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内科学专科教学大纲(新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34:21
文档

内科学专科教学大纲(新编)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内科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Medicine(三)开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四)课程性质: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即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它既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又与它们存在密切的关系。(五)教学目的:《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
推荐度:
导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内科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Medicine(三)开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四)课程性质: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即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它既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又与它们存在密切的关系。(五)教学目的:《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内科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英文名称:Medicine

(三)开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

(四)课程性质:

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即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它既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又与它们存在密切的关系。

(五)教学目的:《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依据。培养学生的高尚医德,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六)教学内容:

1、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特点。

2、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3、学好内科学的方法。

4、内科疾病的诊断。

5、内科学的新近展。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126 学时

分数:  7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教 学 内 容

讲 授

实验/实践

合 计

第一篇          绪论

11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15419 
第二章        慢性支气管炎

1
第四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
第五章        支气管哮喘

2
第六章       支气管扩张

2
第七章        呼吸衰竭

2
第八章        肺炎

2
第十章        肺结核

2
第十一章    自发性气胸

2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20

424 
第二章        心力衰竭

3
第三章        心律失常

3
第五章        原发性高血压

3
第六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
第七章        心瓣膜病

2
第八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2
第九章        心肌疾病

2
第十章        心包炎

2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16420  

第三章        胃炎

2
第四章        消化性溃疡

3
第八、九章    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

2
第十章        肝硬化

3
第十二章      肝性脑病

2
第十三章      急性胰腺炎

2
第十四章      上消化道出血

2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8210
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

4
第四章        尿路感染

2
第五章        慢性肾衰竭

2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10

212  
第二章       贫血

4
第三章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2
第四章       白血病

2
第八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第七篇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628
第五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

3
第九章        糖尿病

3
第八篇          风湿性疾病

44
第二章  类风湿关节炎

2
第三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

2
第九篇          神经系统疾病

1414
第一章        总论

2
第二章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2
第四章        急性脑血管病

6
第四章        癫痫

2
第六章      重症肌无力

2
第十篇          精神疾病

10414
第一章        总论

2
第三章        精神症

2
第四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

2
第五章        癔症

第七章        神经症

2

2

合计10620126
(八)教学方式:

以传统板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70% 。

二    、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篇   绪    论

教学要点:

1、熟悉内科学的范围、内容、学习方法、认识内科学的性质和任务,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2、了解内科学的新近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特点。

2、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3、学好内科学的方法。

4、内科疾病的诊断。

5、内科学的新近展。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二章  慢性支气管炎

教学要点: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2、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

第四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教学要点:

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与急性期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

2、掌握慢性肺心病呼吸功能不全与心功能不全的处理要点。

3、掌握肺心病在治疗中抗生素应用原则、防治并发症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

2、详细分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为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方法。

第五章  支气管哮喘

教学要点: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分期、治疗。

2、掌握控制哮喘发作的措施和防止复发的方法。

3、熟悉常见病因和发病机理、炎性本质和气道反应性增高特点。

4、熟悉病情严重度的分级。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本病的定义、特征和发病情况。

2、讲解病因和发病机理,阐述哮喘本质和气道高反应在本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3、讲解临床表现时结合实验室资料对哮喘作出初步诊断。

4、在防治方面,要强制哮喘急性发作,尤其是严重哮喘的各种处理,应详细叙述,重点讲述支气管舒张药物的应用,对缓解期哮喘的处理和寻求病因亦应掌握。

第四章  支气管扩张

教学要点:

1、掌握支气管扩张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

2、熟悉支气管扩张的治疗方法。3、了解支气管扩张的病理、鉴别诊断。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本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3、治疗方法。

第七章  呼吸衰竭

教学要点:

1、掌握呼吸衰竭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掌握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2、熟悉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

3、熟悉急性呼吸衰竭中的ARDS常见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抢救措施。

4、熟悉血气、酸碱、水电常见的诊断参数和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急、慢性呼吸衰竭的定义、分类、分型及诊断标准。

2、阐述急、慢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

3、阐明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对各系统的危害,理解各种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4、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抢救原则和治疗要点。

第三章  肺    炎

教学要点:

1、掌握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熟悉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药物的选择。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3、葡萄球菌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方法。

4、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第五章  肺结核

教学要点:

1、掌握肺结核的发生、发展、临床类型、诊断标准和振铎程序、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2、熟悉肺结核的各种χ线表现、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检查方法、并发咯血的处理。

3、了解肺结核的流行病学史。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介绍本病的流行病学,结核菌的生物特点及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2、详细讲授结核病的发生、发展、病理变化、临床表现。

3、肺结核的诊断方法和诊断程序、分类标准。

4、鉴别诊断。

5、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原则和方法。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二章  心力衰竭

教学要点:

1、掌握心力衰竭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类型及心功能分级。

2、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

2、急、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3、有关实验室检查。

4、需鉴别诊断的疾病。

5、治疗方法。

第三章  心律失常

教学要点:

1、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心电图变化诊断与治疗方法。

2、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3、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手术治疗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心律失常概论,介绍心律失常分类、发生机制,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及治疗。

2、窦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发生原因、心电图特征及处理原则。

3、房性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心电图特征、治疗原则。

4、心脏传导阻滞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治疗。

第五章  原发性高血压

教学要点:

1、掌握高血压的判断标准、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熟悉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降血压药物的选择和联合用药、其发病机理。

3、了解高血压的几种特殊临床类型、降压药的种类及特点、高血压的急症治疗。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世界卫生组织对高血压的判断标准。

2、高血压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3、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分类分期。

