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单位:临海市大洋办事处双桥村双桥自然村道排水工程项目部 2013年6月15日
序号 | 活动点/工序/部位 | 导致事故危险 | 导致事故危险原因 | 事故危险影响范围 | 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一 | 办公生活设施和活动 | |||||
1 | 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空调/照明等电器/电气使用 | 火灾爆炸 | 超负荷运转/电器电气缺陷 | 电器电气设施/建筑物 | 中 | 措施 |
触电 | 违章操作/电器电气缺陷 | 使用人员 | 中 | 措施 | ||
2 | 复印 | 中毒 | 通风不良 | 操作人员 | 小 | |
3 | 车辆行驶 | 交通事故 | 无证/违章/带故障驾驶、 | 车辆及人员 | 中 | 措施 |
4 | 电脑使用 | 影响身体健康 | 辐射/妇女怀孕操作 | 操作人员 | 小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建筑物 | 火灾 | 雷击/失火等 | 建筑物及设施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二 | 施工管理 | 各类事故危险 | 制度不健全/无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案或未审批采用/无安全技术交底/平面布局不合理/安全检查指导缺乏/隐患整改不及时/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操作人员不具备能力或未经培训等 | 施工作业人员及设施设备等 | 中 | 措施 |
三 | 外部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 火灾/爆破器材丢失等 | 安全保卫缺陷 | 火灾及安全事故等 | 中 | 措施 |
编号:CRQF/02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五公司钦防铁路项目部 2010年3月
序号 | 活动点/工序/部位 | 导致事故危险 | 导致事故危险原因 | 事故危险影响范围 | 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四 | 野外活动(现场勘察、施工测量等) | 蛇虫咬伤/高处坠落 | 防护用品未配用/不注意等 | 野外作业人员 | 小 | |
五 | 施工测量 | 仪器损坏 | 操作不当 | 仪器 | 小 | |
六 | 临时工程及附属设施 | 倒塌/设施损坏 | 稳定性不够 | 临时工程及附属设施/附近人员设施 | 大 | 目标方案 |
七 | 油库、煤库、木工房、易燃易爆品库、电力设施线路等 | 火灾爆炸 | 不符合防火、防水、防雷、防风等安全要求 | 附近人员设施 | 大 | 目标方案 |
八 | 高位水池 | 山体滑坡 | 水池漏水 | 附近人员设施 | 小 | |
九 | 雷管、炸药、氧气瓶、乙炔瓶、油漆、涂料、稀料、防水卷材等易燃易爆物品 | 火灾爆炸 | 存放场所不符合要求或设置不当/违章作业/无安全标志或不清/火种或明火/雷击/热源等 | 作业人员及附近人员设施 | 大 | 目标方案 |
十 | 油漆、涂料、稀料、防水卷材等存放、碓码、装卸、搬运、使用 | 中毒/职业病 | 场所通风不良/防护用品配用不当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有毒有害物泄露 | 违章作业 | 操作人员 | 中 | 措施 | ||
十一 | 物资材料、半成品堆码、装卸和搬运 | 物体打击 | 违章作业/照明不良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倒塌伤人 | 堆放整理不当 | 作业人员及附近人员 | 中 | 措施 | ||
扭伤、割伤等 | 违章作业/防护用品配用不当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
十二 | 长大构件的装卸和运输 | 落物伤人/构件损坏 | 无方案措施/违章作业 | 构件 | 中 | 措施 |
十三 | 施工用电 | 触电 | 防护缺陷/电力设施线路缺陷、设置或配置不当/违章作业/标志缺陷/误操作等 | 施工作业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火灾 | 电力设施线路缺陷、设置或配置不当/无短路、过负荷保护等 | 电力设施及线路 | 中 | 措施 | ||
短路、过负荷 | 电力设施线路设置或配置不当等 | 电力设施及线路 | 中 | 措施 |
编号:CRQF/03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五公司钦防铁路项目部 2010年3月
