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白鹭》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42:20
文档

《白鹭》教学设计.

《白鹭》教学设计吴江市北厍小学叶雪娟[课题]:《白鹭》[教材简解]:《白鹭》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
推荐度:
导读《白鹭》教学设计吴江市北厍小学叶雪娟[课题]:《白鹭》[教材简解]:《白鹭》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
《白鹭》教学设计

吴江市北厍小学  叶雪娟

[课题]:《白鹭》

[教材简解]:

《白鹭》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学习在过程中受到的精神滋养。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获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白鹭》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352字,诗意飘逸、意境悠远,不仅是白鹭的形体高雅脱俗给人以美感,白鹭寻常的觅食、栖息、飞行的生活习性,在作者笔下成了富有情趣的“钓鱼”“瞭望”“晚飞”图,韵味十足,诗意横生。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正是引领学生感悟美、欣赏美、享受美的好材料。

[设计思路]: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总领全文的句子,指导学生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再带着“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悬念朗读课文,通过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导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简述:

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的每一句话;理清文章脉落。

第二课时

一、影像导入,呈现自然美

教师导语:(深情地)人们常说,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充满无穷生趣,蕴有无限灵性,那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会在许多诗人眼里充满诗情画意,它让许多文人为之感动,也使每一个智慧的作家充满灵性。于是寄情山水、感悟生命成了许多文人墨客的钟爱。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看完以后,试着用一句话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对于录像中可爱的小生灵,你也试着用一个词儿来描绘一下它留给你的印象。

学习交流后,教师适时小结、过渡:白鹭这个可爱的小生灵,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匀称、苗条、机敏、可爱)那么诗人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又是怎样的呢?

二、感受形象,认识形体美

1.听课文录音(带着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2.学生听后交流:你觉得文章美在哪里?(下面的学习将围绕这个问题的讨论贯穿始终)出示句子,作者笔下的白鹭美在( )。(也可以用书上的词语来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形体、神韵、精巧、悠然),相机引导学生得出:白鹭美在它“形体的精巧”!

3.从文中哪些描写看出“白鹭美在它的精巧,是一首精巧的诗”呢?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读后谈谈自己的见解。

着重就“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让学生发表见解。根据学生交流,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语句,深入领会白鹭的精巧的形体。并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白鹤的生硬”“朱鹭、苍鹭嫌大”的情景,紧扣“雪白、铁色、青色”的颜色配合,以及流线型身段,欣赏其形体的和谐美。

指导朗读,小结升华情感:作者眼中的白鹭“精”在(颜色恰到好处,身段大小适宜),“巧”在(流线型的身段、大小适宜)……

4.感悟文字,发现语言美。

作者眼中的白鹭(引说)真是一首(精巧)的诗。那么他是怎样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大自然的美告诉大家的呢?

(1)引导学生再读第2~5自然段,初步感知概括、对比、细描的描写方法

(2)将文中第五节中的“一点儿”改为“一点”进行朗读比较,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进一步感悟白鹭的精巧,“真是天工造物,如此完美。”从而使学生受到作者由衷的喜爱白鹭情感的深深影响。第五节,句式整齐,富于节奏,读来琅琅上口,通过学生的朗读品评,可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体会。

三、再现画面,欣赏意境美

1. 教师:鸟儿觅食、栖息、飞行是鸟儿的天性,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可是作者笔下的这些寻常事却别有一番情趣。指名分节读6、7、8、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2、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面?句式出示:读了第( )节,我仿佛看到( )。四人小组交流。

3、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可真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指导朗读体味

白鹭瞭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你认为它也许是等待?等待( );也许它在期盼?期盼( );也许它在沉思?在感叹……

指导朗读想象

白鹭晚飞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你想到诗句“    ,   。”所描绘的情景。(落霞与孤鹜齐飞……两个黄鹂鸣翠柳……)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4、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自由练读。

5、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6、7、8、9小节。

四、总结全文,体验情感美

1、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引读最后一段: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理解最后一段水到渠成)

2、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3、作者感受万物,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的美,用巧妙的联想,丰富的想象和艺术的表达方法,使笔下的白鹭给人以遐想,给人以启迪,字里行间给人美的享受。这种感受都源于一个字“情”,喜爱之情,情有独钟,这就是贯穿文章的神。

4、让我们也做一回有“情”人,想想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出日落……)

五、作业设计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细细揣摩第七节,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是在了望吗?》为题,用“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精巧的诗       ————       美的享受

