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姓名: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草履虫、水绵和大熊猫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 ) [单选题] *
A.细胞(正确答案) |
B.组织 |
C.器官 |
D.系统 |
A.① |
B.② |
C.③(正确答案) |
D.④ |
A.细胞核 |
B.液泡(正确答案) |
C.叶绿体 |
D.线粒体 |
A.杉科 |
B.水杉属(正确答案) |
C.松杉目 |
D.裸子植物门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正确答案) |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A.该食物链为④→③→②→① |
B.①是生产者,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
C.②③④是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正确答案) |
D.能量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增,④最多 |
A.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 |
B.带土移栽主要是为了保护根 |
C.“打针输液”主要是为了提供无机盐 |
D.移栽后遮阳是为了降低光合作用(正确答案) |
A.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
B.茎和叶由胚芽发育而来 |
C.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
D.环境盐度越高生长越好(正确答案) |
A.属于简单反射 |
B.神经中枢位于①脊髓 |
C.②③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
D.实验失败可能是④处敲击力度不够(正确答案) |
A.嫁接(正确答案) |
B.杂交 |
C.扦插 |
D.太空育种 |
A.12.5% |
B.25% |
C.50%(正确答案) |
D.100% |
A.生理盐水 |
B.葡萄糖(正确答案) |
C.维生素 |
D.氨基酸 |
A.角膜 |
B.晶状体 |
C.感光细胞(正确答案) |
D.视觉中枢 |
A.①②③构成一个肾单位 |
B.②中液体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
C.④可重新吸收葡萄糖、水分和无机盐(正确答案) |
D.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
A.受精卵在子宫内形成和发育(正确答案) |
B.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
C.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第二性征 |
D.月经现象与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 |
A.① |
B.② |
C.③ |
D.④(正确答案) |
A.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能从各方向捕食和防御(正确答案) |
B.蚯蚓身体光滑不分节,靠疣足在土里运动 |
C.蝴蝶的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
D.除有壳的蜗牛外,其它三种都属软体动物 |
A.用自制迷宫,观察小鼠走出迷宫需要的时间 |
B.隐蔽在树林中,用望远镜观察母鸟育雏行为(正确答案) |
C.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观察幼雁出壳后的行为 |
D.将蚂蚁放入有湿土和食物的瓶中,观察蚂蚁取食 |
A.胰脏——分泌胆汁 |
B.胃——初步消化蛋白质(正确答案) |
C.肝脏——分泌消化酶 |
D.小肠——消化维生素 |
A.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
B.与细菌一样进行增殖 |
C.有根、基、叶的分化 |
D.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正确答案) |
A.反光镜上有个污点 |
B.目镜的放大倍数太大 |
C.镜筒离载物台太远 |
D.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正确答案) |
A.甲是孔雀,卵生、用气囊辅助呼吸 |
B.乙是蝙蝠,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
C.丙是蛇,有鳞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正确答案) |
D.丁是青蛙,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
A.这是一种有组织、有分工的社会行为 |
B.可用无人机远距离观察象群的迁移行为 |
C.该象群中个体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正确答案) |
D.该象群的迁移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 |
A.艾滋病是一种免疫功能缺陷病(正确答案) |
B.免疫反应时间越长,对人体越有益 |
C.泪液的抗菌功能属特异性免疫 |
D.免疫不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 |
A.克隆 |
B.发酵 |
C.转基因(正确答案) |
D.组织培养 |
A.燕麦包(正确答案) |
B.牛肉丸 |
C.蒸排骨 |
D.肠粉 |
A.此人的体细胞中有 22 对染色体 |
B.此人的精子中有 23 条染色体 |
C.①表示性染色体,在细胞中成对存在 |
D.③表示 DNA, 含有控制性状的基因(正确答案) |
A.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
B.可控制传染源(正确答案) |
C.能保护易感人群 |
D.不能预防流感 |
A.经常吃太成、腌制和烟熏食物(正确答案) |
B.按时吃早餐,聚餐使用公筷 |
C.不吸烟、不喝酒、不沾染毒品 |
D.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
A.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 |
B.甲家庭父母都不能卷舌,孩子也不能卷舌,这是遗传现象 |
C.根据乙家庭的调查结果可知,不能卷舌为隐性性状 |
D.丙家庭父亲控制能否卷舌的一对基因均为显性基因(正确答案) |
31.题 31 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心脏四个腔中,腔壁最厚的是②______,与之相连的血管是______;在③④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
[填空题] *
空1答案:左心室
空2答案:主动脉
空3答案:房室瓣
