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历史
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我国的黄金工业是在建国初期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国家为了维护人民币的法定地位,稳定金融和物价,对黄金实施严格的管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金银商品市场的需求有了一个数量级的提高,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仅金饰品用金量就增加了八倍多,需求量大于生产量一倍以上,出现了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 我国对黄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首饰行业。
到90年代中,我国黄金和珠宝市场销售逐步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促使珠宝企业的生产方式由着重追求产量扩张的粗放型,向以技术更新、提高效益为主的集约型上转变。全国自发地出现了许多珠宝首饰的专业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中国珠宝行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999年我国黄金饰品用金量达到200吨,成为世界第四大黄金消费国。
目前, 我国应根据国情和现有市场环境和条件,借鉴其他国家黄金流通和黄金市场形成和运作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我国白银放开的经验,制定建立新型黄金流通体系。以建立国内黄金交易市场为主线,带动整体黄金流通改革,由上而下地组织和推动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利用2-5年时间,分步实施,从有形市场起步,向无形市场发展,重在建立产销关系,生成新的流通组织,建立与完善流通渠道与流通网络,引导黄金生产、加工企业适应市场,增强黄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黄金行业的运行:
1、黄金行业的经济特性
(1)我国黄金的市场规模
2007年以来,中国的黄金消费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首饰需求达302.2吨,是中国黄金首饰市场10年来首次突破300吨,成为超越美国、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黄金首饰市场。
(2)黄金行业的成熟度
从黄金行业的发展史来看,虽然我国黄金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但就目前的国际市场来看,我国的黄金行业成熟度还处于成长时期,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依然较差。
(3)竞争环境
1)替代产品的威胁
珠宝等奢侈品对黄金饰品有替代作用,所以,珠宝等奢侈品的发展会给黄金饰品等的发展带来冲击,同时,珠宝等物品收藏价值的走高,也给黄金收藏带来极大的挑战。
2)新进入者的威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众多顶级奢侈品品牌加速扩张、增资步伐。截至2008年底,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中,已有8成左右进入中国市场。受时代风气的影响,这些新型饰品备受广大消费者的亲睐。
(4)黄金行业的平均利润
以小资金做大投资,杠杆比例1:100,即用100美元可以做10000美元黄金的投资。以小博大,用有限的资金赢得最大化的利润。
2、行业发展因素
(1)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
1) 政治因素
由于黄金具有避风险的功能,如果政局紧张,战云密布,那么黄金此功能将发挥作用,投资者买入黄金,于是黄金价格就会上升.如1991年8月19日前苏联解体,金价于一小时内暴涨十美元(以安士为单位);若政局稳定,金价就立即回复原状.如1992年海湾战争,金价高企于400美元,但战局受控后,金价就疲软下来.但倘若战争属地区性,其影响未必能刺激金价大升.
2) 经济因素
经济的好与差,均能影响黄金的升跌.经济过热,引起通货膨胀的担忧,由于黄金具有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功能.若出现通胀,投资则会选择买入黄金.然而衡量通胀的指针很大程度依赖石油价格的变化.因此,油价的上升会刺激金价的上涨.相反,油价平稳,则金价也会趋平稳.
然而,若经济转好,息率上涨,如美元的息口上调,则投资者会舍黄金而取美元,金价会受压,近期市场对美元调升息口的预期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3) 央行的活动
各国央行是黄金持有的大户,他们持有黄金的意愿直接影响金价的走势.若央行吸纳或增持黄金,则金价就会上升.相反若央行出售黄金,那么金价就会走软.如90年代末期各央行持续沽售黄金,令金持续回软.曾一度跌至265美元每安士的历史低位.
4) 消费因素
该因素取决于经济的好与差.当经济好,人民的收入增加,消费意欲增强,金银手饰成为消费者购买的对象,需求的增长刺激金价的上升.相反,若经济差,消费者的购买意欲下降,则金价受需求下降影响而回软.
