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为规范砌体工程的管理流程,明确砌体工程的标准做法,提高砌体工程的实测数据合格率、观感质量、现场整洁度,为后续工艺提供质量保障,进一步提高整体工程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在建及新建项目。
3.引用规范、文件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11968—2006)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13J104)
《蒸压灰砂砖》(GB11945—1999)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公司工程巡检管理办法》(2018版)
4.方案要求
4.1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编制详细、有针对性的砌筑施工方案,报送监理、工程部审批,未审批通过不得私自施工.
4.2 方案要针对墙体门窗洞口、相邻墙体接茬等位置绘制砌体排版图,以确保砌体组砌合理,砌体排版图应具体到构造柱布置、植筋位置高度、底砖砌筑皮数、斜砌留置高度、配电箱预制块设置、门窗固定块设置、窗户压顶留设高度等,特别对转角墙、丁字墙、十字墙组砌方式,在排版图中均应详细绘制。
4.3 方案中还应包含构造柱砼浇筑、振捣等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及实测实量等施工质量关键控制点的质量保证措施等.
4.4 方案应体现有防水要求部位的反坎做法、二次预制小构件的做法、水电预留位置做法、砂浆质量控制等内容。
4.5 项目工程部和监理单位要仔细审核施工单位报审的施工方案,对方案合规性、全面性、可操作性进行审核评估,提出审核意见,并依据审批通过的方案进行监督.
建筑与结构图纸叠图,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主要目的是反映砌体墙与梁的位置关系、核对建筑与结构尺寸是否吻合 | 绘制砌筑排版图及门窗洞口定位控制图,须将砌块排列、构造柱设置、顶砌腰梁方式、洞口定位、门窗固定块设置等表达清楚,经监理和工程部确认后实施,张贴在施工部位,指引现场工人按图施工 |
5。1 砌体工程开始施工前,工程部及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关于本标准的要求进行交底.
5.2 参加人员为工程部经理、专业工程师;监理单位为总监(或总代)、专业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为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楼栋长等。
5.3 施工单位应根据本标准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作业班组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详细施工技术交底。
6.样板引路
6。1 工程开工后,施工单位应根据《公司工程样板操作指引》要求完成砌体工程的工法样板,工法样板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单位提出预验收申请,预验收合格后,工程部以OA工作沟通形式向工程管理中心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验收人员在工法样板验收表上签字确认。
6.2 每个标段砌体施工开始前,需做各标段的施工样板;施工样板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自检合格方可向监理单位提出预验收申请,工程部预验收合格后填写样板验收表,并在1个工作日内以OA工作沟通形式向工程管理中心报验,工程管理中心应在12小时内到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工程管理中心将验收表汇总存档备案。
6。3 施工样板验收通过后,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样板质量标准进行施工;施工样板未通过验收前不得进行大面积施工。
6。4 砌体样板内容应包括砌体灰缝平直、灰缝勾缝、底砖砌筑、顶砖砌筑、施工洞口、拉结筋设置、构造柱、门垛、过梁等内容;(详见《公司工程样板操作指引》)。
砌筑样板工序体现齐全 | 构造柱支模螺丝杆不得穿砌块,上部设投料口 |
7。1 考虑目前较多数砌体厂家生产能力、市场供需及砌体龄期要求等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宜提前选定砌体供货厂家,并报工程部和监理单位参与考察确定砌体供货厂家。
7。2 施工单位应提早组织砌体材料进场,进场前应划定专门区域,采用下垫上盖的方式存置砌块,保证砌块防雨淋、防浸泡,砌体堆放高度不得大于2m,砌块尺寸偏差≤2mm,砌块应满足龄期28天方准使用.
