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题,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 直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_.
2.复数(其中为虚数单位)为纯虚数,则实数_______.
3.双曲线方程为,则它的渐进线方程为___________.
4. 某社区有500个家庭, 其中高收入家庭125户, 中等收入家庭280户, 低收入家庭95户.
为了调查社会购买力的某项指标,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1个容量为若干户的样
本, 若高收入家庭抽取了25户, 则低收入家庭被抽取的户数为 .
5.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6. 一个口袋中装有2个白球和3个红球,每次从袋中摸出两个球,若摸出的两个球颜色相同为中奖,否则为不中奖,则中奖的概率为_________.
7.若一个圆锥的轴截面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_.
8.抛物线的焦点为椭圆的右焦点,顶点在椭圆的中心,则抛物线方程为 .
9.如下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10.若样本1,2,3,的平均数为5,又样本1,2,3,,的平均数为6,则样本1,2,3,,的方差是__________.
11. 圆柱形容器内盛有高度为的水,若放入三个相同的球(球的半径与 圆柱的底面半径相同)后,水恰好淹没最上面的球(如右图所示),则球的半径是__________.
12.平面内与直线平行的非零向量称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的非零向量称为直线的法向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利用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方法,可以求出过点且法向量为(点法式)方程为,化简后得.类比以上求法,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且法向量为的平面(点法式)方程为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化简后的结果).
13. 已知为抛物线上一个动点,为圆上一个动点,那么点到点的距离与点到直线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
14. 平面上两点满足设为一实数,令Γ表示平面上满足的所有点所成的图形,又令为平面上以为圆心、6为半径的圆. 给出下列选项:
①当时,Γ为直线;②当时,Γ为双曲线;
③当时,Γ与圆交于两点;④当时,Γ与圆交于四点;
⑤当时,Γ不存在.
其中,正确选项的序号是 (将正确选项的序号都填上).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编号上,将代表答案的小方格涂黑,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 “”是“直线与平行”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6. 已知数据是上海普通职工个人的年收入,设这个数据的中位数为,平均数为,方差为,如果再加上世界首富的年收入,则这个数据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7.关于二项式有下列命题:
(1)该二项展开式中非常数项的系数和是1;(2)该二项展开式中第六项为;
(3)该二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是第1007项;
(4)当时,除以2014的余数是2013.
其中正确命题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8. 设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若中的整点(即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共有个,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三、解答题(74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第(1)题6分,第(2)题6分)
已知是复数,均为实数(为虚数单位),且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1)求复数;(2)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
20.(本小题满分14分,第(1)题6分,第(2)题8分)
如图,已知是底面边长为1的正四棱柱,高.求
(1)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解:
21.(本小题满分14分,第(1)题8分,第(2)题6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 , , ,若实数使得,其中为坐标原点.
(1)求点的轨迹方程,并讨论点的轨迹类型;
(2)当时,记点的轨迹与轴正半轴的交点为,点是轴上的一个定点,若的最小值为,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
22.(本小题满分16分,第(1)题4分,第(2)题6分,第(3)题6分)
如图,已知四面体中,,且两两互相垂直,点是的中心,过作,垂足为.
(1)求二面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2)求绕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
23. (本小题满分18分,第(1)题4分,第(2)题6分,第(3)题8分)
如图,设点为圆上的动点,过点作轴的垂线,垂足为.动点满足(其中,不重合).过直线上的动点作圆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为.
(1)求点的轨迹的方程;
(2)若点的纵坐标为时,求直线的方程;
(3)若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求的取值范围.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