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第一天,《泰囧》就已突破十亿票房大关。这一成绩不仅缔造了国产片影史最高票房纪录,还超过了3D《泰坦尼克号》的9.35亿而夺得2012年内地年度票房冠军,这也是国产片四年来首次称雄年度票房榜。
据今日院线最新的数据显示,《泰囧》总票房已近12亿元,在国内影史上仅次于《阿凡达》创下的13.8亿元票房纪录,3000万的观影人次则超过了《阿凡达》当年创造的2700余万。如此高的票房,如此好的成绩,除了电影本身吸引人之外,当然也少不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即一系列宣传造势的措施。
首先,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激发出观众的兴趣,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观看。《泰囧》作为一部贺岁喜剧片,走的就是大众化的路线。客观来说,它确实是一部还不错的喜剧电影,但是能收获如此高的票房,还是令人有些不可思议。《泰囧》所抓住的,就是大众在贺岁档期间想看的就是能够让自己放松、心情愉悦的电影的心理。正是真正了解到了观众所需,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喜剧故事给观众带来了欢乐,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内心诉求,《泰囧》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泰囧》所强调的,就是只是要博观众一乐,即使《泰囧》的笑点被有些人评价为简单粗暴缺乏新意,但正是这种简单直白让这部影片显得更接地气儿。许多大投资、大制作,包含了精妙特技和深刻内涵的电影,正是因为脱离了群众而票房平平。
另外,《泰囧》还特意在上映前调整了首映时间,从12月20日提前到12月12日,这个举动也可以说是个聪明之举。首先,12月20日前后,华谊的《十二生肖》、博纳的《大上海》和星美传媒的《血滴子》扎堆上线,作为小成本电影,《泰囧》无论在制作、明星阵容和发行实力上都无法与其他大片相抗衡,把上映时间提前就能抢到一个空档。其次,《泰囧》上映前抢占市场份额的三部大片都存在着问题,大受好评的《少年Pi》上映已经近一个月,观众的热度已经逐渐消散,《1942》的内容过于沉重,对于想在贺岁档放松心情的观众无疑是不合适的,而《王的盛宴》同样题材沉重并且差评不断,受到观众抵触。
观众们在贺岁档期抱着放松身心的心态去电影院,扑面而来的却是清一色的悲情面孔,对于这些影片,看过的观众心情郁闷,没看过的观众没有更好的选择。这时候片方基于市场反应果断将《泰囧》提前上映,缓解了两部沉重大片为观众带来的心理阴霾,填补了12月电影市场喜剧片的空白。这个调整让承载了太多压力与抑郁的观众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也成为了《泰囧》大卖的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泰囧》的营销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个宽广而又受人欢迎的平台,在网络宣传方面下了大工夫,制造出观众对它“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从而使观众对《泰囧》在还未上映就产生很浓的兴趣,抱有很大的期待,这种兴趣与期待就促使他们纷纷花钱到电影院观看。不管最后能不能有好的口碑,至少已经有了好的票房。
早在上映之前,出品方就在网上发布了《泰囧》系列物料,色彩明快、风格鲜明、笑料十足,徐铮、王宝强、黄渤三人组成的“囧神”组合,因其接地气又特色鲜明的角色形象,成为网民竞相创作的灵感来源,连著名漫画家陈柏言都为三人创作了漫画形象。随后,网络上刮起了“全民P图”风,使《泰囧》还未上映,就受到了网络热捧。
主演徐铮、黄渤等也多次发微博,对《泰囧》极力推荐,并对票房成绩充满信心。截至12月20日早上10点,在微博上搜索《泰囧》,找到近420万条相关信息,显示出人们对该电影的热衷程度。
《泰囧》还展开了其他攻势。首先,其在宣传片上的独具特色成为一大亮点。片方与万达电影院线合作,由徐峥和王宝强亲自出马拍摄了一系列个性定制宣传片。这一宣传创新之举,集电影制作发行方与院线的力量于一体,借《泰囧》亲民与狂欢的气质,大胆尝试,双方密切配合,有望为电影的营销宣传开创一种新的模式。其次,不但上映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庆功会、影迷见面会等活动,为影片造势,影片多位大牌主演也做客各类有名的收视率高的娱乐节目,在节目中反复推荐。影片的宣传海报也在各大影院突出展示,引人关注。
在电影正式上映之前,《泰囧》还在不同城市举行免费试映会,一人只发一张电影票,并在每场电影放映后现场与观众进行座谈,不断使观众加深对影片的印象,制造“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
《泰囧》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电影本身,以及好的运气之外,它一系列的营销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正是这一系列营销措施,成就了小成本赢得大票房这一电影界的奇迹。
11汉语言(2)班 林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