们分别是现代诗《黄河颂》、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杂文《龈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古代诗歌《木兰诗》。

    《黄河颂》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设计仿作诗歌练习,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加深体会与吸收。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这是一篇类似散文诗的抒情散文,教学时如果不从“诗意”这一角度处理,将会使课堂枯涩沉闷、生气全无。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之前,务必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可以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或者播放音乐《松花江上》,让最形象的音符最直接最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本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丰沛的感情却难以确切地把握理解文意。品析文中的关键意象和抒情描写,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文中关键的词句,这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此外,本课生字生词较多,教学时应扎扎实实地教学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增加词汇积累。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写作于1923年,作者是中国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了解这篇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生平,是理解课文内容十分必要的环节,教师应在课上作简明扼要的交待,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作者提倡的雄健的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抓住这两个问题就能使学生很快地接触文章主旨。文中比喻较多,教学时应避免将一些名词、修辞概念生硬地教给学生,最好举几个有助于把握文章、了解比喻用法的例子,多让学生自己阐发,造句。此外,还可以针对学生普遍缺乏坚强意志力的状况,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李大钊所提倡的“雄健的精神”在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自己应该怎样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成为“雄健的国民”?以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孩子们被迫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教育。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由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显出了庄严的意义。这篇课文可用两课时来教读。第一课时应使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重点品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通过对一些重要细节、人物形象的分析,领会小说主题思想。初读是基础,品读是关键。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花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学生较为熟悉,语言也相对平易,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我阅读,不宜采用句句串讲的方法。在内容方面,要求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故事的基本脉络,并能结合诗句展开联想以填补诗歌留下的空白,比如结合“奔赴边关”一节文字,体会木兰的心理。结合“十年征战”一段,想像木兰征战沙场的经历和英姿等等,最终达到能够背诵课文。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诵读品析背诵”方式,也可采用“复述背诵想像”方式。作为扩展,还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像,改写《木兰诗》。或者播放美国动画片《花木兰》要求学生将影片与原作做一对比,评价二者之间的异同,在课上发言、商讨广也可写成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 

   1、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 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3、 加强语感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 

    1.教学过程应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接受健康的情感教育。 

    2.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讨论,学习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重视语言的积累、品味和应用,旨在一课一得。

6、《黄河颂》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    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3、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

2、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4、自主合作探究

7、《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3、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听读课文,复述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2、通过合作交流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

3、通过对重要语句的探讨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突出小说的主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感受文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

2、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

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    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9、《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家乡的富饶。祖国的腾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1、感情朗读课文,深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赏精彩句、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1、握文章的抒情脉络,理解文章两段之间的关系。

2、解文中某些词语的确切含义。

10、《木兰诗》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并背诵,理清故事基本脉络。

2、掌握“互文” “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总结本文特色。

3、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文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总体目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总体目标一、单元要点: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它们分别是现代诗《黄河颂》、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杂文《龈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古代诗歌《木兰诗》。《黄河颂》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