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3:05:32
文档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
推荐度:
导读《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        学时:51            学分:3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

1、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

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 

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

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

第三节   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规范分析法

二、实证分析法

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

  

第二章     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

1、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失效。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

一、帕累托效率

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

第二节  公共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三、稳定职能

第三节   公共选择与失效

一、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二、  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

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

四、 集中决策机制

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

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

七、失效

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三章   公共支出理论

1、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失效。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品理论

一、公共品的涵义

二、公品的最优供给理论

三、公品最优供给理论对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外部效应理论

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

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

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

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品的最优供给理论

第四章  公共支出概述

1、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

  

一、财政支出的意义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原则

一、量入为出原则

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 

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

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

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

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

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

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第五章  购买性支出

1、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采购制度。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投资性支出

一、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二、基础产业投资

三、农业投资

第二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

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第三节     采购

一、采购的概念及特点

二、采购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三、采购制度的运行和监督

3、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内容、管理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财政补贴制度。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的概念、内容, 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

二、我国主要的社会保险制度

三、中国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比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第二节     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内容

二、财政补贴的必要性和作用

三、我国财政补贴实践

四、财政补贴的调整与确定

3、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的关系

第七章   财政收入概述

1、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掌握财政收入结构分析的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

一、按收入形式分:税收、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其它收入

二、按经济部门分: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第二节   筹集财政资金的原则

一、发展生产,广辟财源

二、兼顾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

三、效率与公平兼顾    

      

第三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制约

二、职能对财政收入的制约

三、分配和对财政收入的制约

四、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制约

第四节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一、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二、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

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分析

第八章  税收理论

1、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税收原则、税收负担、最适课税理论,了解税收的经济影响。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创立和发展

二、公平原则

三、效率原则

第三节  税制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

三、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四、税目

五、纳税环节

六、减免税:减税、免税、起征点、免征额。

七、违章处理

第四节    税收负担

一、税收负担的概念

二、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

三、税负水平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四、考核税收负担的经济指标

五、宏观税负的衡量标准和影响因素

六、最适课税理论

第五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

一、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二、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3、教学重点与难点:税收原则、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九章    税收制度

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各个税种的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及计算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税收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税制的产生:是国家政权和私有制经济相结合的产物。

二、税制的发展

三、我国税制的沿革

第二节    流转税制

一、流转税制概述:流转税的特点、作用

二、

三、消费税

四、营业税

五、关税                                 

 第三节 所得税制

一、所得课税的特点

二、企业所得税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四、个人所得税

第四节 财产和行为税制

一 、财产和行为课税概论

二、资源税

三、土地

四、印花税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课征制度。

第十章   国际税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国际税收的基本知识。包括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及减除、国际避税与逃税。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税收的形成与研究对象

一、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区别

二、国际税收的定义

三、国际税收的产生

四、国际税收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税收管辖权

一、概念

二、主体和客体

三、税收管辖权内容

第三节  国际双重征税

一、概念

二、国际双重征税的产生

三、国际双重征税的影响

四、国际双重征税的免除方法:免税法、扣除法、抵免法、税收饶让

第四节   国际避税与逃税

一、国际避税与逃税的原因

二、国际避税与逃税的方式

三、国际避税地

四、反国际避税和逃税的措施

3、教学重点与难点: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

第十一章   公债理论

1、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债的概念和内容、了解公债的经济影响。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债概述

一、公债的概念

二、公债的产生和发展

三、公债的特征和用途

第二节   公债的管理

一、公债的种类

二、公债的发行条件

三、公债的发行方式

四、公债的还本付息

第三节  公债的经济影响

一、公债的负担

二、公债的经济效应

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债的经济影响

第十二章    财政

1、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一、凯恩斯的观点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观点

三、供给学派的观点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第二节  财政的基本原理

一、财政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二、财政的效应和机制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的财政 

  第三节   开放经济中的财政

一、IS-LM-BP模型

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

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

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第十三章  间的财政关系

1、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间的财政收支关系及转移支付制度。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政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一、财政分权的理论

二、财政集权理论

三、财政职能在和地方之间的分工

第二节  间的财政支出关系

一、分税制

二、间支出责任的划分

三、间收入的划分

第三节  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转移支付概述

二、转移支付的种类与效果

三、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

3、教学重点与难点: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三、课时分配

章次教学内容总课时课堂讲授作业上机实验其他备注
1总论 3     3
2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44
3公共支出理论55
4公共支出概述33
5购买性支出33
6转移性支出431讨论
7公共收入概述44
8税收理论55
9税收制度32
10国际税收 321讨论
11公债理论33
12财政55
13间的财政关系33
复习33
总计51465
四、参考书目

1、刘宇飞 《当代西方财政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刘玲玲《公共财政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3、胡庆康、杜莉《现代公共财政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4、张志超《现代财政学原理》     南开大学出版社

5、张馨《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蒋洪《财政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文档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