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Word + 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52:36
文档

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Word + 答案)

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叙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热纯碱液去除油污B.用制作动物标本C.用双氧水清洗伤口D.用焰色反应鉴别KCl溶液和NaCl溶液2.如图所示为处理含氟、磷污水的工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工艺中涉及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B.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容易造成水华C.“调整pH”时需加入过量NaOHD.实验室模拟上述流程需选用烧杯、玻璃棒、漏斗、胶头滴管等
推荐度:
导读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叙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热纯碱液去除油污B.用制作动物标本C.用双氧水清洗伤口D.用焰色反应鉴别KCl溶液和NaCl溶液2.如图所示为处理含氟、磷污水的工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工艺中涉及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B.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容易造成水华C.“调整pH”时需加入过量NaOHD.实验室模拟上述流程需选用烧杯、玻璃棒、漏斗、胶头滴管等
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叙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热纯碱液去除油污    

B.用制作动物标本    

C.用双氧水清洗伤口    

D.用焰色反应鉴别KCl溶液和NaCl溶液

2.如图所示为处理含氟、磷污水的工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艺中涉及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    

B.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容易造成水华    

C.“调整pH”时需加入过量NaOH    

D.实验室模拟上述流程需选用烧杯、玻璃棒、漏斗、胶头滴管等玻璃仪器

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可分别和Y、Z、W形成含18个电子的AmBn型分子,且X与Y,Z与W均可形成如图所示结构的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的半径:X<Y<Z<W    

B.第一电离能:X<W<Z<Y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D.单质的沸点:X<Y<W<Z

4.如下表为C、Si形成的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化学键C﹣C

C﹣H

C﹣O

C=O

Si﹣Si

Si﹣H

Si﹣O

键能/(kJ•mol﹣1)

347413358803226318452
A.键能:C﹣C>Si﹣Si,因此硬度:金刚石>晶体硅    

B.键能C=O>Si﹣O,因此熔点:CO2>SiO2    

C.CH4的热稳定性大于SiH4,且二者燃烧的产物中SiO2更容易形成    

D.CH4与SiH4分子中所含元素的电负性:C>H>Si

5.2月5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科研团队利用新型Fe基复合催化剂高效抑制CO2生成,实现水煤气(主要有效成分为CO和H2)直接制取烯烃的研究成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方法主要利用了催化剂的选择性    

B.CO与Fe结合生成的Fe(CO)5分子中含有10个σ键    

C.CO2分子和乙烯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不相同    

D.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中反应的焓变小,产率高

6.实验室中部分仪器或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实验中,未涉及到图中仪器或操作的是(  )

A.验证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    

B.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C.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气    

D.由工业酒精制无水乙醇

7.细胞膜中一种磷脂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该磷脂的上半部为亲水端,下半部为疏水端    

B.该化合物中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C.该化合物中N和P的杂化方式相同    

D.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2mol NaOH反应

8.实验室利用海带提取碘单质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①需要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等仪器    

B.操作③使用抽滤装置比用过滤装置效果好    

C.操作⑤可选用无水乙醇作萃取剂,用分液漏斗分液    

D.操作⑥为提高冷凝效果,可选用球形冷凝管

9.重质二氧化锰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学电源中。以硫酸锰为原料制备重质二氧化锰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沉锰”的主要反应为Mn2++HCO3﹣═MnCO3↓+H+    

B.“焙烧”过程在敞开、低压容器中进行效率更高    

C.用少量氨水吸收“焙烧”产生的气体,所得溶液可用于“沉锰”    

D.工艺中的硫酸表现酸性,高锰酸钾做氧化剂

10.双极膜(BP)为复合膜,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将膜间的水分子解离,提供H+、OH﹣利用双极膜与离子交换膜组合可以实现含硫酸钠工业废水的净化和资源回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P可有效阻隔Na+和SO42﹣的通过    

B.A为阳离子交换膜,C为阴离子交换膜    

C.X为H2SO4溶液、Y为NaOH溶液    

D.一段时间后,阴、阳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目的操作
A验证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搅拌、冷却后,滴加过量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滴加几滴碘水

