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4年高考地理试卷(福建)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1:42:25
文档

2014年高考地理试卷(福建)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答案】:1.A 2.D【解析
推荐度:
导读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答案】:1.A 2.D【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答案】:1.A  2.D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管理空间信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智慧城市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等,城市管理借助于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使城市发展合理化,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为服务功能,所以智慧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是提升服务功能。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图2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答案】3、A   4、C  

【解析】

3.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根据图示判断冰川面积在减小,冰川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说明该流域冰川面积进一步缩小,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所以干旱程度加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岁)人口数之比。图3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5-6题。

5.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答案】5、D   6、B 

【解析】

5.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显著上升,说明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与性别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较小;医疗水平的变化这之间变化较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6.根据图示2015年我国老年抚养比超过了少年抚养比,人口老龄化突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有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关系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图4示意1992~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7-8题。

7.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A.非洲东部       B.非洲中部      C.非洲西部      D.非洲北部

8.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更加便捷                   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C.中国需求扩大                   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答案】7、A   8、C  

【解析】

7.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图中显示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情况为非洲东部的索马里等地由出口为主地区变为进口为主地区,马达加斯加由进口为主地区变为出口为主地区;非洲中部和西部变化较小,非洲北部基本无变化。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8.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影响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国内市场的变化,中国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对非洲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中国与非洲距离遥远,所以A、B选项错误;非洲农业技术较为落后。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图5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答案】:9.B  10.D

【解析】:

9.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本题图表阅读的关键是要找到①②③④各地1月和7月的对应点。图示①地纬度约为60°N,7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0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5-10m/s;②地纬度约为20°N,7月风向为东风,风速为5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0-15m/s;③地约为5°N,7月风向为东风,风速为10m/s,1月风速0m/s;④地约为50°N,7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5-20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20m/s;所以通过比较②地的风向和风速变化最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0.图示反映全球风速和方向随纬度的变化。选项中与风速、风向变化密切相关的洋流分布,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低纬度地区主要为东风,洋流向西流;②地风向随季节发生变化,所以形成季风洋流;中纬度地区为西风,形成西风漂流。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图6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12.次日泰山站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答案】: 11.B   12.C

【解析】:

11.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其中地方时的概念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间差异为地方时,这句话的含义就是经度相同地方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相同。当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泰山站(76°58′E)地方时为12:00,泰山117°E为下午;东京141°E 为下午16:20左右,2月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昼短于夜,所以夕阳西斜;纽约74°W为凌晨2:00前后;开普敦18°E早晨8:00前后。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2.次日为2月9日,相比于2月8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偏北,泰山站位于南半球,2月8日未出现极昼,2月9日白昼变短,所以该地未极昼,日出东南;太阳高度变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56分) 难度值0.474

必考部分(115分) 

37.(37分)图13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难度值0.420

    材料一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6分) 难度值0.355

    (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11分) 难度值0.42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12分) 难度值0.468

    (4)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店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8分) 难度值0.392

    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

(1)位于30°N附近;该省东北部沿海;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

(2)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3)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大力扶持;地价高,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

(4)观点A:有利。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观点B:不利。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

37.(1)6分

1.位于30°N附近(或28°-30°N或中低纬度;或低纬或纬度低;或亚热带;或北温带);(2分)

2.该省东北部沿海(或该省东部沿海,或我国东南沿海、东部沿海;或东海沿岸)

3.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或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或沪宁杭工业区;或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2分)

37.(2)11分

1.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或东临东海;或位于沿海)2分

2.滨海平原面积较大(地形平坦;或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2分

3.气候温暖湿阔(或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夏季高温多雨,或水资源丰富)2分

4.海岸曲折,多港湾(或避风港或港阔水深)2分

5.架宽阔,海洋资源丰富(3分),若只答架宽阔(或浅海面积大1分,若只答海洋资源丰富(2分)

37.(3)12分

1.城市、人口密集(1分),市场需求量大;(2分)

