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1.
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
3.
4.曹操的《短歌行》中比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的句子是: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5.曹操的《短歌行》中比喻用人要“多多益善”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6.曹操的《短歌行》中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的句子是: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7.曹操的《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8.曹操的《短歌行》中出自《管子·形解》,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9.曹操的《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
☆易错字:譬、讌
《归园田居(其一)》
1.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复得返自然。
7.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8.《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基调。
☆易错字:羁、暧、樊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使用与其他名山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大。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两句使用夸张、拟人
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山之夜景千岩万转,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忽然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的诗句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四句,写仙境的石门訇然打开,放眼望去,蔚蓝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筑成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光彩。
10.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和出行工具的诗句是: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
1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流露的诗句是: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1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易错字:瀛、剡、渌、漾、屐、暝、殷、巅、澹、霹、雳、霓、鸾、悸
《登高》
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琵琶女为了演奏出更好的音乐效果,采取了短暂的停顿的两句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两句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在不同琴弦上产生的不同的听觉效果。
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声在达到高潮并戛然而止时的震撼效果。
10.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两句从侧面写出琵琶女的演奏确实很有吸引力,以致于主人客人都驻足不愿离开。
1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这两句通过诗人自述,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直接地写出了诗人欣赏完琵琶女的演奏以后的主观感受。
1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两句通过神态这个细节描写,夸张地写出了诗人第二次完整地听完琵琶女的演奏后的反应。
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诗人的邀请下,琵琶女在讲述完自己的身世以后进行了第二次演奏,结果演奏声“凄凄不似向前声”,最后导致“满座重闻皆掩泣”。
1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两句用设问的形式,通过自问自答,写出了诗人被贬所在地的偏僻与荒凉。
1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被贬的时间以及被贬后的生活所在地。
1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用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主人给客人送别时的设宴地点,“举酒欲饮无管弦”一句则写出晚宴有酒无乐的尴尬,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
18.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琵琶女的自述身世中,与“年少时受到众多富豪弟子追捧,收到无数礼物”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这两句通过琵琶女的自述,交代了琵琶女的户籍所在地,为下文与诗人产生感情共鸣作了铺垫。
20.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这两句从侧面写出琵琶女年轻时确实是貌美艺高,让人佩服,遭人嫉妒。
☆易错字:荻、霓、裳、乍、迸、篦、呕、哑、嘲、哳
《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描写赤壁雄起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涛涛的江流。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两句写词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两句可以推测出,作者可能也知道此“赤壁”并非历史上发生赤壁之战的赤壁,但这并不影响作者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怀。
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面对壮美的河山,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由衷地发出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赞叹。
6.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7.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分别从侧面衬托和正面描写的角度刻画了周瑜担任三军统帅时年轻有为、踌躇满志的形象。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对自己当下的性格、年龄、事业与人生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的两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9.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两句采用通感和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
10.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两句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易错字:垒、瑾、纶、橹、酹
《静女》
1.在《静女》中,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写出男主人公在赴约时因见不到女主人公而十分焦急的句子是:搔首踟蹰。
2.在《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相约在城头见面,结果女主人公却“爱而不见”从中可见她调皮可爱的一面。
3.《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亳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静女其姝”和“静女其娈”。
4.在《静女》中,对于女主人公赠送的礼物,男主人公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内涵,如对于“有炜”的彤管,男主人公“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对于“洵美且异”的荑草,男主人公认为“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静女》中,“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易错字:姝、俟、隅、踟、蹰、娈、荑
《涉江采芙蓉》
1.
意境。
4.
5.
☆易错字:
《虞美人》
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2.