B银氨溶液的配制向银溶液中滴加氨水,直至生成的白色沉淀刚好消失
C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Fe3+、Cl﹣

用滤纸将待提纯的氢氧化铁胶体包好,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更换蒸馏水,重复几次
D证明酸性:H2CO3>HClO

用pH试纸分别测定等浓度的NaHCO3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

A.A B.B C.C D.D

12.制备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I的反应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可用少量溴水鉴别苯甲醛和2﹣环己烯酮    

C.I与足量H2完全加成后所得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10组峰    

D.已知烷基具有供电子作用,则气态时(CH3)3N的碱性强于NH3

13.700℃下电解熔融Sb2S3可制备高纯度的液态锑,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需要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    

B.所有反应物和产物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使装料和出料变得更加简单    

C.NaCl和KCl的作用是降低Na2S的熔点(1180℃)    

D.阳极反应为Sb2S3(l)﹣6e﹣═2Sb3++Sx (g)

14.环己烷(C6H12)有椅型、半椅型、船型、扭船型等多种结构,不同结构的势能不同,它们的相对势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四种结构中,半椅型结构最稳定    

B.C6H12 (椅型)=C6H12 (船型)△H=+28.9kJ•mol﹣1    

C.相同条件下,椅型转化成扭船型的速率比逆向转化的快    

D.加热有利于椅型转化成扭船型

15.某有机胺(HPP)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常温下,HPP的水溶液中,微粒的分布系数(δ)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HPP的一级电离常数Kb1=10﹣6    

B.HPP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得到的盐为HPPH2(HSO4)2    

C.常温下,等量HPP和HPPHCl组成的混δ合溶液显酸性    

D.HPPH2Cl2溶液中,c(H+)=c(HPPH+)+c(HPP)+c(OH﹣)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环己酮可作为涂料和油漆的溶剂。在实验室中以环己醇为原料制备环己酮(+H2O)。已知:环己醇、环己酮、水和苯的部分物理性质(括号中的沸点数据表示该有机物与水形成的具有固定组成的恒沸混合物的沸点)如下表。

物质沸点(℃,1atm)

密度(g•cm﹣3,20℃)

溶解性
环己醇161.1(97.8)

0.96能溶于水
环己酮155.6(95)

0.94/
100.00.998微溶于水
80.1(69)

0.88难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1)酸化Na2Cr2O7时不能选用盐酸,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该制备反应很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为控制反应体系温度在55~60℃范围内,可采取的措施一是加热方式选用                  ,二是在加入反应物时将                  (填化学式)缓慢滴加到另一份试剂中。

(3)制备反应完成后,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蒸馏,收集95~100℃的馏分,得到主要含环己酮和水的混合物。采用先加入适量水然后蒸馏而非直接蒸馏,原因是                  。

(4)环己酮的提纯过程为:

①在馏分中加NaCl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加NaCl的目的是                  。

②加入无水MgSO4块状固体;目的是                  。

③                  (填操作名称)后进行蒸馏,收集151~156℃的馏分。

(5)合成环己酮缩乙二醇的原理为:。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较小,实验室常使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去)提高产物的产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管口A是冷凝水的出水口

B.苯可将反应产生的水及时带出

C.工作一段时间后,当苯即将流回烧瓶中时,必须将分水器中的水和苯放出

D.工作一段时间后,苯可在烧瓶与分水器中循环流动

17.超细纳米铜粉的比表面大、表面活性中心数目多,在冶金和石油化工中是优良的催化剂。利用铜屑制备超细纳米铜粉的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为了加快“溶解”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2)“滤饼B”是一种白色晶体,元素分析表明含有Cu、S、O、N、H五种元素,Cu、S、N的原子数目比为1:1:1,光谱分析显示所含阴离子呈三角锥形,其中一种阳离子呈正四面体形,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3)“酸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验证酸解后所得铜粉为纳米级的简便方法是                  。(填操作及现象)

(4)“溶液C”可以循环利用,应将其导入到                  操作中。(填操作单元的名称)

