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31:48
文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颁发(bān)溃退(kuì)桅杆(wéi)悄然不惊(qiāo)B.仲裁(zhònɡ)追溯(sù)畸形(jī)锐不可当(dǎng)C.要塞(sài)娴熟(xián)侏儒(rú)殚精竭虑(dān)D.镌刻(juān)歼灭(qiān)翘首(qiào)屏息敛声(bǐng)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颁发(bān)溃退(kuì)桅杆(wéi)悄然不惊(qiāo)B.仲裁(zhònɡ)追溯(sù)畸形(jī)锐不可当(dǎng)C.要塞(sài)娴熟(xián)侏儒(rú)殚精竭虑(dān)D.镌刻(juān)歼灭(qiān)翘首(qiào)屏息敛声(bǐng)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颁发(bān)      溃退(kuì)      桅杆(wéi )      悄然不惊(qiāo)

B.仲裁(zhònɡ)    追溯(sù)       畸形(jī)      锐不可当(dǎng)

C.要塞(sài)      娴熟(xián)     侏儒(rú)      殚精竭虑(dān)

D.镌刻(juān)     歼灭(qiān )    翘首(qiào)      屏息敛声(bǐng)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B、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这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C.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

D.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青少年的足球事业。

5、下列各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赶快给我个准信儿。解说: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敬业与乐业   纪念白求恩   最后一课   晏子使楚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瑰   搁   靡   集     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法相同。

D.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解说: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地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④③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5)争渡,争渡,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加点字。

(1)年且九十(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

(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

(4)身已半入,止露尻尾(______)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________;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

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人物描写方法。

4.翻译。

(1)何苦而不平?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5.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说明文《中国墨》,回答后面小题。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原文有则改)

1.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4.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2、看  海

李锐

①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今年夏天总算是让她如愿以偿了。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车上装满了水果、食品、罐装饮料,装满了各色名牌或非名牌的服装和鞋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我不由得想,在这样一副装备里,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替女儿感到遗憾。 

②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对面的那个公园。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才带女儿进公园。这种时候游人寥寥。草木之间有种难得的沉静,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去,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忽发的奇想。有时我们都停下来,都不说话。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抹去了鲜艳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女儿看看,说:“好看。”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 

③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因为插队而来到吕梁山的腹地。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呆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

④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那一次也有一辆汽车,也有满车的旅游者,那次的目的地原本是敦煌。可是当汽车翻越乌鞘岭进入了河西走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到了生物圈的外面,抛到一个任何生命都不可企及的地方,你的肉身不知被留在何处,跟着自己的只是一个充满了犹豫、恐惧、彷徨、惊叹的灵魂。狰狞而又庄严的祁连山,广漠如海却又冷酷死寂的戈壁滩,轻而易举地淹没了可以称作人类文明的那点东西。举目所见除了地平线,还是地平线。河西走廊,是造化给人类留下的形而上的大课堂,是人类语言的终点站,从这儿再向前,你将没有任何熟悉的经验和理念可以依凭……

⑤这样想着又觉得自己有些太功利,有些杞人忧天。与大自然的沟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终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当中,却一直麻木不仁;有的人只因为在一个早晨,偶然朝一片结了露珠的叶子瞥了一眼,却在刹那间领悟了宇宙。

⑥于是,我跟着尖叫不已的女儿走下海去。沁凉的海水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涌上身来,淹没了所有恐惧而又惊喜的孩子们。这种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在这一刹那,女儿开始了她自己和大海的相遇。

⑦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

(选自《读者》2009年第10期)

1.作者带女儿“看海”的目的是什么?

2.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

3.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5.生活中你一定有过与大自然相遇的经历,请结合本文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

一 

C

B

B

C

B

(1)猎马带禽归    (2)大漠孤烟直    (3)山随平野尽    (4)馨香盈怀袖    (5)惊起一滩鸥鹭    (6)芳草萋萋鹦鹉洲    (7)威武不能屈    

二 

1.    (1)将近    (2)况且    (3)制止、劝阻    (4)只    

2.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语言描写

4.(1)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2)冬夏换季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3)你太不聪明了!

5.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或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三 

1.文中开头引用名句的作用是:①引出说明对象“墨”。②数发读者阅读兴趣。

2.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3.不能删去。“多”表范围,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用于绘画,不排除特殊情况。去掉后就成了都用于绘画,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文章是从墨的制作过程(或墨价值昂贵的原因或墨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或墨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墨的。

1.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2.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所以才是“刻骨铭心”的。

3.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

4.大自然是博大的,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作者意在表达我们应该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5.示例:自然是伟大的,我们要认识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和社会中锻炼自己。其它言之成理即可。

四 

文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颁发(bān)溃退(kuì)桅杆(wéi)悄然不惊(qiāo)B.仲裁(zhònɡ)追溯(sù)畸形(jī)锐不可当(dǎng)C.要塞(sài)娴熟(xián)侏儒(rú)殚精竭虑(dān)D.镌刻(juān)歼灭(qiān)翘首(qiào)屏息敛声(bǐng)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