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目的
1.观察铸铁及非铁合金材料的显微组织,画出部分典型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示意图,标出各组织组成物的名称。
2.分析铸铁及非铁合金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与应用。
2 实验内容
1.铸铁的显微组织
铸铁的组织由钢的基体组织和石墨两部分组成,根据石墨的形态不同,可将铸铁分为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和蠕墨铸铁四类。
灰铸铁:灰铸铁中石墨呈片状分布,对基体的割裂作用较大。如在铸铁浇注前往铁水中加入少量的孕育剂,可增加石墨的结晶核心,细化石墨片,获得珠光体加细小石墨片的孕育铸铁。常用的灰铸铁由于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的不同,有铁素体灰铸铁、铁素体-珠光体灰铸铁和珠光体灰铸铁三种,其显微组织如图9-1所示。
a)铁素体灰铸铁 b)铁素体-珠光体灰铸铁 c)珠光体灰铸铁
图9-1 灰铸铁的显微组织
球墨铸铁:是将普通灰铸铁原料配料熔化成铁水后,经过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而得到的灰口铸铁。在铁水中加入球化剂和孕育剂,浇注后石墨呈球状析出,因而大大削弱了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作用,使铸铁的性能显著提高。球墨铸铁根据基体组织不同有铁素体球墨铸铁、铁素体-珠光体球墨铸铁和珠光体球墨铸铁三种,其显微组织如图9-2所示。
a)铁素体球墨铸铁 b) 铁素体-珠光体球墨铸铁 c) 珠光体球墨铸铁
图9-2 球墨铸铁的显微组织
可锻铸铁:又称展性铸铁,是由白口铸铁在固态下经长时间石墨化退火而得到的灰口铸铁,由于石墨呈团絮状,显著削弱了对基体的割裂作用,因而使可锻铸铁的力学性能比灰铸铁有明显提高。根据基体组织不同,常用的可锻铸铁有黑心(铁素体)可锻铸铁和珠光体可锻铸铁两种,其显微组织如图9-3所示。
a) 黑心可锻铸铁 b) 珠光体可锻铸铁
图9-3 可锻铸铁的显微组织
蠕墨铸铁:是具有蠕虫状石墨的灰口铸铁,石墨形状短而厚,头部较圆,形如蠕虫状。其显微组织如图9-4所示。
图9-4 蠕墨铸铁的显微组织
2.有色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
铝合金:分为形变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大类,其中铝硅合金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铸造铝合金,常称硅铝明,典型牌号为ZAlSi12(ZL102),硅的质量分数为10%~13%。由于合金处于Al-Si合金相图共晶成分附近,故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但铸造后得到粗大针状的硅晶体和α固溶体所组成的共晶体(α+Si),有时还有少量呈多面体状的初生硅晶体,如图9-5a)所示。由于粗大的硅晶体性极脆,因而严重地降低了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了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可进行变质处理。经变质处理,可使硅晶体显著细化,同时还可使相图晶点向右下方移动,使原合金成分变为亚共晶成分,所以变质处理后组织由初生的α固溶体和细密的(α+Si)共晶体组成,如图9-5b)所示。由于共晶体中的硅显著细化,加之组织类型的变化,使合金的性能显著提高。
a) 变质前 b)变质后
图9-5 ZL102合金的显微组织
铜合金:工业上常用的铜合金有黄铜和青铜两类,现以黄铜为例加以说明。锌的质量分数小于39%的黄铜,其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单相α固溶体,故称为单相黄铜。这类黄铜退火后,其晶粒呈多边形,并有大量的退火变晶,其显微组织如图9-6所示。由于各晶粒间位向的差别,使其受浸蚀的程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晶粒颜色明暗不同。锌的质量分散为39%~45%的黄铜,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α+β两相,故称双相黄铜。其显微组织如图9-7所示,其中白亮色为α相,暗黑色为β相。
图9-6 单相黄铜的显微组织 图9-7 双相黄铜的显微组织
轴承合金:轴承合金中,以锡基轴承合金与铅基轴承合金应用最广,其组织都是由软基体和硬质点组成的。锡基轴承合金是以Sn为基体元素,加入Sb、Cu等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显微组织如图9-8所示。显微组织中,软基体是α固溶体,呈暗黑色,硬质点是白色方块状的β相和白色星状或针状的化合物Cu3Sn。铅基轴承合金是以Pb、Sb为基体元素,加入Sn、Cu等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显微组织如图9-9所示。显微组织中,软基体为(α+β)共晶体;硬质点是白色方块状的β相和白色针状的化合物Cu2Sb。
图9-8锡基轴承合金的显微组织 9-9铅基轴承合金的显微组织
3 实验设备及试样
1.金相显微镜
2.各类金属材料的金相试样若干:实验用各种材料的显微样品如表3-5所列。
表9-1 实验用各种材料的显微样品
序号 | 材料名称 | 处理方法 | 显微组织 | 浸蚀剂 |
1 | 铁素体灰铸铁 | 铸态 | F+G(片状) | 4%酒精溶液 |
2 | 铁素体-珠光体灰铸铁 | 铸态 | F+P+G(片状) | 4%酒精溶液 |
3 | 珠光体灰铸铁 | 铸态 | P+G(片状) | 4%酒精溶液 |
4 | 铁素体球墨铸铁 | 铸态 | F+G(球状) | 4%酒精溶液 |
5 | 铁素体-珠光体球墨铸铁 | 铸态 | F+P+G(球状) | 4%酒精溶液 |
6 | 珠光体球墨铸铁 | 铸态 | P+G(球状) | 4%酒精溶液 |
7 | 铁素体(黑心)可锻铸铁 | 退火 | F+G(团絮状) | 4%酒精溶液 |
8 | 珠光体可锻铸铁 | 退火 | P+G(团絮状) | 4%酒精溶液 |
9 | 铁素体蠕墨铸铁 | 铸态 | F+G(蠕虫状) | 4%酒精溶液 |
10 | 铝硅合金(变质前) | 铸态 | (α+Si) | 0.5%氢氟酸水溶液 |
11 | 铝硅合金(变质后) | 铸态 | α+(α+Si) | 0.5%氢氟酸水溶液 |
12 | 单相黄铜 | 退火 | α | 3%FeCl3+10%HCl水溶液 |
13 | 双相黄铜 | 退火 | α+β' | 3%FeCl3+10%HCl水溶液 |
14 | 锡基轴承合金 | 铸态 | α+β'+Cu3Sn | 4%酒精溶液 |
15 | 铅基轴承合金 | 铸态 | (α+β')+β'+Cu2Sb | 4%酒精溶液 |
4 实验任务及要求
1.观察各样品的显微组织,区别其组织特征,并分析其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2.在金相显微镜下选择各试样显微组织中的典型区域,并根据其组织特征描绘出其显微组织示意图,记录所观察的各试样名称、显微组织、浸蚀剂、放大倍数及组织特征,并用引线标出各显微组织示意图中组织组成物的名称,具体格式如图9-10所示。
材料名称
金相组织
处理方法
放大倍数
浸 蚀 剂 图9-10 显微组织记录格式
5 思考题
分析各种铸铁及有色合金材料的组织特点及其对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