序号 | 活动点/工序/部位 | 导致事故危险 | 导致事故危险原因 | 事故危险影响范围 | 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十四 | 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装载机/吊车/电瓶车/梭式矿车/输送机/卷扬机/提升机/砼搅拌输送车/砼输送泵/钻机/强夯机/碎石机/电锯/圆盘锯/调直机/切断机//钻床/钻孔台车/砼搅拌机/砼喷射机/空压机/通风机/铲运机/翻斗车/运输汽车等施工机械设备、车辆和机具操作、维修、保养、运转、作业 | 火灾 | 无证/违章操作/ 机械设备选用不当/机械设备缺陷等 | 机械设备及周围设施 | 中 | 措施 |
机械伤害 | 无证/疲劳/违章操作/ 机械设备选用不当或有缺陷/手代替工具操作/作业范围内活动/防护缺陷等 | 作业人员/作业范围内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
机械车辆损坏 | 无证/疲劳/违章操作/带故障或超负荷运转/无安全警示或不清等 | 机械设备 | 中 | 措施 | ||
十五 | 手动凿岩机/振捣机/切割机/电锯等操作 | 噪声聋 | 防护用品配用不当/工作时间过长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十六 | 电动机械机具设备检修、操作、运转 | 触电 | 无证/违章作业/机械机具设备运转时检修/防护用品配用不当等 | 作业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十七 | 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装载机/吊车/电瓶车/梭式矿车/砼搅拌输送车/铲运机/钻孔台车/运输车辆等行驶 | 车辆伤害 | 无证/违章驾驶/带故障运转/机械设备缺陷/自然条件影响等 | 现场施工人员 | 中 | 措施 |
十八 | 塔吊、施工电梯、龙门吊安装、拆卸 | 倒塌 | 无方案或未审批/违章作业等 | 现场施工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高处坠落 | 防护缺陷/防护用品配用不当等 | 现场施工人员 | 中 | 措施 | ||
物体打击 | 防护缺陷/违章作业等 | 现场施工人员 | 中 | 措施 | ||
十九 | 悬崖/陡坎/沟/槽/坑/井/孔等处活动作业 | 高处附落/淹溺 | 无安全标志或不清等 | 附近活动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二O | 施工降水 | 影响周边建筑物稳定 | 降水过大、过快 | 周边建筑物 | 大 | 目标方案 |
编号:CR16QF/04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五公司钦防铁路项目部 2010年3月
序号 | 活动点/工序/部位 | 导致事故危险 | 导致事故危险原因 | 事故危险影响范围 | 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二一 | 钢筋除锈、调直、拉长 | 机械伤害 | 违章作业等 | 作业人员 | 小 | |
钢筋甩动弹起伤人 | 在调直、张拉区域停留等 | 作业及经过人员 | 小 | |||
尘肺/皮炎 | 防护用品配用缺陷 | 作业人员 | 小 | |||
二二 | 金属切割作业 | 火灾 | 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作业 | 火灾 | 大 | 目标方案 |
灼烫 | 切割机前方停留/防护缺陷 | 作业及经过人员 | 小 | |||
机械伤害 | 违章作业 | 作业人员 | 小 | |||
砂轮飞出伤人 | 设备缺陷/违章作业 | 作业及经过人员 | 小 | |||
二三 | 焊接作业 | 火灾 | 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作业 | 火灾 | 大 | 目标方案 |
灼烫 | 无防护或防护不当/防护用品配用不当 | 作业及经过人员 | 中 | 措施 | ||
触电 | 防护缺陷/设备缺陷/违章作业 | 作业人员 | 小 | |||
电焊工尘肺 | 粉尘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
电光性眼炎 | 弧光辐射与防护缺陷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
氧气瓶、乙炔瓶爆炸 | 违章作业 | 作业及周围人员设施 | 中 | 措施 | ||
二四 | 模板和支架结构 | 垮塌 | 静载/动载/设备设施未经检验、验收/稳定性、刚度和强度不够 | 砼结构/施工作业人员及设施 | 大 | 目标方案 |
