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也叫“用事” ,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常见的古代诗词用典有四个种类
1.明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
例如:曹操《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 归心”之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 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曹操用此典,表达了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的诚心。 再如:李白在《塞下曲(其一) 》中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句 子 。《汉书·傅介子传》中提到楼兰王为匈奴所反间,多次杀害汉朝使者, 大将军霍光利用楼兰王贪财的弱点, 派遣傅介子带去金帛, 在酒席间埋伏勇士取其首级。李白这二句,便是化用这个典实,直接点出边塞将士激昂的报 国壮怀。
2.暗用(化用)。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天然浑成,不饰雕琢。行文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 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所以暗用又叫化用。例如: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暗含“孺子 牛”典故。 “孺子牛”一词出自《左传》。相传齐景公晚年宠爱幼子荼,荼又 名孺子。孺子撒娇,要老父装牛让他牵着玩。景公应允,口衔绳,手着地,不停地学牛叫。齐景公年岁已老,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磕掉门牙一颗。 于是“孺子牛”的故事便广泛流传。鲁迅用典充分表达了他甘做人民大众的牛,抒写了鲁迅先生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 再如: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宫》,也是暗 ( )用典故的名句。这两句诗讽刺隋炀帝荒淫奢侈、腐朽糜烂的帝王生活。隋炀 帝曾叫人搜集大量萤火虫,在夜间游山时放出,使满山都是萤光。他为到江都(今扬州)行乐,又下令开凿运河,并在河边遍栽杨柳。李商隐借用这两 个故事,说明豪华生活都会烟消云散,只能在身后留下凄凉
的景象,寓讽于景,手法巧妙。前人论及诗中用典时强调以“不隔”为佳。暗用(化用)典 故,便是一种高明的手法。
3.侧用。是指从典故侧面意义取用典实,即故意避开典实的正面与反面意义,而另外选取典实的某一个侧面,借事起兴,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 己的用意。能起到切中肯綮、言简意赅之效。例如:宋梅尧臣《田家》诗是这样写的: “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 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 ”诗歌借用曹植《七步诗》之典: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写《七步诗》 ,诉说的是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相煎太急之悲苦。梅尧臣借以描写农夫生计之艰难。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里评述说: “农民虽然有豆萁可烧,却没有豆子可煮,锅里空空的,连‘煮豆燃萁’都不可能了。 ”农夫生计之艰难可想而知。
4.反用。即对原来典故反其意用之,即典故义与自己的用意相反或相 对。通过暗示、 对比、 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 言此而意彼。 例如: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 中有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之句,诗句表面是说自己垂泪,实际也是用典。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 望国都临淄而流泪,叹息道: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杜牧难得欢愉,和朋 友登山,抒发感慨,认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落泪,感慨人生无常,古往 今来尽皆如此,谁能幸免呢! 这样写已经和齐景公登牛山而流泪的感情迥然 不同了。 但诗人仍没有跳出惆怅、 哀怨、 郁闷的樊篱, 以人生无常聊以自慰,语似旷达,实则抑郁感伤。 再如:宋人朱熹却反用得更为彻底。他的《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以对人生的乐观精神,来否定人生无常的伤感情绪。词中写道: “无尽 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朱熹 认为,人生若能尽其意义,就是生得其所,应将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让人生充满乐趣。这份乐观,和“齐景公登牛山”的典故立意完全 相反,和杜牧相比,也是言近而意迥。
【归纳】 好的诗词用典有以下原则:
首先, 采用熟悉、 具有借鉴意义的典故,而不用冷僻的典故;其次,灵活、贴切、生动是用典的最高目标;第三,典 随意出,不为用典而用典。
用典的作用: 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 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 ③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近体诗有字数,诗句应力求经济) ④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
【答题步骤与提示】
首先找出用典的地方 其次对诗中用典的地方进行具体分析 第三是结合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诗人用典的作用高考诗歌鉴赏的选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想答题规范、切中要害, 思路必须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义。必须了解典故原意内容,因为它和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2.明确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必须明确作者是明用还是暗用,是侧用还是反用,是正引还是化引等。明确这些,答题才有方向。不至于下笔千 言,离题万里。
3.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目的是借典抒怀。只同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4.答题时既要概括原来典故的内含意义,更重要的是揭示出诗人在这里引用典故的现实意义。这样答案才能完全而准确。
【例】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注】宝剑篇:初唐将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 :零落飘沦古岳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深得武则天赏识, 终于实现报国之志。新丰酒: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
【题干表述】请对本诗中用典的手法进行鉴赏分析。
