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同步测试:
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槽枥( )( ) 粟( ) 外见( ) 食马(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 )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他和 、 、 、 、 、 、 、 一起称为“唐宋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4.用原文填空。
①《马说》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②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③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 _通______ 含义: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 通___ 含义:__ _通___ 含义: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③食不饱,力不足。( )( )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 )
9.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唐.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同步测试:
一、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回答问题
1.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2.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4.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6.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核舟记》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
黍( )箬篷( )糁( )峨冠( )
髯( )衣褶( )诎( )楫( )
椎髻( )壬戌( )虞山( )篆章( )
一、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势象形( )(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
5.高可二黍许( )( )( )6.启窗而观( )
7.箬篷覆之( )( )( )8.雕栏相望焉( )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10.石青糁之( )(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12.如有所语( )
13.其两膝相比者( )(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视端容寂( )( )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3.诎右臂支船( ) 4.左手倚一衡木( )
三、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③奇:明有奇巧人( )④有: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⑦可:高可二黍许(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 ) 孔子云( )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 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
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一)
7、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12分)
持就火炀之 则字平如砥 以纸帖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 不若燔土 为余群从所得
8、选出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 (4分)
满铁范为一板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不以木为之者 则以纸帖之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9、选出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4分)
A有/奇字/素无备者 B若/印数/十百千本
C用讫/再火令/药熔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10、选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 (4分)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升)
B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C则以一铁板按其面(指铁框)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11、选出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翻译正确的一项 (4分)
A只要印成百上千本,那就十分方便、快速。
B只有印成百上千本,才算得上十分快速。
C你印几十本乃至上百上千本,就十分方便、快速。
D如果印几十本乃至上百上千本,就十分快速。
12、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4分)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13、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文意说说活板印刷术提高工效的关键是:(4分)
① ②
1、加点字注音(4分)
更互( ) 贮( ) 炀 ( ) 砥( )
和纸灰( ) 燔土( ) 讫( ) 瞬息( )
2、解释加点的字(4分)
持就火炀之: 以纸帖之:
第二已具: 每韵为一帖:
更互用之: 旋刻之:
瞬息可就: 用讫再火令药熔:
3、指出通假字 (2分)
已后: 若止印三二本
4、翻译下面句子(8分)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一板已自布字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用讫再火令药熔
5、本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_,他是一位_______家、_______家。(5分)
语言表达
6、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有四大发明,还有很多其他的发明,请你举出一个例子,介绍这种发明。说清楚这种发明的过程、作用及影响。(除去指南针和印刷术)(7分)
《送东阳马生序》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箧:书箱。③舍:学舍,书馆。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
(1)手 指 不 可 屈 伸 (2)夫 人 好 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汤: (2)以衾拥覆 衾:
(3)负笈从师 负: (4)编茅为庵 为: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
(二)(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弗之怠 (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 (4)俟其欣悦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之道(的)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8、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2分)
灌南县树人实验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四)
( 八下文言文部分 )答案
1、《马说》答案
一、1.pián cáo lì sù xiàn sì zhǐ
2.①只是 ②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器 ③可是
3.①退之 唐 文学 昌黎先生集 ②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略。
5.①有时 ②它,代千里马 ③等同,一样
6.①见 现 显露(或表现) ②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③邪 耶 吗,表疑问
7.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②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④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8.①shí吃 ②sì喂 sì喂 ③shí吃 ④sì喂
9.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2、《陋室铭》答案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3.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4.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5.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
7.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3、《核舟记》答案一、mǐn wǎng yí yòujī shǔ ruò sǎn guān rán zhé qū jí zhuījì rénxū yú zhuàn
二、1.奇妙精巧 2.无不 顺着 雕刻 3.曾经 赠 我 4.句首表示推测语气 5.大约 黄米 上下 6.打开 7.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盖 代词船舱 8.正对着 9.缓缓地 起 10.用石青 涂抹 11.高 帽子 胡须 12.说话 13.他们的 靠近 14.极像 15.举 16.不相类似 17.分明可数的样子18.椎形发髻 19.视线 神色 20.好象……的样子 21.平 22.清楚明白 黑 23.竟然 满 24.长而窄
三、略
四、①木头 树木②叫 是③奇异 零数④动词表示存在 通又⑤雕刻 是 有⑥表示并列 表示修饰 表示转折⑦大约 可以⑧句尾语气词 说
五、1.《虞初新志》魏学咿 子敬 明末2.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3.宋 鲁直4. 盖大苏泛赤壁云5.灵活精致6.“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7.豁达开朗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9.轻松悠闲 专注悠闲10.列数字 作比较 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11.嘻,技亦灵怪矣哉12.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4、《活板》答案
1、gēng zhù yáng dǐ huò fán qìshùn
2、动词,接近、靠拢。准备好,齐备 。 交替,轮换。完成 。贴上标签,动词。标签,类,名词。随即,马上。用火烤,动词。
3、已,通“以”。止,通“只” 。
4、《梦溪笔谈》 宋 沈括 科学家 政治家。
5、《梦溪笔谈》,宋,沈括,科学家、政治家。
6、略7、注音:yáng dǐ tiě qì fán wèi
解释: 烘烤。磨刀石。 用标签标出。 完 。烧 。被。
8、D 9、A 10、D 11、D 12、D
13、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14、①用两块铁板交互使用,这样可以连续排版。② 是采用了按音韵贮存字模的科学检字法。
15、稍微 方法 都 推究。
16、四种:水浮法;指爪法;碗边法;缕悬法或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边、以线悬挂
17、(1)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2)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3)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18、①用芥子大小的蜡块把针的中腰粘住。②没有办法可以推究它的道理。
5、《送东阳马生序》答案1.(1)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学 (画出此处即可)(每小题1分)2.(1)汤:热水 (2)衾:被子 (3)负:背(背着) (4)为:做(做成)(每小题1分)3.(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
(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每小题2分)
4.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答到一个方面给2分,答到两个方面给3分。只答“从师学习”给1分)
5、(1)懈怠(松懈、怠慢)(2)跑 (3)脸色(神色) (4)等待(等到、等)(4分,每小题1分)6、C (2分)7、(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知识)。(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8、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2分,答出“学习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用”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