二五 | 模板和支架结构搭设、拆除 | 物体打击 | 违章作业/防护缺陷等 | 下方作业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垮塌 | 无方案/违章作业 | 施工作业人员及设施 | 大 | 目标方案 | ||
结构缺陷 | 违章作业 | 砼结构 | 中 | 措施 | ||
二六 | 高处作业/临边作业 | 高处附落 | 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防护用品配用不当/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大风天作业/照明不良/不注意等 | 作业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编号:CR16QF/05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五公司钦防铁路项目部 2010年3月
序号 | 活动点/工序/部位 | 导致事故危险 | 导致事故危险原因 | 事故危险影响范围 | 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二七 | 水泥堆码、装卸、搬运/混凝土搅拌/喷射混凝土等作业 | 水泥尘肺/皮炎 | 粉尘/防护用品配用不当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二八 | 喷射混凝土作业 | 风管甩动伤人 | 管路堵塞/误操作/违章作业 | 作业及附近人员 | 小 | |
风水砼喷射伤人 | 误操作/违章作业 | 附近人员 | 小 | |||
物体打击 | 上部落石、砼块剥落、防护缺陷等 | 作业人员 | 小 | |||
二九 | 混凝土输送泵灌注混凝土 | 风水砼喷射伤人 | 误操作/违章作业 | 作业及附近人员 | 小 | |
三0 | 石灰装卸、搬运、拌合作业 | 呼吸系统疾病/皮炎 | 粉尘/防护用品配用不当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三一 | 人工振捣作业 | 手臂振动病 | 振动/长时间作业 | 作业人员 | 小 | |
三二 | 砌体砌筑 | 物体打击 | 交叉作业/违章作业/上方有工具、危石/安全标志缺陷 | 作业人员及下方人员 | 中 | 措施 |
砌体坍塌 | 违章作业 | 砌体/作业和附近人员设施 | 中 | 措施 | ||
三三 | 手动凿岩、钻孔作业 | 手臂振动病 | 振动/长时间作业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钻杆折断飞出伤人 | 违章作业 | 作业人员 | 小 | |||
尘肺 | 粉尘/防护用品配用缺陷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
风管甩动伤人 | 误操作/违章作业 | 作业及附近人员 | 小 | |||
三四 | 高压风水吹孔 | 高压风水喷射伤人 | 误操作/违章作业 | 附近人员 | 小 | |
三五 | 注浆/压浆作业 | 浆液喷出作人 | 误操作/违章作业 | 附近人员 | 小 | |
风管甩动伤人 | 误操作/违章作业 | 作业及附近人员 | 小 | |||
三六 | 人工打磨/凿除/石方凿面作业 | 飞碴伤眼 | 飞碴/防护用品配用缺陷 | 防护用品配用缺陷 | 中 | 措施 |
三七 | 钻孔作业 | 钻杆掉泥伤人 | 不注意 | 作业人员 | 小 | |
三八 | 灌注水下混凝土 | 淹溺 | 不注意 | 作业人员 | 小 |
编号:CR16QF/06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五公司钦防铁路项目部 2010年3月
序号 | 活动点/工序/部位 | 导致事故危险 | 导致事故危险原因 | 事故危险影响范围 | 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三九 | 油漆、涂装作业 | 中毒/皮炎 | 原料毒性过大/违章作业/通风不良/防护用品配用不当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四O | 抹灰饰面作业 | 中毒/皮炎 | 原料毒性过大/违章作业/通风不良/防护用品配用不当 | 作业人员 | 小 | |
四一 | 门窗安装 | 割伤/刺伤 | 防护用品配用不当 | 作业人员 | 小 | |
四二 | 防水作业(沥青熬制与使用) | 职业中毒 | 违章作业/作业场所通风不良/防护用品配用不当等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灼烫 | 违章作业/防护用品配用不当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