2.经济发达(1分),资金、人才、科技力量雄厚(2分)

3.基础设施完善(1分),交通和物流业发达(或铁路、公路、水运发达)1分

4.国家重视,大力支持(2分)

5.地价高(1分),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1分)

37.(4)8分

观点A:有利

1.增加就业或提高经济收入  2分

2.市场  2分

3.交通  2分

4.产业升级,工业化,城镇化  2分

5.森林保护  2分

不利

1.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

2.产业、人口集中,加大基础设施压力,交通压力

3.山区人才单薄、竞争力低

4.农业人口流失

5.森林破坏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地理位置的描述主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

    (2)本题考查区位条件分析。区位条件的分析应该从自然区位和社会经济区位等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区位条件从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从劳动力、交通、市场及技术等方面分析。

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

   (3)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土地价格等。结合都市农业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这一重要信息进行作答。

   (4)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回答本题应注重三个方面的分析。

选考部分 (41分)

40.(15分)地理难度值0.571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2———海洋地理] 难度值0.259

图14为世界某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图示地区的海岸特点,简析其形成的外力作用。(9分)

(2)简述该地保护海岸带环境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

(1)基岩海岸,岬湾相连(岬角延伸入海,湾内沙滩面积较大)。岬角向海突出,海水侵蚀作用显著,形成岩岸;湾内风浪较小,海水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沙滩。

    (2)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游客数量;完善环保设施,防治污染;做好合理利用的科学规划;开展海洋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解析】

(1)图示半岛为朝鲜半岛,其南部地区的主要海岸类型为基岩海岸,基岩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岬,在海岬之间,形成深入陆地的海湾,岬湾相间,绵延不绝,海岸线十分曲折。该海岸发展海滨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岛屿、地貌景观、海滩、阳光、生物、气候等方面来回答。

(2)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生态破坏和全球变暖等方面。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海岸类型、发展滨海旅游业的条件和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难度值0.611

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9分)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评分细则

40.B

(1)可能发生在6(7)~9(10)月(或夏秋季节,或夏季)(3分)若只答7月(或8月、或7、8月有)2分

2.地势

3.气候

4.水文

(2)1.完善抗洪排涝系统

2.教育

3.合理退田还湖

4.培育、扩大雨涝作物

5.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居民、农业外迁

【解析】

(1)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地势低平是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根据图示图中6月-9月河流和湖泊的水位都较高,长江流域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所以夏秋季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洪涝灾害的防治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及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工程措施有修建分洪工程等,非工程措施有加强监测预报、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等。

C.[选修6———环境保护] 难度值0.47

   图16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9分)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1)污染总体呈“W冶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三点即可)

    评分细则

40.C

W形变化(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或6月1日至2日污染减轻,3日最重,4日至6日减轻(3分);

【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和水污染的原因。根据图示可以得出河水的污染程度为先减轻后加重,然后减轻。水污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陆地污染物的排放,本题需要结合降水过程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污染防治可以从控制污染源、改变生产方式、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分析。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参

第1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1.A    2.D    3.A    4.C    5.D    6.B    7.A    8.C    9.B    10.D  11.B   12.C  

第II卷共6大题,共156分。

[必考部分](115分)

37.(37分)

  (1)位于30毅N附近;该省东北部沿海;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

(2)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3)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大力扶持;地价高,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

  (4)观点A:有利

    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观点B:不利

    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选考部分](41分)

40.(15分)地理

  A.[选修2———海洋地理]

    (1)基岩海岸,岬湾相连(岬角延伸入海,湾内沙滩面积较大)。岬角向海突出,海水侵蚀作用显著,形成岩岸;湾内风浪较小,海水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沙滩。

    (2)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游客数量;完善环保设施,防治污染;做好合理利用的科学规划;开展海洋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答三点即可)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C.[选修6———环境保护]

    (1)污染总体呈“W冶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三点即可)

文档

2014年高考地理试卷(福建)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答案】:1.A 2.D【解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