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03100 课程类型:B类
课程性质:必修课 使用专业:药学
一、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仪器分析》是我院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内容为借助专门的仪器去测量物质的理化性质,从而确定待测物的性质和含量。主要运用的技术有电化学分析技术、光学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及各方法的联用等。通过本课程学习和训练能运用仪器分析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药物质量检验的实际任务,为有关课程学习及未来职业岗位奠定一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设计原则,通过对药品类专业的药物质量检验、质量控制等职业岗位的调查分析,学生需具有完成按照质量标准对样品进行理化分析,能够正确记录、计算、判定检验数据,能出具检验报告和对常用药用分析仪器设备进行基本维护与保养等实践性较强工作任务的能力。同时能独自处理一些分析检测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事务和突发事件。因此,本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的作用,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2.在具体课程教学设计中,以职业标准为依据,融合药师执业资格考试、国家卫生职业技术资格药士(师)考试大纲要求,以药物质量检验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药物质量检验工作中的实际分析过程为导向,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出发点,设置与企业岗位中分析过程相一致的学习情境“教、学、做”一致,构建教学内容。
3.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实施突出技能训练为特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实施常用电分析技术、常用光分析技术、常用色谱分析技术和综合实训等模块化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熟悉各类仪器使用的具体方法、操作规范和基本流程,培养学生从事药物质量检验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服务技能。
本课程安排在第3学期,课程总课时48学时,理论为24学时、实验为24学时。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必需够用的仪器分析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仪器,并能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定性定量方法。具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树立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养成分析工作整洁、有序、珍惜仪器设备的良好实验习惯,为后续的药学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有关仪器的结构,如仪器组成、重要部件、简单工作过程,学会典型药物检测的分析条件及样品处理技术知识。记住仪器分析的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和具有广泛应用性的特点,能够使用各方法对样品的要求与样品的处理,并记住各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
(2)能力目标: 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能熟练操作药用分析仪器用检验药物质量。能对药用分析仪器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能合理采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3)素质目标:具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树立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养成分析工作整洁、有序、珍惜仪器设备的良好实验习惯。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项目 | 学习(实践) 任务 | 学习(实践)情境设置 | 方法与手段 | 学时 | 执考点 |
仪器分析绪论 | 一、概述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的异同 二、记住仪器分析的方法分类及特征 三、说出仪器分析的发展历程 四、列举仪器分析在药学中的应用 | 一、举例说明仪器分析的应用。 二、解读仪器分析的定义与分类。 三、解读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定义及特征。 四、概述仪器分析发展历程。 五、讨论仪器分析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中。 | 一、多媒体展示 二、整体学习 三、动画演示 四、分组讨论 五、归纳总结 | 2 | 一、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
电位分析法 | 任务一、注射液pH值的测定 任务二、巴比妥类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任务三、磺胺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 一、记住化学电池、相界电位、液接电位、可逆电极、指示电极、参比电极和不对称电位等基本概念。 二、解释pH值测定、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及终点确定的方法。 三、会根据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的滴定结果计算药物的含量。 四、会规范使用pH计测定药物的pH值、规范使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永停滴定仪测定药物的含量。 | 一、仪器展示与简介 二、小组讨论 三、多媒体授课,仪器原理介绍 四、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训 五、实训报告 六、课后自学、开放实训 | 8 | 一、化学电池、相界电位、液接电位、可逆电极、指示电极、参比电极和不对称电位等基本概念。 二、pH值测定、电位滴定和永停滴定的原理、方法、应用、数据处理和注意事项。 |
光学分析方法导论 | 光的性质及在化学中的应用 | 一、记住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波参数的含义及能量与波长的关系。 二、理解物质对光的吸收与发射。 三、说出光学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常见光学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分析法等)的定义及特点。 | 一、多媒体展示 二、整体学习 三、动画演示 四、分组讨论 五、归纳总结 | 2 | 一、光的波粒二象性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分析法等的定义及特点。 三、物质对光的吸收与发射的关系。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制川乌的含量测定 | 一、记住不同类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与组成。 二、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三、归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条件的选择。 四、理解并记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定性定量方法。 五、能正确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绘制吸收曲线并选择最大吸收波长。 六、学会测定原料药品吸收系数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 一、仪器展示与简介 二、小组讨论 三、多媒体授课,仪器原理介绍 四、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训 五、实训报告 六、课后自学、开放实训 | 8 |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组成。 二、朗伯-比尔定律。 三、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吸收光谱、吸收峰、吸收谷、最大吸收波长、最小吸收波长、肩峰、末端吸收、百分吸收系数及摩尔吸收系数。 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物质进行含量测定的计算。 |
红外光谱法 | 乙琥胺红外光谱测定 | 一、记住红外光谱仪的结构与组成。 二、解释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分子振动频率、振动方式、振动自由度与红外光谱的关系。 三、理解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环境因素的关系。 四、记住重要官能团和化合物的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 五、复述红外光谱仪基本部件、特点和样品处理方法。 六、解析红外光谱图。 七、能对一般固体样品制样,会使用压片机, 会操作红外光谱仪,能对简单红外光谱图进行解析。 | 一、仪器展示与简介 二、小组讨论 三、多媒体授课,仪器原理介绍 四、课后自学、开放实训 | 2 | 一、红外光谱法的基本概念。 二、红外光谱仪的结构与组成。 三、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分子振动频率、振动方式、振动自由度与红外光谱的关系。 四、重要官能团和化合物的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 五、红外光谱法的样品预处理方法。 六、固体样品制样技术。 七、红外光谱解谱。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丹参中有害元素的测定(Cu、Pb、As、Cr、Cd) | 一、理解共振吸收线、分析线和光谱线等基本概念,影响原子吸收线形状的因素、吸光度与试样中被测组分浓度的线性关系及定量分析方法。 二、记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三、列举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样品预处理方法。 四、会测定药物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 一、仪器展示与简介 二、小组讨论 三、多媒体授课,仪器原理介绍 四、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训 五、实训报告 六、课后自学、开放实训 | 6 | 一、共振吸收线、分析线。 二、影响原子吸收线性状的因素。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组成。 四、样品预处理方法。 五、含量测定的计算。 |