四三 | 屋面作业 | 高处坠落 | 风雨天作业等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四四 | 提升、起重吊装作业 | 夹挤伤害 | 机械故障/误操作等 | 作业维修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脱勾 | 违章指挥作业等 | 吊装物 | 大 | 目标方案 | ||
断绳 | 钢丝绳缺陷 | 吊装物 | 大 | 目标方案 | ||
翻车/倾覆 | 机械设施缺陷/违章指挥作业等 | 机械设备 | 重大 | 目标方案 | ||
物体打击 | 机械设施缺陷/违章作业等 | 下方作业活动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
四五 | 土石方爆破作业 | 放炮伤害 | 无证/违章作业/防护缺陷等 | 作业及周边人员设施 | 重大 | 目标方案 |
四六 | 桩孔/井内爆破 | 坍塌 | 地质缺陷/护壁缺陷/违章作业 | 桩孔/井 | 中 | 措施 |
四七 | 基坑/竖井施工 | 坍塌 | 支护强度不够/边沿堆土、料和停置机具或有动载/积水灌入/违章作业 | 作业人员、设备及周边设施、建筑物 | 大 | 目标方案 |
中毒/破坏地下设施 | 不了解/违章作业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
高处坠落 | 防护缺陷/安全标志缺陷/照明不良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
物体打击 | 周围有工具杂物等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
周边设施、建筑物沉降 | 降水/坑处排水等 | 周边设施、建筑物 | 大 | 目标方案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表
编号:CR16QF/08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五公司钦防铁路项目部 2010年3月
序号 | 活动点/工序/部位 | 导致事故危险 | 导致事故危险原因 | 事故危险影响范围 | 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四八 | 人工挖孔作业 | 坍塌 | 地质缺陷/护壁缺陷/无防水措施等 | 孔下作业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触电 | 违章用电等 | 孔下作业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
高处坠落 | 作业人员上下设施缺陷/防护缺陷/安全标志缺陷/照明不良等 | 作业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
物体打击 | 提升装置缺陷/孔周围有工具杂物/违章作业等 | 孔下作业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
中毒和窒息 | 孔内有毒气/通风不良/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等 | 孔下作业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
淹溺 | 桩孔内涌水冒泥 | 孔下作业人员 | 大 | 目标方案 | ||
四九 | 桥涵施工 | |||||
1 | 沉井施工 | 淹溺 | 涌水/翻砂/冒泥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高处坠落 | 防护缺陷/安全标志缺陷/照明不良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
物体打击 | 周围有工具杂物等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
2 | 桥涵项进 | 坍塌 | 施工方法缺陷/违章作业等 | 作业人员/既有线 | 大 | 目标方案 |
3 | 挂篮作业 | 高处坠落 | 设施缺陷等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物体打击 | 不注意/下方有人员停留 | 下方有人员 | 小 | |||
4 | 预应力张拉 | 物体打击断丝伤人 | 工具锚具缺陷/防护缺陷等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5 | 高压油泵使用 | 油溅出伤眼 | 设施缺陷/防护缺陷 | 作业人员 | 小 | |
6 |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灌注砼振捣 | 断丝伤人 | 违章作业振捣撞击钢丝(钢束) | 作业人员 | 小 | |
7 | 金属波纹管制孔 | 划伤 | 防护用品配用缺陷 | 作业人员 | 小 | |
8 | 吊梁、架梁 | 掉梁 | 方案缺陷/违章作业/设施缺陷/指挥不当等 | 梁体 | 大 | 目标方案 |
