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环艺专四 李 昊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和建设道路。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1)、六届六中全会
1938年10月,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在我们党内,第一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2)、符合中国实际国情
而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也证明了这一点,什么时候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符合了中国实际,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发展顺利;如工农武装割据、土地,从农村到城市的道路等等。什么时候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陷入僵化的教条,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出现挫折。如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建国后的大跃进等等。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普遍性,其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发展,与时俱进。因此,才有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发展,是与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和基本立场为基础,对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理论升华。能够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理论自身的普遍性,即超越它所产生和指导的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和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有一般的和普遍性的价值。这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1)、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根据中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不同时期不同的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经历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政治、以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心的生产力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分别形成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从而推动了中国的不断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些理论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和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如何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综上所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国情,而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现实中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理论,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第二,注重总结经验,把握事物的规律。
第三,要坚强理论创新。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的双重内涵,要求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不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研究,更要注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