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8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53:08
文档

18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实验十八离子迁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迁移数的基本概念。2.用希托夫法和界面移动法分别测定H2SO4水溶液和HCl水溶液中离子迁移数,掌握其方法与技术。二、预习要求1.明确什么叫迁移数。2.掌握实验原理。      3.了解气体电量计的正确使用。Ⅰ.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一、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自向阴阳两极迁移,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各自所带过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每种离子所带过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在此溶液中的迁移数。迁移数与浓
推荐度:
导读实验十八离子迁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迁移数的基本概念。2.用希托夫法和界面移动法分别测定H2SO4水溶液和HCl水溶液中离子迁移数,掌握其方法与技术。二、预习要求1.明确什么叫迁移数。2.掌握实验原理。      3.了解气体电量计的正确使用。Ⅰ.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一、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自向阴阳两极迁移,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各自所带过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每种离子所带过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在此溶液中的迁移数。迁移数与浓
实验十八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迁移数的基本概念。 

2.用希托夫法和界面移动法分别测定H2SO4水溶液和HCl水溶液中离子迁移数,掌握其方法与技术。 

二、预习要求

1.明确什么叫迁移数。

2.掌握实验原理。

       3.了解气体电量计的正确使用。

Ⅰ.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一、实验原理

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自向阴阳两极迁移,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各自所带过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每种离子所带过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在此溶液中的迁移数。迁移数与浓度、温度、溶剂的性质有关。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示意图如下:

图18.1  希托夫法示意图

将已知浓度的硫酸放入迁移管中,若有Q库仑电量通过体系,在阴极和阳极上分别发生如下反应: 

阳极:                     

阴极:                      2H+ + 2e→ H2 

此时溶液中H+离子向阴极方向迁移,SO2-4离子向阳极方向迁移。电极反应与离子迁移引起的总后果是阴极区的H2SO4浓度减少,阳极区的H2SO4浓度增加,且增加与减小的浓度数值相等,因为流过小室中每一截面的电量都相同,因此离开与进入假想中间区的H+离子数相同,SO2-4离子数也相同,所以中间区的浓度在通电过程中保持不变。由此可得计算离子迁移数的公式如下:

式中,F=96500C·mol-1为法拉第(Farady)常数;Q为总电量。 

图18.2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装置示意图

图18.1所示的三个区域是假想分割的,实际装置必须以某种方式给予满足。图18.2的实验装置提供了这一可能,它使电极远离中间区,中间区的连接处又很细,能有效地阻止扩散,保证了中间区浓度不变的可信度。 

希托夫法虽然原理简单,但由于不可避免的对流、扩散、振动而引起一定程度的相混,所以不易获得正确结果。 

必须注意希托夫法测迁移数至少包括了两个假定:(1)电量的输送者只是电解质的离子,溶剂(水)不导电,这和实际情况较接近。(2)离子不水化。否则,离子带水一起运动,而阴阳 离子带水不一定相同,则极区浓度改变,部分是由水分子迁移所致。这种不考虑水合现象测 得的迁移数称为希托夫迁移数。 

可用图18.2所示的气体电量计测定通过溶液的总电量,其准确度可达±0.1%,它的原理实际上就是电解水(为减小电阻,水中加入几滴浓H2SO4)。 

阳极:              

阴极:                 2H+→ H2 - 2e 

根据法拉弟定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据H2和O2的体积得到求算电量(库仑)公式如下:

式中,p为实验时大气压;pW为温度为T时水的饱和蒸气压;V为H2和O2混合气体的体积;F为法拉弟(Farady)常数。 

二、仪器药品

1.仪器 

迁移管1套;铂电极2只;直流稳流电源(250V)1台;气体电量计1套;直流毫安表(50mA)1只;分析天平(精度为0.0001)1架;碱式滴定管(50mL)1只;具塞三角瓶(100mL)5只;移液管(10mL)3只;烧杯3只;容量瓶(250mL)1只。

