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高考数学培优压轴题汇编【8】——复数和向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21:04:43
文档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高考数学培优压轴题汇编【8】——复数和向量

高三第二轮复习——复数和向量一、第一轮复习知识回顾(1)向量1.向量的概念:①向量的定义;②向量的表示;③向量的模;④相等向量与零向量:⑤平行向量:⑥单位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①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②向量加法的运算律;③向量减法的作图方法;④向量加减法性质;3.实数与向量的积:①实数与向量乘积的定义;②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③实数与向量乘积的运算律;4.平面向量分解定理:设12,ee是平面内两个不平行的向量,向量a是该平面内的任意一个非零向量,也就是说,平面内任意一非零向
推荐度:
导读高三第二轮复习——复数和向量一、第一轮复习知识回顾(1)向量1.向量的概念:①向量的定义;②向量的表示;③向量的模;④相等向量与零向量:⑤平行向量:⑥单位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①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②向量加法的运算律;③向量减法的作图方法;④向量加减法性质;3.实数与向量的积:①实数与向量乘积的定义;②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③实数与向量乘积的运算律;4.平面向量分解定理:设12,ee是平面内两个不平行的向量,向量a是该平面内的任意一个非零向量,也就是说,平面内任意一非零向
高三第二轮复习——复数和向量

一、第一轮复习知识回顾(1)向量

1.向量的概念:

①向量的定义;②向量的表示;③向量的模;④相等向量与零向量:⑤平行向量:⑥单位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①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②向量加法的运算律;③向量减法的作图方法;④向量加减法性质;3.实数与向量的积:

①实数与向量乘积的定义;②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③实数与向量乘积的运算律;4.平面向量分解定理:

设12,e e 是平面内两个不平行的向量,向量a

是该平面内的任意一个非零向量,

也就是说,平面内任意一非零向量a

都可以表示为这两个不平行的向量12,e e 的线性组合1122a e e λλ=+ 。

平面向量分解定理:

如果12,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平行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λλ,使1122a e e λλ=+

不平行的向量12,e e

叫做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向量(简称基)。

5.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

①基本单位向量;②位置向量;③向量的正交分解;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⑤向量坐标表示的运算;⑥向量的模;⑦向量坐标与点的坐标的关系;6.向量平行与定比分点:

①两非零向量平行的坐标关系;②定比分点坐标公式;7.向量的数量积:

①两向量夹角的定义;②向量数量积的定义;③向量投影的定义;④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⑤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性质;⑥两向量夹角公式;8.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①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②两向量数量积坐标表示的常用结论;(2)复数

1.复数的概念:

①i ——虚数单位;②复数的定义;③复数的分类;④复数的相等;⑤两个复数不全为实数时,不能比较大小;2.复数的坐标表示:

①复平面的概念;②实轴、虚轴;③复数的模;

3.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①复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②复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③复数加法与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④复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⑤共轭复数的概念;

4.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①复数乘法的运算法则;②复数乘法的运算律;③复数的乘方;④复数的除法法则;5.共轭复数与模的性质:

①两个互为共轭复数的乘积2

2

z z z z ⋅==;

②z z z R =⇔∈,z z =-且0z ≠z ⇔是纯虚数;

③复数的共轭运算性质;④复数模的运算性质;

6.复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

①i 幂运算的周期性;②复数的平方根;③1的立方根、ω运算的周期性;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①方程2

0(,,,0)ax bx c a b c R a ++=∈≠是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其中2

4b ac -是根的判

别式。

②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③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若有一对共轭虚根,韦达定理仍成立。二、本章知识梳理

(1)向量中一些常用的结论:

1.一个封闭图形首尾连接而成的向量和为零向量,要注意运用;

2.a b a b a b →

-≤±≤+,特别地,

①当 a b 、同向或有0

⇔a b a b a b a b →→→→→→→→+=+≥-=-;②当 a b 、反向或有0 ⇔a b a b a b a b →→→→→→→→-=+≥-=+;③当 a b 、不共线⇔a b a b a b →→→→→→-<±<+(这些和实数比较类似).

3.向量与四心——在ABC ∆中:

①若()()()112233,,,,,A x y B x y C x y ,则其重心的坐标为123123,33x x x y y y G ++++⎛⎫

⎝⎭

.②()

13PG PA PB PC G =++⇔

为ABC ∆的重心,特别地0PA PB PC P →

++=⇔ 为ABC ∆的重心;

③PA PB PB PC PC PA P ⋅=⋅=⋅⇔

为ABC ∆的垂心;

④向量()0AB AC AB AC λλ⎛⎫ ⎪

+≠ ⎪⎝⎭

所在直线过ABC ∆的内心(是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

线);

⑤OA OB OC O ==⇔

是ABC ∆的外心;

4.向量PA PB PC

、中三终点A B C 、、共线⇔存在实数αβ、使得PA PB PC αβ=+ 且1αβ+=.

