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二语文期末古诗文汇总复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54:56
文档

初二语文期末古诗文汇总复习

期末复习《春日五首》其一三衢道中秦观曾畿一夕轻雷落万丝,梅子黄时日日晴,霁光浮瓦碧参差。小溪泛尽却山行。有情芍药含春泪,绿阴不减来时路,无力蔷薇卧晓枝。添得黄鹂四五声。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归园田居韩愈陶渊明一封朝奏九重天,种豆南山下,夕贬潮州路八千。草盛豆苗稀。欲为圣朝除弊事,晨兴理荒秽,肯将衰朽惜残年!带月荷锄归。云横秦岭家何在?道狭草木长,雪拥蓝关马不前。夕露沾我衣。知汝远来应有意,衣沾不足惜,好收吾骨瘴江边。但使愿无违。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畲田词五首郑燮王禹偁乌纱掷去不为官,北山种了
推荐度:
导读期末复习《春日五首》其一三衢道中秦观曾畿一夕轻雷落万丝,梅子黄时日日晴,霁光浮瓦碧参差。小溪泛尽却山行。有情芍药含春泪,绿阴不减来时路,无力蔷薇卧晓枝。添得黄鹂四五声。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归园田居韩愈陶渊明一封朝奏九重天,种豆南山下,夕贬潮州路八千。草盛豆苗稀。欲为圣朝除弊事,晨兴理荒秽,肯将衰朽惜残年!带月荷锄归。云横秦岭家何在?道狭草木长,雪拥蓝关马不前。夕露沾我衣。知汝远来应有意,衣沾不足惜,好收吾骨瘴江边。但使愿无违。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畲田词五首郑燮王禹偁乌纱掷去不为官,北山种了
期末复习

《春日五首》其一                    三衢道中

秦观                            曾畿

一夕轻雷落万丝,                 梅子黄时日日晴,

霁光浮瓦碧参差。                 小溪泛尽却山行。

有情芍药含春泪,                 绿阴不减来时路,

无力蔷薇卧晓枝。                 添得黄鹂四五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归园田居

韩愈                           陶渊明

        一封朝奏九重天,                   种豆南山下,

夕贬潮州路八千。                   草盛豆苗稀。

        欲为圣朝除弊事,                   晨兴理荒秽,

肯将衰朽惜残年!                   带月荷锄归。

        云横秦岭家何在?                   道狭草木长,

雪拥蓝关马不前。                   夕露沾我衣。

        知汝远来应有意,                   衣沾不足惜,

好收吾骨瘴江边。                   但使愿无违。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畲田词五首

郑燮                             王禹偁

乌纱掷去不为官,                 北山种了种南山,

      囊橐萧萧两袖寒。                 相助力耕岂有偏。 

   写取一枝清瘦竹,                 愿得人间皆似我,

秋风江上作渔竿。                 也应四海少荒田。

北陂杏花                     和《淮上遇便风》

 王安石                           苏舜钦

一陂春水绕花身,                 浩荡清淮天共流,

身影妖娆各占春。                 长风万里送归舟。

        纵被东风吹作雪,                 应愁晚泊喧卑地,

    绝胜南陌碾成尘。                 吹入沧溟始自由。

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

陆游                             朱熹

古人学问无遗力,                  昨夜江边春水生,

少壮工夫老始成。                  艨艟巨舰一毛轻。

纸上得来终觉浅,                  向来枉费推移力,

绝知此事要躬行。                  此日中流自在行。 

听弹琴                          听张立本女吟 

          刘长卿                              高适

泠泠七弦上,                     危冠广袖楚宫妆,

静听松风寒。                     独步闲庭逐夜凉。

    古调虽自爱,                     自把玉钗敲砌竹,

今人多不弹。                     清歌一曲月如霜。

雪梅                               早梅 

卢梅坡                              张谓

梅雪争春未肯降,                   一树寒梅白玉条,

      骚人搁笔费评章。                   迥临村路傍溪桥。 

      梅须逊雪三分白,                  不知近水花先发, 

雪却输梅一段香。                  疑是经冬雪未销。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辛弃疾词二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dí)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孔孟论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 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三、理解 

