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小组: 代号: 评价:_______
【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
1.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
2.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
3.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1. 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品读诗歌,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揽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大忧思、大气魄。
3.培养学生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3.学会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自主预习案】
一、教材自学
1.用典的作用
(1)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
(2)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
(3)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4)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
二、微课助学
三、默读课文三、四节。结合注释完成下面句子的理解。
1.第三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1)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什么?
(2)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2. 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四、在线测学预习结束后,通过平板电脑完成对本课的“在线测评”
【自学反思】
我的收获 | |
我的疑问 |
探究一、
在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曹操?
探究二、
.你还读过曹操的哪些诗歌,或者接触过有关曹操的影视剧等,从中感受到什么的曹操?
课堂小结:
曹操忧人生,忧贤才,忧天下。因壮志难酬而忧,但他没有陷入低沉的哀叹而不能自拔,反而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短歌行》是曹操胸怀大志的壮歌,体现了直面现实、热爱生命的担当与豪情。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是反复忧愁后的奋发激昂。生逢乱世,他彰显了生命价值,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
【巩固训练案】
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表现了作者( )
A.渴望多招纳贤才 B.对知识的渴求
C.不怕艰难险阻 D.对未来的信心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译文正确的一句是( )
A.贤才远道而来,他们屈尊问候我
B.穿越小路,足迹很快就消失。
C.穿越千山万水,哪用的着问候我呢?
D.客人远道而来,他们的足迹很快就消失了。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于( )
A.曹植《赠白马王彪》 B.曹丕《燕歌行》
C.曹操《短歌行》 D.陶渊明《饮酒》
4、曹操《短歌行》有两个主题,分别是( )
A.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渴慕贤才
B.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及时行乐
C.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对女子的追求
D.一是对女子的追求,一是对事业的追求
5.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6.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说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7.背诵课文第三、四节。
【自我反思】
我的收获 | |
我的疑问 |
1-5 AACAC6.同意。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