18.CuInSe2晶体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是当今光电转换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的理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硒(Se)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基态S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             。H2O、H2S和H2Se的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填化学式,下同),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键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SeF2分子存在角形和直线形两种异构体,其中直线形分子的键长较长,             分子的能量较大。

(2)铟(In)为ⅢA族元素,InF3和InI3的熔点分别是1170℃和210℃,熔点差异的原因是             。 在乙醚中InCl3和LiH反应生成LiInH4,LiInH4中阴离子的空间结构为             。

(3)四方晶系CuInSe2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b=apm,c=cpm,a=β=γ=90°。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CuInSe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该晶体密度ρ=             g•cm﹣3(用含有a、c、M和NA的代数式表示)。该晶胞中,原子坐标分别为1号Se原子             ,2 号Cu原子(0,0.5,0.25),3号In原子(0,0.5,0.75)。晶体中有             个Se原子距离4号Cu原子最近。

19.“推动绿色发展,绘就绿水青山齐鲁画卷”是山东“十四五”时期的战路任务之一。采用镍系催化剂的水煤气(主要有效成分为CO和H2)甲烷化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该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

CO(g)+3H2(g)⇌CH4 (g)+H2O(g)△H1=﹣206kJ•mol﹣1①

2CO(g)⇌C(s)+CO2(g)△H2=﹣173 kJ•mol﹣1②

CO(g)+H2 O(g)⇌CO2(g)+H2(g)△H3=﹣41kJ•mol﹣1③

已知:反应①称为甲烷化反应;CO转化率α(CO)=×100%,甲烷的选择性S(CH4)=×100%,两式中的L为进口或出口流量(mL•min﹣1)。

回答下列问题:

(1)相应条件下,用焦炭与水蒸气制取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积碳会造成催化剂性能大幅度下降。向反应器中通入水蒸气可有效抑制积碳现象,但过量的水蒸气会对生产造成不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积碳会导致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影响反应发生

B.通入水蒸气抑制积碳现象,反应③重新达到平衡后,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加入过量的水蒸气会抑制反应①的进行,使CH4的产率降低

适当增大氢碳比[]也可有效抑制积碳实验表明当氢碳比逐渐增加到3的过程中,既提高了CO平衡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又有效抑制了积碳现象主要原因是                  。

(3)当氢碳比为3时,CO的转化率和CH4的选择性与不同的氢气流速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氢气流速低于或高于2000h﹣1都不利于甲烷化反应,可能的原因是                  。

(4)若向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投入nmol H2和1mol CO,发生上述3个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气体总压为pkPa,容器中存在xmol CH4,ymol C,(x﹣z)mol H2O和                  mol H2(用含n、x、y、z和p的式子表示,下同),该温度下,甲烷化反应①的分压平衡常数Kp=                  kPa﹣2。

(5)为了同时提高CO的转化率与CH4的选择性,可选择的反应条件为                  。(填标号)

A.高温高压、高氢碳比(3~4)

B.低温低压、低氢碳比(1~2)

C.低温高压、高氢碳比(3~4)

D.低温高压、低氢碳比(1~2)

20.氯苯噻乙酸是一种新的甾体消炎镇痛药,其合成方法如图。

已知:(X表示Br或Cl)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       。

(3)A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组峰,可以水解得到二元酸D(C4H4O4),1个链状的D的酸式酸根离子可通过氢键形成1个七元环,写出该离子的结构简式:        (体现七元环结构,氢键用“…”表示)。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二元酯中,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组峰的有       。(填结构简式)

(4)噻唑类商品化试剂是生产维生素B的一种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其中E、F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       。

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解:A.用热纯碱液去除油污,碳酸钠水解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油脂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选;

B.用为甲醛水溶液,甲醛能够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使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选;

C.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能够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使其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选;

D.焰色试验为元素的性质,是原子中电子的跃迁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选。

故选:D。

2.解:A.加入氯化钙、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絮凝沉淀,为浊液,过滤后进行渗漏滤液处理,可除去胶体,则工艺中涉及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故A正确;

B.污水中含有磷元素,为植物生长元素,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容易造成水华,故B正确;

C.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可得到上清液呈碱性,不能达到排放标准,故C错误;