2.药品 

浓H2SO4;标准NaOH溶液(0.1mol·dm-3) 

三、实验步骤

(1)配制为0.1mol·dm-3的H2SO4的溶液250mL,并用标准NaOH溶液标定其浓度。 

(2)用H2SO4溶液冲洗迁移管后,装满迁移管(注意:①溶液不要沾到塞子;②中间管与阴极管、阳极管连接处不留气泡)。 

(3)打开气体电量计活塞,移动水准管,使量气管内液面升到起始刻度,关闭活塞,比平后记下液面起始刻度。 

(4)按图接好线路,将稳压电源的“调压旋钮”旋至最小处。 

(5)经教师检查后,接通开关K,打开电源开关,旋转“调压旋钮”使电流强度为10mA~15mA,通电约1.5h后,立即夹紧两个连接处的夹子,并关闭电源。 

(6)将阴极液(或阳极液)放入一个已称重的洁净干燥的烧杯中,并用少量原始H2SO4液冲洗阴极管(或阳极管)一并放入烧杯中,然后称重。中间液放入另一洁净干燥的烧杯中。 

(7)取10mL阴极液(或阳极液)放入三角瓶内,用标准NaOH液标定(要平行滴定两份)。再取10mL中间液标定之,检查中间液浓度是否变化。 

       (8)轻弹气量管,待气体电量计气泡全部逸出后,比平记录液面刻度。 

四、注意事项

1.电量计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气。 

2.阴、阳极区上端应使用带缺口的塞子。

五、数据处理

1.将所测数据列表

室温          ; 大气压            ; 饱和水蒸气压            ;

气体电量计产生气体体积V           ;标准NaOH溶液浓度            。 

溶液烧杯重(g)

烧杯+溶液重(g)

溶液重(g)

VNAOH/mL

原始溶液  

  

  

  

  

中间液
阴极液
阳极液
  注:表中,VNaOH为标定H2SO4液消耗的NaOH毫升数;C为H2SO4液的浓度。

2.计算通过溶液的总电量Q 

        3.计算阴极液通电前后减少的量n

式中,C0为原始浓度;C为通电后浓度;V为阴极液体积(cm3),由求算(W为阴极液的重量,ρ为阴极液的密度,20℃时0.1mol·dm-3的ρ=1.002g·cm-3)。

4.计算离子的迁移数及。

5.据阳极液的滴定结果再计算及。

六、思考问题

1.如何保证气体库仑计中测得的气体体积是在实验大气压下的体积?

2.中间区浓度改变说明什么?如何防止?

       3.为什么不用蒸馏水而用原始溶液冲洗电极?

Ⅱ.  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一、实验原理

利用界面移动法测迁移数的实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两种指示离子,造成两个界面;另一类是只用一种指示离子,有一个界面。近年来这种方法已经代替了第一类方法,其原理如下: 

实验在图18.3所示的迁移管中进行。设MZ+为欲测的阳离子,M‘Z+为指示阳离子。M′A放在上面或下面,须视其溶液的密度而定。为了防止由于重力而产生搅动作用时,保持界面清晰,应将密度大的溶液放在下面。当有电流通过溶液时,阳离子向阴极迁移,原来的界面aa′逐渐上移动,经过一定时间t到达bb′。设aa′和bb′间的体积为V,为MZ+的迁移数。据定义有: 

式中,F=96500C·mol-1;C为的量浓度;Q为通过溶液的总电量;V为界面移动的体积,可用称量充满aa′和bb′间的水的重量校正之。 

本实验用Cd2+作为指示离子,测定H+在0.1mol·dm-3HCl中的迁移数。因为Cd2+淌度(U)较小,即

在图18.3的实验装置中,通电时,H+向上迁移,Cl-向下迁移,在Cd阳极上Cd氧化,进入溶液生成CdCl2,逐渐顶替HCl溶液,在管中形成界面。由于溶液要保持电中性,且任一截面都不会中断传递电流,H+迁移走后的区域,Cd2+紧紧地跟上,离子的移动速度(V)是相等的,由此可得:

