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21:02:29
文档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

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约为1.5∶1,属于关节囊外骨折。由于股骨粗隆部位的血液供应丰富,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凡伤后髋内翻越严重,骨折越不稳定,反之,原始髋内翻越轻或无内翻者,骨折越趋稳定。因此,骨折的稳定性似与骨折走向方向无关。股骨上端包括股骨头、股骨颈及大小粗隆。由股骨颈基底以远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称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粗隆间部位的骨质为海绵质骨,老年时这
推荐度:
导读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约为1.5∶1,属于关节囊外骨折。由于股骨粗隆部位的血液供应丰富,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凡伤后髋内翻越严重,骨折越不稳定,反之,原始髋内翻越轻或无内翻者,骨折越趋稳定。因此,骨折的稳定性似与骨折走向方向无关。股骨上端包括股骨头、股骨颈及大小粗隆。由股骨颈基底以远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称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粗隆间部位的骨质为海绵质骨,老年时这
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约为1.5∶1,属于关节囊外骨折。由于股骨粗隆部位的血液供应丰富,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凡伤后髋内翻越严重,骨折越不稳定,反之,原始髋内翻越轻或无内翻者,骨折越趋稳定。因此,骨折的稳定性似与骨折走向方向无关。股骨上端包括股骨头、股骨颈及大小粗隆。由股骨颈基底以远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称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粗隆间部位的骨质为海绵质骨,老年时这部分骨质也是脆而疏松,所以容易发生骨折。 由于这部分有许多肌肉附着,所以局部的血液供给丰富,加以骨折的接触面积大,因此,骨折后愈合连接一般不成问题。主要问题是有发生髓内翻的趋势,形成畸形连接,造成跛行,并由于承重线的改变,可能在后期引起患肢创伤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瘀血斑,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 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旋。病人多为老年人,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明显,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较少的稳定骨折,上述症状比较轻微。检查时可见患侧粗隆升高,局部可见肿胀及瘀斑,局部压痛明显。扣击足跟部常引起患处剧烈疼痛。往往需经X线检查后,才能确定诊断,并根据X线片进行分型。

P1:疼痛:与创伤后骨折有关

I1:患者疼痛缓解

O1:①观察记录疼痛性质、部位、程度、起始和持续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及时通知医生,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刺激,维持患者良好的姿势与体位,以减轻卧床引起的不适。

②了解疼痛的发作规律以及不舒适的程度,以改善舒适的状态。教会患者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听音乐、看书等。

③使患者处于舒适体位,抬高患者患肢于心脏水平以上,指导患者正确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患肢肿胀加重疼痛。

④尽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焦虑与不适,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药,如:双氯酚酸钠栓塞肛或西乐葆口服。

⑤集中治疗、护理,操作轻柔,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⑥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及生活照顾,增加舒适感,提高痛阈。

P2:焦虑:担心自身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怕得不到满意的医疗和护理;怕由此失去家人的关心或对恢复健康感到厌烦

I2: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情绪稳定

O2: ①主动热情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解除焦虑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②告诉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使患者了解并掌握疾病康复过程,增强自信心。

③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有效积极的信息,正确引导患者,耐心详细介绍特殊检查、治疗及配合要点,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

④给予积极暗示,介绍同病种、已恢复的患者与其交流。

P3:知识缺乏:缺乏与牵引有关的知识

I3:患者了解并掌握与牵引有关的知识

O3:①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维持有效的牵引体位,适当太高床尾或床的一侧以保持牵引力与体重的平衡。

②经常检查牵引有无松脱,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③认真交,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

④注意肢体保暖,防止受凉。按摩不能移动的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

P4:知识缺乏:缺乏与糖尿病及胰岛素泵有关的知识

I4:患者了解并掌握与糖尿病有关的知识

O4:①根据患者的体重计算所需总热量。通知营养科制订饮食计划,合理搭配,营养均衡。食物品种多样化,粗细粮搭配,荤素食搭配。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要有粗有细,不甜不咸,少吃多餐,七八分饱。鼓励患者定时定量、有规律进餐。

②告知患者及家属胰岛素泵使用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正确调试胰岛素泵,使泵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妥善固定泵管,防止其打折、脱出及针头堵塞。定期检查胰岛素泵的参数及其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局部感染。如出现报警,应检查报警原因,根据不同原因及时给予正确处理。

③加强血糖控制和监测。遵医嘱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避免或及早识别低血糖的发生。告知患者低血糖的症状如:强烈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应立即进食并通知医护人员。