其它共线:AC AB λ=,则A B C 、、三点共线;(2)向量语言的转化:

1.给出直线的方向向量()k u ,1= 或()n m u ,=

2.给出OB OA +与AB 相交,等于已知OB OA +过AB 的中点;

3.给出0

=+PN PM ,等于已知P 是MN 的中点;

4.给出()

BQ BP AQ AP +=+λ,等于已知A 、B 与PQ 的中点三点共线;

5.给出以下情形之一:①AC AB //;②存在实数,AB AC λλ=

使;③若存在实数

,,1,OC OA OB αβαβαβ+==+

且使,等于已知C B A ,,三点共线.

6.给出λ

λ++=

1OB

OA OP ,等于已知P 是AB 的定比分点,λ为定比,即PB

AP λ=7.给出0=⋅MB MA ,等于已知MB MA ⊥,即AMB ∠是直角,给出0<=⋅m MB MA ,等

于已知AMB ∠

是钝角,给出0

>=⋅m MB MA ,等于已知AMB ∠是锐角,

8.给出MP MB MA =⎪

⎫ ⎛+λ,等于已知MP 是AMB ∠的平分线/

9.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给出0)()(=-⋅+AD AB AD AB ,等于已知ABCD 是菱形;

10.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给出||||AB AD AB AD +=-

,等于已知ABCD 是矩形;

11.在ABC ∆中,给出()

12

AD AB AC =+

,等于已知AD 是ABC ∆中BC 边的中线;(3)复数重要知识:

1、注意复数与向量的区别:

(

)

2

2

2

a

z z =→≠;z z z z ≥→=2121;

2、常用性质用记脑海:

①222

121z z z z z z ⋅=

;②2121z z z z =;③1212z z z z ±=±;④1212z z z z ⋅=⋅;⑤1122

z z z z ⎛⎫= ⎪⎝⎭;⑥2

2

z z z z ⋅==,n

n

z z =;

⑦2

(1)2i i ±=±,

11i i i ±=± ;⑧13

i 22

ω=-±,⑨2

ωω=,2

ωω=;ωωωωω3

2

2

110==++=,;

31ω=,2ωω=,210ωω++=;n n

33ωω

=,021=++++n n n ωωω.

3、复数的三角形式(了解):

①(cos sin )(0)z r i r θθ=+≥称之为复数的三角形式,r 为模,θ为辐角。若[0,2)θπ∈,则称为辐角主值。

②若()1111sin cos θθi r z +=,()2222sin cos θθi r z +=,则=⋅21z z ()()()

212121sin cos θθθθ+++i r r ③若()1111sin cos θθi r z +=,()2222sin cos θθi r z +=,则

=21z z ()()()21212

1

sin cos θθθθ-+-i r r ④棣莫弗定理

若()θθsin cos i r z +=,则=n

z ()θθn i n r n

sin cos +(

)

*

N n ∈(4)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

①复数模的几何意义是:复数对应复平面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②线段的中垂线:12z z z z -=-;

③圆的方程:z p r -=(以点p 为圆心,r 为半径);④圆的内部:z p r -<(以点p 为圆心,r 为半径);⑤闭圆环:12r z p r -≤≤(以点p 为圆心,12r r ,为半径);⑥椭圆:122z z z z a -+-=(2a 为正常数,122a z z >-);线段:

122z z z z a -+-=(2a 为正常数,122a z z =-)

;无轨迹:122z z z z a -+-=(2a 为正常数,122a z z <-);⑦双曲线:122z z z z a ---=(2a 为正常数,122a z z <-);

射线:122z z z z a ---=(2a 为正常数,122a z z =-);

无轨迹:

122z z z z a ---=(2a 为正常数,122a z z >-).

