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教科书第58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九第1~4题。 | 课 型 | 新 授 | ||
教 学 目 标 |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 ||||
教学 关键 | 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
教学 重点 | 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 ||||
教学 难点 | 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 步骤 | 教学过程 | 教学课件演示 | 教学 意图 | ||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 同学们,学校准备成立踺子队,入选的有六名同学,刚开始,每位队员平均能踢2下,六位队员一共能踢几下呢? 谁会列式? 学生汇报 6╳2=12(下) 师:你能说说在这道乘法算式中,6和2是什么?12又是什么? 学生汇报 师:说得好!下一个问题,同学们经过一个月的训练, 每位队员平均能踢20下,六位队员一共能踢几下呢? 谁会列式? 列式:6╳40=240(下) 师:接着说第三个问题,同学们经过一年的训练, 每位队员平均能踢200下,六位队员一共能踢几下呢? 谁会列式? 列式:6╳200=1200(下) 师:和他们想法一样的请举举手。(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 师: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6╳2=12(下) (1) 6╳40=240(下) (2) 6╳200=1200(下) (3) 学生汇报: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观察得真仔细!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 学生汇报: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 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 师: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 【教学课件演示】 【教学课件演示】 | 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来自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 | ||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 | 师:如果把(1)式作标准,(2)式和(3)式分别与(1)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 引导学生汇报: (2)式与(1)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2括大20倍是40,积12扩大20倍是24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积也乘2。 师:说得很清楚。再把(3)式和(1)式比看? 引导学生汇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 听取学生汇报后,及时提问,经过两次的比较,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 引导学生汇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变化。 师:怎样变化的?能说得具体些吗?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你们真能干!刚才,我们从上往下观察,发现了这样的积的变化特点,那从下往上观察,用刚才比较研究的方法,比一比,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具体应该怎么比呢? 引导学生汇报(2)式与(3)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也除以5。 (1)式与(3)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0,积也除以100。 我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 【教学课件演示】 | 通过观察、比较几道算式,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许他们的想法不够规范,不够完善,但老师可以通过此了解学生的困惑,加以引导。也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的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使学生尝到了探究新知的甜头,感受到探究的快乐 | ||
师:你们真会发现。我们通过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两方面的观察找到了这组算式积的变化特点,那是不是其它的乘法算式也有相同的积的变化特点呢?下面,我们应该怎样研究? 生:我们可以自己找一些乘法算式的例子用刚才的比较方法研究,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具有相同的特点。(其他同学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师:这可是一个金点子,咱们说做就做。自荐,先出一道乘法算式,60╳8=480,下面就看你们的了? 学生自主验证 。。。 你们都举的是乘几的变化,我来出个别的,60除以12等于5,8不变,积也除以12,是40,横着算,5乘8的确等于40。 师:你的研究意识真强。除次以外,还可以有多少种变化.。 生:无数种。 师:下面,你们同座位之间也这样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作标准,自己将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观察积的变化情况。,好吗?计算比较大的数时,可以用计算器帮忙,开始! | 【教学课件演示】 | ||||
师:既然许许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积的变化特点,我们一起来总结它们的规律。 分组讨论总结规律。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说得太棒了! (课件小精灵:同学们,祝贺你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愿意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吗?那就跟我走吧!) (2)讨论,互相交流。小组完成的表格: | 【教学课件演示】 | 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相互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这个设计表面看是对新知的巩固,其实,暗含着对0除外的问题解决。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对待数学要有严谨的态度。 | |||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 1、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 | 【教学课件演示】 | 通过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 | ||
三、巩固练习 | 2、完成练习 (1)4×15=60 (2) ×400=8000 4×150=( ) ×40=( ) 4×1500=( ) ×4=( ) 40×15=( ) × 200=( ) 400×15=( ) × 100=( ) 8×15=( ) 4×30=( ) | 【教学课件演示】 | 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启发性、挑战性。通过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 ||
完成练习九,第一题到第四题。 学生完成,老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简单辅导。 | " 【教学课件演示】 | 承接上面的练习设计,在延伸部分继续以学生的生日话题作为延伸内容,体现教学的连贯,为下面学习平年、闰年埋下伏笔。 | |||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 在这节数学课上,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吗? 生 …… 师:大家用自己智慧的双眼,聪明的大脑发现并运用了乘法规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学以致用,其乐无穷。 师:下课后你们用今天研究问题的方法去比较18×15=270和54×5=270,看你们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新的想法吗?,老师祝你们成功! | 【教学课件演示】 | |||
五、布置作业。 | 选用《新课程学习辅导》相应练习 | ||||
板书 设计 | 积的变化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