色谱分析法导论 | 菠菜叶中叶绿素的分离 | 一、记住色谱流出曲线所代表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确含义以及色谱的分类方法。 二、说明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 三、推断色谱分离的理论基础:速率理论和踏板理论。 四、能够用色谱流出曲线及各项参数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 | 一、多媒体展示 二、整体学习 三、动画演示 四、分组讨论 五、归纳总结 | 2 | 一、色谱法的各种技术参数。 二、塔板理论。 三、色谱法的定性方法。 四、色谱法的定量方法及计算。 |
气相色谱法 | 橙皮酊中乙醇含量的测定 | 一、概述气相色谱仪的组成系统及作用。 二、归纳气相色谱仪固定相的作用、固定液的分类、操作条件的选择。 三、列举毛细管柱的特点和类型。 四、说明气相色谱仪的常用检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 一、仪器展示与简介 二、小组讨论 三、多媒体授课,仪器原理介绍 四、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训 五、实训报告 六、课后自学、开放实训 | 6 | 一、气相色谱仪的组成及系统作用。 二、固定相的作用、固定液的分类、操作条件的选择。 三、气相色谱仪的常用检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四、气相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及相关计算。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 | 一、记住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特点。 二、说明高效液相色谱仪常用检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能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四、体会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 一、仪器展示与简介 二、小组讨论 三、多媒体授课,仪器原理介绍 四、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训 五、实训报告 六、课后自学、开放实训 | 10 | 一、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特点。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常用检测器的结构和应用。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
薄层色谱法 | 薄层色谱法分离游离肼和异烟肼 | 一、记住比移值。 二、说明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固定相和展开剂的选择原则。 三、能够规范进行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操作,并体会其操作注意事项。 四、会使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并进行药物杂质的检查。 | 一、仪器展示与简介 二、小组讨论 三、多媒体授课,仪器原理介绍 四、课后自学、开放实训 | 2 | 一、比移值 二、薄层色谱法固定相和展开剂的选择原则。 三、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和杂质检查的方法。 |
合计 | 48 |
序号 | 实践内容 | 学时 |
1 | 电位滴定法测定巴比妥钠的含量 | 2 |
2 | 永停滴定法测定磺胺醋酰钠的含量 | 2 |
3 | 高锰酸钾吸收曲线的绘制及含量测定 | 4 |
4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钙和镁的含量 | 4 |
5 | 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醇 | 4 |
6 |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含量测定 | 8 |
合计 | 24 |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根据本课程标准,选用优质教材,编写配套校本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分析各版各教材的特点,从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取长补短;做到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二)教学建议
1.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提高教学效果。仪器分析课程设计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内容繁多,各种仪器分析方法自成体系,其原理更是相去甚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或者搜集合适的教学素材,形成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将难于理解的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理利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引入仪器分析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毒胶囊”事件、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等。
3.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在每次实验课上,尽可能让每个同学都有亲自动手的机会。老师可以通过看同学的操作而从中指出不足,给予指导。通过交流和讨论,加深知识。
4.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加入执业药师考试的相关考点和内容。
(三)教学基本条件建议
1.师资队伍 教研室应组合一支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占50%以上,高、中、初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要适当,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比例要适当。
2.实验条件 配备有较先进实验设备的实验室,配备有常用药用分析仪器,符合大班上理论、小班上实验课的要求。以利于学生学习和训练操作技能、分析技巧和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能满足学生进行仪器分析实验的需要。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注重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1.增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创新的意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通过科学管理、分工协作,逐步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的素材,不断丰富、完善课程资源体系。
2.实验室资源 本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全天侯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注重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考核与评价
1.课程教学考核 分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包括平时项目任务学习测验和闭卷考试,技能考核在实训教学中完成。
2.教学评价 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每个项目学习过程中,每完成一个或几个学习任务进行一次评价,评价方法为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技能考核、课堂测验等,评价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在课程教学结束时进行理论闭卷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作为期末成绩。平时、期末成绩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的比例进行折合,得出学生本门课程的结业成绩。
四、学习指南
(一)学习的重点内容
直接电位法(pH值的测定)、电位滴定法、永停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的基本理论、操作、定性定量方法及及操作注意事项。
(二)学习方法
1.抓住主线。仪器分析主要学习各类分析仪器的特点、原理以及用途,其中重点在于原理和应用。
2.归纳共性与个性。比如色谱法的共性是复杂物质的分离和分析。
3.处理好整体与局部。比如分析仪器的结构流程图,每个部件的结构与作用。
4.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仪器分析的目地重在实际应用。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学习参考资料
1.专业书籍
《仪器分析》 张威主编 高职高专教材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7月。
《仪器分析实训》 张威 赵斌主编 高职高专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7月。
《常用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 陈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4月
《仪器分析应用技术》 赵艳霞 段怡萍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年8月
2.专业期刊
《分析仪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
《色谱杂质》中国化学会主办
3.网络资源
维普网 http://wt.cqvip.com
中国仪器分析网 http://www.fxyqw.com/
仪器分析信息网 http://www.instrument.com.cn/
西北师范大学仪器分析精品课程 http://jwl.nwnu.edu.cn/jpkc/hgxy/instrument/
河南师范大学仪器分析精品课程 http://class,htu,cn/yqfx/
课程标准的主要编写人和审核人
1.主要编写人:毛姗
2.主要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