三、经典例题讲解

例1:如图,在△ABC 中,120,2,1,BAC AB AC D ∠===

是边BC 上的一点,且2DC BD =,

求AD BC ⋅ 。

解:13AD AB BD AB BC

=+=+ 112()333AB AC AB AC AB =+-=+ ,BC AC AB =- ,

又1||||cos12021()12

AB AC AB AC ⋅==⨯⨯-=-

,224,1AB AC == ,

22121218()()333333

AD BC AC AB AC AB AC AB AB ⋅=+⋅-=-+⋅=- 。

说明:在此△ABC 中,以,AB AC 为基底表示AD 与BC

。例

2:已知13

1),(,)22a b =-= ,且存在实数k 与t 使得:2

(3),x a t b y ka tb =+-=-+ ,若x y ⊥ ,求:2k t t

+的取值范围。解:由题得:||2,||1a b == ,33

022a b ⋅=-= ,又x y ⊥ ,所以0x y ⋅= ,即222(3)0ka t t b -+-= ,22

(3)4(3)04t t k t t k --+-=⇒=,所以2217(2)44k t t t +=+-,所以2

k t t

+的取值范围是7[,)4-+∞。

例3:已知0k >,若(cos ,sin ),(cos ,sin )a b ααββ==

,且|||ka b a kb +=-

。(1)用k 表示a b ⋅

(2)求a b ⋅ 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a 与b

的夹角θ的值。

解:(1)由(cos ,sin ),(cos ,sin )a b ααββ== ,则||||1a b == ,所以22

1a b ==

,又|||,ka b a kb +=-

则22|||ka b a kb +=-

,即22

())ka b a kb +=- ,展开得:2222

2

223(2)k a ka b b a ka b k b +⋅+=-⋅+ 中,即2

221363k ka b ka b k +⋅+=-⋅+ 。所

A

B C

D

以214k a b k

+⋅= 。

(2)由211111

()4442k a b k k k +⋅==+≥⨯ ,当且仅当

1k =时等号成立。所以a b ⋅ 的最小值为12,此时1cos 2||||a b a b θ⋅==

,则3π

θ=。

例4:,a b 为非零向量,||,()m a tb t R =+∈

(1)求m 的最小值以及此时t 的值;

(2)求证:当m 取最小值时,b 与a tb +

垂直。解:(1)因为222

222

||()2()m a tb a tb a a b t b t

=+=+=+⋅+ =222

||2()||

b t a b t a +⋅+ =2

222

22()||()||||||

a b a b b t a b b ⋅⋅++- 。

因为2||0b > ,所以当2||a b t b ⋅=- 时,2m 的最小值为2

2

2()||||a b a b ⋅- ,

所以m (2)因为2||a b t b ⋅=- 时,m 最小,此时2||a b a tb a b b ⋅+=-

222()()||0||||a b a b b a tb b a b b a b b a a b b b ⋅⋅⋅-=⋅-=⋅-=⋅-⋅=

所以b 与a tb +

垂直。

例5:在ABC ∆中,设向量,CA a CB b ==

,则ABC ∆的面积ABC S ∆=,

ABC ∆的周长ABC C ∆=

.

答案:a b a b →→→→

++-;例6:在复数集内解方程:2

5||60x x -+=。

解:方法一:设(,)x a bi a b R =+∈

,则22260a b abi -+-+=

,得:226020

a b ab ⎧⎪--+=⎨=⎪⎩。若0,a =则25||60b b --+=,即2

5||60||1b b b +-=⇒=或||6b =-(舍),所以1b =±,此时x i =±;

若0b =,则2

5||60||2a a a -+=⇒=或||3a =,所以2a =±或3a =±,此时方程的解为2x =±、3x =±。综上知方程的解有6个:2,3,x x x i =±=±=±。

方法二:由25||60x x -+=,则2

5||6x x R =-∈,所以x 必是实数或是纯虚数。若x R ∈,则由25||60x x -+=得2

||5||60||2x x x -+=⇒=或||3x =,所以2x =±或3x =±;

若x 为纯虚数,设(,0)x bi b R b =∈≠,则22,||||x b x b =-=,方程为2

5||60b b --+=。即2||5||60||1b b b +-=⇒=或||6b =-(舍),得1b =±,则x i =±。综上知方程的解有6个:2,3,x x x i =±=±=±。

例7

:求函数y =(0)a >的最值.

解:令122,z z x ai a x ai =+=-+

,则12123y z z z z a ai =+≥+=+=

;例8:已知复数z 满足123z i +-=,复数41z i ω=-+,求复数ω对应点的轨迹.解:由123z i +-=,41z i ω=-+可知14

i z ω-+=,3712i ω∴+-=.复数ω对应点的轨迹是以()3,7-为圆心、以12为半径的圆.

例9:设C z z ∈21,,21z z ≠,1221z z z z A +=,2211z z z z B +=,问A 、B 能否比较大小,请说明理由.解:计算2121212()()||0B A z z z z z z -=--=-≥,又,B R B A ∈∴≥;

例10

:已知z =z 的最大值.

