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临床科室质控人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科室、部门:
医疗质量是医院赖以生存的保障,是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的核心要素。为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控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现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临床科室质控医师管理办法,请遵照执行。
附件1:内江市中医医院临床科室质控人员管理办法
附件2:临床科室质控员管理考核评分表
附件3:临床科室质控人员名单
附件4: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自查总结
2014年7月30日
附件1:
内江市中医医院
临床科室质控人员管理办法
一、临床科室质控人员工作制度
(一)、医疗质量是科室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科室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抓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科室的各项工作。
(二)、科室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职责明确,由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1、 科室主任作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应认真履行质量管理与改进的领导与决策职能,认真监控质量管理与改进过程;
2、 医疗质量管理检查主要由科室质控小组执行;包括:医疗质量管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输血管理等。
3 、科室质量控制员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具有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三)、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
(四)、根据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四川省病历评分标准》和我院的《病案质量缺陷管理细则》,加强对科室病历质量管理: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严格把关出科病历质量,做到不合格病历不出科。
(五)、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六)、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医院、科室、员工的绩效评价评估。
(七)、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形成医疗质量管可追溯与质量危机预警管理的运行机制。
(八)、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严格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规范医师的执业行为,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应严格执行。
(九)、科室对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病历要逐步按照《诊疗方案》、《临床路径》执行。
(十)、逐步建立不以处罚为目的,针对医院质量管理系统持续改进为对象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够把发现的缺陷,用于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程序的改进工作。
(十一)、参加医疗质控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二、临床科室质控人员职责
(一)按照医院质量控制方案,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协助科室主任做好本科室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抓好科室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
(二)重点对本科室运行病历进行检查,每周抽查每一个医师一份、(以检查表为准);每天及时审签本科室出院病历;负责每月1次对出院病历质量进行检查、考评、统计、分析。
(三)负责对本科室执行核心制度情况的抽查和全面检查工作,重点检查科室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
(四)每月协助科室主任开展本科室医疗质量的自查自纠活动,协助科室主任召开科室质量分析会,认真做好质量分析,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科室医疗质量自查总结内容见附件4)。
(五)质控医师必须定时接受医院组织的各类质量教育与培训,同时还必须将医院的管理要求及质量培训内容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科室的每一个人,完成对本科室人员的质量教育与培训。
(六)按时参加全院性的质量检查活动,积极配合医院对科室开展的环节质量监控,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实时跟踪,研究对策,并对整改效果做出评价。
(七)每月按时报送科室质控工作自查表及反馈整改表,认真填写本病区的医疗质量检查记录本,汇报本科室和个人开展质控活动情况。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形成报告,定期上报质控办。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管理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科室、员工的绩效评价评估。
(八)每半年参加质控医师例会,对工作中发现的典型问题提交例会讨论,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九)完成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临床科室质控人员的任职、培训及考核
(一)质控人员人选应是本院高年资、中级职称以上,或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带头作用的医、技人员,且由科室或病区推荐,每个临床科室设置质控员1—2名(科室质量控制人员名单见附件3)。
(二)质控人员上岗前须通过岗前培训,每次培训结束综合考评合格者,医院正式下任职文件。
(三)质控人员任职期限至少为1年,任职时间自医院下发正式文件之日起开始计算,质控员因特殊情况暂时离开科室或不能从事其质控员岗位工作时,由科室或病区再推荐1名质控医师代替,该质控医师须经质控办培训合格后上岗。
(四)质控人员每月享受300元的加班补贴,科室主任享受同等金额的加班补贴,该岗位补贴由质控办负责考核和发放。
(五)从2014年起,在医院培养干部、年度评选优秀及拟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医、技人员,优秀的科室质控员享有优先权。
