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看完此书,却引发了我更大的疑问及好奇!
我相信大多数人如我一般,只把互联网当做娱乐的工具了。事实上它也充当了这工具,不过在众人娱乐之时,操控者大赚其钱。这也何尝不是所谓的两全其美呢?!
书中有些数字真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比如100亿美元,2000万人民币...这些天文数字,竟形容的是money!而且还是在很短很短时间内“众筹”起来的。
书上大多数内容都是与我们无关的,至少表象上是无关的。但有几个概念几个词语值得我们学习:专注、用户体验、互动、参与感、极致、协同管理、顺势而为.....
专注就是要极简。这是书中原话,作者说是所有产品的原则。我认同。如果我们要做全,就要保证我们能做得好。如果保证不了尽善尽美,那就做减法。做我们能做好的。其他的交给别人去做。这样既成全了别人,自己也少受累,也不会影响我们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说到这点,我的建议是给赤水百居易的:我们一直在说调整卖场,也一直在调。可是我觉得还是没什么改善。我来了半年,负责灯饰区域的采购也半年。半年来,经我手买的装饰性的灯具不超过10个,且买成功的概率不到一半。因为客户看中的,厂家已停产。灯饰几百平米的空间,装来开茶馆都够了,何苦在那里闲置着。
让用户拥有美好体验。其实这不过是将“做好服务”换了种说法而已。纵观全世界的商家,现在打的不都是服务升级战么。物质的世界,我们已经没办法分出高下了,只有从精神层面想办法,故服务的优劣几乎成了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书上诸多例子都是围绕推出新产品成功的案例,而我们做的是持久的、必不可少的产品。做好服务,让用户拥有完美体验就显得更重要了。而如何让用户拥有完美体验,才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最近做起来的纵横网络公司在这方面应该做得很好吧!正如他们口号说的:“有了撇脱哥,生活乐呵呵”。撇脱哥可以让越来越慵懒的人们享受“饭来张口”的感觉,与此同时还能得到贴心小礼物。这感觉应该是再好不过的吧。不过“赤水好生活”的平台,让我有点不爽。第一次注册进去了,好像没有记住密码的功能,结果每次登录还得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关键我还以为输入手机号就可以了,结果发现不行。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这种登录到某个网页的耐心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是特别重要,试过一两次就不愿再试了,而且以后一想起,就觉得麻烦。所以我觉得我们平台可以稍微升级一下。尽量免去用户思考“用户名是什么,密码又是哪个”这样的问题。
互动、参与感。互动的目的就是要给用户一种参与感。在赤水这个地方,众多商家所做的互动莫过于搞一些无关痛痒的抽奖活动吧?!这样也确实会让客户在活动中找到一种参与感,但那是仅仅针对活动本身的。而我们搞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宣传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服务。
极致。说到极致,不得不提书中屡次提到的做“三只袋鼠”坚果生意的那家店。真正是打心底里佩服那位产品经理和他的团队。他们为吃坚果的用户准备了各种小惊喜(开箱器、快递大哥寄语、坚果包装袋、封口夹、垃圾袋、微杂志、卡通钥匙链、甚至湿巾等等)。闭上眼睛就会有一副美好的画面展现:收到包裹的人一一清点收到的物品,既好奇又惊喜,似乎还没开始吃坚果,已经满足了!但现实中,不能把事情想得周全,是很多人的弱点,也是很多营销者的弱点,但是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他们是很少意识到这一点的,总觉得已经尽善尽美了,能不能赢就靠天意了。但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更细,做到极致才是王道!
协同管理、顺势而为。---我们需要管理者做的不是为车轮提供零件,而是保证所有的轮子都能协同运转。一个团队管理的好坏,从基层可以看到现象,但是最大的成因在于管理者本身。所以我觉得集团开展管理培训课是很有前瞻性的举动,相信会收获好的结果。但是我们应该注重的是技巧和实际操作,而不仅仅是理论。
通过这本书,我微信关注了B座12楼,其中有些有趣的见解。最近有一篇题为“你其实卖的是艺”特有意思。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产品一说了,只有内容。卖物品时没有前途的,你其实卖的是艺。产品的品性投射的是管理者的品性。在这个物资丰富的年代,伟大的产品不再仅依靠科技,在功能之上的人文价值才是取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