结合上式得:

即在CdCl2溶液中电位梯度是较大的,如图18.3所示。因此若H+因扩散作用落入CdCl2溶液层。它就不仅比Cd2+迁移得快,而且比界面上的H+也要快,能赶回到HCl层。同样若任何Cd2+进入低电位梯度的HCl溶液,它就要减速,一直到它们重又落后于H+为止,这样界面在通电过程中保持清晰。

二、仪器与药品

1.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直流毫安表;秒表;气体电量计1套;

2.药品 

HC1 0.1mol·dm-3;甲基橙(或甲基紫)指示剂。 

三、实验步骤

(一)电流—时间测总电量法

C

d

c

h

a

d′

c′

h′

a′

P

mA

Pt

B

E

D

R

实验装置如图18.4所示。先用少许0.1mol·dm-3HCl溶液将迁移管P洗两次,再将其垂直地插入大试管B中。在管P中装入含有甲基橙(或甲基紫)指示剂的0.1mol·dm-3 HCl溶液至图示位置,勿使管中留有气泡,上端装好电极管C,内放Pt电极,B中充满自来水。按图接好线路,经教师检查无误才能开始实验。

图18.4  界面移动法装置图

K

按通开关K与电源D相通,调节电位器R保持电流在3mA~5mA之间。随电解进行Cd电极E不断失去电子而变成Cd2+溶解下来,由于Cd2+的迁移速度小于H+,因而,过一段时间后,在P管下部就会形成一个清晰的界面,界面以下是中性的CdCl2溶液呈橙色(甲基紫为紫色);界面以上是酸性的HCl溶液呈红色(甲基紫为蓝色),从而可以清楚地观察界面在移动。当界面移动到aa′时,立即开动秒表,此时要随时调节电位器R,使电流I保持定值。当界面移到bb′时,立即记下时间(但不停秒表),继续通电记时,记录界面达到cc‘和dd′的时间。

切断开关,过数分钟后观察界面有何变化?再接通开关K,过数分钟后,再观察界面又 有何变化?试解释其原因。

       (二)气体电量计测总电量法 

        (1)在小烧杯中倒入约10mL0.1mol·dm-3HCl,加入少许甲基紫,使溶液呈深蓝色。

        (2)用少许溶液洗涤迁移管后,将溶液装满迁移管,并插入Pt电极。

 (3)打开气体电量计活塞,移动水准管使气量管液面升至上部起始刻度,关闭活塞,比平后读取气量管液面起始刻度。

图18.5  气体电量计测总电量法装置示意图

(4)按图18.5连接线路,将稳压电源的“电压调节旋钮”旋至最小处,开关K打向“1”。 

(5)经教师检查线路后,方可接通电源,并旋转“调压旋钮”,使电流强度为4mA~5mA,注意实验过程中如变化较大要及时调节。 

(6)当迁移管内蓝紫色界面达到起始刻度时,立即将开关K打向“2”,当蓝紫色界面迁移1mL后,立即关闭电源开关,用手弹气量管,待全部气体自液体中逸出,比平后读取气量管液面刻度。

四、注意事项

通过后由于CdCl2层的形成电阻加大,电流会渐渐变小,因此应不断调节电流使其保持不变。

五、数据处理

 计算和。讨论与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将结果与文献值加以比较。

六、思考题

1.本实验关键何在?应注意什么?

2.测量某一电解质离子迁移数时,指示离子应如何选择?指示剂应如何选择?

文档

18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实验十八离子迁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迁移数的基本概念。2.用希托夫法和界面移动法分别测定H2SO4水溶液和HCl水溶液中离子迁移数,掌握其方法与技术。二、预习要求1.明确什么叫迁移数。2.掌握实验原理。      3.了解气体电量计的正确使用。Ⅰ.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一、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自向阴阳两极迁移,由于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各自所带过去的电量也必然不同。每种离子所带过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在此溶液中的迁移数。迁移数与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