5)科技工业
由于黄金的另一用途是广泛用到最重要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如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宇航技术、化工技术、医疗技术等,这些产业每年的需求约60余吨,约占总消耗量的17%,故以上工业愈发展,对黄金的需求便愈大.金价会上扬.另一方面,若科技愈发展,黄金的开采成本相应下降,金价会偏软.
6) 投资性需求
由于黄金本身所具有的投资价值,故当以上因素利好黄金,投资者会相继入市,黄金受需求因素带动而令黄金价格走俏。
(2)我国黄金市场发展趋势
黄金在2010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以相对平和的局势开篇,年初既维持在09年底出现的大幅上扬趋势中,平和的开局中黄金在2010年度上半年走势相对平淡,但黄金价格却依然创出新高,整体维持在牛市的上扬格局中,目前的走势实为所有黄金投资者最为欢呼雀跃的一年,拉开了黄金的饕餮盛宴。
在产能和开采技术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我国黄金市场也不断完善。2001年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当年的11月,黄金交易所模拟试运行,黄金走过了一条从管制到开放的漫长历程。
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一年以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黄金宝”业务,个人炒金大门向普通投资者敞开。
此后,黄金交易不断向着金融化、衍生品方向发展。2004年8月16,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AuT+D现货延迟交收业务;当年的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上海年会上表示,中国黄金市场应该实现从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转变,由现货交易为主向期货交易为主转变,由国内市场向融入国际市场转变。
2005年7月,上海黄金交易所与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联合推出“金行家”业务,这是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次推出的面向个人的黄金投资产品。
2009年,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以来,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由于其特殊属性,黄金期货一直被视为“准金融期货”,在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之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将提升中国衍生品市场的服务结构与投资结构,期货市场将逐步进入机构时代。可以预见,基于黄金现货与衍生品的二次金融产品开发将是未来黄金交易新的热点,中国黄金产业和市场将引来更为纵深的改革,这将推进整个黄金行业向更成熟方向发展。
(3)我国黄金行业的前景和展望
虽然我国和澳大利亚、秘鲁、印度尼西亚等一些国家的黄金产量有所增加,但是南非、美国等黄金生产大国的黄金产量在下降,其中南非黄金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下滑。另外,由于金矿产业投资周期长、开采成本高,从历史数据来看,全球矿产金数量不可能快速增长。因此,未来几年世界黄金产量不会变化很大,依然比较稳定。
中国黄金工业改革为黄金企业注入了活力,黄金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促进了黄金的生产。同时近年来新发现的黄金矿山资源,为中国成为产金强国提供了保障。随着黄金开采冶炼技术的提高和国内勘探能力的增强,我国黄金产量的增长趋势不可避免。在1995年黄金产量首次达到100吨之后,我国有望用13年的时间,在2008年实现黄金产量增长两倍,达到300吨的水平。
目前,我国以大型黄金集团为主导、有序竞争、合作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国家大力支持黄金企业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支持大型优势企业做强做大,鼓励大型黄金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并购、重组和联合发展,提高黄金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发黄金矿产资源。
我们认为,未来几年,黄金供给比较稳定并呈小幅下降趋势,而黄金需求在不断增加,黄金供不应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因此,黄金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将是未来市场的主要特征。
去年全年,包括中国和在内,我国黄金销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63.3吨,同比上升23%。在中国内地,黄金需求达到326.1吨,比2006年高出26%。上海黄金交易所去年黄金累计成交1828.13吨,同比增长46.30%,也创交易所成立以来的最高记录。
3、黄金行业的价值
行业吸引力是企业进行行业比较和选择的价值标准,也称为行业价值。行业吸引力取决于行业的发展潜力、平均盈利水平等因素,同时也取决于行业的竞争结构。对于黄金行业来说,市场规模大,虽然其行业的竞争比较激励,但市场增长率高,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小,所以黄金行业的价值是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