D.涉及过滤,pH调整等操作,则实验室模拟上述流程需选用烧杯、玻璃棒、漏斗、胶头滴管等玻璃仪器,故D正确;

故选:C。

3.解:结合分析可知,X为H,Y为O,Z为S,W为Cl元素,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的半径:X<Y<Z<<W,故A错误;

B.同一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则第一电离能S<Cl,所以第一电离能大小为:X<Z<W<Y,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S<Cl,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故C错误;

D.四种元素单质形成的晶体都属于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则单质的沸点:X<Y<W<Z,故D正确;

故选:D。

4.解:A.金刚石和晶体硅都是原子晶体,键能:C﹣C>Si﹣Si,因此硬度:金刚石>晶体硅,故A正确;

B.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二氧化碳为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熔点高于分子晶体,所以因此熔点:CO2<SiO2,故B错误;

C.非金属性C大于Si,键能C﹣H大于Si﹣H,所以CH4的热稳定性大于SiH4,SiH4更易燃烧生成SiO2,故C正确;

D.SiH4中Si表现正化合价、H表现负化合价,而C与H形成的化合物中C表现负化合价,表现负价的元素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更强,所以元素的电负性:C>H>Si,故D正确。

故选:B。

5.解:A.新型Fe基复合催化剂高效抑制CO2生成,实现水煤气(主要有效成分为CO和H2)直接制取烯烃,该方法正是利用了催化剂的选择性,故A正确;

B.Fe(CO)5分子中含5个配位键,配体CO内含有1个碳氧三键,配位键属于σ键,每个三键中含有1个σ键,所以Fe(CO)5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5+5=10,故B正确;

C.CO2的中心原子C形成2个杂化轨道,采用sp杂化,而乙烯分子中C原子形成3个杂化轨道,采用sp2杂化,二者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不相同,故C正确;

D.焓变与始态、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催化剂不影响焓变,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焓变相同,故D错误;

故选:D。

6.解:A.用酸式滴定管分别盛放四氯化碳和水,打开活塞,用摩擦的玻璃棒靠近流下的液体,四氯化碳不飘移可知为非极性分子,故A正确;

B.为中和滴定操作,需要图中滴定管等,故B正确;

C.需固固加热或固液混合不加热制备氨气,或加热氨水制备,缺少试管、酒精灯等,故C错误;

D.蒸馏分离出乙醇,需要图中蒸馏烧瓶、牛角管,故D正确;

故选:C。

7.解:A.烃基为憎水基,氨基等为亲水基,则图中该磷脂的上半部为亲水端,下半部为疏水端,故A正确;

B.分子中与3个羟基连接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只有一个,故B正确;

C.有机物中N、P都形成4个σ键,为sp3杂化,故C正确;

D.有机物含有酯基、磷酸酯基,且水解可生成磷酸,则1mol该化合物可与5mol NaOH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8.解:A.操作①需在坩埚中灼烧,需要三脚架、坩埚、酒精灯、玻璃棒等仪器,故A错误;

B.使用抽滤装置,进行减压过滤,可加快过滤,则使用抽滤装置比用过滤装置效果好,故B正确;

C.乙醇与水混溶,不能与水分离,不能用于碘的萃取剂,故C错误;

D.如用球形冷凝管,可导致蒸馏产物残留在球形冷凝管中,在蒸馏时一般用直形冷凝管,故D错误;

故选:B。

9.解:A.“沉锰”的主要反应为Mn2++2HCO3﹣═MnCO3↓+H2O+CO2↑,故A错误;

B.碳酸锰在焙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在敞开、低压容器中可使反应充分进行,效率更高,故B正确;

C.焙烧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用氨水吸收可生成碳酸氢铵,所得溶液可用于“沉锰”,故C正确;

D.粗品二氧化锰中可混有碳酸锰,可用硫酸溶解,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则工艺中的硫酸表现酸性,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故D正确;

故选:A。

10.解:A.电解池左侧盐室中SO42﹣经过A离子交换膜移向产品室,与BP双极膜中转移过来的H+结合生成硫酸,BP可有效阻隔SO42﹣的通过,右侧硫酸钠溶液中Na+经过C离子交换膜移向产品室,与BP双极膜中转移过来的OH﹣结合生成NaOH,BP可有效阻隔Na+和SO42﹣的通过,故A正确;

