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55:04
文档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英文代号写在后面的答题卡中,每小题0.5分,共20分。1、追求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的这一思想主张是:A.“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B.“兼爱”、“非攻”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2、清末郑观应在一首诗中写道:“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诗中写的“海战”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
推荐度:
导读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英文代号写在后面的答题卡中,每小题0.5分,共20分。1、追求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的这一思想主张是:A.“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B.“兼爱”、“非攻”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2、清末郑观应在一首诗中写道:“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诗中写的“海战”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英文代号写在后面的答题卡中,每小题0.5分,共20分。

1、追求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的这一思想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2、清末郑观应在一首诗中写道:“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诗中写的 “海战”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3、2004年在东南亚爆发的禽流感不仅对家禽而且严宗影响了人的健康。我国中医在禽流感的防病、治病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那么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千金方》

4、2004年印尼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共造成30万人死亡。人类很早就开始研究如何抗震救灾,我国东汉时一位科学家在这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他是:

A.沈括             B.僧一行          C.张仲景     D.张衡

5、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①李冰  ②李春   ③玄奘   ④鉴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7、第二次鸦片战争“不花费一文钱,不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

8、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

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甲午中日战争

9、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A、农民阶级     B、开明地主     C、爱国知识分子    D、民族资产阶级

10、第一次国内战争的失败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支持右派突然发动叛变 B、中国党缺乏斗争经验

C、王明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D、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11、1928年底,一位贫苦农民在井冈山参军入伍,当年他参加的应该是

A.国民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工农军   D.人民

12、中国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A、三民主义的提出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各地主义小组的建立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3、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相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费其一。”在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

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    B、尊孔复古与民主共和的绝不相容

C、传统道德与君主的相互依存    D、尊孔思潮与帝制复辟的内在联系

14、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

A、与的纲领完全一致       B、与民主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    

C、它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D、是在帮助下制定的

15. 有一座城市,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党从这里开始踏上征程,这座城市是     

A.上海       B.重庆        C.天津           D.北京

16、1949年,离开西柏坡时说:“我们要进京赶考了。”这句话意味着

A.新民主主义已经取得胜利       B.党人准备讨论新中国的成立

    C.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  D.社会主义即将开始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

C.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适应            D.是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

18、如果你是20世纪上半期的青少年学生,不可能经历的是

A.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             B.从《申报》上得知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

C.用的教材多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D.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投身于抗日战争

19、20世纪40年代初、50年代初、60年代初中国党都面临了较严重的经济困难,其中因为违背实事求是原则而造成的是在:

  A.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  B.40年代初    C.50年代初   D.60年代初

20、某班欲举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同学们纷纷找了一些资料。下列资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歌曲─——《屠城血证》《珍珠港》 

B、电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

C、纪实文学─——抗日战争  

D、图片─——“中国守军在卢沟桥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等

21、《关于通蒋抗日问题的指示》中指出:“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党发表这一指示,最确切的应该在

     A.“九、一八”事变以后        B.“一、二八’事变以后

    C.华北事变以后            D.卢沟桥事变以后

22.下图是1958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出的一则新闻,它反映出 

A.粮食的高产和农业的丰收     B.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C.瞎指挥和“风”       D.高指标与浮夸风

23.中国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有关经济建设的下列决策中,不同的是 

A.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

24.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了一系列喜人的新变化。具体表现在    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深圳等经济特区设立 ③ 国有企业实行改革 ④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5. 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仍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国家最高权力却掌握在国会而不是女王手中,这种政治制度源于英国历史上哪一部法律文件?

A.《宣言》   B. 《权利法案》  C. 《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26、下列不属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性质的或改革的是

A、美国战争        B、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南北战争

27、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1861年改革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有外国侵略导致国内矛盾激化    B、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8.1862年的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②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土地  ③地主不能任意买卖农民  ④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彻底解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9、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

A、整顿金融  B、兴办公共工程  C、规定工作时数 D、调整工业

30、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需要我们铭记历史教训,以下几位同学的说法哪一个更加准确深刻? 