4、高血压病的判断标准。

5、治疗原则和方法。

第六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教学要点:

1、掌握心绞痛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掌握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

3、了解隐匿型、心律失常和/或心力衰竭型以及猝死型冠心病的概念及其处理原则。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心绞痛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临床类型、实验室检查方法、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概述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第七章  心瓣膜病

教学要点:

1、掌握常见瓣膜病变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2、熟悉常见瓣膜病变的病因、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及手术适应症。

3、了解瓣膜病的检查方法及治疗上的新进展。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阐述二尖瓣狭窄的病因、病理、生理,介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方法。

2、阐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病理,介绍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并发症、治疗方法。

3、阐述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和病理改变,介绍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方法。

4、阐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和病理改变,介绍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方法。

第八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教学要点:

1、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

2、熟悉病因。

3、了解发病机理。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定义、病因、发病机理。

2、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第十章  心肌疾病

教学要点:

1、掌握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特异性心肌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原则。

3、了解心肌疾病的分类及发病原理。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原发性心肌病的分型、各型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2、特异性心肌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急、慢性心肌炎的病因、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

第十一章  心包炎

教学要点:

1、掌握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心包炎的病因和常见类型。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急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形式、症状和体症、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2、缩榨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临床的症状和体症,介绍χ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三章  胃炎

教学要点: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熟悉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急性胃炎的定义、分类、阐述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

2、概述慢性胃炎的定义、分类、阐述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形式、有关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第四章  消化性溃疡

教学要点:

1、掌握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其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和药物。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发病率、病因和病因机理。

2、病理好发部位。

3、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及治疗方法。

第八、九章  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

教学要点:

1、掌握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发病机理、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3、了解并发症及处理。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肠结核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理及病理分型。

2、肠结核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3、概述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病因、发病原理及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第十章   肝硬化

教学要点:

1、掌握肝硬化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

2、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3、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肝硬化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

2、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并发症。

3、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第十二章   肝性脑病

教学要点:

1、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及诱因。

3、了解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肝性脑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改变。

2、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分期。

3、肝脑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

4、治疗方法。

第十三章   急性胰腺炎

教学要点:

1、掌握本病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3、了解本病的病理改变,手术指针和并发症及处理。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述急性胰腺炎的定义、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介绍该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

2、介绍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

第十四章   上消化道出血

教学要点:

1、掌握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熟悉消化道出血的诱因。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形式、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方法。

2、重点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

教学要点:

1、掌握肾小球肾炎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

2、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介绍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3、介绍慢性肾小球肾炎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4、介绍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第四章   尿路感染

教学要点:

1、掌握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

2、熟悉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授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着重讲解急、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特点。

3、熟悉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4、急、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5、治疗方法。

第五章   慢性肾衰竭

教学要点:

1、掌握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分期、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2、熟悉肾衰竭加重的诱因、透析的指针。

3、慢性肾衰竭的各系统临床表现。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本病的定义、致病因素、发病机理、临床分期。

2、介绍本病的临床表现。

3、重点讲授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治疗方法。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二章   贫血

教学要点:

1、掌握贫血的分类、临床表现。

2、熟悉贫血的诊断步骤和方法。

3、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和防治方法。

4、掌握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有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1、贫血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步骤、治疗原则。

2、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3、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有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第三章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教学要点:

1、掌握本病临床特征、诊断、治疗。

2、熟悉本病的有关发病因素。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本病定义、病因和发病机理。

2、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3、诊断和鉴别诊断。

4、治疗方法。

第四章   白血病

教学要点: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2、熟悉本病的实验室检查。

3、了解本病在化疗和中草药治疗上的进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白血病的分类、病因与发病机理。

2、急性白血病分类、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第八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教学要点:

1、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

2、熟悉本病的治疗方法。

3、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本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理。

2、临床表现特点、相互关系和病程。

3、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4、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七篇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第五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

教学要点: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特殊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药物治疗。

2、熟悉甲状腺激素过多时的病理生理表现,本病的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甲状腺功能抗进的处理原则。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甲亢的定义与分类,主要阐述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介绍病因和发病机理。

3、简述甲状腺的病理改变和突眼的病理基础。

4、讲解临床表现⑴典型表现形式;⑵特殊表现形式及实验室检查,可结合具体情况讲授一些测血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5、诊断和鉴别诊断,指出对多种病例,根据症状、体症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不典型者需做有关实验室检查。

6、治疗原则和方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及适应症。

第九章   糖尿病

教学要点:

1、掌握糖尿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常见并发症和综合治疗的原则。

2、了解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糖尿病的定义、分类、阐述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自然史。

2、糖尿病典型的症状为“三多一少”,分期,临床类型。

3、糖尿病的并发症和伴随症。

4、实验室检查,简述尿糖、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正常标准和临床意义。

5、诊断和鉴别诊断。

6、治疗原则和方法,⑴饮食治疗;⑵药物治疗;⑶运动疗法。[方   法]   典型病例示教。

第九篇    神经系统疾病

第二章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教学要点:

1、掌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2、熟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病理。

2、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

第四章  脑疾病

第二节  急性脑血管病

教学要点:

1.掌握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脑血管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3.了解脑部的血液供应及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1.脑血管疾病和分类,及脑的血液供应。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概念,临床特点及防治。

3.脑梗塞的分类、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4.脑出血病因(强调高血压、发病原理,病理脑实质内出血及好发病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5.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病因(动脉硬化、颅内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复发。

文档

内科学专科教学大纲(新编)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内科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Medicine(三)开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四)课程性质: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即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它既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又与它们存在密切的关系。(五)教学目的:《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