7。3 监理单位对进场的砌块、干混砂浆每批次材料均进行检查,湿砂浆抽查,工程部不定期抽检,砌块及砂浆应随车附带质量证明文件,砌块应按规范要求及时进行复试检验。
砌块从厂家运到工地后,集中堆放场地必须 上盖下垫,防止雨淋、浸泡 | 必须专门制作方正实用的运输小车,以有效控 制砌块破损率 |
砌块使用切断器进行切割 | 设置破损砌块集中堆放场,破损砌块必须集中切割成小砖后方可使用,以控制上墙砌块的质量 |
砌筑砂浆使用干混或搅拌站搅拌砂浆,配合比必须符合要求,大面施工前必须送检合格,使用过程中按要求留置砂浆试块,并按时送检实验 |
8。1 砌筑前应在地面上弹出砌筑墙体线及控制线进行定位;并将控制线引到梁、墙、地面对门窗洞口进行定位。
8.2 立皮数杆,植筋位置进行标识,皮数杆定好位后,植墙体拉结钢筋。
8.3 监理单位针对植筋施工,每层均进行检查验收,工程部专业工程师针对植筋施工高层每3层与监理单位联合检查一次且抽检量不得低于30%,植筋完成后应按要求进行拉拔试验,并填写验收记录表。
8.4 砌筑过程进行拉线、挂线;砌筑过程中随砌随测,及时调整垂直平整度。
8。5 砌体砌筑前应提前洒水湿润,严禁干砖上墙。
8。6 砌体正手墙、反手墙(墙上标示),均要勾缝,灰缝应饱满且缝宽满足规范要求。
8。7 当砌筑时遇到非整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时,必须使用手提电锯或板锯切割所需尺寸砌块;严禁用斧子、瓦刀等任意劈砍;断砖、裂砖、长度小于200mm的砖禁止上墙.
8。8 工程部、监理单位应做好圈梁、过梁、压顶、构造柱钢筋的隐蔽验收工作;构造柱上下部钢筋应与所植钢筋绑扎牢靠;马牙槎高度不宜超过300mm,自底向上,先退后进;构造柱边缘与模板之间粘贴海绵条,以防漏浆影响观感,上部设喇叭口,保证浇筑密实,喇叭口待结构验收后剔除;构造柱、腰梁、过梁、反坎、压顶等二次构件必须经验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砌筑墙体线及控制线 | 管道井、烟道须设置双控线,成品烟道和水电预留孔,在结构施工阶段,须放线定位 |
门窗洞口放线定位:通过将控制线引到梁、墙、地面进行洞口定位 | |
立皮数杆,植筋位置用粉笔标识 | 立皮数杆定好位后,植墙体拉结钢筋 |
8.9 根据图纸要求墙体迎水面砌筑部位底部必须设置混凝土防水反坎,高度不低于200mm,建议随主体混凝土一起浇筑,二次浇筑必须凿毛。
厨卫间设置防水混凝土反坎,后浇施工时,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必须凿毛 | ||
厨卫间混凝土反坎浇筑密实、棱角顺直,截 面尺寸符合要求,建议随主体结构一起浇筑 | 构造柱、腰梁、反坎等二次构件必须经过监理验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
预拌砂浆电子计量配合比准确,现场搅拌设置“傻瓜式”配合比牌,重量换算成容器计量,便于现场操作 |
8.12 斜顶砖45°~60°“倒八字"砌筑,灰缝饱满、双面勾缝,斜顶砖的端头及中部采用预制砼三角块;为控制斜砌前停歇时间,工程部、监理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在墙体砌筑至斜砌部位时进行报验,工程部、监理单位在墙体标示验收日期;间歇期满后施工单位准备斜砌时再次向工程部、监理单位进行报验,验收时再次在待斜砌墙体上标识验收日期以此控制间歇期时间(14d);施工单位可根据班组数量、同时开工楼层数量每3层~4层进行报验。
8。13 外墙空调孔位置采用预制块砌筑,并标示留置位置.
挂线、拉线,并清扫基面之后,座浆打底 | 灰缝饱浆要求:将新砌筑的砌块揭开,砌块的 铺浆面和座浆面的挂浆面积≥80% |
第一匹砖必须严格按照皮数杆、控制线精确定位(错误:干砖上墙) | 砌筑过程进行拉线、挂线;长度超过3米的墙体端头立皮数杆,以便控制每排砖的水平度(错误:干砖上墙) |
窗台压顶须先浇筑,再砌上部砌体,且须由里往外找坡,坡度≥10%, | 错误做法:先砌筑后浇筑压顶 |
门窗洞设置过梁,搁置长度≥250mm;门窗洞口固定块采用200mm*200mm预制块,间距 ≤500,最上部(或最下部)的混凝土块中心距洞口上下边的距离为150 | 斜顶砖45°~60°“倒八字”砌筑,灰缝饱满、双面勾缝,斜顶砖的端头及中部采用预制砼三角块 |
水平及竖向灰缝宽度8~12mm,均匀一致,双面勾缝 | 设置正手墙、反手墙 |
预制顶砌三角块 | 预制过梁 |
空调孔预制块 | 预制门窗洞口固定块 |
强弱电箱预制块 | 水暖井、消防箱、厚度200以内的门边等零星难砌筑部位优化二次现浇,提高结构强度质量 |
马牙槎留置原则先退后进,凸凹不小于60mm,建议砌块切斜角,构造柱螺丝杆不得穿砌体 |
8.16 安装预埋相关要求的电盒/电箱、水电管线,应通过控制线进行定位;管线开槽尺寸要求:线槽深度≤DN+20mm,线槽宽度≤DN+60mm(DN为公称直径),必须采用机械开槽,禁止人工剔槽;管线固定:水泥钉+铜丝固定管线,固定钉间距不超过300mm;管线固定后,采用砂浆将线槽填平,然后挂钢丝网;管线集中位置,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密实。
8.17 若临时施工洞需留置在较短墙肢上时,整面墙不宜砌筑,抹灰前再统一砌筑整理;若墙肢较长,而临时施工洞留置宽度不小于2m,门洞范围内自底板至梁板底不再砌筑(留置马牙槎);临时施工洞处应在墙体两侧预留2Ф6@500拉结筋,补砌时应润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砌筑时后砌砌块应与原墙接槎处顶实,并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150mm;临时施工洞口应尽量避开管线预留位置。
电盒/电箱、水电管线通过控制线定位 | 必须采用专用机械切槽线槽,深度≤dn+ 20mm,线槽宽度≤dn+20mm |