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以“
的美好日子已经结束,将现在和过去交织在一起,抒发了抚今追昔的感情。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
写他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怀念。
5.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李煜以“
了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之痛,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6.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
句比喻表达了他作为亡国之君的无限哀愁。
☆易错字:
《鹊桥仙(纤云弄巧)》
1.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表达自己独特的爱情观的句子是:
岂在朝朝暮暮。
2.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过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的句子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纤云弄巧”引出会织彩云的织女,“
急切想见到自己心爱的妻子的牛郎,“银汉迢迢暗度”写七月七日夜,他们从天帝强划的迢迢银河两边双双暗度。
☆易错字:
《劝学》
1.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荀子的《劝学》中,表明作者对“思”与“学”看法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印证君子只要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的道理。
4.荀子的《劝学》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远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
5.荀子的《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一结论,说的是君子之所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6.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对比,从其亲身体验中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空想不如学习。
7.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举木材经过墨绳量过并加工能取直和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会变锋利这两个事例来打比方,目的是为了说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一做人的道理。
8.荀子的《劝学》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这两句从反面论证了做事情要有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
9.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10.荀子在《劝学》写到,“骐骥”是一种很善跑的马,但它一次跨越也不够人的十步远相反的是“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通过正反对比说明坚持的重要性。
11.荀子的《劝学》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两句从反面揭示了江海之大是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道理,通过此例论证积累的重要性。
12.古人在举例论证的时候往往比较喜欢把“山”与“水”并列使用,荀子的《劝学》一文也不例外,作者为了论证积累对学习的重要性,在举完“山”的例子后,又用“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一例作了补充。
☆易错字:輮、跂、舆、骐、骥、螯、鳝
《师说》
1.韩愈的《师说》中,与“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观点相背的两句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的的两句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3.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的职能应该是如《师说》中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韩愈《师说》中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与荀子《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韩愈的《师说》中,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懂句读会问老师,有疑感却不愿意请教老师”的不良现象作者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韩愈的《师说》中,作者阐述了择师的标准,除了对地位和年龄不作要求外,更重要的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对偶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有些“士大夫之族”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借口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9.韩愈的《师说》中,先后通过一个被动句和一个状语后置句写出李氏子蟠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的句子是:不拘于时,学于余。
10.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造成如今“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除了“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还能虚心拜师求学”外,还包括如今的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1.韩愈的《师说》中,与“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古今两种不同的从师态度进行对比,进而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了这样反差极大的结果是: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3.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反问句说明每个人都会有疑惑的句子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4.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如果人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最终的后果将会是: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说明了自己择师的标准是不分年龄大小的,除了“年纪比自己大的、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这一类人,还包括“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易错字:
《赤壁赋》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吹洞箫的效果,其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两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弦而歌,其中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3.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举起酒杯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的诗句的骈句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两句刻画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
6.苏轼的《赤壁赋》中,连用四个比喻写出箫声的哀怨与悲切的语句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7.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8.苏轼的《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平静,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9.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苏轼的《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1.苏轼的《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2.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江水的无穷无尽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3.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夸张和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江面的广阔的句子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4.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5.苏轼的《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于世间“有主”的万物的个人态度。
☆易错字:戌、壑、嫠、愀、缪、舳、舻、旌、酾、槊、麋、匏、樽、蜉、蝣、骤、酌
《登泰山记》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姚鼐《登泰山记》中“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3.姚鼐《登泰山记》中“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4.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5.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6.《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7.《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8.《登泰山记》中作者写日出过程中天边变化的句子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9.《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天门之后看到的景色是: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0.《登泰山记》中作者对天门攀登之艰难进行描绘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11.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2.姚鼐《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13.姚鼐《登泰山记》中用“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描写日出前,天边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色。
14.《登泰山记》中用博戏的掷具形容所见到的山峰的句子是: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15.姚鼐《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
16.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天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7.在《登泰山记》中,“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这三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
18.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易错字:颍、麓、磴、戊、樗、蒱、绛、皓、圜、罅、鼐高一语文文言文翻译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绍兴,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
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4、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老虎弹琴,鸾鸟拉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
5、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劝学》
三、《师说》
四、《赤壁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羽化而登仙。
江面好宽旷啊,船儿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的,又像脱离尘世,升入仙境。
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个会吹洞箫的客人,随着歌声吹箫伴奏。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能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6、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我有些忧伤,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
7、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赋诗,本是一代的英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
9、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并没有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终于没有消减和增长。
10、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寄托蜉蝣一般的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
1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假如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如果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恒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1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取用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有的。
1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高一新课标必背古诗文、文言文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插秧歌
南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短歌行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代/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声声慢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把它烤弯制作成车轮,(那么)它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把它晒干,也不会再挺直,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并没有加强,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却可以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天生资质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到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良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放弃。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诵明月之诗。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越过那茫茫的江面。江面好宽旷啊,船儿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的,又像脱离尘世,升入仙境。
这时候,喝着酒,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清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心中的美人啊,她在遥远的天边。”有个会吹洞箫的客人,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像幽怨,像倾慕,像抽泣,像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像细长的丝缕绵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能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占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赋诗,本是一代的英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
鹿为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的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想与神仙一起遨游太空,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我知道这种愿望是不可能屡次得到的,只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我对客人说:“你知道那江水和月亮吗?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并没有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终于没有消减和增长。假如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如果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恒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所拥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要取用。只有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到的便是景色,取用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有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起来,(于是)洗净杯子,重新饮酒。菜肴和水果都已经吃完了,杯子和盘子都杂乱地放着。我与客人在船里相互枕着睡着了,不知道东方已经发白了。
《登泰山记》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进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像“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整的、方正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