编号:CR16QF/09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五公司钦防铁路项目部 2010年3月
序号 | 活动点/工序/部位 | 导致事故危险 | 导致事故危险原因 | 事故危险影响范围 | 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五二 | 过轨作业 | 车辆伤害 | 不注意 | 过轨人员及设施 | 中 | 措施 |
五三 | 既有线施工 | 破坏既有线设施/影响行车安全 | 作业方法缺陷/材料堆放装卸整理不当/防护缺陷/联络缺陷/违章指挥作业等 | 既有线设施/影响行车安全 | 重大 | 目标方案 |
编号:CR16QF/11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五公司钦防铁路项目部 2010年3月
序号 | 活动点/工序/部位 | 导致事故危险 | 导致事故危险原因 | 事故危险影响范围 | 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五四 | 路基工程施工 | |||||
1 | 人工清淤 | 中毒/淹溺 | 毒气/冒险进入危险区域 | 作业人员 | 小 | |
2 | 路堤施工 | 高处坠落 | 不注意/照明不良等 | 作业人员 | 小 | |
路基坍塌 | 违章作业等 | 路基 | 中 | 措施 | ||
3 | 水中填筑路堤 | 淹溺 | 冒险进入危险区域 | 作业人员 | 小 | |
4 | 桥涵缺口填筑 | 物体打击 | 交叉作业 | 下方作业人员 | 小 | |
5 | 路堑开挖 | 边坡坍塌 | 地质缺陷/积水/开挖方法不当/违章作业等 | 下方作业人员及设施 | 大 | 目标方案 |
物体打击 | 交叉作业 | 作业人员 | 小 | |||
6 | 风沙路基施工 | 沙埋/风蚀路基 | 防护缺陷 | 路基 | 中 | 措施 |
风沙伤害 | 违章作业/防护用品配用缺陷 | 作业人员 | 小 | |||
7 | 软土路基施工 | 路基坍塌 | 排水不良等 | 路基 | 小 | |
8 | 冻土路基施工 | 路基融沉或边坡坍塌 | 违章作业等 | 路基 | 中 | 措施 |
9 | 岩溶、坑洞地区路基施工 | 高处坠落 | 防护设施缺陷/警示缺陷 | 作业人员 | 小 | |
10 | 滑坡、崩塌、岩堆地段施工 | 滑坡/坍塌 | 未进行截排水/防护设施缺陷/违章作业等 | 作业人员及设施 | 大 | 目标方案 |
落石伤人 | 防护设施缺陷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
11 | 陡坡地段施工 | 物体打击 | 交叉作业 | 下方作业人员 | 小 | |
12 | 挡土墙/护墙明挖基础施工 | 边坡坍塌 | 违章作业等 | 作业人员及设施 | 小 | |
13 | 清理、支顶危石/嵌补坡面作业 | 物体打击 | 防护设施缺陷 | 下方作业人员 | 小 | |
高处坠落 | 防护用品配用缺陷 | 作业人员 | 小 |
编号:CR16QF/12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五公司钦防铁路项目部 2010年3月
序号 | 活动点/工序/部位 | 导致事故危险 | 导致事故危险原因 | 事故危险影响范围 | 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五五 | 在噪声超过85分贝环境中连续作业 | 噪声聋 | 防护用品配用缺陷 | 施工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五六 | 雨季施工 | 滑倒、摔倒 | 不注意等 | 作业人员 | 小 | |
五七 | 冬季施工 | 冻伤 | 防护用品配用缺陷 | 作业人员 | 小 | |
机械损坏 | 防冻缺陷 | 机械 | 小 | |||
五八 | 高温环境施工 | 中暑 | 违章指挥/工作时间过长等 | 作业人员 | 小 | |
五九 | 在高压电力设施线路附近施工作业 | 触电 | 防护缺陷/违章作业等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六O | 核子密度仪使用 | |||||
六一 | 临时房屋设施拆除 | 高处坠落 | 不注意/防护用品配用缺陷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物体打击 | 违章作业等 | 下方作业人员 | 小 | |||
六二 | 抗洪抢险 | 淹溺 | 冒险进入危险区域/强令冒险作业/抢险措施不当/防护用品配用缺陷等 | 抢险人员 | 中 | 措施 |
六三 | 隧道坍方抢险 | |||||
隧道突泥涌水抢险 | ||||||
六五 | 隧道瓦斯爆炸抢险 | |||||
六六 | 火灾、爆炸抢险 | 烧伤/烫伤/炸伤等 | 中 | 措施 | ||
六七 | 泥石流、山体滑坡抢险 | 淹溺 | 中 | 措施 | ||