④保持足部清洁卫生,正确修剪趾甲,每天用温水清洁足部,注意水温,防烫伤。

P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潜在危险:病人活动受限,加之疼痛,不便更换体位,易引起骶尾部褥疮

I5: 患者皮肤完好

O5:①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协助患者洗漱、进食、排泄及个人卫生活动等,保持皮肤清洁。

②翻身时要在患肢制动的前提下,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 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对骶尾部及受压处进行按摩,每2h按摩1次。

③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避免局时间受压,定时翻身,必要时使用翻身垫、脚圈等辅组措施。

④移动患者躯体时,动作应稳、准、轻,避免拖、拉、推,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以免加重肢体损伤或擦伤皮肤。

⑤保持床铺平坦、干燥、清洁,随时更换敷料及潮湿床单。

⑥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加强营养。

P6:有肺部感染的潜在危险:长期卧床病人活动少,痰液不易咳出,易患坠积性肺炎

I6: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

O6:①置空调房间,保持室温18~22.C,湿度50%~70%,病室每日通风透气3~4次,避免对流风。

②指导病人做有效的咳痰,鼓励其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做好患者的清洁卫生,保证水分的补充,每日饮水约2000ml,保持口腔的清洁。

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④谢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家属探视病人。

P7:自理能力下降:与牵引有关

I7:患者能满足机体需要

O7:①估计患者的自理能力。协助患者完成基础生活所需,如:进食、排便及个人卫生。

②备呼叫器于病人伸手可及处,常用物品置于患者床旁易取到的地方。

③在医生的指导下协助患者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等,使其能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④向患者说明自理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及肌肉的废用性萎缩等,及时鼓励患者逐步完成病情允许下的部分或全部自理活动。

P8:躯体移动障碍:与外伤有关

I8:患者感觉舒适

O8:①协助患者进食、排便及个人卫生。

②移动患者躯体时,动作应稳、准、轻,以免加重肢体损伤。

③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或强直。

P9:潜在危险:有血栓的潜在危险

I9:患者未发生血栓

O9:①严格交,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密切观察肢端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度、脉搏、疼痛程度及有无被动牵拉指趾痛。

②抬高患肢15~30.C,以利于静脉回流,听取患者对患肢疼痛麻木等的倾述,一旦发现血液循环障碍,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③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

P10:潜在并发症:有便秘的潜在并发症

I10:患者未发生便秘

O10:①术前训练病人床上排便,术后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和果胶成分的易消化的食物,每日多饮水约2000ml,预防便秘。

②给患者创造合适的环境,鼓励患者床上排便,并用屏风遮挡,开窗通风换气,协助医生积极为患者消除引起便秘的直接因素。

③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床上活动。

④督促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⑤指导并教会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每日3~4次,以促进肠蠕动。

⑥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灌肠,如开塞露。

P11:潜在危险:有伤口感染的潜在危险

I11:患者未发生伤口感染

O11:①进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②密切关注患者感染的征象,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③控制探视,减少外源性感染因素。

④监测体温的变化。

P12:知识缺乏:不了解术后正确体位有关

I12:患者能了解并掌握术后正确体位的重要性

O12:①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正确体位的目的、重要性,使其提高重视。

②在医生指导下可将上身抬高20o--30o,在腘窝下垫软枕1只,使膝关节保持微屈状态.同时可以活动踝关节,以防远端关节僵硬.

P13: 排尿形态改变:与留置导尿有关

I13: 使病人自解小便。

O13: ①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导尿的目的、注意事项。保持引流通畅,勿折叠、受压。

②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约2000ml左右。

③指导患者每日清洗会阴3~4次,保持会阴干洁,防止尿路感染。

④给予间断夹管,以保持膀胱正常功能。

P14:潜在危险:有废用综合症的潜在危险

I14:患者未发生废用综合症

O14:①纠正不良的舒适体位,如握拳位、维持并固定功能位。

②经常翻身并检查受压部位,预防长期卧床易发生的几种畸形,如:足下垂、屈髋、屈膝畸形。

③与患者几其家属共同制订康复计划,指导并鼓励患者坚持活动关节及肌肉,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制定并实施功能锻炼计划。

④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文档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

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约为1.5∶1,属于关节囊外骨折。由于股骨粗隆部位的血液供应丰富,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凡伤后髋内翻越严重,骨折越不稳定,反之,原始髋内翻越轻或无内翻者,骨折越趋稳定。因此,骨折的稳定性似与骨折走向方向无关。股骨上端包括股骨头、股骨颈及大小粗隆。由股骨颈基底以远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称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粗隆间部位的骨质为海绵质骨,老年时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