A只要避免突然袭击,就一定能够避免战争的灾难

B为了获得一定的安定环境,我们不得不委曲求全,纵容侵略

C世界各国只有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

31、今年暑假,一位旅行者要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去旅游。为了方便购物,你将建议他所带的货币最好是    A.美元          B.马克        C.法郎      D.欧元

32.每次技术中,都出现了一些新名词,下列名词的出现,与第三次科技直接有关的是 

A.坦克        B.工厂       C.无线电         D.互联网

33.第三次科技与前两次工业相比,明显的不同点是 

A.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B.社会的需要

   C.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D.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4.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上,主持人刚说完:“这是一次由战胜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上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消息传到中国,引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张明同学就知道了正确答案,这一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35. 右图中人物为二战时期的一位盟国领导人,如果请你为他

配音,你能选择的台词是

 A.“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多数的决议所能解决的……

而只能用铁和血来解决。”

B “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C.“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

D.“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36.二次大战中,德、意、日在个法西斯国家战败投降的先后顺序是

A.日、意、德       B.意、日、德      C.日、德、意     D.意、德、日

37.二战给人类留下的启示有 ①警惕法西斯主义复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远离战争,珍惜和平③不同制度的国家能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④维护世界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任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第三次科技的进行,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家的利润大幅度增长,就业率较高,失业率较低,物价上涨较慢,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相当改善。这说明: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B.科技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C.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已得到解决

D.科技的发展已成为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源泉

39、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结果,苏联最终在改革中解体,中国却走上了健康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制定了恰当的民族    B、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D、中国经济增长较快,国力在不断提高

40. 二次大战后,推动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是  

A.高新科学技术  B.高额的经济利益  C.反恐怖主义的需要    D.非集团化组织

选择题答题卡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二、非选择题

41、列举出在中外近现代史上,完成了民族使命的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一件)(1分)

外国(一件)(1分)

42、法律文件是国家行为的准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重大作用。请列举出中外历史上的代表性法律文件。(1.5分)

(1)明确制约国王权力的法律文件:

(2)中国近代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43、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一个热门话题,请你列举第二次工业后形成的世界三大能源。(1.5分)

44、某班举办了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征文比赛,李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短文,以下是这篇短文的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

“1945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晋察冀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和主力决战的序幕。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4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列强的入侵,惊醒了中国和日本人民,两国都开始了近代化的脚步。

材料2  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足矣。”

请回答:(1)材料中“两国开始近代化的脚步”分别指什么事件?(2分)这些事件的不同结果对两国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采鉴日本经验,进行了什么社会实践?(1分)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所示)1984年,位于印度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大型

化工厂发生严重的毒气泄漏事件,造成当地居民2500多人死亡。

_

博帕尔惨案中的死难者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各种联系也日益紧密,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例如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领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认为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帮助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弊端中摆脱出来,走向新文明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上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初中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三 印度洋的海啸过后,社会学家指出人类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建立全球共享的灾害预警防范系统。环保专家指出人类要善待地球,珍爱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经济学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要转变社会发展方式,使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相适应。爱好和平的人士指出如果人类把制造武器、投入战争的巨额经费,用之于救助困难、消除贫穷、共同发展的事业,我们的世界必将更加美好。当人们看到美国这次参与救灾的航母群,由衷地希望它们永远不再成为战争的平台。

回答:⑴材料一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种什么现象?(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1分)

⑵材料二中提到“工业化弊端”,请举出你身边体现工业化弊端的两个典型事例。(1分)

⑶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1分)

(4)结合有关史实,谈谈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还有哪些?(1分)

(5)你认为印度洋海啸给人类的发展还带来了哪些新的教训或启示?(1分)

4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党一直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仔细阅读下列反映农村变化的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① 分别写出三幅图片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 (1分)

 

②联系三幅图片,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反映的主题。(1分)

 

③现在,请你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人们感受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面貌,你认为可以使用哪些展示方式? (1分)

48、仔细阅读下面两幅图: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①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周年(0.5分)。某中学要组织一次“体验长征精神”夏令营活动,请你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为他们设计一条恰当的路线(1分)。

②图二是哪个省的红色旅游基地?(0.5分)某校计划赴该省“寻访抗日足迹”,请你推荐一个红色景点,并说明理由。(2分)(注意:理由包括该地发生历史事件,在抗战中的作用和今天寻访的现实意义)

49、实现统一和维护统一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大事,据此回答:

(1)1861年德意志和美国的国家形势有什么不同?(2分)

 

(2)19世纪德意志为实现统一,美国为了维护统一采取的相同手段是什么?(1分)各自的领导人是谁?(1分)

 

(3)在祖国统一大业上,中国的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怎样的构想,我们已成功地解决了什么问题?(1分)

文档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英文代号写在后面的答题卡中,每小题0.5分,共20分。1、追求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的这一思想主张是:A.“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B.“兼爱”、“非攻”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2、清末郑观应在一首诗中写道:“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诗中写的“海战”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