六八 | 中毒抢险 | 中毒 | 中 | 措施 | ||
六九 | 放射性物质泄露抢险 | 放射性疾病 | 中 | 措施 | ||
七O | 伤员急救 | 伤势加重 | 急救措施不当 | 伤员 | 小 | |
七一 | 触电救险 | 触电 | 急救措施不当 | 救险人员 | 小 |
编号:CR16QF/13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五公司钦防铁路项目部 2010年3月
序号 | 活动点/工序/部位 | 导致事故危险 | 导致事故危险原因 | 事故危险影响范围 | 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七二 | 锅炉 | 爆炸 | 压力过高/锅炉缺陷 | 作业及周围区域 | 大 | 目标方案 |
缺水事故 | 不注意/水源中断/设施故障等 | 锅炉 | 中 | 措施 | ||
满水事故 | 不注意/误操作/设施缺陷等 | 中 | 措施 | |||
汽水共腾 | 水质不合格/水位过高等 | 中 | 措施 | |||
水冷壁管及对流管爆破 | 炉管堵塞/缺水等 | 中 | 措施 | |||
省煤气破裂 | 水质不合格/违章操作等 | 中 | 措施 | |||
烟道内二次燃烧 | 煤和风量调节不当//违章操作等 | 中 | 措施 | |||
过热器破裂 | 水质不合格等 | 中 | 措施 | |||
七三 | 空压机储气罐 | 爆炸 | 外界温度过高/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水位计等设施/罐体缺陷等 | 作业及周围区域 | 中 | 措施 |
受压部位损坏 | 水质不合格/违章操作等 | 空压机储气罐 | 中 | |||
七四 | 特种作业 | 各类事故危险 | 无证上岗 | 作业及其他人员设施 | 中 | 措施 |
七五 | 防护用品配用 | 高处坠落/触电等 | 防护用品质量不合格/不按规定配备、使用 | 作业人员 | 中 | 措施 |
七六 | 相关方 | 各类事故危险 | 没有签定安全协议 | 施工人员及场所 | 中 | 措施 |
序号 | 项目 | 质量风险源 | 控制措施 |
1 | 路 基 工 程 | 搭接处路基 沉降不均 | 按设计要求开挖台阶并碾压密实,填筑时采用与原地相同的材料,填土压实到与挖方处相同的密实度。 |
2 | 台后过渡段 沉降 | 整平台后基底并充分压实;台后按设计填充掺入水泥的级配碎石,与路基一体分层填筑并碾压密实,施工时严格控制填层厚度,以保证碾压密实。靠近桥台2m范围内,采用冲击夯反复夯击密实,2m以外部分采用压路机压实。 | |
3 | 填层顶面 不平承水 | 做好防排水系统设施,防止路基外地表水渗入路基,使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顺利排出;对较低填土高度的路基填料选用优质的渗水填料。路堤边坡两侧设挡水埝,边坡设塑料布排水沟。 | |
4 | 填土压实度 不够 | 选择合适的填料进行填筑,填筑时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根据施工前确定的施工工艺选择合适的机具进行压实。填土路基的碾压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压实,压实达到碾压时目测无明显轮迹。 | |
5 | 雨水冲毁 路基边坡 | 路基开挖前先行施工永临结合的排水沟,将流向路基的地表水引排到指定地点。填方地段做好路基的整平工作,每层填土大致平整并有一定的排水横坡;雨季来临前,做好临时排水工作,沿路基边沿码放装土的草袋或填筑土埂拦水,将流水引至急流槽排出路基范围;引排路基外地表水,防止雨水冲刷路基边坡。 | |
6 | 钻 孔 灌 注 桩 | 灌注桩成孔 导管堵塞 | 每节导管均要检查并敲落吸附的砂浆或砼;塞子略小于导管内径,预先试通一次;导管预先作水密检查,施工中因导管使用过久磨损进水要调换新导管,施工中振动碰撞造成丝扣松弛进水或密封圈老化进水,减少施工中振动与碰撞,换新密封圈;若因为第一车砼过少没有将导管埋入砼内或拔管过多,使管底高出砼面而进水并造成砼离析,需要始终保持导管底部埋入砼内;第一车砼适当多加些水泥砂浆,后续砼恢复正常;砼漏斗处设置金属网,网孔直径略小于导管内径。 |
7 | 钢筋笼被顶起 | 保持埋入砼内不超过4m;在孔口处把钢筋笼上端固定 | |
8 | 瓶颈 | 灌注砼时不准在孔口附近有额外侧向荷载产生;确保泥浆面稳定位置 | |
9 | 断桩 | 不允许导管脱离砼 | |
10 | 桩身夹泥 | 维持浆面稳定位置;加强监督 | |
11 | 试桩时沉降过大不满足要求 | 试桩桩顶必须露出优质砼;严格检查清孔结果;不允许导管脱离砼 |