【答题示例】 本诗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 首联诗人通过引用唐代名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并最终深得武则天赏识,实现报国之志的典故,表现 诗人对自己落拓不得志的遭遇的悲慨。 诗歌尾联用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 酒店时,遭到店主冷淡,但最终被唐太宗授予监察御史的故事,来对比自己的不得志。由于用典,诗歌显得含蓄委婉,与全诗以“风雨”来比喻诗人所 处的环境的风格相吻合。附:诗歌鉴赏常用典
典故 | 含 义 | 典故 | 含 义 |
投笔 | 弃文从武 | 鸡黍 | 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
长城 | 守边的将士 | 红豆 | 象征爱情或相思 |
楼兰 | 边境之敌 | 瑟瑟 | 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
折腰 | 屈身事人 | 杜康 | 酒 |
化碧 | 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 黍离 |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 | 书信,音讯 | 桑榆 | 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
尺素 | 书信 | 商女 | 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
青鸾,青鸟 | 传递书信的人 | 鹧鸪 | 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
双鲤,鲤鱼,鲤素 | 书信 | 杜鹃 | 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
五柳 | 隐者 | 鸿鹄 | 人有远大志向 |
东篱,采菊 | 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 雕虫 | 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
三径 | 隐士居住的地方。 | 风骚 | 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
劳歌,渭城,阳关 | 送别时唱的歌曲 | 长亭,南浦,柳岸 | 送别地 |
夕阳 | 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 | 牧童 | 淡泊,田园生活 |
烟波 | 离别后漂泊无依 | 吴钩 | 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
明月 | 乡愁 | 青云 | 高的地位 |
孤雁,落帆,断鸿 | 孤独游子 | 青紫 | 显爵 |
丁香 | 愁心或情结。 | 青梅竹马 | 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
蝉鸣 | 悲秋 | 青天 | 清官 |
落花 | 伤春 | 落叶 | 秋天 |
黄昏日暮 | 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 西楼,望江楼 | 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
梅雨 | 悠悠愁绪。 | 飞蓬,孤蓬,归蓬 | 孤寂的游子。 |
【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填空完成后面的题目。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 横槊曹公。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 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这首元曲以 开头,以 为背景, 人物的英雄业绩。 分层次地叙述了 其中“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说的是 ;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是指 ; “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 的诗句 说明 的功绩。
二、阅读杜甫诗《春日忆李白》及其相关材料,按要求做题。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早年出入于梁朝宫廷,善作宫体诗,风格华艳。出使西魏,被强留北方,因有很高文学修养,得到优待,官至骠 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虽居高位,却内心矛盾,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乡关之思和羁宦北国的悲愤感情。用语清新,风格也变得苍劲沉郁,与前期显著不同。 ②鲍照,字明远,东海人。出身贫寒,曾做过临海王萧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其诗善七言歌行, 情感充沛,形象鲜明,语言劲健,风格俊逸。
试说明《春日忆李白》诗中使用的典故,并指出其作用。
三、阅读元稹《离思》 (其四)诗和相关材料,按要求做题。
离 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①《孟子"尽心》篇: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 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②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 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试分析该诗第一、二句的用典及其意义。
四、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和相关材料,按要求做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飞来峰上千寻塔,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闻说鸡鸣见日升。 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只缘身在最高峰。
【注】陆贾,汉代人,有《新语》传世,其《慎微篇》曰: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
1.这两首诗用典的句子分别是哪一句?使用了什么典故?
2.这两首诗在使用典故上有何异同?
五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词 一句用了“ ”的典故,出自
的《 》,由此可知这首词写的物是 。
六.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 ①此诗是元丰三年(1080)秋,黄庭坚自京赴太和县任,路过池口(在今安徽贵池)所作。 ②双属玉:诗中指远山像属玉鸟,属玉鸟,似鸭而大,毛作紫绀色,长颈赤目。 ③舂锄:即白鹭,以其啄食的姿态有如农夫舂锄,所以有这个名称。
反用典故或成语,古人称为“翻案法”。诗人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请结合本诗颈联或尾联赏析翻案法在诗中的妙处。
颈联诗人由网联想到鱼,于是反用“ ”的成语,表达了 、 的心境。这一造语不能不说是一种巧思。此联将 新意显示出诗人 的胸襟。
尾联化用 《 》的成句:“ 。”但王羲之的本意是 , 。而黄庭坚却 用之: 。
七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谈谈本诗颔联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八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