四、临床科室质控人员的日常管理
(一)医院统一制作临床科室质控工作检查表、医疗质量检查登记本以及各类质量检查考评表。
(二)质控办不定期负责抽查1~2名科室质控员的工作,做好监督与考评。
(三)每月由质控办组织质控员参加一次全院性的综合质量检查、月底病案质量抽查及医院组织的突击检查。
(四)每半年召开一次质控员例会,收集、整理质控员反馈意见和建议,组织质控员开展专题讨论,制订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
(五)定期组织质控员参加质量管理知识讲座,不断更新或提高质控员管理意识和水平。
(六)每季度进行质控员岗位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与质控员和该科室主任岗位补贴挂钩,年底组织评选优秀质控医师予以奖励(科室质控员考核表见附件:2)。
五、医技科室质控员管理参照执行。
附件2:临床科室质控员管理考核评分表
内容 | 分值 | 标准 | 考评方法 | 得分 |
参加培训和例会考勤情况 | 5分 | 出勤率100%为满分,迟到1次扣1分,无故缺席1次扣5分 | 查阅各类培训记录和到会记录签到册 | |
个人质控工作 情况 | 35分 | 按要求协助科主任组织科内质量培训和学习;每月抽查运行病历(每周抽查每一个医师一份),及时审签科室出院病历;每月完成科内自查,填写质量检查记录本,按时报送科室质控自查表及反馈整改表 | 查阅质控记录和相关部门资料,1项工作未达标扣5分 | |
科室质控效果 | 25分 | 科室或病区有1起质量缺陷投诉,扣5分; 当月抽查发现本科室出现一份丙级病历,扣20分;甲级病历率(90分以上),未达到者扣质控员业绩分,低一个百分点扣2分,且不参加年度质控医师评优 | 查医务科、质控办统计资料 | |
科间质控情况 | 10分 | 按要求参加全院质量检查或抽查,未参加者一次扣5分 | 质控办登记 | |
科室核心制度、质量管理及环节质量管理质控情况 | 20分 | 科室核心制度、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记录本(十)无记录本或未记录,扣2分/项;记录不规范扣0.5分/项;记录内容简单,潦草扣0.5分/项;记录不完整,扣0.5分/项 | 查质控办统计资料 | |
质控献计献策 | 5分 | 对全院质控管理工作参与度、关注度 | 相关职能部门测评 | |
合计 | 100分 | 每个质控员季度基础业绩分100分,减去每个月检查所扣的业绩分,即为该质控员的季度得分,与加班补贴挂钩,≤60分扣除加班补贴;年终医院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在年度医师大会上进行奖励。 |
内一科 | 李冬梅 | 外一科 | 陈 丽 |
内二科 | 张 艳 | 外二科 | 刘义军 |
内三科 | 崔益森 | 外三科 | 朱建伟 |
内四科 | 廖 莉 | 外四科 | 龙 强 |
内五科 | 栾增强 | 儿 科 | 王 义 |
新生儿科 | 胡 霞 | 骨一科 | 金 毅 |
急诊科 | 刘 鹏 | 骨二科 | 代宗涛、伍峰 |
ICU | 罗 琳 | 骨三科 | 伍代国、刘勇 |
康一科 | 余倩颖 | 骨四科 | 林家建 |
康二科 | 邹 敏 | 骨五科 | 肖启述 |
康三科 | 王 彦 | 骨六科 | 罗永鑫 |
康四科 | 胡晓红 | 骨七科 | 李保华 |
康五科 | 刘 黎 | 骨八科 | 罗 强 |
康六科 | 李 瞻 | 骨九科 | 李宝强 |
妇产一科 | 冯学宇 | 眼科 | 袁勤林、李梅 |
妇产二科 | 王淑华 | 麻醉科 | 文光良 |
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自查总结
科室: 自查月份: 年 月
一、上月工作重点总结回顾:
二、上月医疗工作量:
1、基本指标:
出院人次 | 病床使用率 | 平均住院日 | 平均住院 费用 | 手术人次数 | 平均手术 费用 |
处方合格率 (>95%) | 甲级病历率 (>90%) | 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 成分输血 (>85%) | 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症 (>90%) | 血袋回收率(100%) |
压疮发生率 | |
跌倒发生率 | |
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置管等) | |
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 | |
24/48小时重返ICU率 | |
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 |
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 | |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率(100%) |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例数 | |
药物不良事件报告例数 | |
住院超过30天病人例数 | |
纠纷投诉例数 |
手术(或介入手术)
名称 | 总例数 | 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 | 平均住院日 | 平均住院费用 |
核心制度 | 执行情况及存在的不足 |
值班制度 | |
会诊制度 |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 |
交制度 | |
疑难病人讨论制度 | |
危重抢救制度 | |
死亡讨论制度 | |
术前讨论 | |
手术审批制度 | |
医患沟通及知情同意制度 | |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 |
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程记录 | |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 |
病历管理与病历书写制度 | |
请示汇报制度 |
抗生素使用率% | 治疗性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 |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率% | 药占比% | 药品收入比例超标% |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 留置尿管致感染率 | 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率 | 术后感染发生率 | 医院感染率 | 医院感染漏报率 | 传染病报告率 |
中医治疗率( 普通科室>50%,重点专科>60%,优势病种住院中医治疗率≥70%。) | 前三病种执行中医诊疗规范,每年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 | 执行临床路径,每年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实施方案 | 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项) |
辨证使用中成药(100%) | 中医参与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 | ||
(一)医疗安全:
(二)病历质量:
(三)合理用血:
(四)合理用药:
(五)护理:
八、整改措施:
九、 下月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