12 | 桥 涵 砼 工 程 | 砼质量不高 | 1、专业振捣工负责砼的振捣,振捣严格按规程进行。分层浇筑的,控制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砼5~10cm。每处振捣完毕后边振捣边缓慢提起振捣器。避免振捣器碰撞模板及钢筋。插入点要均匀排列,可排成“行列式”或“交错式”。砼必须振捣到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振捣过程严防漏振或过振发生,以免砼结构表面产生蜂窝、麻面。 2、结构物砼达到拆模强度后进行模板拆除,拆除时间由试验确定。模板拆除过程中注意对结构物的保护,禁止撞击或刮伤结构物。 3、尽量避免在雨天或温度过高的情况下进行砼浇筑,也不在温差过大的时段安排浇筑。 |
13 | 外观质量通病 | 1、模板采用定型钢模及大块钢模板,每块钢模板的面积不小于1.5m2。 2、模板拼装时,对接缝进行处理,可在模板的接缝处用胶带密封,防止在砼浇筑过程中漏浆。 3、模板平整光滑,安装前模板均经过整修和清理,浇筑前要对模板浇水湿润,并涂满脱模剂,禁止涂抹废柴油或废机油。 4、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同种规格和品质的水泥和砂石料,分次浇筑的结构物,配合比要相同,防止砼颜色不一致。 5、砼的浇筑、振捣、养护和模板的拆除按规定进行。 | |
14 | 其 他 | 钢筋锈蚀 | 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必须清除;钢筋除锈后仍留有麻点者,不按原规格使用。 |
15 | 混凝土和易性不良 | 控制水泥标号与混凝土等之间的合理比值,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和水泥用量;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施工;配料准确,并保证足够的搅拌时间。 | |
16 | 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 | 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搅拌时间;防止运输中漏浆、离析和运输时间过长;控制灌筑时符合要求的坍落度;采用合理的浇筑顺序和方法,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或过振。随时检查模板及支架的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尤防漏浆。 | |
17 | 混凝土裂缝 | 检查水泥出厂合格证,作安定性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砂、石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石子含泥高时冲洗,抗裂要求高的不宜采用细砂;夏季施工采用低热水泥,合理选用骨料和配合比,以降低水泥用量,及时覆盖养生,防止表面失水干裂。 | |
18 | 砌石工程空鼓、开裂 | 砂浆集中拌制,背后按填料要求和填塞厚度密实,砌筑严格按挤浆法,完工后及时覆盖、洒水养护。 |
一、桥梁情况危险源表
序号 | 中心里程 | 桥梁名称 | 孔垮式样 | 全长(m) | 危险源情况 |
1 | DK44+435 | 那傍1号双线大桥 | 2(4×32)m预应力混凝土梁 | 142.48 | 含1-27、29、31、36、38、44、47、49-8、55-58、61、62、66、68、70、71、74、75项 |
2 | DK44+618 | 那傍2号双线大桥 | 2(4×32)m预应力混凝土梁 | 143.31 | 同上 |
3 | DK44+795 | 那傍1号双线中桥 | 2(3×32)m预应力混凝土梁 | 109.881 | 同上 |
4 | DK45+507 | 那傍双线特大桥 | 2(9×32+2×24+15×32)m预应力混凝土梁 | 847.357 | 同上 |
5 | DK45+852 | 那傍3号双线大桥 | 2(3×32+2×24)m预应力混凝土梁 | 159.375 | 同上 |
6 | DK46+100 | 那傍4号双线大桥 | 2(1×24+5×32+1×24)m预应力混凝土梁 | 225.662 | 同上 |
7 | DK46+453 | 那傍5号双线大桥 | 2(9×32+2×24)m预应力混凝土梁 | 356.228 | 同上 |
8 | DK46+733 | 那傍2号双线中桥 | 2(2×24)m预应力混凝土梁 | 59.95 | 同上 |
9 | DK47+116 | 那山子双线中桥 | 2(3×32)m预应力混凝土梁 | 109.912 | 同上 |
10 | DK47+446 | 那山子双线大桥 | 2(5×32)m预应力混凝土梁 | 175.396 | 同上 |
12 | DK47+822 | 滩头沟双线大桥 | 2(1×24+7×32+2×24)m预应力混凝土梁 | 315.076 | 同上 |
13 | DK48+301 | 佛子坳双线大桥 | 2(11×32)m预应力混凝土梁 | 372. | 同上 |
14 | K161+561 | 旱角右线中桥 | 1×24预应力混凝土梁 | 35.7 | 同上 |