B.根据离子交换膜的特性和装置图中H+、OH﹣移动方向可知,C膜为阳离子交换膜,A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错误;

C.硫酸钠溶液中Na+经过C离子交换膜移向产品室,与BP双极膜中转移过来的OH﹣结合生成NaOH,所以C膜为阳离子交换膜,盐室中SO42﹣经过A离子交换膜移向产品室,与BP双极膜中转移过来的H+结合生成硫酸,X为H2SO4溶液、Y为NaOH溶液,故C正确;

D.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根据电量守恒,阴、阳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解:A.过量NaOH溶液可与碘水反应,水解后取两份水解液,分别检验葡萄糖、淀粉,然后确定水解程度,操作不合理,故A错误;

C.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即为银氨溶液,故B正确;

C.胶体、溶液均可透过滤纸,应选半透膜分离,故C错误;

D.NaClO溶液可使pH试纸褪色,应选pH计测定盐溶液的pH来比较对应酸的酸性,故D错误;

故选:B。

12.解:A.反应种﹣CHO生成﹣OH,则为加成反应,故A正确;

B.醛基可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都能使溴水褪色,则不能用溴水鉴别,故B错误;

C.I中,碳碳双键、羰基、苯环都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含有13种H,则I与足量H2完全加成后所得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13组峰,故C错误;

D.已知烷基具有供电子作用,则气态时(CH3)3N中的N负电性叫强,易带吸引正电荷的离子,促进水的电离,溶液碱性增强,则气态时(CH3)3N的碱性强于NH3,故D正确;

故选:BC。

13.解:A.高温熔融态的Sb易被氧气氧化,该过程需要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不能制备高纯度的液态锑,故A正确;

B.所有反应物和产物为熔融态或气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使装料和出料变得更加简单,故B正确;

C.NaCl和KCl的作用不是降低Na2S的熔点(1180℃),熔融的NaCl和KCl的作用是增强熔融Na2S的导电性,故C错误;

D.在阴极Sb2S3(l)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Sb,在阳极Sb2S3(l)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b3+和Sx (g),阳极电极反应为:Sb2S3(l)﹣6e﹣=2Sb3+(aq)+Sx (g),故D正确;

故选:C。

14.解:A.由图可知,上述四种结构中半椅型结构能量最高、椅型结构能量最低,则半椅型结构最不稳定、椅型结构最稳定,故A错误;

B.图可知,C6H12 (椅型)→C6H12 (船型)是吸热反应,并且能量差为(23.5+5.4)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 (椅型)=C6H12 (船型)△H=+28.9kJ•mol﹣1,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椅型转化成扭船型的活化能大于扭船型转化成椅型,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则椅型转化成扭船型的速率比逆向转化的慢,故C错误;

D.椅型转化成扭船型的反应为C6H12 (椅型)=C6H12 (扭船型)△H=+23.5kJ•mol﹣1,正反应吸热,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椅型转化成扭船型,故D正确;

故选:AC。

15.解:A.结合图示可知,pH=8时c(HPPH+)=c(HPP),HPP的Kb1==c(OH﹣)==10﹣6,故A正确;

B.HPP为二元弱碱,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得到的盐为HPPH2(HSO4)2,故B正确;

C.结合图示可知,c(HPPH+)=c(HPP)时溶液的pH=8,呈碱性,故C错误;

D.结合HPPH2Cl2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可知:c(H+)=c(HPPH+)+2c(HPP)+c(OH﹣),故D错误;

故选:AB。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解:(1)酸化重铬酸钾时不能选用盐酸,原因是盐酸具有还原性,可以将盐酸氧化为氯气,发生反应Cr2O72﹣+6Cl﹣+14H+=2Cr3++3Cl2↑+7H2O,

故答案为:Cr2O72﹣+6Cl﹣+14H+=2Cr3++3Cl2↑+7H2O;