             

              白鹭                     钓鱼图

     韵味无穷的诗   瞭望图      ——无限的遐想

                        晚飞图            

                    

                                         

六、教学过程 

16 白鹭(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白鹭不仅是一首精巧的诗,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无穷”的意思非常明显,“韵味”是什么意思呢?(难以言表的感觉充满情趣和趣味)。

师: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韵味”指的是一中情趣、一种趣味。请同学读句子,读出情趣和趣味来。

   二、学习第6—8节“韵味无穷的诗” 

1、师:白鹭的无穷韵味就在文章的6~8节之中。请同学自由朗读,看看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勾画出一幅怎样的图画。如果给你看到的画面题名,那该用什么名好呢?

2、你最喜欢哪幅画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描写使得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学生自读后交流) 

 a出示:第六节(交流批注) 

白鹭垂钓图中,作者说它在站着“钓鱼”,把它当作人来写了。 

师:是的,白鹭是水鸟,能在水里捕食鱼虾。可是,作者不说白鹭“叼鱼”,而说它“钓鱼”。是不是作者用错了字呢?请一个同学读这一自然段,大家闭起眼睛想象想象。(指名一生读)  我仿佛看到一个人,静悄悄地站在清水田里,垂着钓竿,悠然地等待鱼儿上钩,神态是那么闲适自在。 

画面的背景是清澈、开阔的水田,画中的主人公是诗一般迷人的白鹭。白鹭悄然伫立在清水田里,静候着过往的游鱼。环境是那么宜人,白鹭是那么悠然。让我们通过生动的朗读把大家带入那美丽的画面中吧! 

  B出示:第七节(练说) 

第七自然段描写白鹭瞭望也很有韵味。“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你能具体说说吗? 

师:假如这是一只羽毛刚丰的少年白鹭,他在瞭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妙龄的白鹭姑娘,她在瞭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白鹭先生,他在瞭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白鹭妈妈,她在瞭望什么?(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一一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句子说完整、说精彩)

师:不同的白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瞭望时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如果说他们不在瞭望,他们可能在干什么呢?(生答:呼吸新鲜的空气;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打发消磨时间;想观察哪里有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生活得幸福)

师:白鹭也许在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也许在尽情地享受生活中的乐趣,也是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独特的嗜好。白鹭在小树的绝顶绽放着自己独特的韵味,让我们好好地把这种韵味读出来。(学生读)

 c出示:第八节看一段白鹭飞翔的视频(谈感受) 

黄昏时,白鹭翩然低飞,它那纤巧的身影,轻轻地掠过湖面,只是惊鸿一瞥,大家觉得这个时间太短了。老师希望借助你们的朗读,把这种“诗”的感觉表达出来。两生读。你为什么带着甜甜的微笑来读这一段? 

我沉浸在这段话时,觉得惬意和愉悦,因为书上说悠然。 

师:白鹭悠然,观者也悠然。这充满诗意的白鹭,与大自然和谐融为一体,合璧成一幅幅清新宜人的画面,让我们再次回眸,用心去体验这三幅美景,将3个自然段连起来轻声读读。 

三、学习第9~10节 

1、引读第9~10节 

2、男生、女生、齐读。 

四、总结课文: 

1、出示一组画面(十张白鹭图片),欣赏白鹭独特的美。 

  师:你感受到什么?作者郭沫若就是现代大诗人。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还想说什么?指名答。 

  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齐读。 2、师:白鹭如诗,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白鹭如画,是一幅灵动的画,是一幅意境深远的画; 

白鹭如歌,是一曲无声的歌,是一曲拨动心弦的歌; 

白鹭如舞,是一支多姿的舞,是一支美妙绝伦的舞。 

让我们捧起书本朗读全文,再次从语言文字中领略白鹭那份独特与悠然。这都源于作者对白鹭的爱。 

六、作业 

1、收集一些写白鹭的诗句

2、有能力的可找白鹭的图给她配诗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尽情地朗读了《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将这篇课文“读”成了两句话,你能再来读读吗?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肯定有很多同学被白鹭的“精巧”迷恋住了,谁愿意来读一读?

二、品读6~8节,感悟白鹭的“韵味无穷”

1、白鹭不仅是一首精巧的诗,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韵味无穷”是什么意思?

2、作者通过几幅画面来展现白鹭的“韵味无穷”?