水泥钉+铜丝固定管线,固定钉间距不超过 300mm | 管线集中位置装管后,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密实 |
使用灰斗和移动斗车 | |
施工当日完成后将碎砖块、落地灰清理干净 | 施工完成现场清理干净,控制线保留完整 |
9.1 质量检查及验收按照《实测实量操作指引》及《重点工序验收管理制度》要求进行。
9。2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砌体随砌随测,当日砌体在砌筑过程中及完成后用靠尺进行测量、调整,顶砌完成后在测量一遍,同时数据上墙,保证砌体质量。
9.3 构造柱、腰梁、过梁、反坎、压顶等二次构件必须经验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9.4 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对砌体施工质量100%必检,工程部对砌体施工质量进行30%抽检.
9。5 监理单位和工程部在检查、抽检过程中必须留存实测记录,以备复核、检查.
9。6 在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墙体,必须拆除重砌,不得继续施工。
9。7 实测实量要求(详见《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9。7.1 表面平整度:合格标准[0,8]mm,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各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2次,其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当墙面长度大于3米时,还需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1次水平测量,3次测量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墙面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45度斜交测一次,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5)所选2套房中墙面表面平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示例:
9。7.2 垂直度:合格标准[0,5]mm,测量工具:2米靠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2)实测值主要反映砌体墙体垂直度,应避开墙顶梁、墙底灰砂砖或砼反坎、墙体斜顶砖,消除其测量值的影响,如两米靠尺过高不易定位,可采用1米靠尺.
(3)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侧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30cm时测1次垂直度。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4)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体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30cm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这3个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5)所选2套房中墙面垂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示例:
9.7.3 门窗洞口尺寸偏差:合格标准[-10,10]mm,测量工具为5米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对于平外墙面的门窗洞口:同一门或窗洞口均可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测量时不包括抹灰收口厚度,以砌体边对边,各测量2次门洞口宽度及高度净尺寸(对于落地门窗,在未做水泥砂浆地面时,高度可不测),取高度或宽度的2个实测值与设计值间的偏差最大值,作为判断高度或宽度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2)所选2套房中的门窗洞口尺寸偏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3)示例:
9。7.4 砌筑节点:砌体水平及竖向灰缝宽度≤15mm,均匀一致;现浇窗台压顶宽同墙厚,高度≥100mm,每边入墙内≥200mm;洞口(大于300mm)的过梁同墙宽,入墙≥250mm;门窗洞口固定块采用200mm*200mm预制块或宽同墙厚,间距≤500,最上部(或最下部)的混凝土块中心距洞口上下边的距离为150.
9.8 观感要求
9.8.1 砌体无断砖、通缝、瞎缝;
9。8。2 水平及竖向灰缝均匀一致,必须双面勾缝;
9.8.3 顶砌或灌缝间隔时间不少于14天,无退缝现象,顶砌三角块放置美观;
9.8.4 构造柱先退后进,浇筑密实、螺丝杆无穿砌块现象;
9。8。5 砌筑节点严格按照要求设置,施工美观。
构造柱先退后进,浇筑密实、螺丝杆无穿砌块现象,砌筑节点正确 | |
水平及竖向灰缝均匀一致,双面勾缝,砌体无断砖、通缝、瞎缝,观感质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