(2)为控制反应体系温度在55~60℃范围内,可采取的措施是水浴加热;由于酸性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反应很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为保证实验安全,故在加入反应物时将重铬酸钾缓慢滴加到另一份试剂中,

故答案为:水浴;K2Cr2O7;

(3)制备反应完成后,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蒸馏,收集95~100℃的馏分,得到主要含环己酮和水的混合物,由表格中信息知,采用先加入适量水然后蒸馏而非直接蒸馏,原因是使环己醇溶于水中,同时使环己酮与水形成恒沸混合物被蒸馏出来,降低损耗,

故答案为:使环己醇溶于水,同时使环己醇与水形成恒沸混合物被蒸馏出来,降低损耗;

(4)①在馏分中加氯化钠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加氯化钠的目的是增大水层的密度,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增大水层的密度;

②加入无水硫酸钠块状固体,目的是除去有机物中的少量水(或干燥),

故答案为:便于分层,

③过滤后进行蒸馏,收集151~156℃的馏分,

故答案为:过滤;

(5)A.冷凝水应“下口进上口出”,则管口A是冷凝水的进水口,故A错误;

B.苯易挥发,可将反应产生的水及时带出,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故B正确;

C.使用分水器是为了及时分离出产物水,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率,故C错误;

D.工作一段时间后,苯可在烧瓶与分水器中循环流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17.解:(1)“溶解”步骤中,空气中的氧气将铜氧化,与氨水反应生成[Cu(NH3)4]2+,离子方程式为:2Cu+O2+8NH3•H2O=2[Cu(NH3)4]2++4OH﹣+6H2O;

为了加快“溶解”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大氨水的浓度或通入氧气、升高温度、搅拌等,

故答案为:2Cu+O2+8NH3•H2O=2[Cu(NH3)4]2++4OH﹣+6H2O;增大氨水的浓度(或通入氧气、升高温度、搅拌等);

(2)阴离子呈三角锥形,不能是NO3﹣(平面三角形)、SO42﹣(正四面体),只能是SO32﹣,其中一种阳离子呈正四面体形,为NH4+,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NH4SO3或NH4CuSO3,

故答案为:CuNH4SO3或NH4CuSO3;

(3)CuNH4SO3酸解生成气体D为SO2,流程下一步生成铜,说明亚铜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会反应生成铜单质与二价铜离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H4SO3+2H2SO4=Cu+CuSO4+2SO2↑+(NH4)2SO4+2H2O;

验证酸解后所得铜粉为纳米级的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取酸解所得液体少许于试管中,用一束可见光照射,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故答案为:2CuNH4SO3+2H2SO4=Cu+CuSO4+2SO2↑+(NH4)2SO4+2H2O;取酸解所得液体少许于试管中,用一束可见光照射,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4)酸解加入了过量的硫酸,则溶液C中含有硫酸、硫酸铵、硫酸铜,硫酸可以循环利用,应将其导入中和成盐操作中,

故答案为:中和成盐。

18.解:(1)Se核外电子数为34,位于周期表第4周期ⅥA族,基态S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4;H2O含有氢键,沸点较高,H2S和H2Se对应的晶体都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则H2O、H2S和H2Se的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H2S<H2Se<H2O;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O>S>Se,则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H2O<H2S<H2Se;原子半径越大,成键电子之间的排斥力越小,键角越小,则键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2Se<H2S<H2O;键长越长,键能越小,对应的分子越不稳定,分子的能量越大,则直线形分子的能量较大,

故答案为:3d104s24p4;H2S<H2Se<H2O;H2O<H2S<H2Se;H2Se<H2S<H2O;直线形;

(2)二者晶体类型不同,InF3为离子晶体,InI3为分子晶体,由于离子晶体作用力较强,则InF3熔点较高;LiInH4中阴离子形成4个σ键,且没有孤电子对,为正四面体结构,

故答案为:InF3为离子晶体,InI3为分子晶体;正四面体;