15 | DK162+660.5 | 沙潭江右线大桥 | 4×32预应力混凝土梁 | 141.8 | 同上 |
16 | K165+443.4 | 海峡右线大桥 | 7×24预应力混凝土梁 | 183.9 | 同上 |
17 | GDK157+590 | 那山子单线大桥 | 5×24预应力混凝土梁 | 134.500 | 同上 |
序号 | 中心里程 | 孔径及类型 | 涵长(m) | 危险源情况 |
1 | k158+842=GDK158+834 | 1-2.0m盖板涵 | 58.57 | 含1-27、29、31、47、55-58、61、62、66、68、70、71、74、75项 |
2 | k159+662.1=GDK159+662.1 | 1-6.00m框架涵 | 80.81 | 同上 |
3 | k159+694=GDK159+694 | 1-2.50m盖板涵 | 80.81 | 同上 |
4 | k159+808=GDK159+808 | 1-6.00m框架涵 | 74.75 | 同上 |
5 | K160+433.2 | 1-1.50m盖板涵 | 41.42 | 同上 |
6 | K160+661.9 | 1-1.25m盖板涵 | 32.33 | 同上 |
7 | K163+159.7 | 1-4.00m盖板涵 | 14.4 | 同上 |
8 | K163+300. | 1-4.00m盖板涵 | 17.18 | 同上 |
9 | DK163+391.3 | 1-1.50m盖板涵 | 30.3 | 同上 |
10 | K163+615.1 | 1-4.00m框架涵 | 17.68 | 同上 |
11 | K1+124.8 | 1-1.25m盖板涵 | 29.8 | 同上 |
12 | K1+409.7 | 1-4.00m框架涵 | 20.21 | 同上 |
13 | K1+629.8 | 1-4.00m框架涵 | 23.24 | 同上 |
14 | K165+022.8 | 1-1.25m盖板涵 | 35.36 | 同上 |
15 | K165+779.6 | 1-1.25m盖板涵 | 18.43 | 同上 |
16 | K165+991.4 | 1-1.25m盖板涵 | 14.9 | 同上 |
17 | K166+200. | 1-4.00m框架涵 | 14.4 | 同上 |
18 | K166+772.6 | 1-2.0m盖板涵 | 14.4 | 同上 |
19 | K167+207.7 | 1-4.00m框架涵 | 17.43 | 同上 |
20 | K167+790.7 | 1-4.00m框架涵 | 17.43 | 含1-27、29、31、47、55-58、61、62、66、68、70、71、74、75项 |
21 | K167+9.8 | 1-1.25m盖板涵 | 14.4 | 同上 |
22 | K168+225. | 1-1.25m盖板涵 | 14.39 | 同上 |
23 | K168+517.3 | 1-4.00m框架涵 | 17.18 | 同上 |
24 | K169+012.2 | 1-4.00m框架涵 | 14.4 | 同上 |
序号 | 中心里程 | 孔径及类型 | 涵长(m) | 危险源情况 |
25 | K169+842. | 1-1.25m箱涵 | 7.6 | 同上,并增加53、76 |
26 | K170+461.7 | 1-2.0m盖板涵 | 41.42 | 含1-27、29、31、47、55-58、61、62、66、68、70、71、74、75项 |
27 | K171+061. | 1-2.5m盖板涵 | 81.44 | 同上,并增加53、76 |
28 | K171+557.7 | 1-1.25m箱涵 | 42.39 | 同上,并增加53、76 |
29 | K172+280.1 | 1-2.5m盖板涵 | 28.41 | 同上,并增加53、76 |
30 | GDK157+855 | 1-2.0m盖板箱涵 | 18.94 | 含1-27、29、31、47、55-58、61、62、66、68、70、71、74、75项 |
31 | GDK157+992 | 1-4.0m盖板箱涵 | 14.9 | 同上 |
32 | GDK158+1 | 1-4.0m盖板箱涵 | 9.09 | 同上 |
33 | GDK158+378 | 1-4.00m框架涵 | 16.29 | 同上 |
34 | GDK158+465 | 1-2.0m盖板涵 | 17.68 | 同上 |
一般路堤风险源包括1至7、10、11、13、14、17、54-1、2、3、4,55、56、61、62、74、75;
一般路堑风险源包括1至7、9、10、11、13、14、17、54-5、10、11、12、13,55、56、61、62、73、74、75;
既有线路堤、路堑在各自的基础上增加53、76。
说明:上述危险源情况编码对应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表内序号的中文编号,如“一”对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