(2)血液流经______(填“a”、“b”或“d”)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______进入血液,血液变成鲜红的______血。 [填空题] *
空1答案:b
空2答案:氧气
空3答案:动脉
(3)如果 c 处大量出血,急救时可在______(填“近心端”或“远心端”)压迫止血。失血病人恢复期间应多吃富含______和蛋白质的食物。 [填空题] *
空1答案:远心端
空2答案:铁
(4)跑步时 d 处的血流量会大大增加,其作用是______。 [填空题] *
空1答案:促进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合理即可)
32.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地球生命如何演变为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资料一:蜂兰花具有特化的花结构及令人惊奇的传粉机制。它能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吸引雄蜂前来, 而其花形适合于雄蜂停留时花粉粘在其身上。资料二:杜鹃产卵于多种鸟的巢中,靠宿主鸟为其孵化和育雏。有些宿主鸟能辨认出杜鹃下的蛋,并将其推出巢外或者弃巢。经漫长进化,杜鹃能产下与这些宿主鸟很相似的蛋(拟态蛋),使宿主鸟难以辨认。资料三:1987 年,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提出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他比较了 147 名不同族裔妇女的线粒体 DNA 分子,根据其差异程度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该进化树有一个共同祖先,由此推测所有现代人的线粒体 DNA 都来源于约 20 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
(1)上述资料中提到的几种生物所属的生物类群有(填编号):______。①裸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 ③无脊椎动物 ④脊椎动物 [填空题] *
空1答案:②③④
(2)蜂兰花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传粉机制,杜鹃能产下拟态蛋,这些特征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______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______的结果。蜂兰花与杜鹃的生殖方式都是______,上述特征使得它们在繁殖后代上更有______(填“优势”或“劣势”)。 [填空题] *
空1答案:环境
空2答案:自然选择
空3答案:有性生殖
空4答案:优势
(3)人的线粒体 DNA 携带______信息。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根据线粒体 DNA 的______构建进化树, 基于此证据提出了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______地区。该假说如果有______的支持,则更有说服力。 [填空题] *
空1答案:遗传
空2答案:差异程度
空3答案:非洲
空4答案:事实证据
33.火龙果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水果,营养丰富。某科研小组为探究火龙果的抗旱能力,选择健康且生长一致的一年生火龙果盆栽苗 200 盆,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2 组。对照组正常浇水(隔 3 天每盆浇水 500 mL),实验组干旱处理(不浇水)。第 112 天(16 周)分别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作答。(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每组有苗 100 盆,统计各项指标时应计算检测数据的______;如果盆数过少,会影响______。 [填空题] *
空1答案:含水量
空2答案:平均值
空3答案: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第 112 天实验组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到 15.6%,火龙果茎含水量下降到______,表明茎的失水程度较土壤的 ______(填“轻”或“重”)。 [填空题] *
空1答案:79.3
空2答案:轻
(3)经干旱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火龙果的根长______、根数______,扩大了根与土壤的______,从而使根尖的______区可吸收更多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 [填空题] *
空1答案:增加
空2答案:增多
空3答案:接触面积
空4答案:成熟(根毛)
(4)实验证明火龙果具有______的特性,可在某些干旱地区试验种植。 [填空题] *
空1答案:抗旱/耐旱
34.“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某项目式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两图所示资料。请分析作答。(1)在题 34-1 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于过程______(填编号),完成过程①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绿色植物通过过程④______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______平衡。 [填空题] *
空1答案:①②③⑤
空2答案:分解者
空3答案:光合作用
空4答案:碳—氧
(2)题 34-2 图显示 1963-2019 年间,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都______。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______,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______的趋势,导致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填空题] *
空1答案:持续增加
空2答案:吸收量
空3答案:碳中和
空4答案:温室效应
(3)我国提出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从以下两方面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各提一条要求。Ⅰ.增加二氧化碳吸收:______;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______。 [填空题] *
空1答案:植树造林
空2答案:低碳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