(3)晶胞的体积为a2c×10﹣30cm3,晶胞中Cu位于8个顶点、4个面心和体心,个数为8×+4×+1=4,In位于晶胞的4个棱,面心有6个,个数为4×+6×=4,Se位于晶胞的内部,有8个,则晶胞平均含有4个CuInSe2,可知ρ==g•cm﹣3=g•cm﹣3;由坐标原点可知,2 号Cu原子(0,0.5,0.25),3号In原子(0,0.5,0.75),则1号Se原子的坐标分别为0.75、0.75、(0.5+=0.625),由晶胞图可知,晶体中4号Cu为8个晶胞所共有,由于Se分布不对称,距离4号Cu最近的Se有4个,

故答案为:;(0.75,0.75,0.625);4。

19.解:(1)根据盖斯定律③﹣②得C(s)+H2O(g)⇌CO(g)+H2(g)△H=(﹣41+173)kJ/mol=+132kJ/mol,

故答案为:C(s)+H2O(g)⇌CO(g)+H2(g)△H=+132kJ/mol;

(2)A.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积碳时温度不变,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

B.通入水蒸气,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反应③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③重新达到平衡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比原平衡大,故B错误;

C.加入过量的水蒸气,反应①平衡逆向移动,使CH4的产率降低,故C正确;

适当提高氢碳比,当氢碳比逐渐增加到3时,促进①平衡正向移动,CO平衡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均增大,而对于反应②来说,会促进反应②平衡逆向移动,降低碳含量,

故答案为:C;氢碳比逐渐增加到3时,促进①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②平衡逆向移动;

(3)氢气流速过低导致H2供给量不足,CH4选择性差,不利于甲烷化反应;氢气流速过高导致H2停留时间短,H2与催化剂接触时间不足,导致催化效率不佳,

故答案为:氢气流速过低导致H2供给量不足,CH4选择性差,不利于甲烷化反应;氢气流速过高导致H2停留时间短,H2与催化剂接触时间不足,导致催化效率不佳;

(4)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存在xmol CH4,ymol C,(x﹣z)mol H2O,

                    CO(g)+3H2(g)⇌CH4 (g)+H2O(g)

转化(mol)   x            3x               x               x

平衡(mol)                                   x               x

                    2CO(g)⇌C(s)+CO2(g)

转化(mol)     2y             y          y

平衡(mol)                      y          y

                    CO(g)+H2O(g)⇌CO2(g)+H2(g)

转化(mol)   z              z                z              z

平衡(mol)                                    z              z

则平衡时,n(H2)=(n﹣3x+z)mol;反应达到平衡时,n(CO)=(1﹣x﹣2y﹣z)mol,n(CH4)=xmol,n(H2O)=(x﹣z)mol,n(CO2)=(y+z)mol,则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n﹣3x+z+1﹣x﹣2y﹣z+x+x﹣z+y+z)mol=(1+n﹣2x﹣y)mol,Kp===kPa﹣2,

故答案为:n﹣3x+z;;

(5)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则低温高压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与CH4的选择性,根据题意可知,适当增大氢碳比[]既提高了CO平衡转化率和CH4选择性,所以选择高氢碳比(3~4),则C正确,

故答案为:C。

20.解:(1)反应①是苯环上氢原子被氯原子替代,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对比与氯苯噻乙酸()结构,结合C的分子式、已知反应信息,可推知C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2)由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羰基、氯原子,

故答案为:羰基、氯原子;

(3)A水解生成二元酸D为HOOCCH=CHCOOH,D的酸式酸根离子为HOOCC=COO﹣,1个链状的D的酸式酸根离子可通过氢键形成1个七元环,该离子的结构简式为:,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二元酯中,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组峰的有:、,

故答案为:;、;

(4)转化生成E,E与F反应生成,结合已知信息可知,E为CH3COCHClCH2CH2OH、F为S=CHNH2,

故答案为:CH3COCHClCH2CH2OH;S=CHNH2。

文档

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Word + 答案)

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叙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热纯碱液去除油污B.用制作动物标本C.用双氧水清洗伤口D.用焰色反应鉴别KCl溶液和NaCl溶液2.如图所示为处理含氟、磷污水的工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工艺中涉及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B.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容易造成水华C.“调整pH”时需加入过量NaOHD.实验室模拟上述流程需选用烧杯、玻璃棒、漏斗、胶头滴管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