(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低飞图)

3、同学们,白鹭的韵味就在文字里,味道就在画面里,请你选择自己最被吸引的一幅画面,读读课文,赏赏画面,你感觉哪些句子有味道的,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将白鹭的“韵味”品出来。

4、出示画面,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赏,想,品(配乐)

白鹭钓鱼图:

    

白鹭瞭望图:

    

白鹭低飞图:

  

5、品读“白鹭钓鱼图”

(1)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允许学生读句,赞赏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

(2)有的学生只能读文中的句子,读完后追问: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有韵味?请你再为大家朗读一遍。(教师适当指导)

(3)有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说完后,引读: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突出这句主旋律)

(4)重点理解两个字:“钓”、“嵌”

A、我认为这里的“钓”可以改成捉: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捉鱼,你看行吗?

B、(学生表达意见后),请你将“钓”的韵味读出来。

C、一般什么画嵌在玻璃框里的?作者为什么说白鹭垂钓就是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

D、(学生表达意见后)请你把这幅画的诗情读出来。

(5)小结:

漠漠水田,白鹭伫立,映照其中,不是构成了一幅鲜明可感的图画了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悠闲的垂钓,悠然的田园生活,多么美妙,值得我们嵌在玻璃框 里。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更值得我们嵌在心里,来,一起来背背。

6、品读“白鹭瞭望图”

(1)如果是白鹭垂钓是悠然的,那么,白鹭瞭望是更加富有个性的悠然,也是韵味无穷的,谁愿意把这幅画面展现给大家?(学生可读原文,可自由表达)

(2)白鹭与众不同的嗜好是什么?

(3)瞧,(指着“白鹭瞭望图”中的第一幅画)这只白鹭在了望什么,让他如此兴奋地张开双臂?

(学生说完后,选取学生的词适当小结后,引读: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瞧,(指着“白鹭瞭望图”中的第二幅画)这只白鹭为何如此静谧?

(学生说完后,选取学生的词适当小结后,引读: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5)那只白鹭又在看什么?

(学生说完后,选取学生的词适当小结后,引读: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6)它或许在领略清新美好的晨光,它的双眼透出柔和的光芒。它或许在选择理想的活动场所,眼睛灵活的转动着,那样伶俐。白鹭深情地凝视着远方,双眼就像一泓深潭。它正等待远出未归的同伴。它在心中呼唤:亲爱的朋友,你快回来吧!孤独地站立,却悠然自得,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白鹭在小树的绝顶绽放着自己独特的韵味,让我们好好地把这种韵味读出来。(学生读)

7、品读“白鹭低飞图”

(1)  夕阳西下,白鹭又在干什么呢?(指名读)

(2)瞧,就是这样的(出示画面)。有一天,你放学回家,正巧这样的画面就映入了你的眼帘,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3)(每位学生说完后)请你将这份情怀读出来(读第8小结,读出“一大乐事)

(4)(每位学生读完第8小节)引读: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8、同学们,三幅白鹭图让我们走进了诗情画意,体会了白鹭的“韵味无穷”,能不能将你的体会融入画面,给每一幅画取个“韵味无穷”的名字?

(如: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落霞与“白鹭”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鹭影映清波”、“晨鹭立翠端”、“白鹭舞翩跹”。)

9、同学们,此时你还会为白鹭不会唱歌而遗憾吗?(生说)

10、对,有一句话说:“生命如歌”,像白鹭这种无时无处都充满美感的生命,不就是一首歌吗?让我们把它读成一首歌吧!

三、总结延伸

1、白鹭的“韵味无穷”早就定格在许多诗人的笔下,今天,也留在了我们的心里,请你用“心”领略它的“韵味无穷”, 请你用“心”读出它的“韵味无穷”。

2、出示诗句,请同学读一读

(1)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沙洲旁。(李白)

(2)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杜牧)

(3)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刘禹锡)

3、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白鹭是一幅画,意境深远的画;白鹭是一曲无言的歌,拨动心弦的歌;白鹭是一支多姿的舞,曼妙丰盈的舞。

我们再看一看白鹭,让我们的心与白鹭共舞(欣赏各种姿态的白鹭图片,配乐)。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会发现的眼睛。”你的生活中还有这样“韵味无穷”的画面吗?请你写上一小段。

 一、复习提问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二、赏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3、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精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了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回读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五、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文档

《白鹭》教学设计.

《白鹭》教学设计吴江市北厍小学叶雪娟[课题]:《白鹭》[教材简解]:《白鹭》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