1,下列语录分别阐明了什么道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学离不开问,要善于向不如自己的人教。)  

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学习不能一暴十寒,而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④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读书而又不能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怀疑精神、批判精神。) 

2,分别归纳孟子两则语录的论据和论点。  

1论据是:两人向弈秋学弈,专心程度不同导致结果不同。论点是:学习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2论据是:自己不相信《武成》关于周武王伐纣杀人很多的记载。论点是:学习要有怀疑精神。或者“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本文节前四则选自《论语》。作者是我国 春秋 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儒 学派的创始人。后四则选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 。

2、第一则,是写 孔子为学一生的过程和体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需要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

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要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 ;第三则,阐发了孔文子的谥号“文”的含义,表明学习态度要谦虚,不懂就问;第四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关键在自身的努力。

3、后二则中,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两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第二则,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不要迷信书本,要汲取书中的精华。要有貭疑精神。

4、从文中归纳出的成语有不耻下问、功亏一篑、一暴十寒、专心致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课文理解习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作者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从卑微到穷困而成长为明君贤臣。

3、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说明什么?做什么论据?

想说明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结构上的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5、第二段所论证的观点?

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先经历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

6、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指的是什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7、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是什么?

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8、第三段论证方法?

用三个事实论据,两个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形成正反对比论证。

9、三个正面的事实论据是什么?

⒈人恒过,然后能改。⒉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⒊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0、三个正面事实论据论证的是什么?

即使是一般的人也要在困境中经受磨难才能奋发进取。

11、两个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是什么?

⒈入则无法家拂士,⒉出则无敌国外患。

12、正面事实论据和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的关系和作用?

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正反对比论证推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13、全文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来论证要想成就大事业,必先经历一番磨难。第二段谈人要有所作为达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第三段先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由人生推论到治国,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由此得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16、根据上述事例归纳的观点是:人才在困难中造就。

17、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8、本文论证方法?

一、二段是归纳法,全文也是归纳法。

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D  ) 

A. 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 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 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一、内容理解

1、《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文集》,作者是清朝(朝代)的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

2、 “说”是古代的一种叙议结合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说说意思。

 3、课文为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

(1)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

(3)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4、课文第2节主要论述了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书非借不能读”)。作者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书,好不容易借来了,担心着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会抓紧时间去读。课文第3节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正面是幼年在借书不得后求书愈切的心理支配下,读书效率很高;反面是做官后藏书不少反而不读书。(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 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汗牛充栋;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藏书或著述极多。

6、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用原文回答)

7、作者“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是为了勉励黄生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

8、引文中作者把自己少年时读书的遭遇与黄生的读书遭遇相对比,表达了作者把书公开慷慨出借,是黄生的幸运,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的意思。

9、选文中“随园主人”的主要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文中“予之公书”和“张氏之吝书”具体表现分别是“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为一说,使与书俱。”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文档

初二语文期末古诗文汇总复习

期末复习《春日五首》其一三衢道中秦观曾畿一夕轻雷落万丝,梅子黄时日日晴,霁光浮瓦碧参差。小溪泛尽却山行。有情芍药含春泪,绿阴不减来时路,无力蔷薇卧晓枝。添得黄鹂四五声。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归园田居韩愈陶渊明一封朝奏九重天,种豆南山下,夕贬潮州路八千。草盛豆苗稀。欲为圣朝除弊事,晨兴理荒秽,肯将衰朽惜残年!带月荷锄归。云横秦岭家何在?道狭草木长,雪拥蓝关马不前。夕露沾我衣。知汝远来应有意,衣沾不足惜,好收吾骨瘴江边。但使愿无违。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畲田词五首郑燮王禹偁乌纱掷去不为官,北山种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