解:12z z z ==,则θ

θθθ22222121cos 3sin cos sin 3++===z z z z z ,再利用三角函数求最值即可得:3max =z ;

例11:若复数z 1、z 2、z 3的模均为r ,求123123

111z z z z z z ++++的值.解:1212112211z r z r z z r z =⇒

=⇒=,同理:2

222222221z r z r z z r z =⇒=⇒=,3232332231z r z r z z r z =⇒=⇒=;所以:12312312322212312312311111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r z z z r z z z r

++++++===++++++;例12:已知函数(31)

13

1()log 2x f x abx +=+为偶函数,()22x x a b g x +=+为奇函数,其中,a b 为常数,则2233100100()()()()a b a b a b a

b ++++++⋅⋅⋅++=.解析:依题意得:i a 2321+-

=,i b 2321--=,可知:a 和b 都是ω,所以它们符合ω的性质:021=++++n n n a a a ,根据周期等于3,则答案为b a +的值:1-;

例13:(2011年春季高考14)为求解方程510x -=的虚根,可以把原方程变形为

()()432110x x x x x -++++=,再变形为()()()221110x x ax x bx -++++=,由此可得原方程的一个虚根为

.

;例14:若复数1z 和2z 满足:)0(12>=a i az z ,且2482112+=-++z z z z 。1z 和2z 在复平面中对应的点为1Z 和2Z ,坐标原点为O ,且21OZ OZ ⊥,求21Z OZ ∆面积的最大值,并指出此时a 的值。

答案:最大值为8,此时1=a ;

解析:由条件得

()82212)248(1112)248(112248221,11248222

2222212121=⎪⎭⎫ ⎝⎛++≤⎪⎪⎪⎪⎪⎪⎪⎭⎫ ⎝

⎛++++=⎪⎪⎭⎫ ⎝⎛++++==⋅=++++=a a a a a

a a z a z z S a a z a 四、典型题练习1:已知关于t 的方程)(022R a a t t ∈=+-有两个根21t t 、,且满足3221=-t t 。

(1)求方程的两个根以及实数a 的值;

(2)当0>a 时,若对于任意R x ∈,不等式()k mk k a x a 22log 2

2-+-≥+对于任意的⎦⎤⎢⎣

⎡-∈21,2k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案:(1)4;(2)⎦

⎤ ⎝⎛

∞-49,;2:已知方程02

=++p x x 有两个根1x 和2x ,R p ∈。

(1)若321=-x x ,求实数p ;

(2)若321=+x x ,求实数p ;答案:(1)225-==

p p 或;(2)①当410≤≤p 时,方程无解;②当0

p 时,4

9=p ;3:直角三角形ABC 中,A ∠是直角,A 为EF 中点,且EF 与BC 夹角为60︒,4,2BC EF ==,则BE CF ⋅= 。答案:1;4:向量OA 与OB 已知夹角,2,1,,(1)OA OB OP tOA OQ t OB ====- ,PQ 在0t 时取得最小值。问当0105t <<

时,夹角的取值范围。答案:2,23ππθ⎛⎫∈ ⎪⎝⎭

5:若1a 、2a 、3a 均为单位向量,则136,33a ⎛= ⎝⎭

是123a a a ++=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B ;6:已知1z =,k 是实数,z 是复数,求21z kz ++的最大值。答案:k +2;

7:设复数12,z z

满足:11212,(1)z z z z z a =+=+,其中i 是虚数单位,a 是负实数,求21

z z 。答案:21132

z z =-。8:已知1212||2,||3,||4z z z z ==+=,则

12z z =。

答案:1216

z z ±=。9:已知 A B 、

为平面内两定点,过该平面内动点M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为N .若2MN AN NB λ=⋅ ,其中λ为常数,则动点M 的轨迹不可能是()

(A )圆

(B )椭圆(C )抛物线(D )双曲线:

答案:C ;10:设00(0)Z Z ≠为复平面上一定点,1Z 为复平面上的动点,其轨迹方程为101||||Z Z Z -=,

Z 为复平面上另一个动点满足11Z Z =-,则Z 在复平面上的轨迹形状是()A 、一条直线B 、以0

1Z -为圆心,01Z 为半径的圆C 、焦距为012

Z 的双曲线D 、以上均不对答案:B ;

文档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高考数学培优压轴题汇编【8】——复数和向量

高三第二轮复习——复数和向量一、第一轮复习知识回顾(1)向量1.向量的概念:①向量的定义;②向量的表示;③向量的模;④相等向量与零向量:⑤平行向量:⑥单位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①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②向量加法的运算律;③向量减法的作图方法;④向量加减法性质;3.实数与向量的积:①实数与向量乘积的定义;②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③实数与向量乘积的运算律;4.平面向量分解定理:设12,ee是平面内两个不平行的向量,向量a是该平面内的任意一个非零向量,也就是说,平面内任意一非零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